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馬是如何被人類馴化的,又是如何進化的?

馬是如何被人類馴化的,又是如何進化的?

馬的臉看起來很長。其實馬的頭並不長,只是嘴巴又長又大。馬吃植物。他們有壹個簡單的胃和壹個特別發達的盲腸。它們不能像反芻動物壹樣通過反芻來咀嚼食物。它們不能把嚼過的草料吞到肚子裏先儲存起來,所以馬只能靠這張大嘴。馬的長臉在吃東西的時候觀察敵人也特別有用。因為它的眼睛在臉上部的兩側,耳朵在臉的上方,所以當它的嘴伸進茂密的草叢裏吃東西時,它不需要擡頭,所以它可以從各個方向看到和聽到。除了大嘴和長臉,馬還有很多特點。它們的起源和馴化有著非常豐富多彩的發展史。

馬站著睡覺不累嗎?馬的壹個特點是晚上喜歡站著睡覺。但是馬站著睡覺會覺得累嗎?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因為馬可以鎖住膝蓋和手肘,這樣它在站立(或睡覺)時就不需要依靠肌肉支撐了。因為肌腱是鉤在骨頭上面的,所以馬腿上的肌肉可以放松。

站著睡覺的家養馬是繼承了野馬的生活習性。野馬生活在壹望無際的沙漠草原上。在古代,它們不僅是人類的狩獵對象,也是豺狼等食肉動物的美味佳肴。與牛羊不同,它們可以用角與敵人戰鬥。野馬自衛的唯壹方法就是逃跑。為了快速及時的逃離敵人,晚上不敢躺下睡覺。即使在白天,它們也會站著打個盹,保持高度警惕。家養的馬雖然不像野馬那樣容易受到天敵和人為傷害,但是被野馬馴化了,所以還保留著站著睡覺的習慣。

馬是獵物動物,草原上最好的防禦就是跑得比捕食者快。對馬來說,奔跑耐力比初速度更重要,所以馬的腿會變得更長更強壯。壹匹馬達到最高速度需要壹些時間和距離。如果比賽距離只有50米左右,大部分人都能先於馬沖過終點。

馬運動時會產生大量的熱量。過熱會燒它的腦子嗎?當然不是,因為馬頭有天然的空調。馬高速奔跑時,血液溫度可達45℃~46℃,但頭部溫度恒定在40℃左右。馬頭下面有壹對氣囊,起到空調散熱器的作用,在血液進入大腦之前起到降溫的作用。

為什麽老馬能認路?馬對氣味極其敏感,有時能通過識別空氣中的微量水分找到數千米外的水源。馬也有很強的嗅覺和記憶力,經過曲折的旅程還能回到原來的地方。我國歷史上有老馬認路的記載,這是基於外界環境如景物、色彩、聲音、味覺對其大腦的刺激。

馬走路時有用鼻子嗚咽的習慣。鼻腔分為呼吸區和嗅覺區。呼吸區位於鼻腔前部,可以分泌粘液,防止灰塵和異物進入鼻腔。嗅覺區位於鼻腔的上部和後部,嗅覺神經細胞分布在鼻腔的上部和後部。馬之所以在行走時吹口哨,是為了不斷清除鼻腔內的異物,使呼吸區通暢;但如果呼吸區域通暢,則可以充分利用嗅覺神經細胞準確識別道路。

馬的眼睛是所有陸地哺乳動物中最大的,它們的視野幾乎可以達到360度。它的眼睛很特別,瞳孔上下扁平,左右寬大,這和它們的祖先野馬大多生活在開闊的草原上有關。寬而平的瞳孔使他們能夠從遠處看到兩邊的獵物或敵人。

馬除了用耳朵作為聽覺器官,還可以用耳朵來表達“情緒”。

“情緒”的變化,可以從馬的姿勢、面部各部位肌肉的運動、尾巴和四肢的運動、嘶嘶聲中觀察出來。比如壹匹馬餓了,如果不能及時餵飽,就會急著用前腳犁地。當它受到驚嚇時,會伸出後腿,用後腳踢它。然而,馬的表情最明顯的部分是它的臉,尤其是耳朵、鼻子和眼睛的表情。在這些部位中,耳朵的表現最為豐富。

馬心情好的時候,耳朵直立,樹根有力,但經常輕微抖動;心情不好的時候,它會不停的來回晃動;緊張的時候,它會昂起頭,豎起兩邊的耳朵;興奮時,耳朵壹般向後;當它累了,困了,需要休息的時候,它的耳根會顯得無力,它會把耳朵“掛”在兩邊;當它害怕時,會緊張地顫抖,通過鼻孔發出聲音,這種聲音叫“打呼嚕”。

只有觀察馬的耳朵,才能知道許多不同的“情緒”。如果我們觀察它的鼻子和眼睛的表情,以及尾巴的擺動,我們可以更多地了解馬的“情緒”。

俗話說“馬無夜草不肥”,是有科學依據的。在馬等動物體內,有壹種蛋白質叫BMAL1,可以促進脂肪的堆積。奇怪的是,這種蛋白質具有白天減少,晚上增加的特點,這也是為什麽晚上吃東西更容易讓妳發胖的原因。BMAL1蛋白在脂肪組織中含量豐富。它與DNA(脫氧核糖核酸)結合,具有調節生物鐘,使其正常工作的功能。

馬的祖先只有狐貍。馬來西亞是壹種奇怪的有蹄動物,起源於古代的有蹄動物。它們從始新世開始就出現在地球上,至今已有5800萬年的歷史。在各種有蹄類動物中,有曾經曇花壹現,在漸新世消失於歷史舞臺的雷獸,也有類似馬但腳上有爪的爪類動物;各種犀牛;還有壹種動物叫貘,今天在美國和東南亞還能看到它的遺骸。總之現在只剩下馬,貘,犀牛了。

1838年,英國科爾切斯特發現了壹些哺乳動物牙齒和下頜骨的碎片。這些化石引起了英國著名博物學家歐文的註意,但當時他並沒有意識到這些化石屬於馬,而是將其歸為靈長類動物。1840,他將其歸類為“有蹄兔獸”。雖然它和現代的狐貍壹樣大,但它是當今世界上所有高大的馬的祖先。

馬的進化主幹主要是從祖先馬到現代馬。馬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的發展趨勢是:從小到大,腿腳越來越長,側趾逐漸退化,中趾增強,牙冠越來越高,前磨牙越來越復雜,逐漸磨牙。這種發展趨勢也反映了從適應森林生活到逐漸適應草原生活的過程,即從跳躍到奔跑,從吃嫩葉到吃粗草。

最早的馬出現在始新世早期。它的個體比現代的馬小很多,只有30厘米左右高。那時氣候溫暖,植物茂盛。所以歐祖瑪身體輕巧靈活,可以躲在茂密的森林和灌木叢中,吃多汁的嫩葉。當時分布在北美、亞洲和歐洲。隨著始新世早期的結束,始新世馬在北美大陸之外滅絕了。後來,馬的進化從北美傳到了其他大陸。

在4000萬年前的漸新世,北美出現了壹種新的馬。漸新馬,又名馬忠,高約40厘米。它比祖先的馬大,看起來像現代的羔羊。它也生活在潮濕溫暖的森林地區,以新鮮多汁的樹葉和嫩草為食。

中原馬又稱古草原馬,出現於距今654.38+08萬年前的中新世,是馬進化過程中最重要的過渡類型之壹。這壹時期氣候幹燥,森林稀少,草原遼闊。古代草原馬的身體只有現代小馬那麽大。因為食物的變化,它的牙齒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適合咀嚼幹草。此外,草原上的生活非常容易受到捕食者的攻擊,所以逐漸形成了快跑的習慣。雖然前腳和後腳都有三個腳趾,但是只有中間的腳趾接觸地面支撐身體,行走和奔跑,兩邊都退化了。祖傳的馬和馬忠都住在森林裏。從古代草原上的馬,馬進化成了草原生活的類型。但是,草原上的古馬只是馬進化的壹個分支。

在第三紀末期,也就是500萬年前的上新世,開始出現單趾馬,這是壹種比古代草原馬更高級的馬。它的體型已經長得像現代的中型馬了。它的高度大約是200厘米。它的牙齒更加進化。它的前後腳變成了真正的單趾。它只用粗壯的中趾行走,蹄子發達,而側趾退化成只有壹點點樹枝狀的痕跡,隱藏在腳上部的皮膚裏。

大約400萬年前的第四紀,尚欣馬進化成了真正的馬,體型很大,是完全現代的馬。真正的馬最大的特點是前後腳只有中趾,單趾得到了進壹步的發展,趾端形成了堅硬的蹄子,適合在遼闊的草原上馳騁。世界上最大的真馬頭骨長達73厘米,可以說是馬中“最長的臉”。此外,埃利希馬的頭在所有馬中所占的比例最大。艾瑪主要生活在甘肅等地。比家養的馬、野馬都大,但並不重。

最早的真馬出現在北艾斯納,大約250萬年前通過白令大陸橋進入亞洲,逐漸演變為東亞的馬。第四紀廣泛分布於亞洲、歐洲、非洲和南美洲。馬、驢和斑馬仍然生活在世界上。它們是真正的馬家族成員。世界上唯壹的野馬,普氏野馬,只分布在阿爾泰山兩側的廣闊平原上,但它並不是馬的野生祖先。

馬的馴化之謎馬的馴化是人類歷史上的壹個重要裏程碑,是壹個漫長的過程。考古記錄顯示,中亞的馬大約在6000年前被人類馴服。根據考古學和遺傳生物學提供的證據,提出了馬馴化的許多版本,但壹直沒有定論。

英國科學家認為,馴養的馬可能起源於歐亞大陸的西部草原,即今天的烏克蘭、俄羅斯西南部和哈薩克斯坦西部。來自歐亞大草原的300多匹野馬是由它們遍布歐亞大陸的野生祖先經過基因改造而成的。根據研究結果,他們認為大約6000年前歐亞草原西部就已經馴化了馬。隨著野馬在歐亞大陸的傳播,野馬的基因不斷混入馴養的馬。

瑞典和美國科學家分析了不同品種家馬的線粒體DNA序列(通常被認為是從母親那裏遺傳的),發現了古代母馬的不同排列。結果表明,現代馬有多個祖先,人類與馬的互動可能在考古記載第壹批馴化馬之前就已經開始了。所以,人類最早的馬有可能是從野外捕獲的。當野馬數量逐漸減少時,人類開始馴養捕獲的馬。

在發現世界上最古老的馬場後,考古學家認為哈薩克人是最早訓練馬匹的人。它位於哈薩克斯坦北部烏爾泰山東麓的平原上,有5500年的歷史。考古學家在這片草原地區發現了馬骨頭、馬牙齒和裝有馬奶的陶罐碎片,屬於古代泰伯文化遺址。種種跡象表明,當時的人們過著真正的田園生活:吃馬肉,喝馬奶,騎馬,可見馴馬的時間更早。

關於馬在中國的起源,目前沒有定論。壹種觀點認為,馬和馬車是從黑海和裏海之間的草原傳入中國的;另壹種觀點認為,中國飼養、訓練和使用馬匹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龍山文化時期。雖然中亞和西亞的家養馬的考古發現更早,但中國大陸家養馬的起源並不壹定來自西方或北方。換句話說,中國應該有壹個獨立的家養馬起源中心。中國學者正在與英國專家合作,對以往考古發掘中出土的馬骨進行全面研究,包括其埋葬環境、古病理學觀察、種群結構和生物地理分布。利用DNA分析、微量元素檢測等現代科技手段,可以為進壹步了解中國馬的起源提供有價值的線索。

馴化後,家養馬在農業、交通和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交配繁殖,家養的馬有很多種,體型、速度、精力各不相同。這些差異使得馬可以用於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200多種家養馬被改良和繁殖。有白色、黑色、棕色、棗紅、黃色等顏色。不同品種的家養馬,體型差異很大。大種馬體重1200 kg,高200 cm。小品種體重不足200公斤,高僅95厘米;所謂的袖珍小馬,身高只有60厘米。

馬在人類社會五六千年發展中的重要性怎麽強調都不為過。隨著機械文明的發展,馬在戰爭、農業和交通運輸中的作用逐漸減弱。然而,馬仍然被廣泛馴化,用於人類娛樂、賽馬和馬術運動。目前,世界上約有8000萬匹馬,其中1萬多匹馬主要產於中國、北美、中亞、南美、歐洲部分地區和其他國家,其中中國擁有的馬數量居世界首位。

  • 上一篇:史前文明:穆大陸,百慕大金字塔,印度萬年古城。
  • 下一篇:房地產基建中有哪些前綴股?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