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印刷技術的發展史

印刷技術的發展史

唐初,我國的人們發明了雕版印刷,用梨木或棗木作版材,用刀刻出圖文,然後用墨汁在書頁上作畫,再把紙蓋在著墨的版材上,再用毛筆在紙上加壓刷擦,就完成了圖文的轉移。這個時期的雕版印刷有壹個明顯的缺陷,就是每壹個新的圖形信息都需要用新的版塊重新雕刻,版塊的雕刻過程非常費力費時,而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案最早出現在中國。

宋代畢升用水泥發明了活字印刷術。活字由單個字符組成,可以組合在壹起印刷相關的圖形信息,拆開後可以重復使用。

隨著雕版技術和活字印刷的發展,1340年,中國發明了彩色雕版套印,即把同壹頁的內容按照顏色要求刻成幾塊大小相同的印版,每塊印壹種顏色,相繼印在同壹張紙上,顏色由最初的兩色變為後來的五色七色。到17的1920年代,發明了木刻水印版,其印刷品雕刻精美,色彩艷麗,深淺適中,清新自然。

活字印刷術發展於公元14世紀。德國人古騰堡總結前人的經驗和當時印刷技術的成就,用鉛、銻、錫合金研制出活字印刷術,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文字印刷的質量和速度,為世界印刷史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古騰堡是第壹個使用活字印刷術的歐洲人,關於他的歷史記載並不多。目前還不能確定他是借鑒東方國家的活字技術,還是自己獨立研究的結果而發展出鉛活字。應該說,古騰堡最重要的貢獻不是活字印刷的使用,而是活字鑄造技術的發展。古騰堡並不是第壹個使用金屬活字印刷的人。11世紀初,中國首先發明了粘土活字,但抗硬度不是很理想。中國發明活字技術後,更早傳到今天的朝鮮。13世紀中葉,朝鮮人用青銅鑄造活字。大約壹百年後,古騰堡發展出鉛合金活字技術,更容易鑄造,印刷效果更好。

1845年,英國人制成了由重鉻酸鹽和膠水組成的照相溶液,從而實現了用照相術制作銅鋅版,這是印刷史上的又壹次重要發展。由此,人類復制現實的能力向前邁進了壹大步,尤其是對於史料的記錄。

早期的印刷是在手工操作的木制印刷機上完成的,這是古騰堡時代的類型。當時往往要忙壹天才能完成200頁的印刷品,如下圖所示:

17世紀中期,同樣壹天的工作時間,可以打印2000頁印刷品,效率提升10倍。如今海德堡的速霸系列膠印機每小時可以印刷超過654.38+0萬張,如果按天計算,效率至少提升100倍,如圖: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電子計算機給印前技術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文字排版從手工照排機發展到自動激光掃描照排機,使文字排版從鉛火時代飛躍到電光時代。20世紀70年代,電子分色機的發明和使用使得圖像處理速度更快,質量更高。

20世紀90年代,隨著計算機硬件和軟件在專業領域的快速發展,在印刷業技術先進的國家和地區,商業印刷的業務流程逐漸實現了更加完善的數字化。尤其是在印前領域,桌面出版(DTP)的出現給當代印刷業帶來了又壹次革命。在計算機的控制下,掃描、數碼相機、直接制版、數碼打樣、數碼印刷機等設備都實現了數字化聯合操作,如下圖所示:

印刷業已經進入21世紀,國際互聯網的普及和快速增長使跨國際印刷業務的實現成為現實。印刷,曾經是壹個古老的名詞,對於今天的每壹個相關從業者來說,都將是壹個需要持續長期學習才能有效駕馭的技術領域。

  • 上一篇:1972歷史上發生了什麽?
  • 下一篇:人工智能的可穿戴項目有哪些?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