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張勝山的主要經歷

張勝山的主要經歷

張勝山

張勝山出生於1930 65438+10月14,山東平度張格鎮下張家村人。

中文名:張勝山

國籍:中國。

出生地:山東平度張格莊鎮。

出生日期:1930 65438+10月14。

職業:作家

信仰:中國* * *產黨。

代表作品:楊明齋教育黨的卓越成就。

個人生活

1930 65438+10月14、張格莊鎮下張家村農民張登來生下兒子。按照家譜順序,張登來給兒子取名張勝山。張登來出身貧寒,小時候喪父,跟著母親學會了種地,十歲學會了拉車,十五歲學會了種田,學得壹手好農活。他是附近有名的莊稼漢。但我沒上過學,讀過書,也不會讀書。十八歲那年,張登來的命運發生了轉機,因為他懂事、勤勞、善良,受到了壹個鄰居叔叔的器重,把他收為繼子,過著衣食無憂的中農生活。張登來喜歡聽書,喜歡背。久而久之,壹部《三國演義》被他背下來了。書中歌頌了“忠義”的英雄,報國、太平盛世的思想深深影響了他。他暗暗發誓,等他有了兒子,壹定要為他讀書,讓他明白國家大義,為天地立心,為百姓立命,成就未來。所以,兒子七歲的時候,就被送到村裏的私塾讀書。1941年,抗日戰爭戰火燃遍神州,鄉村學校也不是壹片凈土。打著雜牌子的國民黨地方武裝和偽軍經常到學校鬧事,有的講三民主義,有的講大東亞的光榮,有的講消滅125(也就是八路軍)。張勝山不知道誰對誰錯,就回去問父親,父親告訴他:“專心讀書,學有用的理論,聽好人的話。什麽是好男人?好人就是好人!”

第二年春天,學校換了壹個叫楊學增的老師。老師教學態度嚴謹,從來不說廢話。有壹次,國民黨(藍迪)第七區政治工作隊的壹個人到學校說:“東北有* * *生產黨和125號(8號路)。它們紅眼睛綠鼻子,腳像野豬。”學生們嚇壞了,問老師這是真是假。楊老師生氣地說:“都是胡說八道。八路也是有眼睛的人。楊老師的話解除了學生們的疑慮,八路軍的形象在張勝山心中有了初步的印象。

1942年秋天,張家住著壹群陌生人。他們在做什麽?張勝山很快明白,他們是壹群了不起的人,為首的是屏南區* * *生產黨指導員邵。他們的任務是發展張登來為村農民救亡協會會長,帶領村裏的窮人向地主富農爭取減租減息。父親欣然從命,憑著在村裏的好名聲,號召窮人與地主的舊財作鬥爭。邵很和氣,問張勝山在學校學什麽課。妳明白嗎?還講了膠東三軍發起的“天福山起義”和“雷廟之戰”的歷史,聽張勝山發自內心地佩服* * *產黨。張登來告訴兒子:“記住,* * *生產黨帶領窮人征服世界。他們正在創造歷史。妳以後要好好寫它們!”

應該說,老登來、老師、邵教導員是把張聖山引上人生正確道路的啟蒙者。他們在張勝山幼小的心靈裏播下了愛黨、愛黨史的種子。東北抗日聯軍楊靖宇手下的戰士楊老師,被黨組織分配回山東開展地下工作,建國後擔任縣級領導。邵是個老八路軍。建國後,他被派到上海奉賢縣任縣委書記。對於今天已經80多歲的張勝山來說,壹個農村娃能得到這些人的教導,是莫大的榮幸。

在風雨中成長,他覺得只有* * *產黨才能救中國。

時光飛逝。不知不覺,張勝山進入了青春。這期間,家鄉發生了很多大事,讓這個年輕人明白了很多革命道理。

1940農歷七月,壹夥侵華日軍從張格莊向藍迪進軍,行至下張家村南石家大家時,平度抗日遊擊隊張錦明二團劉祥生率部向敵人發起猛烈炮火,敵人倉皇逃竄。在那次戰鬥中,壹名日本士兵被活捉。戰鬥立即傳遍了整個屏南,極大地鼓舞了家鄉人民抗擊日寇的信心。然而,日本侵略者並不甘心自己的失敗。除夕夜,日軍駐平度城部隊血洗第二團駐地李富莊,團長劉祥生、營長宋子健雙雙身亡。李富莊是張勝山奶奶家的住處。那年除夕夜,張勝山和父親去奶奶家拜年,看到的是墻倒的壹幕。外婆家的房頂開大了,舅舅光明白生氣地對張登來說:“姐夫,妳看看這日子是怎麽過的。日本人太欺負人了!”張登來冷酷地說:“這些都是賬,人民永遠不會忘記。八路軍會替我們報仇的,日本鬼子欠的債總有壹天要還的!”

從1940到1945,抗戰負責人劉象升相繼被殺,抗日聯防部主任汪文華、屏東縣武裝部主任張付全、村農民救亡協會會長張登來被捕,使年輕的張生山在復雜的鬥爭中迅速成長,越來越意識到只有* * *產黨才能救中國。

65438年至0946年,國民黨發動內戰,中國歷史進入解放戰爭時期。今年農歷元宵節後,文教助理員吳軍根據杜家區委意見,分配張勝山等幾名學生到村小學任教:配合村黨支部開展減租減息、支援前線、剿滅漢奸、維護治安等中心工作。

1953,張勝山調到鄒家坡村小學任教學主任。這所學校的歷史課是由校長傅教授的。他在講中國古代史的時候,把歷史上的戰爭分為三類:壹是兄弟爭地盤;二是農民階級反抗統治階級;第三是統治階級內部的權力和利益之爭,農民起義是推動歷史進步的重要力量。這種對歷史發展的新解讀和新觀點,極大地啟發了張勝山。1958年調到大成西小學任校長,因為這個地方正好在漢代膠東(今朱茂地區)的西面,附近有很多關於膠東的故事,是研究漢武帝政治的最佳地點。該校歷史老師冷華堂是壹位歷史知識豐富,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實用有用的人才,他多次向冷先生學習,用新的觀點分析和總結歷史和歷史規律,使歷史成為學生喜聞樂見的壹課,收到了“以史為鑒,高官育人”的效果,為他後來編纂黨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56,張勝山在黨旗下莊嚴宣誓。從此,他成為了中國* * *制作黨的壹員。

奉命寫平度黨史,右手寫得不好。

1982,改革開放之初,壹片廢墟。平度黨校副校長張勝山突然接到時任縣委書記趙蘭田的電話,讓他到縣委來壹趟。張勝山很驚訝。是什麽讓趙書記如此重視,不得不面對?在去的路上,張勝山有壹種預感,壹定有什麽重要的事情委托給他,否則,他不會這麽著急。正如他所料,趙書記開門見山,成立了縣委黨史辦公室,讓他擔任黨史辦公室副主任,成立黨史編寫組,編寫了《平度黨史》。

我的天,寫平度黨史,作為壹個平度人,他知道這個責任有多重!平度是山東省重要的抗日根據地,也是保衛膠東的主戰場。它是著名革命活動家楊明齋和山東* * *產黨早期領導人劉謙初烈士的故鄉。深厚的地方黨史資源是平度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這壹切還得從零開始,也就是說,自從他接任黨史辦副主任以來,52歲的他熱血沸騰,壹種光榮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他當即表示,壹定不辜負領導的信任,寫好平度黨史,為後人留下寶貴的資源。

也就是從此把余生交給了平度的黨史。在他和同事們的努力下,壹系列黨史著作相繼問世:《平度黨史資料》、《楊明齋》、《劉謙初》、《膠東之戰》、《大澤英烈》等。,共16,25本書。與此同時,報刊雜誌上發表了30多篇黨史文章。1992年6月退伍後回到崗位,參與編寫華中平度地方史三卷,發表黨史文章40余篇。81歲的今天,他依然堅持寫作,撰寫黨史440多萬字。440多萬字是什麽概念?那是壹個浸淫在燈裏三十多年的老人的心血。這是壹項付出了血的代價的巨大工程!為此,他多次被評為山東省優秀黨史工作者,其黨史著作曾獲中國社會科學院“八五”重點研究項目註冊獎。

說起來,張勝山並不是英雄,但他卻做了壹件只有英雄才能做到的壯舉,那就是在右手再也握不住筆的時候。

為了搜集整理資料,撰寫黨史文章,他經常連續幾年工作到深夜,達到廢寢忘食的地步。當在報紙和雜誌上寫文章或閱讀文章時,他的右手不知何故顫抖起來,而且越抖越厲害,以至於他不能握筆,更不用說寫字了。張勝山痛苦萬分。他去濟南醫院治療,醫生告訴他:“這是長期疲勞的結果。手指肌肉已經失去功能,沒有辦法治療。”

聽到這樣的話等於判了死刑。男人不會輕易流淚,張勝山卻因為再也寫不出黨的歷史而哭了起來。他自問:“還有那麽多未完成的任務,妳不就此罷手了嗎?”他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想起了父親,想起了為拯救中華民族而英勇犧牲的前輩們。他對自己說:“不,不!父親告訴自己,他要我記住* * *生產黨帶領窮人去打天下的歷史!我這壹代不寫完,還剩下誰來寫!”想到這裏,他突然做了壹個大膽的決定:“我的右手不行了,我還有左手。累死我也要寫下來。”

1994已經是深夜了。燈光下,張勝山開始用左手壹字壹句地寫黨史,豆大的汗珠掉了下來,手指僵硬得聽不進去,但他不為所動,繼續寫。壹兩個小時過去了,他只寫了幾百字。就是這樣。壹位年過六旬的老人用左手書寫黨史。經常額頭上的汗水打濕稿紙,但他還是這樣寫或者寫文章。奇跡發生了。左手寫字的速度從壹小時幾百字提高到現在的3000字。大家都知道張聖山也能寫壹手漂亮的舒通書法。由於他的右手握不住筆,很多人都為他惋惜,怕他再也見不到自己的舒通書法。但是現在,人們又看到了他的書法。恐怕是他用左手寫的,效果堪比右手寫的。

我辛辛苦苦寫黨史,天冷了才知道。有壹次,為了寫平度警方記錄,張勝山和他的同事馮路去煙臺收集信息。得知平南縣長張湯還活著,他們連夜趕去采訪。這位80歲的縣長和他們長談了幾個小時,了解到許多鮮為人知的革命鬥爭故事,讓張勝山激動不已。然而,當他興致勃勃地趕回平度時,才知道妻子突發腦血栓住進了醫院。

那些年,為了搜集黨史資料,他壹年要在外地出差三四個月,家裏的壹切都由妻子打理。現在回想起來,他覺得最對不起的是亡妻。1985年5月,他家鄉雪白的梨花開了。他和他的同事崔趕到呼和浩特采訪楊明齋的弟弟楊。沒想到,趕到那裏後,雪還是下得很大。他和崔都凍得瑟瑟發抖。他們在呼和浩特呆了15天,都是在零下十幾度的嚴寒中度過的。

時至今日,黨史已經走過了90個春秋,而張勝山在寫黨史的時候寫了30個春秋,其間有很多感人的故事。這位可敬的老人,也通過書寫黨的歷史,把自己寫進了歷史。他的精神印在黨的歷史上,永遠激勵我們為家鄉建設貢獻力量!

性格評估

什麽樣的人可以稱之為英雄?捷克作家傅奇克在《論英雄和英雄主義》壹文中回答說:“英雄就是這樣壹種人,他在決定性的時刻做了有益於人類社會所需要的事情。”英雄的價值不是獲得,而是付出;不是能力,而是行動;不是個人得到什麽,而是對社會有什麽貢獻。從這個意義上說,壹個在我市寫了整整30本春秋史和黨史,右手用左手寫字的人,可以稱之為英雄。他就是張勝山,入黨50多年,把黨史寫到八九十歲,還在用左手繼續寫黨史的文章。

“我剛剛寫了《楊明齋為教育黨作出了卓越貢獻》這篇文章。妳看,能不能發!”當我還在電腦前聚精會神地看稿子的時候,突然聽到壹個不大不小的聲音伴隨著絲絲氣喘。我知道又是他——張勝山,不禁脫口而出:“張老,這大風天妳怎麽又來了?”“妳可以派年輕人來這裏。這麽大年紀了壹定要多註意!”這樣的話我不知道說了多少遍了,老人還是老樣子。每次他都是滿面笑容的站在妳面前,手裏是壹疊寫滿文字的稿子。當妳還在為他的健康擔憂的時候,他迅速轉身離開了,步履輕盈,壹點也不像他這個年紀的老人,倒像是壹個朝氣蓬勃的年輕人!這真是壹個奇怪的人。更奇怪的是,我親眼目睹了他的書寫姿勢。我左手按在稿紙上,從中間往兩邊寫,得心應手。我不禁感動和震驚:“張老,壹個人活到妳這個年紀,還用左手書寫黨的歷史,真是不壹般啊!”告訴我,是什麽樣的精神讓妳如此執著?“我無法相信老人的話是驚人的——

“父親讓我寫黨史!”

  • 上一篇:羅貫中的代表作是什麽?
  • 下一篇:歷史上南京有哪些重要的別稱?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