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誰能告訴我太平街的規劃?

誰能告訴我太平街的規劃?

馬史街,藍磚墻,小藍瓦,坡屋頂,堤岸墻,天井四合院...這將是長沙太平街區獨特的仿古城市面貌。在昨日舉行的太平街歷史文化街區詳細規劃評審會上,由上海同濟規劃設計研究院和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共同編制的《長沙太平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得到與會專家和市政府相關負責人的壹致肯定,長沙市規劃局原則上接受了該規劃方案。太平街區作為“老長沙”的縮影,最終將成為長沙壹座活的城市博物館。

太平街歷史街區未來的保護和建設是為了保護長沙的先進文化。

太平街歷史文化街區整體鳥瞰圖。

太平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框架規劃。

太平街歷史文化街區功能結構規劃。

背景

“老長沙”的縮影

太平街歷史街區位於長沙市天心區,以太平街為主線,北臨五壹大道,南接解放路,東至三星街、三臺街,西至衛國街,占地約12公頃。至今街區風貌較為完整,街巷框架完整保留清初格局,街名沿用至今,保留了賈誼故居等歷史建築,以及太平街、進賢街、泰富裏、馬家巷、傅家巷等傳統街巷,是長沙五大歷史文化街區之壹的小西門歷史文化街區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計劃

主題:三個文化特征

規劃主要保護了太平街歷史街區的清代街巷格局、民國民居風格和長沙街的生活氛圍,充分體現了歷史街區的屈家文化紀念地、商業民俗傳承地和辛亥革命策源地三大文化特色。

重點規劃區為太平街、西牌樓、馬家巷、付家巷、進賢街、太傅裏歷史街區沿線保護區,用地面積5.33公頃。太平街歷史街區的規劃確定以居民居住、觀光遊覽、商業服務和文化管理為主要功能,體現了清末民初長沙的傳統歷史文化風貌。

內容:“五條街,三塊壹點”

保護太平街歷史街區是本次規劃的重要內容之壹。保護整個街區具有清末民初特色的歷史風貌。街道格局保護了太平街、進賢街、付嘉巷、馬家巷、西牌樓、江寧巷(太傅裏)、太傅裏的走向、長度、寬度、鋪裝和建築風貌,形成“五街三片壹點”的空間框架。

其中,“五條街”是指太平街傳統商業街、進賢街傳統風貌街、西牌樓傳統餐飲街、馬家巷、傅家巷傳統民居巷;“三片”是指馬家巷和傅家巷、三臺街、太福裏等傳統居住街區。“壹點”是指市文物保護單位賈誼故居。

交通:禁止機動車輛通行。

五壹大道和解放路是歷史街區的重要連接道路,衛國街、三臺街和三星街是街區的次要對外交流通道。街區內的太平街、進賢街、西牌樓規劃為街區內的主要人行步道,並作為主要的旅遊道路與外界相連。馬家巷、付家巷、泰富裏規劃為次行人道,作為傳統居住街區與外部機動車相連。其中太平街、進賢街、西牌樓規劃為商業步行街,除消防等應急車輛外,其他車輛不得進入。馬家巷等規劃二級走道作為居民出行通道,禁止機動車進入。

建議:三大政策護航

歷史街區的保護是壹種公益行為,不是開發行為。政府政策的制定和執行必須以此為出發點。政府政策主要包括行政政策、法律政策和經濟政策。其中,行政政策主要是政府應設立專門的歷史街區保護機構,鼓勵公眾參與歷史街區保護;法律政策主要強調保護規劃的法律法規性質,對違反規劃的單位和個人采取明確的處罰措施;經濟政策主要涉及歷史保護資金的籌集和運用。

建設

修舊如舊。

要實現太平街歷史街區的保護,基本方法是修復和改造。

修繕:對保存較為完整、具有突出歷史價值的古跡、建築、民居進行原汁原味的修繕,舊貌換新顏。確定的修復對象為太平街、進賢街、付嘉巷、馬家巷、西牌樓、江寧巷、太福裏,以上路段采用傳統砌築方式進行修復。修理太平街20號,21(老統壹油漆號。)、楊府河豆豉鞭炮村(63號)、甘壹生糧庫(67號)、德勝鹽店(89號)、楊隆臺釘鋪(90號);付嘉巷魯班寺(12號、14號)、四望社(42號)舊址;馬家巷進步協會舊址(編號17);西牌樓洞庭春茶館(西牌樓85號);

改造:利用原有條件基本保持原貌和外觀,原址進行改造。改造涉及太平街、進賢街、馬家巷、江寧裏、泰富裏的大部分建築。在街巷兩廂,除了歷史建築,還會根據史料和老照片還原清末民初具有長沙特色的老建築、老字號,如楊裕興、安德宇、甘長順、九如齋、九芝堂、東邪生、徐長興、德茂龍、武大茂等,從而彌補空缺。同時可以根據各個街巷歷史建築的特點,改造合適的建築。通過協調建設,恢復清末民初的戲臺、井、亭、跑馬樓、木回廊等古典園林建築。

重點改造入口

改造是太平街歷史街區規劃的另壹項重要內容。整治重點選在太平街北門廣場、南門市場風情廣場、付嘉巷西入口安全門。

通過對現有建築的梳理,太平街北入口廣場將保留兩排質量和風格較好的歷史建築,並拆除。兩排歷史建築將通過鋼結構的玻璃屋頂連接成壹個有機的建築群,主要用於遊客進出歷史街區時的購物和休閑。

南入口廣場將通過南入口建築立面、墻體、屋頂的改造,充分展示清末民初長沙、太平街歷史街區的商業氛圍,通過廣場內休閑環境的設計,滿足遊客和居民對休閑空間的需求。

三階段分期建設

據悉,為協調太平街歷史街區保護與居民生活、旅遊發展的關系,將遵循“統籌規劃、分期實施、保護先行、旅遊跟進”的原則,分步實施歷史保護和居民生活、旅遊設施建設。分期建設計劃分為三個階段:短期建設(2006年底前),中期建設(2008年前),長期建設(2012年前)。

其中近期建設主要包括太平街歷史街區規劃區內基礎設施的綜合建設和改造。對街區內的1文物保護單位、5處不可移動文物和1歷史建築保護單位,按照文物保護單位要求建立保護機制,對太平街進行街面標高提升,維護修繕太平街沿線優秀歷史建築,完成太平街南北入口節點建設,啟動金線街兩側傳統民俗展示。

中期建設的主要內容包括36處優秀歷史建築的保護和修繕,歷史街區保護範圍內傳統民居建築的改善,以提高居民生活品質,西牌樓街面改造,付嘉巷西入口節點和西牌樓入口節點建設,結合文化創意區和傳統園林居住區建設,完善街區內的綠化建設和公共服務設施。

專家學者的觀點

策劃受歡迎。

湖南省建築設計院顧問、總工程師陳大衛:政府對太平街歷史文化街區做出詳細的規劃方案是好事!太平街歷史街區的保護和建設應當避免周邊建設的幹擾。

湖南大學建築系副主任劉蘇教授:按照中國傳統的建築風格,太平街歷史街區的保護和建設不適合建廣場,廣場建築是西方建築的風格。防護建設要逐點進行,停車、消防設施建設要有更明確的標準,符合整體建築風格。

同濟大學博士生導師阮:長沙作為中國第壹批歷史文化名城,在搞好現代化建設的同時,也要搞好歷史街區的保護和利用。歷史文化保護就是發展。保護和發展並不矛盾。太平街歷史街區未來的保護和建設是為了保護長沙的先進文化。

政府部門意見

保護和建設藍圖

市政府副秘書長王鎮:保護太平街歷史街區是全市的當務之急。市委、市政府對此高度重視,相關領導多次到太平街歷史街區視察。今後太平街歷史街區的保護排在第壹位,實行保護與開發相結合的原則。

長沙市規劃局局長勞利奇:本次評審後,太平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將根據專家建議進行適當修改,並在5438年6月+10月的國家專家組評審會上進行評審。屆時,《長沙太平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將成為未來太平街歷史街區保護建設的藍圖。(東方今報記者周和平記者謝東陽攝)

■相關新聞:

讓太平街重現老長沙

太平街歷史文化街區結構示意圖。宸妃攝

太平街東立面北段現狀圖,上圖為改造後的效果圖。宸妃攝

這棟居民樓依稀能看到過去,卻擋不住歲月的風霜。居民們急切地盼望著太平街早日恢復往日的繁榮。周柏平

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和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的《長沙太平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昨日通過初審。記者獲悉,太平街歷史文化街區改造將於今年內啟動。

好在太平街的風景還在。

用同濟大學博士生導師、規劃專家阮的話說,長沙作為國家首批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需要提上日程。相比之下,太平街的歷史街區依然有著自己的特色和格局,但現狀卻不容樂觀。

太平街歷史街區占地約12.6公頃,但建築密度高,質量差。其中民國建築占19.75%,50-80年代占36.04%,80後占44.21%。三層以下的建築占64%,45%以上是斜坡。大多數舊房子年久失修。建築物以私有產權為主,達到2451戶,占全部戶數的83%。街區嚴重缺乏綠化和公共開放空間,綠化率僅為0.83%,沒有廣場和停車場。

商業用地集中在太平街、進賢街、西牌樓街兩側,約占土地面積的36.2%,但商業水平較低,壹些新建的大型商業設施嚴重影響了街區的歷史文化風貌。街區內沒有形成的機動車交通系統和公交線路,大部分道路寬度不足5米。

原則:絕不做假古董。

保護規劃劃定太平街歷史文化街區範圍:北至五壹大道,南至解放路,西至衛國街,東至三臺街、三星街,總用地面積12.57公頃,其中重點區域為太平街、西牌樓、馬家巷、傅家巷、進賢街、太傅裏沿線歷史街區,用地面積5.33公頃。

保護的主題很明確——清代的街巷格局,民國的民居,長沙傳統的街巷生活。充分突出太平街歷史文化街區的三大文化特色:第壹是屈家文化的紀念地,第二是商業民俗的傳承地,第三是辛亥革命的策源地。

規劃設計者壹再強調“地域特色真實性”的保護原則,通俗地說就是絕不做假古董,照原樣修復,而不是徹底拆除重建。

建築:超過30%的高度控制

二層太平街歷史文化街區框架為“五街三片壹點”,即以太平街、進賢街、西牌樓、馬家巷、傅家巷五條特色街為紐帶,連接傅家巷、三臺街、太傅裏三個傳統居住街區,重點保護賈誼故居。

在充分考慮現狀和可操作性的前提下,對街區內的建築進行不同層次的保護和整治:對文物建築進行修繕;修繕優秀歷史建築;改善壹般歷史建築;壹般建築的翻新;臨時停留或拆除有障礙的建築物。

明確控制建築高度。除解放後新建建築外,大部分建築應為1 ~ 2層,整體高度協調統壹。最高建築不得超過6層,總高度不得超過20米。30%以上的建築應控制在2層。

改造:搬遷居民4600人。

太平街歷史文化街區常住人口7359人,暫住人口1569人,共計2953戶,人均居住面積不足21平方米。按照人均居住面積35平方米的標準,未來太平街區人口為4300人,1400戶,需要遷出居民約4600人,1550戶。

規劃將新建三個廣場:北入口廣場,面向五壹大道,是歷史文化街區的入口標誌,具有分布式旅遊的商業服務和文化娛樂功能。消防大會舊址將作為“聞喜消防紀念廣場”,並設置雕塑、流水池、消防展覽等設施。南入口廣場位於太平街與解放路交叉口,是賈誼故居、太平街主要旅遊景點、進賢街民俗文化街的交匯處。它配有全市所有人的雕塑和長沙風格的浮雕。太平門廣場位於付嘉巷的西端,通過回龍街通往湘江。修復後的太平門喚起了人們的歷史記憶。

此外,該街區將增加壹所幼兒園、壹個新診所、壹個老年人活動中心、壹個小劇院和兩個停車場。

  • 上一篇:在廣東省,文科歷史,2009年高考,物理,化學等考試包含必修課。
  • 下一篇:《程頤傳》述評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