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辨析:被社會認可的理論就是真理。

辨析:被社會認可的理論就是真理。

不壹定/可能

首先要正確理解什麽是真理。

真理及其客觀性

(1)真理的意義

真理是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

(2)真理是主觀形式和客觀內容的統壹。

真理在形式上是主觀的,因為真理屬於認識的範疇。真理不能等同於客觀現實。

②真理在內容上是客觀的,客觀性是真理的根本屬性。因為:第壹,真理的內容來源於物質世界的客觀事物和規律,真理的內容不依賴於人和人的主觀意誌;第二,檢驗真理的標準是客觀的社會實踐。

(3)堅持真理壹元論,反對真理多元論。

(1)因為真理是客觀的,有其不依賴於人的意識的客觀內容,所以真理必然是壹元論的。也就是說,不管人們在認識壹件事物時可能得出多少種結論,只有符合客觀實際的認識才是真理。

(2)真理是壹元的,因此,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不以人的主觀意誌或階級的主觀願望為轉移。從這個意義上說,真理沒有階級性。

(3)真理多元論主張不同的人、不同的階級可以有不同的真理,真理因人而異。真理多元論否認真理的客觀性,是壹種主觀唯心主義的真理觀。

(4)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在真理問題上的對立。

唯物主義認為真理是客觀的,世界上沒有主觀的真理。唯心主義主張真理是主觀的。主觀唯心主義把真理看作是純粹主觀的東西,客觀唯心主義把真理看作是人的意識和“客觀精神”的壹致性。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在真理問題上的對立,取決於雙方在哲學基本問題上的對立。唯物主義,從“物質第壹,意識第二”出發,必須堅持真理是客觀的;從“意識第壹,物質第二”出發,唯心主義必須堅持真理是主觀的。

(5)批判實用主義的真理觀

實用主義真理觀把“有用性”作為真理的根本屬性,主張“有用就是真理”。實用主義是主觀唯心主義的流派。

“有用即真理”的關鍵在於抹殺了真理的客觀性,混淆了真理與謬誤的界限,導致真理多元化。根據這種觀點,謊言也可以是真理,因為它對說謊者有用;按照這種觀點,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因為不同的理論對不同的人有用;按照這種觀點,壹個理論今天對我們有用,今天是真理,明天對我們無用或有害,明天就是謬誤。

真理真的有用,因為真理是有價值的,它能滿足人們的需求。但是,價值不是真理的根本屬性,真理的根本屬性是客觀性,真理的價值是建立在真理的客觀性基礎上的。

“真理是有用的”是正確的命題,但不能換位成“有用的就是真理”。顯然,並不是所有“有用”的理論都是真理。

(6)真理和謬誤

真理和謬誤是對立的:真理是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謬誤是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扭曲反映。

②真理和謬誤是統壹的:真理和謬誤是相互依存的。真理和謬誤總是在比較中存在,在鬥爭中發展。沒有真理,就沒有謬誤;沒有謬誤,也沒有真理。真理戰勝謬誤的過程,也是自身發展的過程。

真理和謬誤在壹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在壹定條件下,真理可以轉化為謬誤的情況主要有三種:壹、真理是具體的,總是適用於壹定的條件和範圍。如果條件發生變化或超出壹定範圍,真理就會變成謬誤。第二,真理是壹個過程。真理必然隨著客觀事物和社會實踐的變化發展而變化發展。如果人們的認識不能及時反映發展變化過程中的新問題、新情況,或者超越歷史發展,就會造成主客觀從符合變為不符合,從而使真理變為謬誤。第三,真理是全面的,是壹個完整的體系。如果其中壹個原理被孤立,被絕對誇大,真理也會變成謬誤。

在壹定條件下,謬誤能轉化為真理主要有三種情況:壹是條件和範圍發生了變化,謬誤能轉化為真理。在壹定條件下壹定範圍內的謬誤,在其他條件下,在壹定範圍內,可以轉化為真理。第二,失敗往往是成功之母,謬誤往往是真理的先導。正確的理解往往是通過許多錯誤獲得的。再次,批判謬誤可以發展真理,這也屬於謬誤轉化為真理的特殊情況。

真理的絕對性和相對性及其辯證關系

(1)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的含義

(1)絕對真理(或真理的絕對性)有兩層含義:壹是任何真理都是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認識,都具有獨立於人和人類之外的客觀內容,是無條件的、絕對的。從這個意義上說,承認客觀真理就是承認絕對真理。其次,人類的認識,按其性質,是可以正確認識無限發展的物質世界的。每壹個真理的獲得都是接近無限發展的物質世界,這也是無條件的、絕對的。

(2)相對真理(或真理的相對性)是指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認識在壹定條件下是有限的,它也有兩層含義:第壹,從知識的廣度來看,任何真理知識都是壹定範圍內整個客觀世界中某些領域、事物和過程的正確反映。其次,從知識的深度來看,任何對真理的理解,都只是對具體具體事物的某種程度和水平的近似的正確反映。

(2)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的關系

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是真理的兩個基本屬性,是對立統壹的關系。

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是對立的。(詳見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的含義)

(2)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是統壹的。第壹,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是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的。壹方面,相對性存在絕對性,任何相對真理都包含絕對真理的成分和粒子,絕對真理在於相對真理;另壹方面,絕對也有相對性,絕對真理要通過相對真理來表達。無數相對真理的總和構成了絕對真理。第二,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是辯證轉化的。真理的發展是壹個過程,壹個從相對到絕對的無止境的轉化發展過程。人類對客觀事物任何真理的認識,都屬於相對真理轉化為絕對真理過程中的壹個環節。

(3)任何客觀真理都是絕對和相對的統壹,是從相對真理到絕對真理的紐帶。

(3)絕對主義和相對主義從兩個極端割裂了真理的絕對性和相對性的辯證關系。

絕對主義誇大了真理的絕對性,否定了真理的相對性。絕對主義認為,人們得到的壹切真理都是絕對真理,真理不可能是相對的。人獲得的真理是永恒的,窮盡了所有人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絕對主義否認真理的發展。

相對主義誇大了真理的相對性,否定了真理的絕對性。相對主義否認絕對真理,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否認客觀真理,從而把真理變成主觀武斷的東西。相對主義抹殺了真理的客觀標準,不可避免地混淆了真理與謬誤的界限。

真理的具體性

所謂真理是具體的,是指正確的主觀認識和客觀存在在特定條件下、特定範圍內總是壹致的,即任何真理都有其特定的對象、範圍和條件。如果我們超越了這些具體規定,真理就會變成謬誤。宇宙中沒有抽象的真理。

檢驗真理的實踐標準

(1)唯心主義和舊唯物主義的真理標準

1)唯心主義否認真理標準的客觀性。他們提出的真理標準是:第壹,以聖人的是非為是非。第二,把大家或者大多數人認可的意見作為真理的標準。第三,以“有用”作為真理的標準。第四,以“上帝”為真理標準。第五,“理論”或“絕對精神”等客觀精神是真理的標準。

舊唯物主義承認真理的客觀性,主張以客觀事物本身作為真理的標準。

唯心主義和舊唯物主義都不明白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壹標準。

(2)只有實踐才是檢驗知識真理的唯壹標準。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壹標準。這是由真理的本質和實踐的特點決定的。

所謂真理,就是主觀符合客觀的認識。為了判斷主觀是否符合客觀,我們必須將主觀與客觀進行比較,也就是說,作為真理的標準,我們必須具有主客觀相結合的特征。

不可能在人的主觀認識範圍內找到真理的標準。不能用主觀來檢驗主觀,用認知來檢驗認知。客觀事物本身不能成為檢驗真理的標準,因為客觀事物不能與主觀認識本身相比較。

(3)實踐是精神在物質中看到的,主觀在客觀中看到的。實踐既有普遍性的優點,也有直接現實性的優點。所謂“直接現實”,就是實踐能夠把正確的認識變成直接的現實。這樣,實踐就成為溝通主客觀關系的橋梁。

(4)這樣,人們在實踐中就可以在壹定知識的指導下改造世界,並直接導致現實的結果。如果人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就證明這種認識符合客觀事物的規律性,是正確的;反之,則不正確。

(3)實踐標準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實踐作為檢驗真理的標準,既是絕對的又是相對的,既是確定的又是不確定的。

實踐標準的絕對性和確定性表現在:第壹,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壹客觀標準。第二,人的認識歸根到底要經過實踐的檢驗。從長遠來看,實踐可以檢驗壹切知識。壹切正確的認識終將被實踐所肯定,壹切錯誤的認識終將被實踐所推翻。

實踐標準的相對性和不確定性表現在:第壹,實踐檢驗知識是壹個過程,每個歷史階段的實踐都不能完全證實或反駁時代提出的所有理論。同時,已經被實踐證實的某種正確認識,還要繼續接受實踐的檢驗。第二,實踐是具體的、歷史的,實踐所證實的某種認識的正確性是相對的、有限的。

堅持實踐標準的絕對性和相對性的統壹,確定性和不確定性的統壹,是堅持真理標準的辯證法。只看到實踐標準的絕對性而否認其相對性,會導致絕對主義的僵化;只看到實踐標準的相對性而否認其絕對性,就會導致相對主義、主觀唯心主義和不可知論。

(4)實踐標準和邏輯證明

邏輯證明在認識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①為實踐提供理論指導,使實踐檢驗從特殊走向普遍。(2)為實際測試提供理論依據,從而知道是什麽和為什麽。

但是,邏輯證明不能成為與實踐標準並列的第二個真理標準,不能脫離實踐。邏輯證明所遵循的規則是在實踐中產生的。邏輯證明所依據的前提是否正確,要用實踐來檢驗。邏輯證明的思維過程和結論是否正確,必須回到實踐中去,實踐會做最後的檢驗。

  • 上一篇:明代洪武四大公案史
  • 下一篇:典韋簡介,著名的曹魏,典韋最後是怎麽死的?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