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為什麽歷史上中國沒有成為宗教國家?

為什麽歷史上中國沒有成為宗教國家?

宗教國家,也就是所謂的國教,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在歷史上都有壹個國家宗教,它存在於民間,有很強的社會基礎。就中國而言,唯壹可以比較的,大概就是近代以來國粹派所提倡的儒家思想了。但是儒家畢竟不是宗教,雖然從董仲舒開始儒家的宗教化已經相當厲害了。這個問題其實很復雜。不從這個國家長期的歷史現實去探索,恐怕是不可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的。

商代的宗教萌芽與周代的政治實用主義

恐怕很難說夏朝給我們帶來了什麽文化貢獻(其實夏朝有沒有也很難說)。據我們所知,商朝建立了華夏文化的基本框架。與後來的中國人相比,商人對鬼神的重視是眾所周知的。所謂重視鬼神,包括兩個方面,壹是對自然神的崇拜,二是對祖先的神化。壹只神秘的鳥的命運催生了壹筆生意,房子很大。《尚書》中,盤庚以祖宗之名,教訓不服氣的貴族。這種思想也是所謂尊天尊祖的思想淵源。可以說,在商代,已經形成了以民族神話為基礎的宗教雛形和祖先崇拜。根據現在出土的甲骨文記載,商人們崇拜他們稱之為皇帝的至高無上的神。我們可以說,發展壹個國家正式承認的,在民間有強大社會基礎的民族宗教,問題不大。

但是周人的入侵打斷了這個過程,壹個新的王朝建立了。商周文化差異有哪些?這個恐怕不好說,但可以肯定的是,兩者在王權思想、著述、尊天尊祖觀念等方面是壹脈相承的。但周人對商朝滅亡的教訓印象深刻。當然,他們也需要神的恩典和祖先的祝福,但他們用實力推翻商朝的例子也讓他們意識到人事的重要性。所以,在不否定天威的情況下,周人說:天以民為己,天聽民。這種務實的政治觀,在世界上也是壹種與眾不同的觀念。這個概念的發起人是周公旦。在這種實用主義政治觀念的影響下,禮樂刑法實際上取代了天帝的角色。所以西周的統治者也講天意,但實際上並沒有商人那麽癡迷。但出於天意帶來的政治理性的需要,天道觀念壹直保留下來。當然,這裏也不排除壹種可能,就是周人所信仰的民族神話與商朝的民族神話並不相同,這也使得周人無法也不願意在商朝的宗教觀念上繼續下去。商人崇拜的具有獨立人格的皇帝,最終成為壹個神學概念。

2.儒學的興起和實用主義的繼續發展

儒家,經現代考古學家考證,最早是禮儀場合主持活動的司儀,後來擔任貴族教育家。所以,貴族學習的六藝最終成為儒家的聖經也就不足為奇了。周人把具體的政治運作和宗教觀念分開的實用主義的壹個結果,就是主管禮儀活動的儒家對宗教活動的運作不了解,也不熟悉。後來成為儒學開創者的孔子,遠離鬼神,不談怪力的困惑,也就不是什麽令人費解的事情了。真相可能是孔子真的不懂這些東西。

其實春秋戰國應該分開來看。春秋時期,雖然禮崩樂壞,但制度還沒有完全崩潰。雖然每個人都希望維護封建制度,但每個人的所作所為無疑是在摧毀它。雖然周人所尊崇的天已越來越成為壹種觀念而非人格神,但民族宗教的體系仍得以維持。雖然實際上實用主義維護的是國家政權,但統治者還是要談國事,是朝拜,是軍事。戰國時期就不壹樣了。在任何唯心主義的意識形態都無法改變戰局的情況下,周代的封建制度已經很難再走回頭路,各派思想家的實用主義傾向越來越明顯。墨家看似唯心,但從老百姓的角度來看,商鞅和尚同的兼愛互不侵犯思想可以說是非常現實的。雖然翟墨也說我們應該尊重天堂和鬼神,但其背後的實用主義動機是顯而易見的。在這個時代,儒家也拋棄了孔子溫柔的面紗。雖然孟子聲稱他不想(這是必要的爭論),他也親自上陣,反對楊興。他遊說諸侯的語氣也變成了關心諸侯本身(雖然表面上也講仁義道德)。到了荀子的時候,雖然也是儒家,但荀子眼中的禮,本質上只是君王統治的手段之壹,與法家顯然相差不到三裏。就這樣,到了戰國中後期,諸子中實用主義最強的法家逐漸占據並成為顯學,最終隨著秦國的統壹成為中國的統治理論,這也標誌著戰國以來諸子中實用主義軍備競賽的高峰。

在這種環境下,中原這塊土地上的宗教觀念還能發展嗎?這壹時期宗教色彩最濃的恐怕是南方的楚國(崇拜朱榮)和商賈後裔建立的宋國,但對中原大概沒有什麽影響。畢竟在實用主義的情況下,拳頭不夠大,很少有人聽演講。

  • 上一篇:華北區域史(從古代夏商周到現代2000年)
  • 下一篇:論東方的落後與崛起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