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歷代東莞地方誌的編纂與修訂

歷代東莞地方誌的編纂與修訂

《寶安誌》

(元)郭編陳人字(1312)。見阮同誌。藝術與文學概論。

郭,子洲人,法官。耿,東莞人。獻春甲子鄉進貢進士。

這是郭在正月所作的序。宋元時期的東關縣,原名保安縣,因古縣而得名。明代正統學者陳煉在《序》中說,“元帝慶任子,郭請當地儒者陳賡編纂,稱《保安年譜》,簡潔準確。後板被士兵破壞了。”

延續寶安

(明)莊義編《永樂大典》明代第壹部,見阮同治。藝術與文學概論。

《周誌》:龔,字。洪武丙子是舉人,官鳳城教。受人尊敬和正直的人。

正統派陳廉說:“永樂初,夷人到臨焦指導莊公,與夷人壹起訪舊書,不斷修訂。第壹章是粗略的,觀眾生病了。”

東莞縣誌

(明)周陳廉編《明朝正統》歷時7年。參見《阮同誌》中的石舟。藝術與文學概論。江西人,做了3年縣官。

正統四年,陳煉復職,聘編縣誌。於是我問了老人家,搜遍了所有遺物,找到了壹份元朝清仁子皇帝的舊錄,加在明朝的體系裏,由文武百官、民政廳、事跡、丈夫、金、士紳的詩詞編成。適合軍改,不適合梓琪。是陳蓮的序,七年才立,守夏六月。

東莞舊誌卷12

(明代)吳忠秀、呂翔在京圖書館整理的天順八年《沈嘉》(1464)抄本。書中“郭超”二字被剜去,改為“明朝”,故刻印於明代,《中國地方誌綜合誌》刊印為“重印天順八年”。阮同誌。藝術與文學簡介:失落

吳中,江西平樂人,進士,天順任知府五年。魯湘,彜族人。

本記錄是根據正統陳蓮編纂的舊稿,加以修訂。每篇稿子都很好改,看了五遍月亮才寫出來。

東莞縣誌(卷15)

(明)劉存業編,明弘治十七年甲子(1504)失傳。見阮同誌。藝術與文學概論。

他做了三年的學者,他是這個城市的公民。

《弘治十七年甲子七月劉存業序》簡要指:天順知秀至弘治甲子四十余年,刻本散佚,文章失傳。晉江陳寧以進士屠城,續編城誌,記載山川、道路、戶口、畝地、物產、吏治、風俗、人才等。

東莞縣誌

(明代)陳喬於嘉靖四十壹年(1562)校訂謝邦信《阮疏》壹書,發現《阮通誌文藝略》保存於嘉靖四十壹年。黃佐緒的序是,在編《廣東通誌》的同時,各縣交由市重建。

添加東莞縣記錄

(明)孫學古編《陳士俊》在民國《東關縣誌》中失傳,但在《阮同誌》中並未收錄。陳士俊的文學藝術概論。

東莞縣誌8卷

(明代)王修訂張二國法典,曾啟才在廣東中山圖書館重修明代崇禎十二年(1639)收藏的手稿。

王,江南歙縣人,進士,崇禎七年知縣。兩果,孝順。

這是壹個匯編記錄,歷時五年,張二國任總裁,曾經帶頭訂證。作為壹個普通的例子,從帝堯開始,模仿萬歷《廣東通誌》的例子,但其地理、學校、賦稅比舊誌略小,而官、師、官比前誌更細,外誌也模仿通誌的例子,增加了貪涼這壹新項。記載明代東莞瑤族的資料,是誌書的特色。這壹數據在後來的編年史中失傳,直到陳編修《民國城市誌》時才得以補充。它是大海中的孤兒。

東莞縣誌(卷14)

(清)郭文炳、李、張編《清》,已在日本內閣圖書館存二十八年(1689)。

郭文炳,直隸澧縣人,秀才出身,在康熙二十六年任職。

郭文兵說,“文兵下車,就去聖天子專史館,編統壹書,征集天下郡國新誌,承憲。”以崇禎之誌為基礎,輔以五十余年的事跡,地圖、沿革、人物、藝文、名稱、類別都是如此。

是智道光《廣東通誌》養成的時候。

東莞縣誌(卷14)

(清)修訂鄧廷哲《與陳相遇》,編修《雍正八年(1730)》、《雍正十年》。天津圖書館故宮博物院藏雍正刻本。

周天成,江南上元人,舉人,雍正四年知縣。

雍正八年,清廷下令修訂《統壹年譜》,使各省、縣、市加大了對城市的修訂力度。知縣周天成舉了個例子,廷易人鄧廷哲等九人開始編纂縣誌。由於康熙曾在雍正耿駐防,他們加了40多年的歷史事件,完成了四次閱月。它的內容仍然和以前壹樣。引舊錄,補錯,補未逮,重事雅言,依舊書,必增十分之四。

《東莞縣誌》46卷附續誌2卷。

(清)彭於嘉慶二年由黃(1797)編《丁思》。東關縣署印了省城古堂的記敘文,在嘉慶二年繼續出版。2卷(清)範文安編嘉慶四年未續,僅收藏於廣東中山圖書館。

中國地方誌大全:彭、範文安、黃、嘉慶三年版、東關縣誌續誌二卷、嘉慶三年後的現代印刷。

彭,江西廬陵人,監子監文憑,任知縣59年。

嘉慶二年,市令彭聘黃為主編,設局重修市誌。“是取前錄,去其冗,去其正,為事業而事,為義而造事,仲夏為草,七個月讀月,是前十分之四以上,舊存十分之二。”續誌之風,全靠“彭誌”。

這部編年史是乾隆修訂《四庫全書》後編纂的。故禁止破壞以前編年史中的人物和作品,並註意到編年史中說:“調查處理遺留的書籍時,地、縣誌均以文章鏟之。今列傳、選舉中,刪凈,亦遵工令。”東莞南明反清人物多,清初有反清思想的作家也多。此誌為刪略,其例曰:“人物細節為增刪,凡有所改,必從明史中吸取教訓。”建成後,城裏的人意見很大。續作特補《人物·藝術》兩卷,市請範文安詩並作。

這個誌和其他誌的區別在於,產品都是本縣的特產,或者其他縣也有,但是比較珍貴,壹般都是普通的,都是各縣共有的,所以沒有記載,只記載了氣勢磅礴的,所以產品只記載了魚凍布、鹽、荔枝、鰣魚、紫應時、密香紙等等。

廣東省中山圖書館館藏是民國重建地方誌時重印的壹份字跡較多、缺頁的報紙。

《東關曹植》50卷

(清)鄧椿編《茶山鄉誌》

東莞縣誌初稿

(清)何仁山編見陳至。采訪本。

東莞縣誌

(清)鄧蓉鏡編《陳至》。采訪本。

東莞縣誌102卷1

(閔)陳編(1921)十年,丁卯(1927)十六年。東關洋河書店對印刷版的敘述,截止到宣彤三年七月。

陳,彜族人,清光緒十八年進士。他編修國子監,走南書房,編國史館。他被任命為駐江寧的特使。辛亥革命後隱居九龍,終身寫作。

民國四年,人提出編纂地方誌,從沙田公產中撥款,將地方誌局遷至九龍,以陳為主編,仿阮元《廣東通誌》及南北朝地方誌,集中編纂,歷時六年完成。

之前記錄的風格並不完美。是對博星的采訪,引經據典,參考文獻詳實,遠勝於舊錄。由於《彭誌》過於簡單,嘉慶以前的歷史事件引自明本《魯直殘跡》、舊本《張誌》和《古今圖書總集》所刊《廣州誌》中的東關事件,記載了明朝以前的事件。但《周誌》是經過詳細整理寫成的,所以引用了杜鐸,並參考了阮同治、戴復之等記載東莞人功績的地方誌。依據三種手稿:壹是鄧椿的《東莞曹植》(道光編《阮同誌》時整理上交的手稿,稱為《東莞曹植》);二、何仁善編《東莞誌稿》(同治在編《戴復之》時編入檔案局);三、鄧蓉鏡編《東關縣誌稿》(即鄧蓉鏡光緒為官後)。

本編年史與上壹部編年史(即《彭誌》)的區別如下:1。參考書和采訪資料(歷時三年采訪)豐富,引用廣泛,註明出處。如有錯誤,將進行修改和註釋。2.采用陸軍測量局的新地圖。3.人物傳記,尤其是明代的東莞人物,以實例、記載、家族傳記為主。數字比舊記錄更詳細,並能糾正歷史錯誤。4.藝術和散文處理得很好,有專門的書目,經典和歷史的子集,並附有序言,其詩歌和散文被分為各種類別。詳細記錄了清末創辦學校、廢除科舉、修建鐵路、興辦工業等新政。

尤其值得壹提的是,在對待明代東莞人物上,我們敢於打破常規,針對彭誌和“明代人物,以明史為鑒。”在這種情況下,提出了不同的意見,認為《明史》編者萬有其局限性。壹是受當時統治階級網站影響,時事禁忌;第二,廣東地處偏僻,地方誌、記載、傳記、參考資料不多,導致很多明代的東莞人物沒有被列入明史傳記,比如袁(崇煥)。因此,對明代人物傳記進行研究和補充。

東莞縣誌目錄

李(民國)是民國35年至38年(1946-1949)東莞市解放時,《民國報》和《平報》在東莞的連載,全書未完成。

李,東莞人,畢業於廣東省公立法學院。曾任東莞私立明升中學、港知行中學教師,東莞韓翔小學校長,廣東省文學委員會顧問,東莞縣文學委員會主席,東莞縣檔案局局長,東莞縣參議院議員。

東莞新紀錄

由東關縣誌編纂委員會在中山大學歷史系楊教授及十幾名師生的協助下編纂,於1958發布。這是第二次修訂版,是編委會在初稿的基礎上,征求各方面意見修改的。

——摘自東莞市檔案館編《東莞縣誌》。

  • 上一篇:什麽是移動夢網業務?
  • 下一篇:歷史上,木蘭參軍。木蘭代表了哪個國家,和誰作戰?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