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從先秦到漢末的詩歌發展史

從先秦到漢末的詩歌發展史

古詩詞發展史概述(1)

中國的詩歌產生於文字發明之前,是在人們的勞動、歌舞中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詩經》是公元前11世紀至公元前6世紀的詩歌總集,也是我國第壹部詩歌總集,有***305首。根據音樂的不同,可以分為風、雅、頌三類。“頌”詩是統治者祭祀用的音樂歌曲,包括祭祀祖先的、祭祀山川的、祭祀農民的。“雅”分為雅與不雅,兩者都是用於宴會儀式。內容主要是歌頌歷代英雄,諷刺時政。《風》是《詩經》的精華,收錄了15首地方民歌。

公元前4世紀,戰國時期的楚國以其獨特的文化基礎和北方文化的影響,誕生了偉大的詩人屈原。深受他影響的屈原和宋玉開創了新的詩風。屈原的《離騷》是楚辭的傑出代表作。

楚辭發展了詩歌的形式。它打破了《詩經》的四言形式,從三四言變成了五七言。在創作方法上,楚辭吸收了神話的浪漫主義精神,開辟了中國文學浪漫主義的創作道路。

繼《詩經》、《楚辭》之後,漢代出現了壹種新的詩歌形式,即漢樂府民歌。漢代樂府中有65,438+000多首民歌,其中很多是五言律詩。後來,經籍作家的有意模仿成為魏晉詩歌的主要形式。

《漢樂府》中的名篇有《十五從軍》、《生疏桑》和《余》等,揭示了戰爭災難。當然,最著名的還是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這首詩講述了壹個悲傷的愛情故事。和相愛至深,又因焦木對劉氏家族的迫害而分手,釀成了《妳將何去何從》中的人間悲劇。漢樂府民歌最重要的藝術特征是敘事性,《孔雀東南飛》是漢樂府敘事詩的最高峰。漢樂府中的民歌多采用口語化、樸實的語言來表現人物的性格,所以人物形象生動、真摯。雖然漢樂府中的民歌大多是現實主義的描寫,但很多地方都有不同程度的浪漫主義,比如《孔雀東南飛》的最後壹段,就表現了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的巧妙結合。

五言詩是中國古典詩歌的主要形式。從民歌到文人寫作經歷了很長的時間,到東漢末年,文人五言詩日趨成熟。五言詩的成熟階段以《古詩十九首》的出現為標誌。古詩十九首不是壹個人壹次的作品。這首詩的內容主要講述離別、相思和對生命短暫的感受。善於抒情,善用比興,是《古詩十九首》最大的藝術特色。

漢末建安時期,“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和“七子”(孔融、陳琳、王燦、徐幹、阮籍、左穎、劉真)繼承了漢樂府民歌的現實主義傳統,普遍采用五言體,第壹次掀起了文人詩歌創作的高潮。他們的詩歌表現了時代精神,具有慷慨悲涼的陽剛風格,形成了壹種獨特的風格,被後人稱為“建安體”。七子中成就最高的是王參,他的代表作《七傷詩》是漢末戰爭現實的寫照。曹氏父子是建安文壇最重要的人物,其中曹植的藝術成就最高。曹植(19-232)的詩歌氣勢磅礴,描寫細致,用詞華麗,善用比喻,因而具有“力大非凡,華而不茂”的藝術風格,代表作有《致壹匹白馬,王彪》。建安時期的詩歌是漢樂府向五言詩轉變的關鍵,曹植是當時的代表詩人。他的詩受漢樂府的影響,但比漢樂府有更多的抒情成分。

阮籍(210-263)建安以後,是正始時代的代表詩人。他的愛情詩進壹步奠定了抒情五言詩的基礎。他經常以曲折的詩句表達對國家的憂慮、對災難的恐懼和對世界的回避。與阮籍同時代的還有嵇康(224-263),他的詩憤世嫉俗,直指黑暗的現實。他們的詩風基本上繼承了“建安體”的傳統。

金代詩歌創作逐漸走上了形式主義的道路,詩歌內容模糊不清。繼承和發揚“建安體”傳統,作品內容豐富的詩人是左思(約250-305)。他的八首詩《詠史詩》借古事諷刺時事,很有思想。但這樣的詩畢竟不是主流,越來越少了。直到東晉末年的陶淵明,才把貼近現實的作品帶到詩壇。

隱居不仕的陶淵明把田園生活作為重要的創作主題,所以人們壹直稱他為“田園詩人”。在當時崇尚駢文、重形式而輕內容的時代氛圍下,陶淵明繼承了樂府的現實主義傳統,形成了他質樸自然的田園合壹,開創了古典詩歌的新境界,五言詩在他手中得到了高度發展。

與陶淵明大約同時代的謝靈運(385-433)是開創山水詩派的第壹人。他的山水詩的特點是能把感情放進去,但有些詩過於鋪陳,描寫冗長,用典安排不自然。

南北朝是中國詩歌史上的又壹個發展時期,表現為又壹批樂府民歌的出現。它們不僅反映了新的社會現實,而且創造了新的藝術形式和風格。這壹時期民歌的總體特點是篇幅短,抒情性大於敘事性。南朝樂府保存下來的詩歌有480多首,壹般都是五言四句詩,幾乎都是情歌。北朝樂府的數量遠不如南朝,但內容之豐富,語言之質樸,風格之雄渾,都是南朝樂府所不能及的。如果說南朝的樂府是壹首浪漫的歌,那麽北朝的樂府就是名副其實的“軍樂”和“戰歌”。在體裁上,北朝樂府除五言四句外,還創制了七言四句絕句,發展了七言古詩和雜言。北朝最著名的樂府是長篇敘事詩《木蘭詩》,它與《孔雀東南飛》壹起被稱為中國詩歌史上的“雙寶石”。

南北朝時期最傑出的詩人是鮑照(410-466)。鮑照繼承和發揚了漢魏樂府的傳統,創作了大量優秀的五言七言樂府詩。《準很難去》的數字18就是他的傑出代表作。他對七言句法的成熟運用,表現了他個人的不幸和對社會不公的抗議。

南齊永明時期,“音律”論盛行,詩歌創作講究聲調和諧。就這樣,“永明體”的新詩風逐漸形成。這種新的詩歌風格是格律詩的開端。這壹時期著名的詩人是謝朓(約464-499)。謝朓以山水詩著稱,詩風清新優美。他的新體詩對唐代律詩和絕句的形成有壹定影響。

  • 上一篇:順:青少年成長有多難
  • 下一篇:他是新中國第壹貪,貪汙1,71億。他的三個兒子被槍殺後怎麽樣了?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