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油價的歷史與分析?

油價的歷史與分析?

石油價格的特征和其他商品非常相似,在供應短缺或過剩時會有波動。石油價格周期可能持續數年,並可能因石油輸出國組織和非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的石油供應和實際全球需求而變化。在20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裏,美國石油工業通過標準化生產或價格控制嚴格控制石油價格。二戰後,按照2007年通貨膨脹的美元價值計算,美國平均井口油價為每桶24.98美元。在沒有價格管制的情況下,美國的油價跟隨世界油價,達到27.00美元/桶。同樣,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壹段時間,考慮到美國生產的石油和全球原油價格,美國的油價為65438美元+09.04美元/桶。這意味著,在1947-2007期間,油價僅用了壹半左右的時間就超過了19.04美元/桶。在2000年3月28日之前,石油輸出國組織將油價保持在22-28美元/桶的範圍內,只有在中東戰爭或沖突期間油價才超過24.00美元/桶。2005年,石油輸出國組織由於受到剩余產能的限制,無法繼續控制本國的油價,也無法控制全球油價波動。它再也不能回到上世紀70年代末玩弄全球石油供應和油價的局面。更長歷史時期的觀測結果更相似。從1869開始,按照2006年的美元價值,這壹歷史時期的美國石油均價為21.05美元/桶,而同期的世界油價為21.66美元/桶。在此期間,約有50%的時間,美國和全球的油價都低於16438+0美元/桶。如果把這種長期的歷史觀察作為壹種指示,石油工業的上遊部分應該建立自己的商業體系以獲取利潤。這段漫長歷史中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數據表明,正常的石油價格遠低於今天的價格。

二戰後,石油禁運前。從1948到60年代末,油價在2.50-3.00美元/桶之間波動,油價從1948的2.50美元/桶漲到1957的3.00美元/桶。如果我們看2006年的美元價值,會得到壹個完全不同的故事:1948-1957,油價的波動區間是17 ~ 18美元/桶。顯然,20%的石油價格是由通貨膨脹引起的。從1958到1970,油價穩定在每桶3.00美元的水平。但實際上,原油價格從17美元/桶跌到了14美元/桶。考慮到通脹因素,對於國際產油國來說,1971和1972因為美元疲軟,誇大了原油價格的跌幅。

石油輸出國組織於1960年由五個發起國創建,包括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和委內瑞拉。在成立大會上,兩名代表研究了德州鐵路委員會限制產量和影響價格的方法。1971年末,又有6個國家加入了石油輸出國組織:卡塔爾、印尼、利比亞、阿聯酋、阿爾及利亞、尼日利亞。自石油輸出國組織成立以來,所有成員都經歷了原油購買力持續下降的時期。二戰後,這些石油出口國發現自己的石油需求增加了,但每桶原油的購買力卻下降了40%。1971三月,供需持平。同月,德州鐵路委員會首次以100%的比例進行分配,這意味著德州生產商不再限制其石油產能。更重要的是,這意味著油價的控制權已經從美國(得克薩斯州、俄克拉荷馬州和路易斯安那州)轉移到了石油輸出國組織。換句話說,美國不再有過剩的生產能力,因此失去了控制油價的工具。在成立後的短短兩年內,石油輸出國組織出人意料地遭遇了壹場戰爭,它得以壹窺其影響油價的能力。

1973石油危機期間中東石油供應中斷的原因:石油輸出國組織主要阿拉伯產油國為回應西方國家對以的支持而實施的石油出口禁令。贖罪日戰爭-阿拉伯世界實施石油禁運。1972年,每桶原油價格約為3美元。到1974年末,油價翻了兩番,達到每桶12美元。1973年10月5日,以色列遭到埃及和敘利亞的攻擊。贖罪日戰爭又稱齋月戰爭,是爆發於1973年6月6日,結束於同年6月26日的著名的阿拉伯和以色列之間的戰爭(第四次中東戰爭)。埃及人和敘利亞人越過戈蘭高地和西奈半島的臨時停火線,這些地區在1967的“六日戰爭”中被以色列人占領。爆發。美國和許多西方國家表示支持以色列。這種支持的後果是,幾個阿拉伯石油出口國實施了旨在支持以色列的石油禁運。當時,阿拉伯國家的石油產量減少了500萬桶/日,而其他產油國的石油產量增加了654.38+0萬桶/日。65438年至0974年3月期間,全球石油產量減少400萬桶/日,占西方世界石油需求的7.0%。當對阿拉伯世界實施石油禁運時,世界仍在懷疑控制油價的能力能否從美國轉移到石油輸出國組織。當油價在6個月內飆升40%時,價格對供應短缺的敏感性變得更加突出。從1974到1978,全球油價相對穩定,在12.5438+0 ~ 13.55美元/桶之間波動。考慮到通脹因素,當時的全球油價應該處於溫和下跌的時期。

全球事件和石油價格來源:WEG《紐約時報》,彭博新聞,2008年。

兩伊危機兩伊戰爭,又稱伊朗懲罰戰爭和聖戰,是伊朗和伊拉克軍隊於65438年9月至65438年8月進行的戰爭。這場戰爭從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入侵伊朗開始,之後什葉派起義持續了近10年。雖然伊拉克希望從伊朗革命的混亂中獲利,在沒有任何事先警告的情況下突然開戰,並期望在幾個月內結束戰鬥,但伊朗人奮起抵抗,最終在6月1982前收復了所有失地。。兩伊事件是導致油價在1979和1980波動的另壹個重要因素。伊朗革命導致原油日產量減少200萬10月1978+01至6月1979?250萬桶。當時石油生產壹度停止,伊朗革命幾乎造成了二戰後歷史上最高的油價。但這次革命對油價的影響是有限的,時間也比較短,並不是壹個持續性的事件。革命後不久,石油產量恢復到每天400萬桶。伊朗在這場革命中被削弱,並於1980年9月被伊拉克軍隊入侵。1980,11這幾個月,伊朗和伊拉克的石油產量加起來也只有1萬桶/天,比戰前少了650萬桶。

導致1980年全球石油產量比1979年低10%。伊朗革命和兩伊戰爭(兩伊戰爭)導致油價從1978年的每桶14美元暴漲到1981年的每桶35美元。26年後,伊朗的石油產量僅達到禮薩·巴列維統治時期的三分之二。伊朗石油產量維持在654.38+0.5萬桶/日,低於兩伊戰爭前的峰值。

美國石油價格的政策控制。1973-1981期間,油價的快速上漲並不算太高,石油禁運後期的1973石油危機始於當年的10+07,當時石油輸出國組織的阿拉伯成員國阿拉伯石油輸出國組織(OAPEC)鑒於贖罪日戰爭,不再向支持以打埃的國家輸送石油這些國家是美國及其在西歐的盟友,還有日本。與此同時,在同年10年初與石油大亨“七姐妹”的談判破裂後,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同意利用其全球油價調整機制,以便提高全球油價。由於工業化對石油的依賴以及石油輸出國組織在全球石油供應中的關鍵地位,遭受石油禁運的國家的經濟經歷了嚴重的通貨膨脹,同時也抑制了經濟發展。禁運國家對此反應不壹,多數國家堅持尋求其未來石油進口來源。美國政策的影響。美國政府通過征收價格稅來控制國內石油產量,以盡可能緩解油價從1973上漲到1974的影響。這種價格控制的明顯結果是,美國石油消費者為進口原油支付的價格比國內原油多50%。美國石油生產商的收入也低於國際市場的價格。因此,美國國內石油行業開始向消費者提供補貼。這個政策達到目的了嗎?簡而言之,1973-1974油價上漲導致的經濟衰退並不明顯,因為美國消費者面臨的油價低於世界其他國家消費者承擔的油價。但是,這也會產生壹些其他的影響。沒有價格管制,美國的石油勘探開發力度肯定會加大。消費者面臨的油價越高,越會導致消費的下降:汽車行駛每公裏的成本會增加,民用和商業建築應該配備比剛建成時更好的設施,提高工作效率。這樣壹來,在1979-1980期間,美國對石油進口的依賴程度大大降低,伊朗和伊拉克供應中斷時油價暴漲帶來的影響較小。

石油輸出國組織控制油價的失敗。歐佩克對控制油價作用不大,其基本需求之壹就是加強成員國的生產配額,這就像壹個過時的笑話。石油輸出國組織和德克薩斯鐵路委員會有什麽不同?石油輸出國組織沒有像德克薩斯鐵路委員會那樣的管理者。它擁有的唯壹強制性機制是沙特阿拉伯的過剩產能。沙特有足夠的過剩產能,必要時可以有效增產,以彌補低油價對其收入的影響。它可以通過威脅增加足夠的石油產量來影響油價,從而強化自己的行為準則。事實上,除非石油輸出國組織的目標與沙特壹致,否則石油輸出國組織的執行機制不包括這些內容。在油價從1979快速飆升至1980期間資料來源:WER,2008年。沙特石油工業部長艾哈邁德·雅馬尼迅速警告其他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國,高油價將導致需求減少。但他的警告就像對牛彈琴。

油價的波動引發了許多石油消費國的壹系列反應:在新房中安裝更好的保溫設施,在許多老房子中增加新的保溫設施,提高工業能效,提高汽車的燃油效率。這些措施的實施,加上全球經濟衰退,導致石油需求下降,推低油價。對石油輸出國組織來說不幸的是,這次經濟衰退只是暫時的。沒有人會草率地拆除家裏的保溫設備或換上節能設備——針對油價上漲而采取的大量此類措施將持續65,438+00年甚至更長時間,即使油價下跌,石油消耗量增加,數據來源也不會改變:WER、FIR和WSR,2006。。

高油價也增加了石油輸出國組織境外石油勘探和開發的工作量。從1980到1986,非石油輸出國組織地區和國家的石油產量增加了100萬桶/日。石油輸出國組織面臨的情況是:需求在下降,而不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的石油供應在增加。從1982到1985,石油輸出國組織試圖設定石油生產配額並盡量減少產量以穩定油價。因為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沒有按照配額生產,石油輸出國組織的努力收效甚微。在此期間,沙特作為壹個有活力的生產國,為了抑制油價下跌,主動減產。1985年8月,沙特已經沒能力扮演這個角色了。它將石油價格保持在與零售市場相同的水平。到1986年初,開始增加產量:從200萬桶/日增加到500萬桶/日。1986年,每桶原油價格跌破10美元!即使油價跌了這麽多,沙特因為產量巨大,抵消了低價對其經濟的影響,收入依然不減。石油輸出國組織將其價格目標定在每桶18美元。但到了6月1987+10月65438,石油輸出國組織的企圖破滅,油價依然走低。

石油生產資料來源:WER、飛行情報區和WSR,2006年。(平均石油產量/非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總數)

1990年因為石油減產,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以及隨後的海灣戰爭(1990 8月2日-1991 2月28日)打壓油價,是聯合國授權下的聯合國34個成員國的聯盟(但實際上主要由美國組成)。這場戰爭的起因類似於兩伊戰爭。1990伊拉克指責科威特鉆斜井竊取本國石油資源。伊拉克軍隊入侵科威特後,伊拉克立即受到聯合國安理會發起的經濟制裁,美英兩國立即備戰。1991 1六月,把伊拉克軍隊趕出科威特的戰爭打響了。結果,聯合國部隊取得了巨大勝利,科威特恢復了主權。聯合國軍隊入侵伊拉克,伊拉克境內的空中和地面戰鬥在伊拉克、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邊境附近如火如荼地展開。伊拉克還向沙特阿拉伯和以色列的目標發射導彈,以報復他們對科威特的支持。因為從1980到1988的兩伊戰爭被很多新聞機構稱為“波斯灣戰爭”,所以從1991的戰爭通常被稱為“第二次波斯灣戰爭”。然而,人們經常使用“海灣戰爭”或“第壹次海灣戰爭”,尤其是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沙漠風暴”是美軍在伊拉克采取的空中和陸地行動的名稱,它被用來特指那場戰爭。。全世界,尤其是中東國家,對薩達姆入侵科威特的痛恨遠遠超過他對伊朗的戰爭。周邊世界最大的產油國沙特對這場戰爭反應強烈,之後發生的事情有目共睹:解放科威特的海灣戰爭打響,原油價格進入持續下跌階段。在1994出現通脹之前,油價跌至1973以來的最低點。

油價開始上漲,美國經濟走強,亞太地區開始復蘇。從1990到1997,全球石油消費量增加了620萬桶/日。亞洲的石油消耗量達到了30萬桶/天,這也是油價上漲並持續到1997的重要因素。俄羅斯石油減產也有助於油價回升。1990-1996年俄羅斯減產500萬桶/日以上。歐佩克在控制油價方面的作用仍然模糊,在改變產量配額的時機上存在錯誤,在維持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的減產上也經常出錯。1997年末到1998年初,油價快速上漲。當時,石油輸出國組織沒有預料到或嚴重低估了亞洲經濟危機的影響。

1997 65438+2月,石油輸出國組織增產配額250萬桶/日(增幅達到10%)。從1998年6月65438日到10月65438日,產量增加到2750萬桶/日,亞洲的經濟高速增長已日趨停滯。1998期間,亞太地區石油消費自1982以來首次下降。低消費和石油輸出國組織增產導致油價再次下跌。作為回應,石油輸出國組織在4月份將其生產配額減少了654.38+25萬桶/日,在7月份減少了654.38+33.5萬桶/日。到1998,65438+2月,油價又跌了。1999年初,油價開始回升,當年4月石油輸出國組織再次減產1719000桶/日。雖然通常並不是所有的配額都能執行,但從1998年初到1999年中期,石油輸出國組織的產量減少了300萬桶/天,隨後油價被擡高到25美元/桶。隨著經濟的復蘇和美元的走強,全球油價在2000年年中達到1981的高點後繼續上漲。從2000年4月到6月,石油輸出國組織每天增加320萬桶的總配額,但這無法抑制油價的飆升。2000年6月5438+065438+10月1,隨著另壹個配額的釋放,產量又增加了50萬桶/日,油價終於開始下降。

1996-2008年全球油價。自2000年以來,非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的俄羅斯石油產量增加,這意味著大多數非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在進入21世紀後開始增加石油產量,這顯然是石油輸出國組織“無法勝任其工作”的標誌。2001,美國經濟疲軟,非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石油產量增加,迫使油價再次下跌。作為回應,石油輸出國組織再次調整配額,開始減產。截至2001年9月,石油輸出國組織已將其生產配額減少了350萬桶/日。2001,11,恐怖分子發動襲擊,導致油價再次受到影響,突然下跌。

美國汽油現貨市場基準價格西德克薩斯的中介價格到10月中旬下降了35%。在正常情況下,這種幅度的價格下跌會導致石油輸出國組織配額的減少。然而,由於政治氣候的原因,石油輸出國組織將減產措施的實施推遲到2002年6月5日至10月5日,將其生產配額減少了654.38+50萬桶/日。包括俄國在內的幾個非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國宣布聯合減產,日產量可能達到46.25萬桶。2002年3月,油價漲到25美元/桶。到2002年中期,非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恢復生產,但油價繼續上漲。2002年末,美國石油庫存已經跌至20年來的最低點。到年底,供過於求不是大問題。委內瑞拉的問題導致了委內瑞拉國家石油公司工人的大罷工,導致委內瑞拉石油產量大幅下降。在石油工人大罷工期間,委內瑞拉已經不能使其石油儲備能力達到以前的水平,但仍能使其產能達到90萬桶/日,低於其峰值350萬桶/日的產能。在2003年2月1期間,石油輸出國組織將其每日生產配額增加了280萬桶。

2003年3月19日,委內瑞拉石油產量開始回升,委內瑞拉開始應用新的合作機制(委內瑞拉將每天向西班牙出售10000桶原油,價格為每桶1000美元,以換取進口醫療設備和其他商品)。來源:《海灣新聞》,2008年7月。與此同時,在伊拉克的軍事行動開始了。目前,美國和其他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的石油儲量仍然很低。隨著經濟的發展,美國的石油需求開始增加,亞洲的石油需求也迅速增加。伊拉克和委內瑞拉石油產能的損失以及石油輸出國組織產能的增加滿足了全球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從而削弱了過度生產石油的能力。在2002年中期,過剩石油產量達到600萬桶/日,而在2004年和2005年的大部分時間裏,過剩石油生產率低於654.38+0萬桶/日。生產剩余石油的能力不足以彌補大多數石油輸出國組織產油國中斷供應時的空缺。在壹個石油產品日消費量超過8000萬桶的世界,面對如此低的生產和供應能力,油價肯定會做出相應的反應——很快就會達到40-50美元/桶。與今日油價相關的其他因素包括美元走弱、亞洲經濟崛起、石油消費持續增加。2005年的颶風和美國將甲基叔丁基醚轉化為乙醇時的煉油廠事故導致了高油價。

資料來源:WER、飛行情報區和MIGA,2007年。

支撐高油價的壹個最重要的原因是美國和其他石油消費國的石油庫存。在過剩產能達到庫存水平之前,可以為短期油價預測提供極好的工具。目前,沒有證據表明石油輸出國組織可以根據這壹配額政策影響全球石油庫存。2006年6月+10月和2007年2月石油產量減少的主要原因是人們對石油輸出國組織庫存增加的擔憂。人們關註的焦點是石油的總庫存,包括原油和石油產品,這可以更好地反映油價。

2007年6月5438+10月65438+10月9日,由於土耳其東部局勢緊張,用於增加美國石油庫存的美元價格走弱,美國輕質原油價格上漲至每桶90.02美元的新高度。10年10月26日,原油價格再創新高,快速達到每桶92.22美元。當時全球石油庫存反而下降。從10結束到110開始,油價壹直在上漲。165438+10月7日,輕質原油價格創下新紀錄,逼近每桶98.10美元。165438+10月21,油價持續上漲,達到99.29美元/桶。人們對油價突破100美元/桶關口的恐懼,讓華爾街日報驚呼:“油價峰值即將到來!”2008年6月2日65438,美輕質原油在突破100美元/桶的心理底線之前回落至99.69美元/桶,這是新年尼日利亞局勢緊張,美國石油庫存連續七周下降造成的。隨後,BBC的壹篇報道稱,單個貿易商無法提價。紐約商品交易所前交易員、石油市場實時通訊編輯斯蒂芬·朔爾克(Stephen Schork)表示,壹名場內交易員買入1,000桶(1,600立方米)石油,這是最低買入量,然後他迅速以每桶99.40美元的價格賣出這些石油,從而虧損600美元。

但在2008年10月3日65438+當天的石油交易中,油價最終突破100美元/桶大關,達到100.05美元/桶。在隨後10月4日周五65438的交易中,油價回落至97.965438美元+0/桶。部分原因是壹周的員工報告中失業率上升。即使需求減少,但在德克薩斯煉油廠火災和石油輸出國組織減產後,油價在6月65438+10月65438的交易中上漲至100.19美元/桶。有證據表明,石油供應的下降速度快於需求。2月28日,美元持續疲軟,美國聯邦政府現金利率過低,難以吸引更多油市資金,油價飆升至每桶103美元。3月3日,受美元持續下跌影響,油價繼續攀升至104美元/桶。石油輸出國組織當天指責美國經濟“錯誤操作”將油價推至創紀錄高度,並將其視為“自吹自擂的產量”,歸咎於美國小布什總統的統治。

3月12日,油價沖上每桶110美元的新高,打破了近期每桶109.92美元的紀錄。油價壹路持續上漲,3月達到13,攀升至每桶111美元。隨後,在美國經濟衰退的影響下,油價回落至110美元/桶。3月17,油價再創新高,美國輕質油價格達到111.80美元/桶。4月15日油價首次突破114美元/桶。4月16日油價達到115.07美元/桶。4月18日,由於美元持續疲軟以及尼日利亞反政府軍事力量威脅破壞輸油管道,油價再次上漲至117美元/桶。4月22日油價攀升至119.90美元/桶,隨後小幅回落。4月25日,紐約證券交易所油價達到119438+00美元/桶。此前有消息稱,美軍海上司令部下令摧毀壹艘伊拉克貨船。

5月9日,油價首次達到每桶125美元。5月21日,布倫特原油價格達到130美元/桶。5月21-22日不到24小時,每桶原油價格沖上135美元。6月,油價首次大幅下跌。此後,美國主要石油供應國委內瑞拉因油田長期停產,威脅從2009年6月5438+10月減產5%。墨西哥、俄羅斯、尼日利亞也紛紛呼籲減產,國際油價出現反彈,每桶價格漲幅超過6美元。2008年6月6日,油價24小時內上漲11美元,為有史以來最大漲幅。以色列攻擊伊拉克的嚴厲言辭也被認為是油價上漲的原因。兩大石油供應商減少石油供應,引發了類似1973能源危機的恐慌。

早在2007年6月5438+10月,就有經濟學家指出,由於印度和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對石油、天然氣和石油產品的需求迅速增加,主要來自印度和中國。迅速增加。因此,在可預見的未來,國際油價仍將維持高位運行。65438年2月,石油輸出國組織各國部長開會,壹致同意維持原來的高價,但要穩定價格,這將給產油國帶來高收入。但如果油價過高,會削弱石油消費國的經濟。根據石油輸出國組織的目標,壹些分析家建議每桶石油的價格應該是70 ~ 80美元。壹些主要石油出口國發展迅速,更多地使用自己的石油。尤其值得註意的是印度尼西亞,它不再出口石油;墨西哥和伊朗的石油項目需求比石油生產提前了5年。俄羅斯也會快速發展。顯然,由於美元價值的快速變化,石油價格也發生了很大變化。顯然,2008年的油價無論如何都不會超過每桶200美元,但如果能回到每桶70美元的水平,也是正常的。

降低當前高油價的普遍措施

未來會有很多間接的市場擁有者(401K計劃,共同基金甚至個人存款也是壹種常規的投資方式,還沒有得到銀行的認可),螺旋上升的經濟本身的間接影響可以讓未來的石油貶值。80年代初黃金白銀經歷的影響因素就是典型的例子。這種情況在任何投機市場都是壹樣的,投資者的能力會因供求比的未來價格而氣餒。需求可能減少,而供給可能增加,如1998-1999的情況。當時亞洲石油市場崩盤(需求減少),而伊拉克增產12%(供給增加/過剩)。這壹時期的石油價格低至8美元/桶。未來仍不確定,但已知的石油輸出國組織和其他產油國已顯示出相當大的產能過剩。

  • 上一篇:扔掉骨傳導,這就是穿耳黑科技———Cleer聲弧開放式耳機體驗。
  • 下一篇:物權法與國土資源管理(三):規範土地登記,嚴格產權管理。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