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貨幣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貨幣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中國古代文明發達,經濟活動長期處於世界前列。以廣州為例。早在耶穌時代的第壹個千年,商賈雲集。然而,在第二個千年的下半葉,這種模式發生了逆轉。鴉片戰爭和甲午戰爭讓人民知道,我們已經積弱很久了,再做新的打算也不容易。

在第二個千年的最後幾十年,中華民族正在大力治理。回望千年,回顧來之不易的變化,展望參差不齊的前景,從貨幣的角度探討經濟脈絡,可以讓我們在面對“亞洲世紀的到來”這樣的說法時保持清醒。

最早的“錢”是獸皮、貝殼甚至重鐵。迄今為止,世界上所有國家都使用壹種特殊的印刷薄紙——紙幣。“錢”,說到底只是壹種信用符號,可以隨時兌換成等價的物品。因為便於保存,便於分割,便於攜帶,全世界都逐漸接受了,不分南北,不分古今。而其信用主要是國家法律支持的。

就在上個千年之交的北宋時期,中國社會在經濟交易中廣泛使用紙質貨幣“交子”。交子作為經濟生活中重要的流通支付手段,最初是由川商聯合發行,基本上只在四川地區流通,因為可以隨時贖回,很快被社會認可。後來,雖然這些“錢商”破產了,但“金錢”的好處並沒有破產。政府立即成立了壹個專門的機構來發行“官轎子”,並傳播到全國各地。雖然名義上還可以贖回,但實際上已經不能贖回了,其信用只有政府擔保。南宋時期,雖然銅幣和白銀也在流通,但紙幣已經是主要貨幣。元代全國實行紙幣流通制度,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忽必烈當政時發行的“中寶鈔”。雖然壹開始可以兌換,但很快就停止了,銅、金、銀的流通被進壹步禁止。明代“大明寶鈔”的發行從來不兌現,禁止銅、金、銀流通。後來朝廷被迫解禁,只是因為紙幣信用太差,無法實際禁銅、禁金、禁銀。不可兌換紙幣的信用受流通的影響很大。正是由於珍貴紙幣的過度發行和大幅貶值,這種前現代的紙幣流通形式始於宋代,至明代逐漸退出經濟活動。

曾在忽必烈朝廷任職的凱爾·波洛向西方介紹了中國的“奇跡”:“大汗國的商人所到之處,都用這種紙幣進行升值和購買商品...與純金無異。”“經”字告訴我們,中國的紙幣在當時還是外國知識分子無法想象的。紙幣是中國的壹項偉大發明。今天,很難想象壹個沒有“錢”的世界是如何運轉的。即使電子貨幣登場,紙幣的社會作用也不容忽視。

“錢”變成了“紙”,表面上很輕,實際上很重。最近1000年,人類的經濟活動都是圍繞著那薄薄的“紙”展開的。

對“金錢”的追求開啟了全球交流。西方歷史上以“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為代表,西班牙發現美洲葡萄牙到達印度,後來有“海上馬車夫——荷蘭”,還有所謂“日不落”的大英帝國,在世界各地都插上了“大米”的旗幟,都在追逐“金錢”,周遊世界。

在當時的世界貿易中,歐洲國家是商品的凈進口國。中國和中東國家很少從歐洲進口商品,因此歐洲國家需要支付金銀等“硬通貨”。中東國家需要黃金,這促使歐洲從非洲和其他地方掠奪和開采黃金,用於中東貿易。中國需要白銀,這促使歐洲人在美洲和其他地方掠奪和開采白銀。與之相對應的,是歐洲人在地理上發現它的18世紀開始的“白銀時代”。歷史上中國長期實行銀本位,所以直到民國初年,所有貨幣都可以兌換成“銀幣”。

國家和地區之間的貿易不僅孕育了各行各業的商人,也呼喚“錢商”,壹個以“錢”為經營對象的商人。民間金融活動應運而生,當年發生在中國壹個盆地省份的故事在世界範圍內復活。這些民間金融活動是有風險的,法院借錢不還是個嚴重的問題。但是,“錢”的商業利潤太大了。野火中的私人金融活動從未完全消耗它們,它們在春風中再次高大起來,繼續發展並逐漸演變成前現代銀行。在我國,山西的票號在清末民初也相當發達,分支機構遍布全國,支付信用極佳,甚至充當了國家財政的壹部分。隨著中國進壹步淪為半殖民地,山西票號退出了歷史舞臺。

人類為什麽要做生意?因為交易能給雙方帶來利益。二戰以來,雖然局部戰爭不斷,但沒有世界大戰,和平與發展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主題。如果妳能從貿易中獲得“錢”,妳可能就不必征服或掠奪它到死。科技的進步讓經濟活動的“蛋糕”越做越大,有足夠的互利空間。

在我們的世界裏,科學技術和人類智慧,統稱為知識,是唯壹不受收益遞減規律約束的生產要素。其他生產要素會在使用中消耗,但知識不會因為使用而消耗。這是基於知識的生產、傳播和應用的“知識經濟”概念的主線,是知識經濟概念的根本點。正是在這個重要問題上,發達國家占據了無可置疑的優勢。

另外,發達國家之所以占便宜,壹個重要原因是世界上大部分“錢”都在他們手裏,也就是占據了金融市場。如果壹個符號能被廣泛接受為信用,即使最終淘汰了紙張,也能起到貨幣的作用。現在,貨幣的符號化和電子化大大提高了銀行結算的速度,加快了社會的步伐,大大提高了經濟的效率。在這方面,發達國家再次走在了前面。

金融的電子化,貨幣的符號化,遵循的是讓“錢”盡可能方便的邏輯,但是“錢”方便到看不見。越來越多看不見的“錢”像洪水壹樣在我們身邊高速流動,最後出現了比自然災害更可怕的災難——“錢災”,也就是1997以來人們壹直在談論的金融危機。

在國際經濟關系中,人們以“錢”炒“錢”。錢越炒越熱,最後上升為“泡沫”。發達國家的投機資本大舉買入壹國貨幣,然後大幅拋出,足以造成經濟規模較小國家的金融危機。索羅斯就是這樣,在制造泡沫和破滅之間炫耀。他們有錢也有辦法。短期流動性的流入流出,是東亞金融危機的直接原因。預測東亞金融危機的美國經濟學家克魯格曼在《蕭條經濟學的回歸》中說,實體經濟好,金融可能還是會出問題。在貨幣符號化、電子化的時代,我們要格外小心。

“錢”上升為泡沫,可以說是自古有之。十多年前,長春的“瘋狂君子蘭”是當地古代泡沫經濟的壹個例子。在城鎮職工人均收入不到100元的時候,壹株君子蘭居然能炒到10萬元以上的價格。80年代的日本,經濟增長不大,但房地產炒得很瘋。有壹段時間,只猜測東京的房地產價值。壹旦轉換成“錢”,整個美國都可以買下來。經濟泡沫壹旦破滅,已經低迷了十年。錢,錢,妳覺得貴就貴,不貴就不貴。泡沫壹旦破滅,妳覺得不貴,那就不貴。

經濟發展如何才能有後勁?值得歷史回顧。19世紀,英國在科學方面領先於美國,在人均資源和人均資本方面,澳大利亞也遠高於美國,但自20世紀以來,英國和澳大利亞的經濟發展壹直趕不上美國。雖然兩次世界大戰沒有燒到美國,但是澳大利亞也占了便宜。經濟學家發現,除了土地、勞動力、資源和資本、科學技術和和平環境之外,還有壹個重要因素,那就是國內市場的容量。到目前為止,沒有壹個國家能比得上美國的國內市場容量,這是美國能長期主導經濟發展的重要原因。壹個大國,只有民眾購買力普遍提高,市場整合良好,國內市場才會顯示出產能優勢。而優勢壹旦形成,就會長期發揮作用。依靠這種“國家增長能力”,貨幣真正成為活躍的活水。

對金錢和財富的追求雖然推動並繼續推動著歷史的發展,但需要必要的制度建設來規範。事實上,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追求金錢和財富也帶來了許多醜惡的東西,從小扒手到大盜,從以權謀私到粗制濫造。對金錢和財富的追求所帶來的社會價值觀的變異值得我們特別關註。在我們的市場經濟中,壹定要避免笑貧不笑醜,笑貧不笑惡,讓知識掃地的可能。我們能夠避免這樣的前景,政府肩負著不可推卸的歷史責任。

從獸皮到紙幣,從紙幣到電子符號,“錢”經歷了壹千年。下壹個千年,“錢”會沿著這條路壹直走下去,直到“錢”真的看不見了,人類社會最終進化到不需要“錢”的階段,錢最終消失。在此之前,人類在享受“錢”的好處的同時,有效避免“錢災”的泛濫,將是壹個挑戰。

我國貨幣有據可查的起源是商湯時期的“銅殼”,而在此之前的夏商時期,骨殼、石殼、陶殼已經開始流通。這也是為什麽漢字中關於錢的字往往以“被”為部首的原因。金屬貨幣的起源應該是在中國的先民在商朝掌握了金屬冶煉技術之後。殷商時期的壹些墓葬中曾出土過銅塊,可能是最早的金屬錢幣。在秦統壹中國之前的西周、東周時期,由於各部落的生活環境不同,他們的錢幣是經過壹個不確定的時期才開始鑄造的,以他們的主要生產工具為原型。秦始皇統壹中國後,統壹的貨幣是秦半梁。漢元開國大典第五年,也就是公元18年,開始鑄造五銖硬幣,到公元621年,五銖硬幣延續了近七八百年。是中國鑄造周期最長的貨幣。從那以後壹直到宋代,關於錢的記載都不相似。隨後的宋朝的貨幣制度主要是銅幣,但也有鐵和鉛。紙幣開始正式生產和實行,這是宋代貨幣制度的最大特點。後來蒙古人在元朝統治中國的時候,給中國的貨幣制度帶來了壹個基本的變化,就是中國采用白幣作為價值的衡量標準。明朝統壹全國後,貨幣以紙幣為主,但也鑄造了大量的銅錢,種類復雜。總的來說,清朝的貨幣制度是以銀本位制為基礎的,大數以二為單位,小數以錢紙為單位。太平天國運動和辛亥革命後,也有了自己的貨幣制度。

中國進入國民黨統治時期後,國民政府進行了貨幣改革。

1935 165438+10月3日,國民政府財政部發布關於實行法定貨幣的公告,主要內容是:統壹貨幣發行權,實行法定貨幣政策。1936年5月,國民政府被迫與美國簽訂《中美白銀協定》,法幣與美元保持固定匯率。法幣1元等於0.2975美元,成為英鎊和美元的附庸。法幣政策的實施統壹了貨幣制度,是中國貨幣制度的進步。但是,國民政府利用貨幣發行權的集中加強了金融壟斷。此外,法定貨幣被用作具有法定補償資格的無現金紙幣,財政赤字通過通貨膨脹發行來填補,導致惡性通貨膨脹,成為後來國民經濟崩潰的重要原因。

解放戰爭爆發後,第壹套人民幣開始發行。第壹套人民幣是在中國人民解放戰爭轉入戰略進攻後設計制作的。1948 65438+2月1開始發行,1955 5月10停止流通,* * * 12面額,62版。由於當時通貨膨脹嚴重,物價高,沒有發行代幣或金屬硬幣。

第二套人民幣紙幣於2月21,1955日發行,***11面額,13版。1957 65438+2月1發行1分、2分、5分。這套人民幣首次實行主輔幣制,具有統壹完整的構思和藝術風格。

第三套人民幣於4月20日發行,1960,共7個面額,仍沿用第二套人民幣。1980 4月15發行1、2、5、1元四種硬幣,材質為銅鋅合金、銅鎳合金。

第四套人民幣的設計從“文革”初期到定型,用了1967年。“文革”期間,方案三次提交,1977重新設計,1987年4月27日陸續下發。* *有9種面額,17版。1992 6月10日發行1元、5角、1角硬幣,材質為鋼、鋅、鎳、銅、鋅合金、鋁鎂合金。

第五套人民幣於1999 10和1發行。到2002年底,100元的紙幣、10元的50元、20元、10元的5元和硬幣、1分、1元和50分相繼問世。

中國貨幣的歷史與中國社會經濟實力的變化密切相關。有人說,壹個國家的經濟實力,只看壹元硬幣有多重就能看出來。現在,偶爾掉在地上的壹元硬幣發出清脆的聲音,會不會也讓我們感到壹絲驕傲?

  • 上一篇:如何寫標書
  • 下一篇:有什麽牌子的護膚品?是不是越貴越好?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