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鐵犁的歷史意義

鐵犁的歷史意義

恩格斯指出:“對大多數國家來說,鐵工具是最後過渡到農業的必要前提。鐵為農業提供了犁,犁完成了重大變革。”[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和《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

鐵犁牛耕使古代松遼地區的農業發展進入了壹個新階段。特別是漢代的鐵犁,影響了中國兩千年的古代農業。

1,鐵犁的使用已經非常廣泛了。

漢朝時,統治者非常重視農業的發現和鐵力、牛耕的推廣。據考古發掘,從北到南,遼寧、山西、內蒙古、河北、山東、河南、安徽、寧夏、陜西、四川、甘肅、新疆、江蘇、福建、貴州、雲南等地均有鐵犁或其零件發現,出土鐵犁或其零件數百件。只有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地區,當時“地廣人急,飯湯魚吃,或火耕水”,沒有使用鐵犁的痕跡,而主要使用鐵口或全鐵?、鏟子等。

2、鐵犁的進步與定型。

漢代鐵犁的進步和規格主要體現在以下五點:1。全鐵犁稱為全鐵犁,堅固耐用;2.犁口削尖,角度縮小到90度以下,鋒利適用;3.規格定型,犁頭因需要不同分為大中小,形狀也因需要不同;4.皇冠犁鏵,用於風沙地區的犁鏵,鐵犁鏵皇冠較多。其形狀類似於戰國時期的“V”形犁,保護犁鏵的刀片,可隨時更換;5.犁鏵耕地。犁上裝有犁壁,方便翻土起壟,省力又省力。

以上不同類型的鐵犁及零件的典型圖片被選入《中國農業機械圖集》。如1955年遼寧遼陽三道壕出土的《遼陽鐵犁》(卷壹,155頁)。為西漢遺物,底長40厘米,背寬42厘米,背高13厘米。該模型用於模擬耕作沙土和疏松土壤的試耕。拖拉機Ferguson 165用於牽引,壹人用於輔助犁地。用彈簧張力計測量張力。穿入深度為15.5 cm,平均拉力約為60 kg,速度約為0.5 m/s,據此,這種大型鐵犁如果由壯牛(黑色或黃色)或公牛(未閹割的公牛)馱著,可以繼續工作(兩小時內)。元代王鎮的農書記載了什麽?華,“其制常華,?也被稱為。在田裏挖溝、割地的地方,又是壹種箭犁。妳會用這個嗎?犁的底部是輪胎,鍛鐵是刀片,犁軸貫穿橫木。兩個人撐起來,能讓好幾頭牛走路。犁深了,壹回去就成了大溝。”花花及其應用類似於西漢遼陽鐵犁。

漢代中犁的底長和背寬約為30厘米,小犁的底長和背寬約為20厘米。這兩種鐵犁多用於田間作業。上述三種類型的犁壹直使用到現代拖拉機或現代手扶犁普及。

3.犁架的科學性和馱兩頭牛的必要性。

雷迪農具的結構很簡單,除了頭和刃,只要有壹個共用的木柄就行。然而,犁就不同了。由牛、馬等大型牲畜驅動,需要配備更復雜有用的犁架。壹般犁架要有四個主要部分,即扶手(犁尖)、犁床(犁底)、犁軸和犁箭,漢代的犁架有四個部分。在陜西平陸棗園村、甘肅武威磨嘴子、江蘇遂寧雙溝、內蒙古米脂和綏德、山東袁宏道和黃家嶺、山東藤縣、廣東佛山石蘭等地發現的漢代壁畫、牛耕畫像和木陶模型,都生動地反映了這種情況。到了唐朝,陸龜蒙寫了《雷吉經》,說江東用的是壹種有十壹個部分的屈原犁。研究人員似乎誇大了它的優勢。根據現有資料,這種鐵在唐宋時期很少使用。敦煌壁畫只有壹例,卻被兩頭牛馱著。單雙長直軸的使用占絕大多數。只是到了明清時期,曲園裏才逐漸普及。那時候這兩頭牛還在廣泛使用。

兩頭黃牛之所以生命力這麽強,是因為這種耕作方式適合當時使用的牽引條件。根據今天的科學實驗,壹頭壯牛正常持久的牽引力約為80至100公斤,壹匹壯馬為30至40公斤。在漢代,公牛是農耕的主要牽引力,有時也會用到馬。用牛和馬的時候,用兩頭牛馱著比較合適。關於這件事,除了牛耕圖畫在上述壁畫和畫像石上的生動反映外,文獻中也有許多記載。比如《漢代吃貨史》說:“(替代法)用壹聯犁,兩頭牛,三個人。”崔?《論政治》說:“今遼東耕田,...用兩頭牛,兩個人牽著,壹個人會犁地。”也有壹些用牛犁地的例子,但都是用直軸。如上述武威木嘴子木牛犁模型、廣東佛山陶水田模型、牛耕藤縣袁宏道畫像石等。此外,《說文解字》、《牛補》等文獻記載說:?,兩壁耕也。朱端說:“這意味著壹個領域裏有兩個牛耕,壹個來自東方,壹個來自西方。”但在漢代,壹牛耕田的例子並不多。還有壹種情況需要指出,那就是從選材和工藝上來說,直軸比曲軸更容易制作。從性能上來說,彎軸相比直軸優勢並不突出。因此,直到明清時期,牛二的背負仍與直軸相結合,備受矚目。

總之,鐵犁的發明、應用和發展凝聚了中國人民和世界上其他發明家的心血,顯示了他們的智慧。

  • 上一篇:文生、史聖、曹聖、易生、武生、舒生、華生、茶聖、史聖、九生分別是誰?
  • 下一篇:第四紀地質史的基本特征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