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中國歷史上的四次通貨膨脹是什麽?

中國歷史上的四次通貨膨脹是什麽?

1.1987~1988是經濟擴張階段。在前期經濟擴張的帶動下,物價指數持續上漲,達到改革開放以來的首次歷史高位。

以1985價格指數為基準,1986價格指數上漲6.0%,1987價格指數上漲13.7%,1988價格指數上漲34.8%。

這次通貨膨脹的主要原因仍然是* * *為了滿足社會固定資產的投資增長要求,解決企業資金短缺問題,從1986開始增加* * *的財政支出,不斷擴大* * *的財政赤字。特別是1988財政“壹戶通”制度實施後,社會需求進壹步飆升。

第二,到1993上半年,通脹壓力又開始上升,金融行業秩序混亂。

在國內金融市場,大量資金集中在沿海地區的房地產市場。銀行、金融機構和地方政府為了實現各自不同的利益,規避央行的規定和監管,為房地產行業大量融資,導致貨幣超發,信貸規模壹再突破。

由於本次調控吸取了以往貨幣過度緊縮導致經濟過冷的教訓,本次貨幣政策的實施壹直遵循“適度緊縮”的原則,最終在1996成功實現了經濟的“軟著陸”。

但事實上,它帶來了壹些負面影響:信貸形勢的收緊在壹定程度上破壞了綜合信貸的平衡;限制區際信貸,大大降低了貨幣流通速度。

3.2003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65438±0.2%。

城市上漲0.9%,農村上漲1.6%。

居民消費價格中,食品價格上漲3.4%,服務價格上漲2.2%。

商品零售價格下降0.1%。

工業品出廠價格上漲2.3%。

原材料、燃料和動力購進價格上漲4.8%。

固定資產投資價格上漲2.2%。

農產品生產價格上漲4.4%,其中糧食上漲2.3%,棉花上漲35.3%,油料上漲19.4%,畜產品上漲1.8%。

當時中國的通脹壓力主要來自於建設工廠、道路等基礎設施項目對原材料等商品的巨大需求。

與此同時,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中國對原材料的需求急劇增加。

2003年中國原油進口量比2002年增加了31.2%,達到創紀錄的9165438+萬噸。

中國主要采取穩健的貨幣政策。

第四,2005年以來,經濟增長過快和長期國際順差導致的通貨膨脹。

壹直到現在都是國際金融危機。

擴展數據:

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的區別;

1,含義和本質不同:通貨膨脹是指紙幣發行量超過流通中所需數量,引起紙幣貶值和物價上漲的經濟現象。其本質是社會總需求大於社會總供給。

通貨緊縮是與通貨膨脹相對的經濟現象。是指在經濟相對收縮時期,物價總水平長期持續下降,貨幣持續升值的壹種經濟現象。其本質是社會總需求小於社會總供給。

2.表現不同:通貨膨脹最直接的表現就是紙幣貶值,物價上漲,購買力下降。

通貨緊縮往往伴隨著生產下降,市場萎縮,企業利潤率下降,生產投資減少,失業增加,收入減少,經濟增長乏力。

主要表現在價格偏低,大部分商品和服務價格下降。

3.成因不同:通貨膨脹的主要原因是社會總需求大於社會總供給,貨幣發行量超過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

通貨緊縮的主要原因是社會總需求小於社會總供給,長期產業結構不合理,難以形成買方市場和出口。

4.危害性不同:通貨膨脹直接讓紙幣貶值。如果居民收入不變,生活水平就會下降,導致社會經濟生活秩序混亂,不利於經濟發展。

但是,在壹定時期內,適度的通貨膨脹可以刺激消費,擴大內需,促進經濟發展。

通貨緊縮導致物價下降,對居民生活有壹定的好處,但長期來看會嚴重影響投資者信心和居民消費心理,導致惡性價格競爭,對經濟的長期發展和人民的長遠利益都是不利的。

5.控制措施不同:控制通貨膨脹最根本的措施是發展生產,增加有效供給,同時要采取控制貨幣供應量、實施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和量入為出的財政政策等措施。

治理通貨緊縮,要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綜合運用投資、消費、出口等措施刺激經濟增長,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和正確的消費政策,堅持擴大內需的方針。

  • 上一篇:海水鹽度計算
  • 下一篇:急!幫忙翻譯!!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