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介紹巴爾幹半島及其國家的發展過程。

介紹巴爾幹半島及其國家的發展過程。

南歐三個半島之壹。位於南歐東部。西瀕亞得裏亞海,東臨黑海,南接愛奧尼亞海和愛琴海,東南隔黑海與亞洲接壤,北臨多瑙河和薩瓦河,西接的裏雅斯特。面積約50.5萬平方公裏。包括阿爾巴尼亞、波黑、保加利亞、希臘、馬其頓等國,以及塞爾維亞、黑山、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羅馬尼亞、摩爾多瓦、烏克蘭、土耳其的部分地區。半島位於歐洲、亞洲和非洲之間,是連接歐洲和亞洲的大陸橋,南臨重要的地中海航線,東臨黑海咽喉的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其地理位置極為重要。地形主要是山地。半島西部有迪納拉-平杜斯山,中部和東部有喀爾巴阡山-老山(巴爾幹)山。老山是阿爾卑斯山和喀爾巴阡山的延伸,穿過南斯拉夫東部,橫貫保加利亞中部,直對黑海。東西兩山之間是古老的羅多皮山和馬其頓山,最高峰穆薩拉海拔2925米。半島上的平原比較分散,只有薩瓦河、多瑙河和馬裏查河的河谷較寬。礦產包括銅、汞、鉻、鉛、鋅、石油、鐵和煤。半島西部和南部沿海地區屬於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少雨,冬季溫和濕潤。半島內陸屬於溫和的大陸性氣候,夏熱冬冷。除了多瑙河和薩瓦河,其他河流都是又短又急。較大的湖泊有斯庫特湖、奧赫裏德湖和普雷斯帕湖。山地棕壤和棕壤分布最廣,石灰巖地區有紅色石灰土。

巴爾幹半島歷史悠久,南部是古希臘文化的發源地。公元前2世紀後,先後被羅馬、拜占庭和奧斯曼帝國統治。奧斯曼帝國的統治持續了500多年,在此期間,半島上的人民進行了壹系列反對奧斯曼帝國統治的鬥爭。從19世紀開始,俄國渴望打開通往南地中海的通道,奧地利試圖向南擴張至亞得裏亞海,英法欲保護通往印度洋和遠東的交通命脈。由此,半島成為俄、奧、英、法四國激烈爭奪的地區,戰爭多次,因此被稱為“歐洲火藥庫”。主要戰爭有:1828 ~ 1829和1877 ~ 1878,1912 ~ 1913和1938。戰爭加劇了半島各國的對立和大國之間的矛盾。1914年,隨著奧匈帝國王儲弗蘭茨·費迪南在薩拉熱窩遇刺,第壹次世界大戰爆發,半島各國全部卷入戰爭。二戰中,半島被德意法西斯占領,各國反法西斯。戰後,半島各國有許多軍事基地。海軍基地有:南斯拉夫的斯普利特和科托爾灣;阿爾巴尼亞的杜拉斯和發羅拉;瓦爾納、布爾加斯;羅馬尼亞康斯坦察;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希臘的比雷埃夫斯和塞薩洛尼基。空軍基地有:阿爾巴尼亞地拉那;羅馬尼亞康斯坦察;索非亞,托爾布欣;南斯拉夫的盧布爾雅那、尼什、斯科普裏等。

其中,國家介紹:羅馬:

意大利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位於臺伯河下遊平原,東距第勒尼安海25公裏。市區內有24座橋梁橫跨臺伯河兩岸。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人口283萬(1989)。古羅馬的誕生地。公元前2000年初,羅馬人從東北遷到這裏。公元前八世紀至公元前四世紀,修建城堡,逐漸形成早期羅馬城市。756年至1870年為教皇國首都,1870年意大利王國統壹後成為意大利首都(教皇國退守梵蒂岡)。工業包括食品、紡織、機械、印刷、化工、電子和塑料。意大利電影業的主要中心。西北海岸的奇維塔韋基亞是其主要港口。世界上最著名的旅遊景點之壹。占市區面積40%的古羅馬,有許多大型古建築(如弗拉維亞半圓形劇場、羅馬鬥獸場、雜技競技場、潘提恩神廟、戴克裏先公爵浴池等。)和藝術珍品。這座城市西北部的梵蒂岡是羅馬教廷的所在地。有教堂、宮殿、博物館、大學(建於1303)、科學院、圖書館。

羅馬位於意大利半島的南北方向。有壹座亞平寧山脈,將意大利半島分為兩部分。在亞平寧山脈旁邊,有壹條臺伯河。羅馬位於海拔最低的30公裏處,是臺伯河進入地中海的地方。

羅馬位於臺伯河下遊的丘陵平原上,有2500多年的歷史。它是藝術的寶庫,也是文化名城。羅馬是意大利的首都,也是羅馬天主教會的所在地。它是意大利面積和人口最多的城市。羅馬是意大利的政治、歷史和文化中心,也是世界燦爛文化的發源地。古城在北,新城在南。建於上世紀二五十年代,是壹座摩天大樓林立的現代化雷鋒城。教廷所在的梵蒂岡位於古城的西北角。羅馬古城就像壹個巨大的露天歷史博物館。在羅馬古都的廢墟上,有帝國參議院、凱旋門、雞公柱、萬神殿、馬克西穆斯競技場等舉世聞名的古跡。還有許多文藝復興時期的精美建築和藝術精品。

羅馬氣候溫暖,四季分明,春天是壹年中最適合旅遊的季節。羅馬氣候溫暖,四季分明,春天是壹年中最適合旅遊的季節。羅馬氣候溫暖,四季分明,春天是壹年。

歷史國名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1963-1992)位於巴爾幹半島。1992年解散,分別成立南斯拉夫聯邦* * *(後改名塞爾維亞和黑山* * *現解散為塞爾維亞* * *。

1945年,南斯拉夫從納粹德國手中獲得解放,南斯拉夫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鐵托任主席。二戰後,南斯拉夫實行國有化和土地改革,開始社會主義建設。由於南蘇不和,鐵托不願受蘇聯控制,南蘇關系於1948年破裂,南斯拉夫* * *生產黨被蘇聯領導的* * *生產黨情報局開除。1949年,情報局公開斥責南斯拉夫“徹底墮落為法西斯,加入世界帝國主義陣營”。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赫魯曉夫控制蘇聯政權後,南蘇關系開始改善,外交關系恢復。此後,南蘇關系壹直處於低水平,南方沒有加入蘇聯領導的國際經濟組織東方集團和軍事組織華約。1963年,南斯拉夫修改憲法,更名為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前南斯拉夫奉行獨立的不結盟外交政策,鐵托是不結盟運動的發起者。他反對大國壟斷國際事務,反對戰爭,維護和平,為南斯拉夫贏得了國際尊重。1974年再次修改憲法,宣布“聯合勞動”和“代表團議會”。1980年,鐵托死後,聯邦實行集體領導,各國日益松散,民族矛盾激化。1991年,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馬其頓相繼宣布獨立。1992年4月27日,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國民議會通過新憲法,宣布由塞爾維亞和黑山兩個共和國共同建立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正式解體。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的行政區劃;

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社會主義共和國,首都薩拉熱窩;

克羅地亞社會主義共和國,首都薩格勒布;

馬其頓社會主義共和國,首都斯科普裏;

提托格拉德首府黑山社會主義共和國現更名為波德戈裏察;

以貝爾格萊德為首都的塞爾維亞社會主義共和國包括兩個社會主義自治省:

5a。科索沃社會主義自治省,首府普裏什蒂納;

5b。伏伊伏丁那社會主義自治省諾維薩德;

斯洛文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首都盧布爾雅那。

1990前蘇聯解體後,各民族開始爭取自治和獨立。2003年更名為塞爾維亞和黑山後,南斯拉夫作為國名正式退出歷史舞臺。

南斯拉夫簡史

所謂南斯拉夫,就是南方的斯拉夫民族。斯拉夫民族起源於今天的俄羅斯、烏克蘭等東歐地區。5、6世紀時,部分斯拉夫人開始遷移到今天的巴爾幹半島,成為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黑山、馬其頓等斯拉夫人的祖先。到公元9世紀,形成了壹些斯拉夫民族國家,如克羅地亞和塞爾維亞。南方的斯拉夫民族受拜占庭文化影響較大,除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外,大部分信仰東正教。

夢想成真。第壹南斯拉夫

1398年,土耳其奧斯曼帝國在今天的科索沃擊敗了塞爾維亞軍隊,從而開始了其在巴爾幹半島長達500年的統治。1878年,塞爾維亞和黑山經過長期抵抗鬥爭獲得獨立。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當時處於奧匈帝國的統治之下。1912和1913兩次巴爾幹戰爭使馬其頓脫離了土耳其。巴爾幹地區開始有了團結南方斯拉夫民族的願望,特別是獲得獨立的塞爾維亞,已經把建立以自己為核心的統壹的南斯拉夫國家作為基本國策。

在第壹次世界大戰中,塞爾維亞站在協約國壹邊..戰後,奧匈帝國的崩潰給了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自決的機會。以法國為代表的同盟國也主張在巴爾幹地區建立強大的南斯拉夫國,以牽制德國。就這樣,南方斯拉夫人的民族統壹夢實現了。

1918年,塞爾維亞、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建立了“塞爾維亞、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王國”。1919年的《凡爾賽和約》承認並確定了這個王國的主權和邊界,這就是第壹個南斯拉夫。1929王國更名為南斯拉夫王國。

戰爭催生了第二個南斯拉夫。

1941 4月6日,德意軸心國集團對南斯拉夫王國發動了全面侵略。4月17日,皇家軍隊戰敗投降,彼得二世國王流亡英國倫敦,第壹個南斯拉夫淪陷。

德國法西斯占領南斯拉夫後,以鐵托為首的南斯拉夫* * *生產黨領導武裝起義,開始了長達4年的艱苦卓絕的反法西斯遊擊戰爭。二戰中,南斯拉夫的遊擊戰是敵後最大的戰場,牽制和消滅了德國法西斯的大量有生力量,南斯拉夫領導的遊擊隊也發展到80萬人。1943 165438+10月29日,在波黑亞伊采召開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委員會會議,決定成立以鐵托為首的臨時政府——南斯拉夫民族解放委員會,戰後建立各民族平等的聯邦共和國,剝奪流亡政府的權利,禁止彼得國王返回南斯拉夫,授予鐵托元帥軍銜。

1945年5月,在蘇聯紅軍的支援下,南斯拉夫全境獲得解放。在反法西斯戰爭中,南斯拉夫人民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四年間犧牲654.38+0.7萬人,占當時南斯拉夫人口的654.38+065.438+0%。1945 165438+10月29日,南斯拉夫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立。1963新憲法將國名改為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鐵托成為終身總統。根據民族平等原則,新南斯拉夫由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馬其頓和黑山6個自治共和國以及隸屬塞爾維亞的科索沃和伏伊伏丁那兩個自治省組成。

鐵托領導的新南斯拉夫對內實行社會主義工人自治制度,對外奉行不結盟政策。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南斯拉夫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成就,國民生活水平壹度處於東歐領先水平。由於鐵托在二戰中的崇高威望和南斯拉夫不追隨蘇聯集團、不依附於西方集團的不結盟政策,南斯拉夫在國際上也占有很高的地位。

掙紮中的第三南斯拉夫

因為南斯拉夫各民族都曾被不同勢力統治過,有不同的文化傳統,如塞爾維亞、黑山和馬其頓信仰東正教,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信仰天主教,波黑穆斯林和科索沃阿爾巴尼亞人信仰伊斯蘭教。此外,歷史上大國出於壹己私利,經常挑起和制造民族間的紛爭,造成了許多民族間的矛盾。鐵托死後,這些矛盾開始逐漸激化。

蘇東劇變也對南斯拉夫造成了很大沖擊。作為南斯拉夫統壹核心的南* * *聯盟也開始瓦解,各國分裂勢力越來越強,逐漸控制了當地政權。1991年,圖季曼領導的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率先宣布獨立。與此同時,南斯拉夫的民族矛盾日益激化,西方國家出於意識形態和自身戰略利益的考慮,決定不支持南斯拉夫統壹。1992年1月,德國率先承認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獨立,整個歐盟也紛紛效仿。1991年11月,馬其頓宣布獨立。1992年4月,波黑再次宣布獨立。

鑒於新的形勢,前南斯拉夫僅存的塞爾維亞和黑山兩個共和國於1992年宣布成立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面積和人口只有原來的40%左右,被稱為“小南斯拉夫”或“第三南斯拉夫”。新南斯拉夫在建立之初就面臨困難。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的塞爾維亞人、克羅地亞人和穆斯林之間爆發了壹場戰爭。南斯拉夫和塞爾維亞總統米洛舍維奇被西方指責為“種族清洗”,受到經濟制裁。國內經濟正在衰退,外交極其困難。

1995年8月,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對波黑塞族發動大規模空襲。塞爾維亞總統米洛舍維奇、克羅地亞總統圖季曼、波斯尼亞總統伊澤特貝戈維奇在美國簽署了代頓和平協議,波黑內戰終於基本平息。後來,西方利用南斯拉夫科索沃的阿爾巴尼亞少數民族和塞爾維亞人之間的沖突,繼續向南斯拉夫施壓。從1999年3月24日開始大規模轟炸南斯拉夫,制造了二戰以來歐洲最大的人道主義災難。

國旗:藍色、白色和紅色是斯拉夫人最喜歡的顏色。三色旗曾是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聯合王國的國旗。南斯拉夫人民共和國成立時,加了壹顆紅色五角星,帶黃色邊框,象征人民自由解放。1992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成立後,重新使用三色旗。

國歌:

嘿,斯拉夫人。源於波蘭國歌,寫於1834年,1945年正式定為南斯拉夫國歌。

國花:

桃花。

說起南斯拉夫,30歲以上的人可能會哼上幾句“啊,再見了朋友,啊,再見了朋友,再見了再見了再見”——南斯拉夫電影《橋》曾經風靡壹時,戰爭題材的電影風格相當輕松,它的主題曲《啊,再見了朋友》有點像我們的遊擊歌,表現的是軍人為了祖國和民族的榮譽而奮不顧身的戰鬥。另壹部電影《沃爾特保衛薩拉熱窩》使南斯拉夫城市薩拉熱窩在中國相當有名。此外,當時的南斯拉夫領導人鐵托的名字為我們所熟悉。

南斯拉夫[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盟]是壹個國情極其復雜的聯邦,其特點可以概括為:

聯邦國家;

兩種拼音文字;

三種語言;

四大宗教;

五個主要民族;

六個共和國;

七邊;

八個領導;

九個政府。

這種國情的復雜性本身就有著不可估量的矛盾。蒂托在世時就註意到了這壹點,並為此做了壹些安排。然而,願望不能代替現實。在他身後,矛盾愈演愈烈,最終不可收拾——結果是南斯拉夫解體,壹分為五。

2.現在是南斯拉夫

國家名稱。位於歐洲巴爾幹半島的中部和西北部。南臨亞得裏亞海,陸地與克羅地亞、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馬其頓和阿爾巴尼亞接壤。面積10.2萬平方公裏。人口1057萬(1989),主要有塞爾維亞人、黑山人、阿爾巴尼亞人、匈牙利人、羅馬尼亞人和土耳其人。塞爾維亞-克羅地亞語被廣泛使用。首都貝爾格萊德。境內多山,山北是多瑙河中遊的壹部分。主要河流有多瑙河和莫拉瓦河,水資源豐富。全境以大陸性溫帶闊葉林氣候為主,海岸帶屬於地中海氣候,相對濕潤。年降水量550-750毫米,銅、鉛、鋅等礦產儲量豐富,還有煤、鐵等。公元6世紀,斯拉夫人開始穿越喀爾巴阡山脈,移民到巴爾幹半島。7世紀,斯拉夫人發展成為現代南斯拉夫主要民族的祖先。自九世紀以來,克羅地亞、塞爾維亞、斯洛文尼亞和馬其頓相繼建立。從15世紀開始,先後被土耳其和奧匈帝國統治。第壹次世界大戰後,奧匈帝國崩潰,民族獨立運動風起雲湧。1918,18年2月,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聯合王國成立。1929更名為南斯拉夫王國。1941四月被德意法西斯占領。1941-1945進行了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戰爭。1945 165438+南斯拉夫人民共和國於10月29日成立。屬聯邦制,由6個共和國(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馬其頓和黑山)組成(總面積25.58萬平方公裏,1983人口2285萬)。1963更名為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1980後,國內民族矛盾日益激烈,政局動蕩。到1990年初,執政黨南斯拉夫* * *生產聯盟已經解體。1991 6月以來,前南斯拉夫成員國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波黑和馬其頓相繼脫離聯邦,宣布獨立。1992年4月27日,南斯拉夫議會通過了由塞爾維亞和黑山組成的新南斯拉夫,命名為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工業以機械制造、有色金屬和冶煉、木材加工和食品加工為主。主要作物有小麥、玉米、向日葵、甜菜和煙草。園藝和畜牧業相對發達。出口農產品和礦產品、船只、皮革和煙草。進口化石燃料、機械、化工產品、鋼鐵和棉花。主要城市有尼什、蘇博蒂察、克拉古耶瓦茨、波德戈裏察等。

1.1918-1941

南斯拉夫始於1918年12月1日,是由塞爾維亞(包括馬其頓和黑山)組成的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王國。1918年12月1日,波黑加入。* * *六國。

1929年10月3日更名為南斯拉夫王國。

2.1941-1945

1941-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南斯拉夫被德國和意大利入侵並瓜分,南斯拉夫暫時解體。

3.1945-1992

1945年二戰,鐵托率軍擊退德意,11月29日宣布成立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1963年4月7日,更名為南斯拉夫社會主義共和國。南斯拉夫的行政區劃重組為6個獨立的共和國,分別是波黑、克羅地亞、馬其頓、黑山、塞爾維亞和斯洛文尼亞。(即復蘇第壹階段六國組成的國家。)

4.1992-2006

1991-1992年間,斯洛伐克、克羅地亞、馬來西亞和波蘭相繼獨立,南斯拉夫只剩下黑山和塞爾維亞兩個加入國。1992年4月27日,國名改為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2003年2月4日,新憲法更名為塞爾維亞和黑山,“南斯拉夫”壹詞正式進入歷史。2006年6月3日,黑山宣布獨立,同月,塞爾維亞也宣布獨立,南聯盟正式宣布徹底解體。蒙古和塞爾維亞各自使用自己的國旗,南斯拉夫的藍、白、紅三色旗也成為歷史旗幟。

南斯拉夫聯邦正式宣布完全解體。在地理上繼承其舊首都貝爾格萊德的現有國家是塞爾維亞。

5.2008

科索沃單方面宣布獨立。

科索沃單方面宣布獨立,但短時間內很難真正成為壹個新的國家。壹旦獨立的狂喜褪去,科索沃人面臨並將繼續面臨的真正痛苦將再次襲來:科索沃是歐洲最貧窮的地區之壹,腐敗問題已經到了非常嚴重的程度,幾乎不可能與阿爾巴尼亞合並。由於俄羅斯和其他國家的反對,加入聯合國的前景可能很遙遠。在塞爾維亞,人們普遍認為塞爾維亞的領土就像壹部諾基亞手機——每年都有更新更小的版本推出。在塞爾維亞,反對科索沃獨立的聲音隨處可見。

美國國際問題專家認為,科索沃很可能得不到聯合國的承認,無法自我管理,依靠歐洲國家維持秩序,依靠北約提供武裝力量,這些都可能導致科索沃最終成為壹個失敗的國家。

  • 上一篇:偷稅漏稅對我國有哪些方面的影響?具體點
  • 下一篇:喬500字作文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