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程頤傳》述評

《程頤傳》述評

程頤的《易傳》又稱《宜川易傳》或《周易程傳》,是程頤在涪陵所撰。程頤死後立即開始寫《易傳》,寫於傅園二年(1099)正月,有序。雖然《易經》只寫了壹年,但他對《易經》的研究已經耗盡了他壹生的精力。程頤早年師從周敦頤,師從易經,後以“深學者,謂之張載”。後來在羅傳教,主要講授易經。程頤被貶謫到涪陵時,已經65歲了。他經過幾十年的易經研究,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觀點,所以在憂患中寫了《易經》,可以說是壹部憂患之書。但是書寫出來之後,就不願意傳播了。據程門弟子玄隱說:“宜川自涪陵歸來,易經已畢,未曾示人。”他之所以不急於讓自己的作品流傳,大概是想在精力還在衰退的時候,對《易經》做進壹步的修訂和完善。這壹點可以從他給弟子張的回信中看出:「雖未流傳,但他的能量並未減退,仍在努力進取中。」後來,在他彌留之際,他把《易傳》頒給了他的老師玄隱和張儀。這種謹慎的態度顯示了他治學的嚴謹。

程頤之在《易》中對王弼推崇備至,所以《易傳》用王弼的註,李鼎祚的《周易吉傑》為例,序卦放在每卦之首。而《易傳》只註釋了卦爻辭、象數和文言文,沒有註釋系詞、爻辭和雜爻。我不知道為什麽。有人說是仿王弼註《易》,也有人說只是推測,真實情況不明。從思想發展的歷史進程來看,北宋堪稱經學復興時期。當時的思想家非常重視《周易》的研究。幾乎與程頤同時期的歐陽修、司馬光、王安石、邵雍、張載、蘇軾都有研究《周易》的著作,並有專著。他們用《周易》來探討世界本體論和人生哲學,用《周易》來造化,蔚然成風。程頤對“易”的註解,完全是為了宣揚自己的思想。他在《易傳》中系統地闡述了他的理學思想。現在要研究程頤,首先要讀他的《易傳》。程門的弟子玄隱說:“我的主人壹生的意圖只在《易傳》裏。向王老師學習就夠了。”語錄”等,因學者所記者,所見者淺而深,故所記者拙,不可無損而建。”意味著《易傳》是程頤壹生中最有朝氣的著作,是程頤學術思想的代表。任何描述程頤言論的語錄都比不上《易傳》。後來胡安國討論程頤的學問,也是先提到《易傳》。《易傳》是程頤理學的主幹,是學派的經典理學著作之壹,其地位與朱的《四書集註》同等重要。

自漢魏以來,對《周易》的研究壹直分為象數派和義數派。壹般來說,象數學派重視對宇宙變化的推測,義理學派重視思維理論的研究。程頤的《易傳》是李逸學派的代表作。程頤回答弟子關於易的問題說:“理之後有象,有象而後有數。”“易”是根據形象來理解的,從形象來認識數,它的意義就像數在其中壹樣他還說:“如果妳想成為壹只可憐的大象,妳將是無知的。是求終,不關儒家之事。”他認為理是易經的本源,易經的研究應以象為基礎。只要有理有據,圖像數量都在其中。如果把窮盡象作為研究易經的目的,那是方士的修行,而不是儒家所追求的目標。宋代儒生重視義理,喜歡在經學闡釋中系統闡釋自己的哲學思想,這與儒生固守師說、章句註釋完全不同。程頤可以說是這方面的代表人物。在《易傳》中,他從理學的角度對《周易》進行了全新的闡釋。他把“理”作為自己哲學的最高範疇,它不僅是《周易》象數、陰陽的本源,也是世間萬物的本源。世間萬物,包括人,都是理性的衍生物。他認為《周易》作為壹部占蔔書,可以占蔔,起作用的只是壹個“理”字。《易傳》系統論述了自然、社會、人生的哲學思想,構成了壹個完整的理學體系。這壹體系以天道論為基礎,論證天地萬物皆天理,歷久彌新,生命不息。天生成萬物,主宰萬物,但又超脫於自然和人類社會,照顧萬物。理學的這壹思想體系奠定了朱成學派的理論基礎,對後世理學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程頤的思想體系在我們今天的眼中自然屬於唯心主義,但他對壹些具體問題的論述卻是精彩的。比如他解釋《甘瓜》:“元亨利貞操,謂之四德。元是萬物之始,恒是萬物之長,李是萬物之成,真是萬物之成。”以元亨利的貞節為始、長、成、成,認為其揭示了萬物發生發展的客觀規律,比以往專門在考據訓詁上拐彎抹角的經學更為高明。程頤也認為人的價值在於道德意識,這也是壹種比較健全的價值觀念。他在解讀《本卦》時說:“君子之可貴,世俗之恥;天下之貴,君子之恥。”揭示了士人價值觀與世俗價值觀的對立。世俗追求的是情欲、財富和權力,士人追求的是道德知識和人格理想。我們今天讀這些格言警句,不禁被他深邃的思想所震撼。《易傳》中程頤的許多論述,往往都閃爍著辯證思想的火花。比如他對事物運動、發展、變化的看法,就有樸素的辯證思想。他認為“動與動有關,動則靜,靜則動,事物無常。”(《艮卦》)動靜互補。動中有靜,靜中有動。雖然作為具體事物的靜止總是有的,但從整體上看,運動比靜止更為根本:“前儒皆以靜止為天地之心,其所不知之端為天地之心。不知道的,可以知道。”(福卦)運動是事物的存在形式:“天地陰陽楊琪相交,相合,萬物生成,故為通泰。”(《泰卦》)由於天地陰陽的相互交感運動,萬物得以創造。他認為只有不斷運動的事物才有生命力:“世界上沒有不運動就能不變的東西。”(《恒卦》)認為妳不動是不能長久存在的。天地自然之所以能“恒”,是因為它“動而持久”;日月星辰之所以能“亮”,是因為“永動”的運動;寒暑互推,四季更替不斷,讓妳變老。他還認為,物極必反:“物極必反,物極必反。”古代哲學家像程頤那樣充分肯定事物運動的普遍性,揭示其發展變化的規律,實屬罕見。前人評論《易經》,說它“順從天命,闡發儒學,裁減人事,明治維新。壹個是以義為本,但比占蔔略勝壹籌。”這的確是程頤《易傳》的特色。《周易》文字簡略,含義晦澀。程頤用自己的理學觀點來解釋,使之清晰。但這樣做的結果是,《易經》被染上了太濃的理學色彩,成為程頤自己的哲學著作,而不是舊《易經》。他洋洋灑灑寫了近20萬字,成為同類《易經》中的壹部瑰麗巨著。

《易傳·易傳》從南宋程頤授職拜孔廟開始,就被列為官書。明永樂十二年,請等人編《五經全書》,易經是程頤《易傳》和朱《周易本義》的合璧。清康熙五十四年,所謂易經妥協,主要是兩部書的混合。《易傳》在我國封建社會後期被奉為瑰寶,影響中國學者七八百年,影響深遠而巨大。

  • 上一篇:誰能告訴我太平街的規劃?
  • 下一篇:中國古代的戰神是誰?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