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中國有哪些戲?

中國有哪些戲?

中國的戲曲有多少種?由於中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再加上審美習慣、表現形式、方言不同等諸多條件,中國的戲曲在全國各地形成了許多不同的形式,可謂是劇種眾多。“五大劇種”:京劇、評劇、豫劇、越劇、黃梅戲。據統計,中國有360多種地方戲曲。根據戲曲的起源或流行省份:

序列號省軌道

1北京京劇院北昆曲西路評劇京劇

2河北省河北梆子評劇泗縣老調哈哈腔河北亂彈武安平調武安動。

西洋調蔚縣秧歌隆堯秧歌定縣秧歌四弦歌是唐劇中的第四調。

3山西省市梆子路、梆子路、上黨、梆子、鑼鼓、耍童靈、秋、上黨、黃上黨、碭子、永濟道情、洪洞道情、臨縣道情、晉北道情

吳象秧歌壺關秧歌沁源秧歌奇臺秧歌樊氏秧歌朔縣秧歌

孝義宛宛羌曲沃宛宛羌黑仔羌鳳臺戲

4內蒙古秧歌二人轉滿漢戲

5遼寧海城小號戲遼南影調蒙古戲,扮作蓮花落。

6吉林省,二人轉嵇戲,新城戲,黃龍戲。

7黑龍江省龍江戲

陜西省,陜西省,陜西省,陜西省,陜西省,陜西省。

陜西老腔陜西端宮戲陜西道情縣板腔陜西古畫戲安康黑仔戲

9甘肅龍劇高山劇影腔甘南藏戲

10青海藏戲青海平仙戲

11新疆新疆曲子戲

12山東山東梆子皂梆萊蕪梆子東路梆子梆子魯劇劉強五音戲柳琴戲二弦四調。

13江蘇昆曲淮劇陽戲銅戲戲蘇劇淮劇丹戲羌海門山戲淮紅戲

14安徽黃梅戲徽劇青羊戲沙河調越西高腔安徽目連戲安徽儺戲廬劇安徽端宮戲泗州戲吊腳戲帶弓戲蕪湖梨花春戲溫南詞皖南花鼓戲鳳陽花鼓戲淮北花鼓戲黑子戲紅山戲

15上海滬劇鬧劇奉賢山戲

16浙江越劇吳劇邵劇新昌高亢寧海平調松陽高亢喚醒劇溫州昆曲

金華昆曲黃巖散戲諸暨散戲甌劇杭甬劇湖戲。

木竹

17江西贛劇益陽戲須賀戲東河戲寧河戲瑞河戲宜黃戲南昌采茶戲贛南采茶戲萍鄉采茶戲萬載花燈戲撫州采茶戲吉安采茶戲寧都采茶戲江西采茶戲九江采茶戲景德鎮采茶戲武寧采茶戲高安采茶戲

1福建省莆仙戲、梨園戲、高甲戲、評花戲、閩劇、普通戲、明戲、大戲

閩南漢劇北路戲梅林戲右詞南劍調小腔戲三角戲閩西采茶戲南詞戲閩西山歌戲湘劇大成戲竹馬戲遊春戲肩戲

19臺灣省歌仔戲

20廣東粵劇潮劇正字戲白字戲廣東漢劇西秦戲花朝戲貝約采茶戲樂昌花鼓戲雷劇粵西白戲

21廣西桂劇檀劇絲弦戲廣西石公戲彩調牛娘戲桂南采茶戲壯劇苗戲侗戲

22海南瓊劇親劇

23湘劇祁劇常德漢劇衡陽湘劇巴陵劇劇長沙劇

嶽陽古畫戲常德古畫戲湘西花燈戲湘西楊洋戲衡陽古畫戲

邵陽古畫戲零陵古畫戲大師道溪湘西苗戲新晃侗儺戲

24湖北漢劇荊河戲南戲湖北越雕山黃兒湖北高腔楚劇東方花鼓戲

黃梅采茶戲陽新采茶戲遠安古畫戲襄陽古畫戲荊州古畫戲梁山調雲陽古畫戲睢縣古畫戲廳戲文曲戲鄂西劉孜戲

25河南豫劇河南越調南陽梆子大平調懷梆大仙戲曲羅娟戲曲河南曲劇河南道情河南南花鼓戲樂腔五調。

26川劇四川花燈四川曲藝秀山花燈

27雲南雲南戲雲南花燈昆曲關索戲傣族戲白族戲彜族戲雲南壯劇

28貴州貴州貴州地方梆子貴州花燈貴州侗戲貴州布依戲貴州苗戲

安順地方戲

29西藏自治區藏戲

京劇

京劇是中國最受歡迎和最有影響力的戲劇。它是由北京各種地方戲匯聚、融合、發展而成的。它自產生以來已有大約壹百四十年的歷史。

自清代乾隆以來,昆曲、弋陽腔、秦腔先後入京。1790年,安徽著名藝人高浪亭率著名徽劇《三清班》進京演出,受到觀眾熱烈歡迎。之後,四喜、春臺、和春三個徽州班入京,與三清班合稱為“徽州四班”,大獲成功。這時昆曲、京劇(因弋陽腔入京而得名)、秦腔逐漸冷落。大約1830,湖北楚劇(漢劇)也入京。漢劇和徽劇起源相同,所以往往在同壹班演出,在聲腔上相互結合。後來徽班吸收、融合了昆曲、梆子、京劇的精華,在劇目、音樂、人物、服飾、化妝等方面做了壹些改革。結合北京當地的語言和風俗,逐漸形成了京劇。當時,它被稱為“皮黃”,也被稱為“京腔”。

1850左右,京劇在徽派四班的基礎上有了新的發展,出現了程長庚、余三勝、張二奎等著名演員,被稱為“三鼎家老學生”。他們為京劇的形成和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京劇藝術與其他劇種相比,突出了戲曲的集中、概括、誇張等特點,形成了完整的體系和統壹的唱、做、讀、演風格,在舞臺表演中充滿了鮮明的舞蹈和強烈的節奏感。

壹百多年來,京劇名家輩出,特別是許多優秀的表演藝術家,形成了不同的流派,為京劇藝術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成為京劇藝術的寶貴財富。

解放後,京劇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壹大批優秀的傳統劇目和新歷史劇被改編、改編和創作,許多現代劇目成功上演,為京劇的發展開辟了道路。京劇代表團還多次出國訪問演出,在世界藝術界引起轟動。

鞠萍

評劇是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地方劇種之壹,形成於清末民初,至今已有約70年的歷史。它起源於冀東的“蓮花落”,後來吸收了東北的“跳”調,所以早年被稱為“跳”“跳”。起初是對口唱法,類似東北的“二人轉”。後來逐漸吸收了河北梆子的打擊樂,灤州電影院、樂亭大鼓、京劇的演唱和表演,形成了“唐山”,成為“奉天”,最後成為現在的評劇。程是早期評劇的著名演員和劇作家。他創作了許多新歌劇,改編了100多個劇本,對評劇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評劇的藝術特點是:善於歌唱,吐字清晰,唱詞通俗易懂,唱腔平淡如訴,表演帶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親切的民間氣息。它的形式活潑自由,最擅長表現當代人的生活,所以在城市和鄉村有大量的受眾。評劇唱腔是板腔,由柔板、二六板、垛板、散板組成。解放後,評劇音樂、唱腔、表演的創新取得了顯著成績,特別是改變了男聲太差的短板,男聲有了新的創造。

評劇最初分為東路和西路。如今流行東路,流行於河北、東北三省,在南方也有大量觀眾。西路評劇,又稱“北京蹦”,是在東路評劇梆子和老調的影響下形成的。音色高亢,頭型豐富,風格獨特。辛革命前後在北京和京西演出,深受觀眾歡迎,日後瀕臨失傳。1958被中國評劇院挖掘整理後才重新出現在舞臺上。《花亭集序》是經過青年演員整理和傳承的好劇。

河北省戲曲

河北梆子,原名“直隸梆子”,直隸省後改稱河北省。它源於陜西秦腔的梆子體系。大約在清朝中期以後,它逐漸從流入河北的陜西周浦梆子演變而來。清朝後期,在北京非常流行。後來,梆子和皮黃同臺演出,相互交流吸收,使梆子在藝術上越來越完備,北京的直隸梆子吸收了皮黃的精華,也叫“北京梆子”。辛亥革命後,許多優秀的梆子女演員不斷湧現,給梆子戲帶來了新的面貌,使梆子唱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河北梆子流行的時候,最流行的是華北和東北地區,尤其是河北中北部和京津地區。河北梆子的唱腔高亢、渾厚、平直,主要有慢板、二六、流水、尖板、哭板、反調等,以及近百首用於舞臺伴奏的曲調。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河北梆子在河北周邊農村廣泛發展。但在國民黨統治的北京、天津等大城市,卻日漸衰落。解放後,河北梆子得到了恢復和發展,對過分喧鬧的鑼鼓和梆子進行了革新,創造了新的唱腔,使之在慷慨壯闊中既柔和又悅耳。

豫劇;豫劇

豫劇,又稱“河南梆子”,是河南省的主要劇種之壹。它流行於河南、陜西、陜西、河北、山東、安徽等地,由秦腔、周浦梆子和河南地方民間戲曲結合而成。由於長期在農村演出,鄉土氣息濃厚,歌手多,嘴少,善於表達各種感情。他的表演風格樸實清新,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

目前,豫劇可分為豫東調、豫西調、湘府調和沙河調四個流派。豫東:以商丘、開封為中心,以假聲唱法,高音、花腔,比較活潑輕快。它也被稱為“尚武飲”、“祥符調”、“沙河調”。豫西調以洛陽為中心,用真實的聲音演唱,曲調低沈,結尾低沈;又稱“下五音”。腔內有多種板,如慢板、巴爾板、跑板、飛板、植板、滾板等。主要伴奏樂器有葫蘆絲、秦越、笛子和梆子。文武場有上百種曲牌。已經流傳了400多個傳統劇目。解放後,豫劇在現代戲演出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如《劉胡蘭》、《朝陽溝》、《李雙雙》、《群眾加油》、《馬戲》等。豫劇現已發展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劇種。

黃梅戲

黃悔戲是安徽省的壹個地方劇種,起源於湖北省黃悔縣的“采茶調”。“采茶調”廣泛流行於鄂、皖、贛三省毗鄰地區。結合當地流行舞蹈和民間藝術逐漸形成壹種民間戲曲,安徽人稱之為“黃梅調”。解放後改為黃悔戲。

黃梅戲早期多有“二戲”(小醜、肖丹)和“三戲”(加小生)的演出。後來受“高腔”影響,進壹步豐富發展。清代道光以後,黃梅戲流入以懷寧為中心的安慶地區,壹度與徽劇同臺演出,深受徽劇影響。此外,它還吸收了當地的民歌和小調,並得到進壹步發展,形成了獨特的風格。解放後,黃梅戲發展迅速,受到世界各地觀眾的歡迎。

黃梅戲曲調豐富,有“評詞”、“二行”、“三行”、“火攻”、“彩調”、“仙調”等壹百多種* * *。黃梅戲是用安慶地區的語言來唱的,而且總是用自己的聲音來唱,所以讓人感覺語言通俗易懂,發音清晰。

  • 上一篇:重慶不時開彩票的歷史
  • 下一篇:在中國,77、78、79年高考的都是些什麽樣的人?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