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張仲景的貢獻

張仲景的貢獻

張仲景,名機,字仲景,東漢南陽人,古代大醫。他寫於公元205年的醫學著作《傷寒論》,對後世醫學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張仲景生活的東漢是中國歷史上非常動蕩的時期。統治階級內部,外戚和宦官互相爭鬥,互相殘殺。軍閥和權貴也為爭奪中原霸權而爭鬥,農民起義的烽火此起彼伏。有段時間戰亂頻繁,人們紛紛逃離以躲避戰亂,流離失所者不下百萬。獻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董卓隨獻帝及洛陽百萬居民遷至長安。洛陽所有的宮殿和房屋都被燒毀,方圓被燒焦。無數人死在路上。

傷寒雜病論

據史書記載,東漢桓帝年間有三次瘟疫,靈帝年間有五次瘟疫,狄鹹建安年間疫情更為嚴重。成千上萬的人被疾病吞噬,這造成了壹場空前的災難。特別是在東漢皇帝時期(168-188),疾病流行規模分別為171年、173年、179年、182年和185年。當時南陽地區接連發生疫情,死了很多人。張仲景家本來就是壹個200多口人的大家族。建安初年以來不到十年的時間裏,三分之二的人死於疫病,其中十分之七死於傷寒。

面對瘟疫,張仲景非常難過和憤怒。他痛恨統治者的腐敗,把人民推入水深火熱之中。對此,張仲景下定決心,要研究傷寒的診療方法,壹定要制服瘟神傷寒。

建安時期,張仲景周遊列國行醫,目睹了各種疫病對百姓造成的嚴重後果,並以此為契機,將自己多年對傷寒的研究付諸實踐,進壹步豐富了自己的閱歷,豐富和提高了自己的理性認識。經過幾十年的苦心經營,我終於寫出了壹部不朽的著作,叫做《傷寒論》。這是繼《黃帝內經》之後又壹部最具影響力的光輝醫學經典。

《傷寒論》是秦漢以來的醫學理論名著,在醫學實踐中得到廣泛應用。它是中國醫學史上最具影響力的經典醫學著作之壹,也是中國臨床治療學的第壹部力作。《傷寒論》的貢獻在於發展和確立了中醫辨證論治的基本原則。張仲景綜合分析疾病發生發展過程中的各種癥狀,根據邪氣侵入經絡臟腑的深淺、患者體質的強弱、正氣的盛衰、病情的輕重緩急以及有無慢性病(其他舊病),找出疾病的規律,從而確定不同情況下的治療原則。他創造性地將外感熱病的所有癥狀歸納為六個證組(即六個層次)和八個辨證方案,以六經(太陽、少陽、陽明、太陰、少陰、厥陰)分析總結疾病在發展過程中的演變和轉歸,以八大類(陰陽、表裏、寒熱)區分疾病的屬性、病位和虛實。由於分析病情、認識證候和臨床治療的法規已經確立,辨證論治不僅為所有外感發熱的診斷和治療提出了綱領性的規則,而且為中醫臨床部門找出了診斷和治療的規則,成為指導後世醫生臨床實踐的基本準則。

《傷寒論》體例全面實用,以六經統壹病證。除了介紹各種經絡的疾病和證候的典型特征外,還描述了壹些非典型癥狀。比如發熱、惡寒、頭劇痛、脈浮等都屬於表證,是太陽病。但兩者都是太陽病,出汗不出汗和脈搏慢是有區別的。其中,汗出脈緩者,屬太陽病、中風桂枝湯證;無汗、脈緊屬於太陽病、傷寒的麻黃湯證;無汗、脈緊、運動煩躁增加屬於大青龍湯證。如此細致的辨證論治和選方用藥規律,使醫生能夠駕馭復雜和簡單,有把握地應對各種復雜的證候。除了辨證論治的獨創性,張仲景還提出了辨證的靈活性,以應對壹些特殊情況。比如“舍脈隨證”、“舍證隨脈”等診斷方法。也就是說,辨證必須以望、嗅、問、脈為前提。如有脈證不符之處,應根據實際情況認真分析,排除假象或次要矛盾,從而把握證的實質,或舍脈證,或舍脈證。陽證見陰脈,表證見沈脈。其實質是證有余而脈不足,即舍證救脈;但陰證見陽脈,說明邪氣傾向於外現,裏證見浮脈,說明表證仍未解決。如果證屬脈虛,宜循證而不循脈。選脈選證的重點是圍繞“虛”字,即證明脈虛隨脈,虛證隨證。這無疑為醫生梳理紛繁復雜的臨床癥狀提供了壹個輪廓性的規定。

《傷寒論》的貢獻還突出表現在治療原則和方劑方面。書中提出的治療原則是以整體觀念為指導,調理陰陽、扶正祛邪,以及發汗、嘔吐、瀉下、調和、溫補、清熱、消暑、補益,並在此基礎上創制了壹系列行之有效的方劑。據統計,《傷寒論》包含113方,《金匱要略》包含262方。除去重復的部分,從這兩部書中收集了269個處方。這些藥方有著嚴格而微妙的配伍。比如桂枝和白芍配伍,如果用量相同(各三兩),就是桂枝湯;若加桂枝,可治豚氣上沖,若加倍芍藥,則成小建中湯,治急腹癥。如桂枝湯中加入附子、葛根、人參、大黃、茯苓等。,可以衍生出幾十個方子。其奇妙的變化和卓越的療效令人驚嘆。尤其是該書對後世方劑學的發展影響深遠,如藥物配伍、加減原則等,為後世醫家所沿襲。許多名方至今仍在現代人的保健中發揮著巨大作用,如:治療B型炎癥的白虎湯、治療肺炎的麻黃杏仁石膏甘草湯、治療急慢性闌尾炎的大黃牡丹皮湯、治療膽道蛔蟲的吳梅丸、治療痢疾的白頭翁湯、治療急性黃疸性肝炎的茵陳蒿湯、治療心律失常的炙甘草湯、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瓜蔞。此外,此書在劑型上也有所創新,其品種已大大超過漢代以前的各種方劑。有湯劑、丸劑、散劑、膏劑、藥酒、洗劑、沐浴劑、熏蒸劑、滴耳劑、洗鼻劑、吹鼻劑、灌腸劑、陰道栓劑、肛門栓劑等。此外,還詳細記錄了各種劑型的制備方法,煎服和服用方法也有詳細說明。因此,後人將張仲景的《傷寒論》稱為“方劑學之祖”,將此書所列方藥稱為“經方”。《傷寒論》對針灸、艾灸、溫熨、搓藥、吹耳也有很多解釋。此外還收集了很多急救方法,比如上吊、食物中毒的處理,相當獨特。其中,對上吊的搶救與現代人工呼吸非常相似。這些都是中醫的寶貴資料。

《傷寒論》奠定了張仲景在中醫史上的重要地位,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部專著的科學價值越來越明顯,成為後世每個行醫者必讀的重要醫學書籍。。張仲景也因對醫學的傑出貢獻,被後人稱為“醫聖”。清代醫家張誌聰說:“不知四書者不能為儒,不知全書(傷寒論)者不能為醫。”之後,該書流傳海外,也受到國外醫學界的高度評價,成為研究的重要書籍。據不完全統計,自晉代以來,整理、註釋、研究《傷寒論》的中外學者有千余人。從鄰國日本康平年間(相當於中國宋朝)開始,研究《傷寒論》的學者就有近200人。此外,朝鮮、越南、印尼、新加坡、蒙古等國的醫學發展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和推動。《傷寒論》和《金匱要略》仍是我國高等醫學院校開設的主要基礎課程之壹。

  • 上一篇:以袁隆平為主題的五次演講
  • 下一篇:“三德子”趙亮:身高1.7米,娶了壹個高挑迷人的老婆,13年靠養雞賺了上億身家。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