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唐宋詞鑒賞”論文

“唐宋詞鑒賞”論文

落花下的獨立人

——從宋詞落花意象淺析宋代文人的命運觀。

關鍵詞:落花命運的偶然性,文人的個人經歷,家國憂患意識

宋詞中意象眾多。本文將選取“落花”這壹意象,結合具體作品和詩人寫作時的背景和心態,從文人階層、失意文人和女詩人三個方面,分析宋詞中“落花”意象的特殊含義和內涵,以及宋代文人所表達的命運觀和家國意識。

花在壹個春天完成了從盛開到枯萎的生命周期,預示著四季的循環和時間的流逝。花落了又落,隨著流水搖曳。太多人看到這樣的場景會感到壹種無法控制的悲傷。這是因為花的迅速雕零是“人之生死,事之成敗,物之興亡”的簡稱葉嘉瑩先生也在《嘉陵江詩稿》中寫道:“枝頭枯萎暗淡的花,比地上被大風吹倒的紅花更令人尷尬。後者雖然使人對他的英年早逝深感惋惜,但前者卻使人清醒地認識到人生由盛而衰,由衰而絕的殘酷事實。後者是可以避免的偶然事故,而前者是壹切生物終結的必然命運。”看落花的人覺得自己的命運就像飄忽不定的落花壹樣是偶然的,沒有規律。於是,就有了壹種命運無常的悲涼心理。落花從壹個單純的自然之物,變成了壹個具有豐富藝術內涵的意象。

其實最早提出這個落花意象所蘊含的人類命運偶然觀的是南朝的範真。《南史·範真傳》中這樣寫道:“竟陵王梁靜講佛好,真生說無佛。梁紫問:如果妳不相信因果,妳怎麽會富有和貧窮?甄答:人生如樹花,隨風而落,落在席子上,開了自己的籬笆,落在糞裏。”

這段話是他和竟陵王小關於因果報應論的壹場辯論。範真說:“人生如落花。壹些花被風吹進大廳,落在墊子和墊子上。就像妳,出身名門,享受富貴;而有的花瓣被吹進了糞坑,就像我壹樣,壹生不幸。”也就是說,人的富有和貧窮只是偶然的相遇。他認為人類社會的富裕和貧窮完全是自然的偶然。它包含了不可知論的前提,即人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只能聽其自然安排,個人無能為力。

縱觀宋詞史,在宋人的詩詞中,隨處可見600多個落花意象。少寫花,多寫花。因為宋詞作為壹種文學體裁,具有細膩、細致的特點,更容易表達美好、閑適或悲涼的情感。所以落花這種美麗的、短暫的、動態的意象,帶著憂傷的美,會給詩人們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落花滿是春天不再,青春不再,美麗雕零的感慨和恐懼。繽紛落花是宋詞傷春主題的核心意象。在詞中,落花的形象更具個性和女人味。同時,由於作者的地位、身份和處境不同,落花意象所包含的思想內涵也不盡相同。但在我看來,用落花意象的詩人,通常是用落花來感受時間的傷害,表達生命稍縱即逝,命運難料的感情。描寫落花的時候,大多是壹種抑郁沮喪的狀態。“落花”意象的表現是壹個由外在意象表現內心世界的過程。

從歷史上看,首先,宋朝是壹個重文抑武的時代。為了適應宋代社會結構的變化,科舉成為做官的主要途徑,統治階級對知識分子采取包容政策,形成了辦學治學的社會風氣。學校教育的蓬勃發展提高了人民的文化素質。明代徐宥箴在《重修鄭文書院》中說:“宋朝有三百年之世,不及漢唐疆域之廣,但人才已超。”鑒於前朝的教訓,宋代統治者對文化不實行專制,使其學術思想活躍起來。宋代知識分子吸收佛道學說,結合儒學,形成了與“漢學”相對立的“新儒學”,探索了儒釋道融合的文化局面。然而,他們可以討論政治,但他們仍然是統治者手中的籌碼。

其次,在經濟上,宋朝基本實現了長治久安和商業繁榮。這也為宋代文學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但與此同時,不可忽視的是,宋朝的發展是壹個由北向南的遷徙過程。北宋初期,疆域相對穩定,但在逐漸遷徙的過程中,國力逐漸衰落,尤其是南宋,國力大不如前。這也造成了杜南前後詞的差異。

正是這種獨特的文化土壤,孕育和形成了宋代詩人的心態和價值取向。但是,壹旦價值取向和人生態度確立並穩定下來,宋代詩人就會在這種價值觀念的支配下,隨心而動,實現遊、飲、隱、謫、禪等豐富多彩的人生體驗。

總的來說,我將宋代的知識分子分為三類,分別敘述。

第壹類是文人階層。他們大多是官海沈浮,有心報國,卻難以被統治階級真正接納,從而產生了出身與入世的矛盾。這種類型在宋代詩人中占了很大比例。以顏姝和歐陽修為例。

說到落花詞,就不得不提顏姝了。晏殊出身寒門,但他50年的為官生涯在政治史上並不突出。顏姝的性格,有著中庸的精神,不是那種不避風險,敢拼的人。經過多年的官場經驗,他養成了圓滑的習慣。這種性格,以及他的家庭背景,必然導致他雖然身居高位,卻無法很好地施展抱負的局面。落花的意象自然可以表達他對個人經歷的無奈和悲傷。

在眾所周知的《浣溪沙》中,他寫道:“我壹直年輕有限,離開容易狂喜。不要在酒宴和歌會上頻繁發言。山河空遠,落花風雨更傷春。還不如可憐眼前的人。”其中“可憐眼前人”這句話出自崔鶯鶯在元稹《將真記》中的詩句:“可憐眼前人。”這是晚會上的即興表演。下壹部電影的前兩句雖然還在向往春天,但卻慷慨大方,從看山河到告別風雨,吸引著眼前的人,在最後的告別宴前後呼應。唐圭璋在《唐宋詞簡釋》中將這首詩定義為悼亡詩。以壹句話開頭,感嘆浮生有限;第二句,難過的離開;第三句,意思是借酒自己送,及時吃喝玩樂。換個頭,說再見,照進雲裏。意思也來源於李喬的那句“山河覆淚”。“落花”這句話,展現的是眼前的風景,表示留戀的深度。最後壹句,用唐詩來說,也是極其痛苦的。透過充滿生命傳遞色彩的“落花”,

形象鮮明地濃縮和體現了“哀莫大於心死”的感覺。由於春天與美好生活有著顯而易見的聯系,揭示“傷春”主題無異於表現抒情主人公對美好生活的懷念,而時間性作為“活著”的基本性質,就在這種對生活本身的特殊懷念中顯露出來。可想而知,如果沒有這兩個負載著主角萬千情感的生動形象,我們又怎麽能直觀地感受到生命從“生命”本身流逝的痕跡呢?

晏殊需要把《落花》中所蘊含的這種哲學人生觀作為解決痛苦的靈丹妙藥,這其中包含了非理性、不公平和可能性,這樣他才能傾訴以平息歇斯底裏的矛盾之聲,獲得短暫的精神超脫。

而且歐陽修和顏姝有很多共同點。歐陽修寫的詩雖然不多,但“落花”的意象卻多次出現。如《梁山伯與祝英臺》中:“院深柳堆煙,簾不繁。玉樂雕鞍遊冶處,樓不高,看張臺路。三月風雨狂,黃昏關門,不打算留春。淚問花無聲,紅飛過秋千。”這裏所謂的“亂紅”,就是落花的意思。這個詞寫在晚春,永遠在我心裏,

  • 上一篇:歷史上古人是如何解決“看病難”問題的?
  • 下一篇:高壹歷史第壹章第二節知識點。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