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第壹次世界大戰

第壹次世界大戰

1965438+2004年6月,奧匈帝國王儲在薩拉熱窩遇刺,成為第壹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壹個月後,奧地利和匈牙利以薩拉熱窩事件為借口向塞爾維亞宣戰。接著,德、俄、法、英相繼開戰。

交戰雙方是協約國德國和奧匈帝國,以及支持他們的土耳其和保加利亞。另壹邊是盟國英國、法國和俄羅斯,以及支持它們的塞爾維亞、比利時、意大利、日本和其他國家。原本是同盟國的意大利,考慮到自己的利益,加入了同盟國作戰。日本在東亞擴大影響力,侵略中國。以1902年締結的“英日同盟”為借口,於1914年對德國宣戰,迅速占領德國在中國山東的勢力範圍。

第壹次世界大戰是帝國主義戰爭,對交戰雙方都是不公正的。塞爾維亞雖然在為捍衛主權和獨立而戰,但其所從事的戰爭具有正義民族解放的性質,並不能從根本上改變整個戰爭的非正義性。

第壹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戰爭主要在歐洲戰場上進行。英法比利時軍隊與德軍對峙的西線,俄軍與奧匈德軍對峙的東線是主要戰線,其中西線的戰事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這場戰爭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1914是戰爭的第壹階段。這壹年,按照戰前制定的計劃,德軍首先在西線發起了進攻。法國、英國和比利時軍隊的抵抗,以及馬恩河等戰役中俄軍對東線的進攻,使德軍的速戰速決計劃破產。西線交戰雙方隨後構築戰壕,長時間對峙,轉向陣地戰。

1915-1916是戰爭的第二階段。交戰雙方都把1916作為決定性的壹年,期間出現了三次大規模戰役:西線的凡爾登戰役、東線的索姆河戰役和俄軍夏季攻勢。在海上戰場上,英國人在日德蘭海戰後牢牢控制了制海權。在這個階段,最終戰爭的戰略主動權轉移到了盟軍手中。日德蘭海戰是第壹次世界占領中最大的海戰。1916,德國試圖突破英國海上封鎖,出動北海艦隊。5月底,英德艦隊在丹麥日德蘭半島西北部遭遇激戰,雙方損失嚴重。結果,德國沒有打破英國的海上封鎖。直到戰爭結束,德國艦隊再也不敢冒險。

1917-1918是戰爭的第三階段。1917年,美國參與對德戰爭;俄國爆發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退出了帝國主義戰爭。中國等國也相繼參戰,協約國陣營增至27國。

1918165438+10月11、德國宣布投降,第壹次世界大戰以協約國戰敗而告終。

第壹次世界大戰歷時四年多,30多個國家,6543.8+0.5億人口卷入戰爭,給人類造成了巨大的物質和精神損失。它產生了兩個結果:壹方面,大戰極大地削弱了帝國主義——俄羅斯帝國的力量;德意誌帝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的崩潰;英國、法國和意大利也被削弱了。另壹方面,俄國無產階級打開了帝國主義鏈條中的薄弱環節,取得了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具有劃時代的歷史意義;與此同時,資本主義國家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和亞非拉的民族解放運動也出現了高漲的新局面。

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1939-1945(中國學界認為,二戰起止時間為1931年9月至1945年9月、65438+9月至1945年9月

二戰戰火波及亞洲、歐洲、非洲,國家多達61個,參戰人口達到1.7億,動員武裝總人數超過1.1億。參戰國軍隊總傷亡人數超過5000萬,加上平民,總傷亡人數達到9000萬。參加國的軍事支出總額為654.38美元+035.2百萬美元。加上金融消費和物質損失,總損失達4萬億美元。

直接參戰的反法西斯國家和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人力財力代價。戰爭期間,蘇美英三國的總傷亡人數達到654.38+0860萬,而蘇中兩國的傷亡人數達到2000萬。美國財產損失達3500億美元,蘇聯財產損失達2000億美元,英國財產損失達6543.8+050億美元,中國財產損失超過6543.8+000億美元。

法西斯國家本身在大戰中損失慘重。戰爭期間,德國共動員654.38+07萬軍隊,占全國總人口的265.438+0.5%,共造成654.38+065.438+0.7萬軍事傷亡和3000億美元經濟損失。日本動員了970萬軍隊,占全國總人口的12.8%。軍隊總傷亡人數達21610000人,經濟損失達1000億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進程通常分為三個階段:軸心國的戰略進攻和協約國的戰略防禦,戰略相持和戰略轉折,協約國的戰略進攻和軸心國的失敗。

1939年9月至1942年夏秋,德意日軸心國相繼在各自戰場上發起全面戰略攻勢。在遭到盟軍和世界各地反法西斯力量的抵抗後,其進攻銳氣逐漸減弱,最終在蘇德戰場的斯大林格勒地區、非洲戰場的阿拉曼地區和太平洋戰場的中途島達到戰略進攻的尾聲。

在戰局發生根本轉折之前,各大戰場都有自己的戰略相持階段。1942 11前後,盟軍在三個主戰場先後進行了斯林格勒戰役、阿拉曼戰役和瓜達拉哈拉戰役,標誌著大戰戰略轉折的實現。

1944年,盟軍相繼轉入歐亞戰場的全面戰略進攻。在歐洲戰場上,蘇聯率先在東線發起強大攻勢,美英等盟國隨後在法國登陸,對德國形成東西夾擊。在亞洲和太平洋戰場,盟軍通過島嶼登陸作戰和海空作戰對日軍發起戰略攻擊。歐洲和亞洲的抵抗運動和遊擊戰配合了盟軍的進攻,加快了民族解放的步伐。

1945年2月,蘇、美、英三國首腦召開雅爾塔會議,最終打敗了德日法西斯,建立了戰後國際新秩序。4月1945,1,盟軍在魯爾區西線包圍德軍主力,後期到達易北河。蘇軍於4月16日發起柏林戰役,25日在易北河的托爾高與美軍會師,27日突入柏林市中心,29日猛攻國會大廈。30日,希特勒自殺。5月8日,德國最高統帥部代表正式簽署了德國無條件投降書。

德國投降後,蘇、美、英三國首腦於07年7月17日至8月2日召開波茨坦會議,商討如何對付德國,對抗日本,戰後如何對付日本。會議期間,中美英三國簽署並發表了《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政府立即無條件投降。但公告內容遭到日本政府拒絕。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國先後在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彈。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8月9日,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三路出擊。在朝鮮軍民的幫助下,蘇軍解除了關東軍的武裝,於11進入中國北方,25日占領南庫頁島,1日占領千島群島。8月9日,毛澤東號召中國壹切抗日力量舉行全面反攻。八路軍、新四軍和華南抗日遊擊隊立即向華北、華中、華南敵占區發起進攻,並部署大量兵力向東北進軍,配合東北抗日聯軍與蘇聯作戰,取得了反攻的重大勝利。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發布投降書。28日,盟軍開始在東京等地區附近登陸,實現了對日本的占領。9月2日,日本代表在停靠在東京灣的密蘇裏號軍艦上正式簽署了無條件投降書。9月9日,侵華日軍代表在南京簽署無條件投降書。第二次世界大戰在這裏結束。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壹場現代戰爭。坦克、裝甲車、飛機、火炮、軍艦等現代化武器裝備被交戰雙方廣泛使用,雷達、火箭炮、導彈、原子彈等新武器新技術首次使用,使作戰形式和方式發生重大變化,出現了閃電戰、縱深作戰、登陸與反登陸作戰、潛艇戰與反潛戰、航母編隊作戰、戰略轟炸與防空作戰、空降與反空降作戰等新的作戰形式和方式。參戰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獲得的經驗教訓,對軍事思想和戰略理論產生了深遠影響,為各國國防建設提供了歷史借鑒。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具有重大歷史意義,是人類歷史上的又壹次偉大轉折。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及其“雅爾塔體系”為戰後世界的相對和平創造了條件。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削弱了資本主義世界,改變了資本主義世界強國共存、互霸的格局,美國獨霸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為亞歐壹系列國家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創造了前提。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開辟了亞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民族解放運動的道路。

  • 上一篇:北京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是什麽?
  • 下一篇:對世界歷史的不同理解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