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論東方的落後與崛起

論東方的落後與崛起

論東方的落後與崛起

壹般來說,科學家總是習慣於用不同於“歷史”的方式勾勒出壹個全新的未來,而歷史學家總是試圖從過去中梳理出人類發展的大致軌跡。或者說基於這種職業習慣,在本書中,著名歷史學家、斯坦福大學歷史與古典文學教授伊安·莫裏斯試圖回答來自歷史學的兩大命題:西方為什麽統治世界?未來會怎樣?

從壹開始,莫裏斯就把世界分成了東方和西方兩大陣營。站在人類五萬年發展史上,他指出,西方的長期統治地位既不是長期註定的,也不是短期偶然的。同時,他堅決反對基因決定論。他認為,東西方的這種歷史差異,本質上是地理因素決定了世界各國社會發展的步伐,社會發展反過來又改變了地理。

莫裏斯的“東方”的對象是相對固定的,即以中國為中心,包括日本等少數東亞國家,而“西方”的概念過於寬泛,包括古羅馬、古希臘、伊斯蘭世界以及西半球所有不同於“東方”的文明。為了證明自己“地理決定發展”的觀點,莫裏斯綜合能源獲取、社會組織、戰爭能力、信息技術四個因素,設立了社會發展指數,並列舉了“西方”長期領導或支配世界的關鍵在於西方獨特的地理環境。因為有了地中海,“西方”的水上貿易更便宜也更方便。莫裏斯認為,雖然明朝鄭和七下西洋,遠至非洲,但太平洋和大西洋壹樣寬。由於技術實力所限,當時的“東方人”不可能跨越太平洋,率先發現美洲新大陸。正是因為發現了美洲,才會在西方而不是東方出現“工業革命”。

作者學識淵博,對世界歷史的許多有趣細節都有很好的把握。但對歷史的認識,似乎又暗合了壹個宿命論命題——基於人類文明誕生以來,地球地理環境並未發生根本改變的客觀事實,是否意味著人類發展的軌跡早已“命中註定”?那麽,今天的人類是否只是走在壹條早已被地理因素決定的發展道路上呢?那麽,科學的意義是什麽...

對於世界未來的發展,莫裏斯做出了更為樂觀的展望,認為隨著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更加密切,在21世紀,“財富和權力必然會從西方向東方轉移”,“幾乎可以肯定的是,在2040年之前——中國的GDP將超過美國”。在更遠的未來,會有“物的匯聚”。有趣的是,在這裏,“地理決定論”悄然讓位於“東方”的後發優勢。顯然,“地理決定論”或許可以解釋“西方”的長期領先,但未必是“東方”崛起的合理註腳。

歷史的發展真的只受地理這樣的個別重大因素影響嗎?也討論了興衰。保羅·肯尼迪在《大國的興衰》壹書中指出,大國往往“因國際生產力重心轉移而衰落,過度侵略擴張,造成經濟和科技的相對衰退和落後”。再比如,提出“文明沖突論”的塞繆爾·亨廷頓就沒有莫裏斯樂觀。他認為不同的文明可能成為未來沖突的“沃土”。近年來的局部戰爭和反恐戰爭,實際上用槍與血進壹步驗證了亨廷頓的忠告。

在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中,地理因素必然是極其重要的因素,甚至在某些關鍵的歷史時期,但歷史發展更像是各種社會因素綜合作用的總和。瑪雅文明壹度成為時代文明的領袖。如果它沒有遭受多年幹旱,瑪雅人可能已經改寫了世界歷史的敘事。歷史真正的獨特之處在於沒有太多的如果,而且是不可逆的。當然,歷史可以成為未來發展的有力鏡子,但這種經驗支撐似乎不足以支撐宿命論的發展理論。

  • 上一篇:為什麽歷史上中國沒有成為宗教國家?
  • 下一篇:在清風的概念裏,孫悟空是怎麽忽悠道士的?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