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黃浦江的源頭

黃浦江的源頭

黃浦江是歷史上人工疏浚和疏浚最早的河流之壹。發源於青浦區澱山湖,在吳淞口匯入長江,全長114公裏,寬約400米。黃浦江貫穿上海百裏港區。雖然沒有名山可看,但有其獨特的魅力。在明清時期,“黃浦陶丘”是上海的八大景點之壹,農歷八月十八,在陸家嘴可以看到“殷桃墻像山壹樣矗立”的景象。近年來,黃浦江下遊有過江隧道橋,上遊有松江區車墩至葉榭之間的松浦大橋。關於黃浦江的挖掘,有壹個感人的傳說:很久以前,上海曾經是壹片荒涼的沼澤,壹條淺淺的河流蜿蜒在它的中心。雨水多了,就會泛濫;雨水少,河底倒掛。人們深受其害,詛咒它為“破河”。戰國時,楚命謝來到“斷頭河”岸邊,不厭其煩地查明前因後果,並帶領人民對其進行疏浚和治理,使其北上直入長江口,瀉入東海。從此,大江兩岸安居樂業,不畏旱澇。人們感激黃歇的仁慈,因此稱這條大河為黃歇河,簡稱黃埔。後來,黃歇被封為淳沈駿,又名淳申江。春日沈駿黃歇,戰國四君子之壹,食客三千人。據清代同治《上海縣治》記載,明代永樂中戶大臣夏元吉疏浚黃浦江,匯入吳淞江,經範家浜至吳淞口入海;海瑞主持修建了古東江(當時稱為橫寮井)金輝港東側的壩閘港,使上遊來水大部分轉向北,分流到黃埔,沖刷了吳淞江下遊的河床,徹底解決了吳淞江的淤積問題,“三江”之壹的吳淞江成為黃埔的支流。今天的黃浦江是橫寮涇的水向北流後形成的。同時,僅有少量來水通過老航道直接入海,使得孤東河下遊不斷淤積。後來,這壹段河道也被稱為紮崗。黃浦江位於上海市中心,貫穿上海。下遊把上海分為浦西和浦東,是上海僅次於長江的第壹大河。它發源於西面澱山湖口的澱山峰,上遊河段有堵港、巴河、斜塘、橫寮涇、垂直廖婧,到達松江米市渡後才稱黃浦江。南宋時有記載,曾稱黃浦塘、黃浦港、黃埔、大黃浦,清代稱黃浦江,又稱黃龍浦、黃斜浦、春申浦。黃歇鋪、春申鋪等名稱,皆因後世所附黃浦江是戰國時春申軍黃歇所掘而得名。黃浦江流經青浦、松江、奉賢、閔行、徐匯、盧灣、黃浦、虹口、楊浦、浦東新區、寶山區11,在吳淞口匯入長江。長113.4公裏。黃浦江水系接受了太湖總排水量的78%,是太湖水系向長江傾瀉的最重要通道。盆地面積約24000平方公裏。地處長江三角洲前沿,水勢平緩,受潮汐影響較深。漲潮最大流速可達每秒2米,落潮最大流速為每秒1.8米。黃浦江是上海居民生活用水和工業用水的主要來源,具有航運、泄洪、灌溉、漁業、旅遊和氣候調節等綜合功能。河流上遊可用於生活用水,龍華以下主要功能為航運。河道寬度約550米,最大水深17.4米,航道最淺處水深9.1米。吳淞口至松浦大橋黃浦江航道可通過萬噸級船舶,松浦大橋可通過65438+萬噸級船舶。龍華港以下兩側是裝卸區,龍華港以上有壹些淺灘。上海60%以上的進口貨物和98%的外貿物資全部通過這條水路進出,客運線路年客運量在600萬人次以上。
  • 上一篇:那些改變了人類歷史的疾病:冷熱交替-瘧疾(最後壹章)
  • 下一篇:高考歷史中壹個必考知識點的歸納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