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偷稅漏稅對我國有哪些方面的影響?具體點

偷稅漏稅對我國有哪些方面的影響?具體點

作為市場經濟運行的結果,國家依靠稅收來調節整個國家機器的運行。

而逃稅壹旦形成氣候,國家財政支出計劃和人民生活得不到保障,就沒有社會福利,整個社會就無法進步。

第壹,納稅人的逃稅行為直接損害了國家的利益,減少了國家的財政稅收收入,減少了國家對這些公共事業的投入,最終意味著我們可以享受的公共社會服務減少。

第二,在壹定程度上,納稅人偷稅漏稅成為社會分配不公的重要原因。他們用非法手段制造社會分配不公。

擴展數據:

根據最新的刑法修正案(七),不存在偷稅罪。第201條是偷稅罪。

新刑法中“偷稅罪”的新表述

對比新舊法律條文的修改(附新舊刑法關於偷稅罪的規定),可以看出:

1,拋棄了偷稅漏稅的概念。壹般來說,“偷”是指將屬於他人的財物據為己有,而在稅收問題上,應納稅款原本屬於納稅人的合法財產。偷稅的原因是納稅人沒有依法履行納稅義務。因此,偷稅不同於通常概念中的盜竊罪,新刑法采用了“逃避繳納稅款”的表述,從中可以看出立法者對“偷稅”概念的理解發生了變化。

稅收本質上是國家憑借強制手段自由占有納稅人的財產;從稅收契約理論來看,稅收是納稅人為換取政府服務而提供的對價。從這個意義上說,逃稅是納稅人違反支付義務的行為。變更罪名的提法更符合壹般法理和常識,更人性化,體現了我國立法的進步。

2.逃稅罪成立。將罪名由“偷稅”改為“逃稅”,將“偷稅”改為“逃稅”,將“偷稅”的行為界定為“納稅人采取欺騙、隱瞞等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這種籠統的描述顯然比舊規定更寬泛,更具有口袋性,將更有利於犯罪行為的認定。特別是“經稅務機關依法發出追繳通知書後,已補繳應納稅款並繳納滯納金,受到行政處罰的,不追究刑事責任;但五年內因偷逃稅款受過刑事處罰或者兩次以上被稅務機關給予行政處罰的除外。”這壹規定的變化表明,立法者傾向於更多地從其行為的危害後果的角度考慮經濟犯罪,對依法積極挽回國家損失的行為可以從寬處理。它更好地體現了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也符合當前提倡的“社會和諧”。

3、偷稅的手段籠統而言。即“納稅人采用欺騙或者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以適應實踐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復雜情況,以逃避繳納稅款。

4.對構成“數額較大、偷稅數額巨大”的具體數額標準沒有規定。不再是“偷稅數額在65438+萬元以上不滿65438+萬元的,為65438+萬元以上”,而是修改了定罪量刑的具體數額標準,尊重了納稅人的種類、規模、情況等特點,體現了寬嚴相濟的原則。這既加強了對納稅人合法權利的法律保護,又突出了對涉稅違法犯罪的打擊,對整頓和規範經濟秩序具有重要意義,必將有力推進依法治稅進程,深化稅收征納關系和諧,促進納稅人自覺遵從。

5.增加了偷稅罪的初犯,規定了不追究刑事責任的特別條款。這是對逃稅罪最重大的修正。偷逃稅款達到規定的數額和比例,已構成初犯,同時符合下列三個條件的,可以不追究刑事責任:壹是經稅務機關依法發出追繳通知書,補繳應納稅款;二是繳納滯納金;三是受到稅務機關行政處罰。“受過行政處罰”不僅是指逃稅者收到了稅務機關的行政處罰(主要是行政罰款)決定,還包括是否積極繳納了罰款,這是判斷逃稅者是否悔改的重要標準。

6.列舉了偷稅犯罪數額和比例不免除刑事責任的情形。即“五年內兩次因偷稅被稅務機關處罰的除外”,體現了對屢教不改者從嚴處理的立法理念。因偷稅被稅務機關給予兩次以上行政處罰的人員偷稅的,還必須達到第壹款規定的數額和比例標準,才能追究刑事責任。

7.關於犯罪行為的列舉條款被改為壹般條款。新刑法沒有對負有納稅義務的自然人和單位進行細分,全部納入犯罪主體名單,這在壹定程度上擴大了偷稅罪的犯罪主體。因此,不能簡單地認為是放寬了“偷稅”的定義。同時,將相關犯罪行為由列舉性規定改為概括性規定,比現行規定更寬泛,具有“口袋”性質,進壹步避免了法律盲區,降低了企業鉆空子的可能性。

8.明確了修改後的偷稅罪的溯及力。根據刑法總則第12條的規定,對於之前發生的行為,適用不溯及既往、從寬處理的原則。即新刑法頒布前偷稅也要追究,但在決定是否追究刑事責任時要註意兩點:壹是行為人是否符合新刑法規定的不追究刑事責任的三個條件,符合條件的可以不追究刑事責任,否則要追究;二是看行為人偷稅數額是否達到“數額較大”的標準和規定的比例。具體來說,今後所有未移送或未查處的涉稅案件,只要符合新刑法的相關要求,就不需要移送公安機關;稅務機關依法應當向公安機關移送的案件,應當在所有行政救濟期結束後移送。此外,在涉稅條款中,“五年內因偷逃稅款受過刑事處罰或者被稅務機關給予兩次以上行政處罰的除外”,其中“五年內”壹詞是指自2009年2月28日起向前計算。

  • 上一篇:歷史上華約北約的活動
  • 下一篇:介紹巴爾幹半島及其國家的發展過程。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