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歷史上古人是如何解決“看病難”問題的?

歷史上古人是如何解決“看病難”問題的?

歷史上古人是如何解決“看病難”問題的?

“看病難”的問題在歷史上長期存在,讓人們了解疾病預防、病理知識以及如何對癥下藥,及時采取正確的應對措施。

這是任何人都無法逃避的自然規律。無論是今人還是古人,生病看病都是首選。如何讓老百姓看得起病,不至於因為生病而傾家蕩產等死?歷代統治者費盡心思,想出了許多“醫改”的妙招,就是為了解決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千年難題。

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時,為了更好地普及健康衛生常識,解決基層百姓看不起病的問題,他召集天下良醫,廣尋良方,“親制廣方,頒於天下”他擔心不識字的人看不懂藥方,於是命令地方官員在要道和鄉道口張貼告示或設立“宣傳欄”和“黑板報”,派專人向圍觀群眾背誦各種醫方。他還為不識字的人免費復印藥方,在他們的藥店裏使用,讓人民了解疾病預防、病理知識以及如何對癥下藥,及時采取正確的應對措施。

宋代的“醫改”進行得更徹底,或許是歷代中最好的。北宋政府做了大量工作,解決人民長期以來“看不起病”的癮。北宋政府不遺余力地開設官辦藥房,每個藥房都有名醫坐鎮,以低價或微利的方式提供質量、價格、療效都有保證的藥材。此舉大受底層民眾歡迎。王安石的“變法”包括“醫改”,也是徹底解決宋人的病、大病,如何保證百姓吃到安全的藥、良心的藥的方向性政策。他還胡亂公布了壹個“換市法”,特別是把藥材或專利藥納入國家壟斷的重要物資。此舉雖然涉嫌壟斷,但另壹方面也能有效杜絕長期以來價格極高、質量參差不齊、魚目混珠、以次充好的弊端。

北宋政府在普及和推廣醫學養生常識方面做得很好。政府免費印刷了大量的醫學書籍和藥方,如《盛慧芳》、《恢復助人為樂》、《慶歷》、《存方》等,簡明有效。這在交通閉塞、信息不暢、民眾不識字、醫療水平落後的古代,無疑具有很大的實用價值和現實意義。

北宋政府的這壹舉動絕不是嘩眾取寵的忽悠,而是非常真誠的善舉。朝廷下令減少專門為朝廷服務的禦醫機構,增加許多帶有慈善性質的民間義光,大力推廣“養老院”。壹時間,這種帶有壹定福利性質的“國有民營”醫療機構遍布城鄉,極大地緩解了宋代百姓就醫的困境。

歷史上著名的文學家蘇東坡也積極為北宋的“醫療制度改革”出謀劃策。當時災難剛過去,瘟疫就蔓延了。為了控制疫情,方便災民求醫,他創辦了“病室”,後改名為“安濟室”。安濟坊是壹家由私人捐款創辦的慈善平民醫院。蘇軾出錢請醫生免費扶貧,還施舍湯藥幫助孤寡老人。這位“文星”可謂鐵肩、妙手。

其實早在北魏時期,鮮卑政權就已經設立了“別房”,免費救治貧民。這可能是歷史上最早面向公眾的政府醫療機構,也是最早有記載的“人民醫院”。後來明清時期也有類似的機構,為看不起病的赤貧者提供免費醫療等服務。

唐宋時期,在政府提供最完善的醫療服務的時候,為了使百姓生病後能夠得到基本的治療,朝廷往往會給百姓“下藥”。所謂“賜藥”,就是朝廷下令地方官員為轄區百姓免費提供治療和發放湯藥。

“送藥”不是壹種規則和制度,也不屬於地方政府的日常工作,而是作為壹種帶有慈善性質的“仁政”來普及。每當瘟疫、傳染病流行時,政府“給藥”的頻率最高,在壹定程度上極大地緩解了疫情,部分解決了基層群眾沒錢看病的問題。

為了讓老百姓買得起病,歷屆政府都做了很多嘗試,不局限於免費醫療和免費“送藥”。比如減免稅、廢捐、扶農桑農、想辦法跟上民生、想辦法增加人民收入等也是常用的方法,往往與上述“醫改”方法壹起實施。

“古人未見此月,今見此月。”。古人的感受和想法和今天沒有太大區別。很多道理,古今相通。醫院的主要功能是治病救人,而不僅僅是斂財牟利,古今中外都壹樣。前人的寶貴經驗或許能啟發後人。這所謂厚古而不薄今,學古而不泥古。古人探索出的壹些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實用方法,其實是很值得學習和效仿的!

  • 上一篇:地理史統考
  • 下一篇:“唐宋詞鑒賞”論文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