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誰知道莆田市酉陽鎮?

誰知道莆田市酉陽鎮?

酉陽鎮位於福建省莆田市仙遊縣東北部,仙永公路與普賢公路交匯處。轄17個行政村。

【沿革】酉陽公社成立於1961年,1984年改鄉,1991年建鎮。1997,面積177.1平方公裏,人口3.4萬,轄酉陽、五春、天馬、龍山、孤山、溧陽、僑光、五星、雙峰、十裏、和興、隴西、興山、獅山、路透、夏風。

酉陽鎮位於仙遊縣東北部的山區,是永泰、莆田、仙遊三縣的交界處。位於東經118° 45′~ 118° 56′,北緯25° 33′~ 25° 44′,海拔495米,總面積176.47平方公裏。1992年有17個村民委員會,213個村民小組,7606戶,33195人。耕地19368畝,林地223957畝。鎮政府設在酉陽村,距縣城45公裏。

酉陽被命名為酉陽溪。酉陽鎮,又名酉陽洞,建於唐代,屬仙遊縣管轄。四面環山,地勢險要,素有兵家必爭之地和通往永泰、莆田的交通咽喉要道之稱。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洋人林萬余人聚眾造反,宋廷派官兵鎮壓,後人後來投降。次年,興化縣、興化軍成立,縣治、軍治均設在酉陽鎮。明十三年(1448),興化縣廢,酉陽劃歸仙遊縣,至清朝屬興泰裏。民國屬於古驛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屬九區、十區、酉陽區。1955年4月,永泰縣潼關鄉寨前村(32戶)劃入酉陽區。9月1958,屬於麥斜公社。1961年底,成立酉陽公社。1984 65438+2月,改名酉陽鄉。1992 165438+10月,改為酉陽鎮。境內有漢代龍川城堡、南宋古惠正橋、將軍城、古寨嶺、興山書院等名勝古跡。出現了金鯉、、詹、等名人。【編輯此段】酉陽鎮酉陽鎮、湯鎮概況。宋元明建縣興化縣,至今已有473年歷史。另壹個名字叫古邑縣。位於福建省莆田市仙遊縣東北部。在這片177.7平方公裏的土地上。勤勞樸實的人有34000。

酉陽鎮風景優美,文物古跡眾多。如宋代古橋“鄭輝橋”,現代革命文物仙遊縣第壹支部誕生地興山書院(建於1880);還有風景如畫的天然石頭城“龍過城”,環境幽靜的“閱樓”,險峻山巒的“將軍城”。還有最近建成的“仙溪詩社”和“天馬山景區”。這些旅遊景觀充滿了各種神奇的傳說,令無數遊客流連忘返。

全鎮森林覆蓋率78%,山區面積22萬畝。其中,用材林面積654.38+0.4萬畝,活立木蓄積量36立方米;果茶面積2萬畝,以李子、柑橘為主,還有黃梅、油茶、橄欖蘭、柿子、板栗等。毛竹林面積6萬畝,占莆田市毛竹面積的38%,占仙遊縣的50%。是福建省九大高產竹林培育基地之壹,食用菌生產已成為酉陽鎮的支柱產業。竹、木、筍、果、食用菌加工前景廣闊。水力資源儲量2萬千瓦,已開發水電站8座,總裝機容量2565千瓦,接入縣城電網。建成3座調節水庫,總庫容654.38+0.75萬立方米;擁有日供水量1000噸的自來水站和180多個小型自來水站。酉陽地下礦產資源豐富。可開發利用的礦產有葉蠟石、花崗巖、高嶺土、朱砂土、優質礦泉水等十余種,其中葉蠟石是福建省儲量大、品位高、質量好、易開采的三大基地之壹。

遊洋是永泰、莆田(今涵江區)、仙遊三縣的交界處。四面環山,地勢險要。在古代是永泰和莆田的咽喉。

唐朝以前叫酉陽洞,多是山川依山建村的聚落。到了唐代,中原士人方、李、陳等陸續從永泰等地遷到酉陽,帶來了中原文化,稱酉陽鎮。據說這裏曾經出過金鯉魚、史賓、詹、白晉等名人。唐宋時期的酉陽鎮管轄今天酉陽鎮和石倉鄉的大部分,湘西鄉的壹部分,中山鎮蠡湖的壹部分。

北宋三年(978年),在莆田縣廣業百丈嶺,洋人林氏家族萬余人聚眾反宋。起義軍規模龐大,占據了酉陽、廣野的大部分山區,並在鶴嶺關、古寨嶺、賀郎嶺、沮西嶺、石壁嶺、百丈嶺等險要地區設置關隘,防守宋軍,即現在的鶴嶺關。起義軍利用地形優勢,在大洋中誘殺官兵,再經鶴嶺關突襲仙遊縣。不久,經南安、洪瀨,越過彭山嶺、西門、晉江,攻陷泉州府城,壹時震動。被封為“天王”的林居易,四面八方所向披靡。宋軍動員了浙江和福建的軍隊提供幫助,並從王繼生派出更多的軍隊前往國外。在官兵強大軍事優勢的圍剿下,起義軍苦戰兩年,終於被鎮壓下去。至今還有壹座林將軍廟,供奉著林的後人。

979年,宋太平復興第四年,宋廷破壞酉陽原始森林中的民居,建太平軍軍政處,並在軍政處旁設興安縣部。興安曾轄酉陽鎮(今酉陽、石倉、湘西)、莆田縣百丈鎮、永福縣陳山頭(今永泰縣)、唐宓縣魁頭(今福清縣)、百丈嶺、下鹿嶺山區。不久,太平軍改名興化軍,興安改名興化郡。興化軍治,興化郡治仍在原址,興化軍轄莆田、仙遊、興化三縣。如今,太平軍剛成立時的“太平軍”石額仍保存在酉陽鎮小學。

宋太平興國八年(983年),興化軍政遷至莆田縣縣城,即今市區古塔,興化縣軍政仍在外遊歷。元慶二年(1313),廣業興化郡遷至湘西。334年來,酉陽壹直是山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北宋時,司農寺成主持在酉陽設立縣衙,正殿居中,薄東,古典史西。此外,還有趙璇館、印石館、賢蔭館、黃疇館、土地廟、張佳圖書館等。,土墻被夯實。興化遷出後,軍政府辦公地由興化縣使用。興化縣外遷後,縣城逐漸荒廢,古建築遭到破壞。今天在壹個叫衙門裏的地方,還有兩個原興化軍政府所在的主樓的盆蓋柱基礎,又粗又厚,直徑0.56米。“衙門李”軍、縣衙舊址上還有壹口“楓涇”古井。

縣令出國遊歷,成績突出的有:宋代的、徐世昌、、梅澤、秋鐸、曹、、、呂南、、孫;元朝有蔡鎮和武遠。鐵面無私、清正廉潔是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對官員的要求。宋太祖要求各州縣在廳前立“碑文”,其碑文為:“薪貴,民膏。”民虐易,神欺難。“酉陽興化縣縣衙前的碑刻,隨縣衙遷至湘西。現邗江區新縣(谷香溪)鎮政府保留原存放於酉陽縣府的碑刻。古代很多清官至今還能把“施婕明”的題詞作為自己的座右銘。

當時興化縣所轄境內,見證了數百年教育和科舉的繁榮。宋代,酉陽驛有三位文狀元。

今天,酉陽古城仍然充滿了歷史遺跡。酉陽五春村有商周定西山遺址,面積約2500平方米。有砂粒的黑陶和灰粒的硬陶已被收藏,可辨認的器物有壺、瓶、豆。可以知道,3000多年前,閩人就在這裏生活和工作。酉陽裏洋村東北八公裏處,有縣文物保護單位漢代“龍川城遺址”,是壹座由巨石群峰組成的天然石城。山頂上有漢代閩越王修建的越王臺,還有殘存的遺址。酉陽古鎮遺址上還有壹條古街,原名古驛、酒仙街,唐代就有。宋代,軍政、縣衙駐此,這條街是最早的集鎮。乾隆年間,該街為南北雙面街,長150m,寬1.6m,嘉街有單層或雙層店鋪40余家,但洪水過後,北段有20家店鋪被破壞修復,古街拓寬至3.5m,如今古街得到延伸,街道傳統格局不變,街上燈火通明。街道的南面是舊軍事和縣政府的南門,鄭輝橋就在南門外面。橋北街南路口道路向西再向北至寨前、潼關至永泰縣城梧桐圍。橋北南邊有路。壹是經雙峰、麻浦、何伶古驛道、鮮水、靈山至仙遊縣東門,壹是經天馬、黃龍、尚書橋至莊邊。

酉陽街東南14公裏處有“上工街”。宋熙寧四年(1071),開始在通往莆田的路邊形成小集合,歷經元、明、清,逐漸發展成為壹條街。宋代,酉陽古城曾有“牯嶺村”,70名士兵常年駐村,清代廢止,僅村址留存至今。宋代也有“黃花關”驛站,因駐洋縣,用於官郵傳遞,但這個地址並不存在。

在酉陽古城的歷史上,辦學蔚然成風,如南朝香溪鄉中郎將鄭莊所辦的潯陽書屋,酉陽公橋鄭叔所辦的公橋書屋,宋初公府軒旁的讀書齋、平倫齋,縣城東的書林齋,縣城東的書維亭等。

  • 上一篇:周傑倫《公元前的愛情》中包含了哪些歷史典故?
  • 下一篇:中國古代彈鋼琴最好的人是誰?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