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世界軍事戰爭史,三十年戰爭

世界軍事戰爭史,三十年戰爭

世界軍事戰爭史,三十年戰爭

三十年戰爭後期:大國加入了戰爭

(1)規模和性質變化

瑞典軍隊被神聖羅馬帝國為首的天主教軍隊擊敗後,戰爭的性質開始發生變化。在戰爭中,法國作為壹個天主教國家,站在了新教國家壹邊。瑞典軍隊戰敗後,法國在戰爭中的地位變得公開而明確。新舊宗教之間的戰爭,過去明顯是宗教性的,現在變成了以法國波旁王朝為壹方,以神聖羅馬帝國(奧地利)和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為另壹方的權力和利益之戰。戰場也從最初的神聖羅馬帝國擴大到意大利、法國、西班牙、瑞士、丹麥、荷蘭等國家。

1635年5月,法國向西班牙宣戰。瑞典派出大量遠征軍對付波蘭人。5月30日,法國正式對西班牙宣戰後不久,神聖羅馬帝國新舊宗教之間簽訂了《布拉格和約》,徹底拋棄了戰爭的宗教性質,使政治性質公開化,使戰爭更加殘酷,公開侵略掠奪,只有士兵才能生存。房屋被回族破壞,農田荒蕪,到處都是饑民。壹大群饑餓的婦女和兒童緊跟在軍隊後面。據記載,壹支3.8萬人的軍隊,後面跟著近654.38+0.3萬婦孺等各種數字。

(2)西班牙入侵法國

布拉格和平條約簽訂後,瑞典拒絕承認。此時,神聖羅馬帝國在戰爭的折磨下元氣大傷,瑞典軍隊可以應付。

法國向西班牙宣戰,因為西班牙首相黎塞留另有計劃。當時荷蘭正在進行獨立戰爭,法國希望切斷西班牙倫巴第(意大利北部)與荷蘭的聯系,使荷蘭的獨立戰爭能夠成功。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法國必須在西班牙和法國東部、德國西部之間拉出壹些據點。黎塞留將654.38+0.3萬的法軍分為五大軍區,完成了五項任務:壹是入侵阿爾薩斯,攻占西班牙人占領的地區;第二,攻占洛林,驅逐西班牙軍隊;第三,經瑞士走阿爾卑斯山的重要關口;第四,與意大利薩沃伊結盟,進攻米蘭;第五,與荷蘭結盟,共同進攻西班牙。

黎塞留提出的五項任務,只完成了前三項,後兩項落空了。從以上五項任務不難看出,黎塞留是從多面出擊,兵力分散,風險極大。西班牙利用了這壹點,組織了西班牙-巴伐利亞聯盟,仍然由“紅衣主教王子”費迪南指揮。這支軍隊於1636年入侵法國,將弱小的部隊驅逐出法國東北部。與此同時,神聖羅馬帝國的軍隊在加拉的指揮下進入了勃艮第公國。

西班牙軍隊由北向南推進,渡過索姆河,到達巴黎城下,那裏壹片慌亂。黎塞留和法國國王路易十三世迅速召集了壹支50000人的軍隊(其中大部分是民兵),並將他們派往前線抵抗西班牙軍隊。就在這時,荷蘭軍隊在荷蘭獨立戰爭中恢復了對西班牙軍隊的進攻。西班牙聯軍從巴黎附近撤退,以對付荷蘭軍隊,巴黎城幸免於滅頂之災。法國人虛驚壹場。這壹事件表明,黎塞留的軍事戰略是不成功的。後來有人評論說,如果沒有黎塞留,三十年戰爭可能已經結束了。

(3)托爾斯滕·森的功過。

雖然瑞典軍隊在神聖羅馬帝國留下了慘敗的記錄,但是神聖羅馬帝國並沒有能力徹底擊敗瑞典軍隊。諾林根戰敗後,瑞典軍隊迅速恢復,多次擊敗神聖羅馬帝國的軍隊。1641年,林納特·托斯滕森繼任瑞典赴德遠征軍司令。這位年輕而成功的將軍深受古斯塔夫的賞識。不到30歲,就被委以瑞典炮兵司令的重任。對遠征軍稍作整編後,開始向神聖羅馬帝國進發,在薩克森等地取得四連勝。

1642年秋,神聖羅馬帝國新繼位的皇帝費迪南三世命令他的弟弟威廉大公率軍進攻托斯卡納。雙方於1642+065438+10月在布賴頓平原進行了三十年戰爭中的第二次布賴頓戰役。

當神聖羅馬帝國的軍隊在炮火的掩護下修築工事時,托斯坦森率領壹支騎兵出現在帝國軍的左側。帝國軍左翼部署尚未完成,抵抗不強,很快就崩潰了。在中部戰線,瑞典軍隊遇到了壹點麻煩。當托斯坦森騎兵沖過去時,中部的敵軍也被擊潰。中部的帝國步兵四處逃竄,剩下的右翼成了孤家寡人。瑞典軍隊包圍了他們,大部分人被抓獲。威廉公爵損失了壹半以上的軍隊,但他僥幸逃脫了。

1644年,托斯坦森率領遠征軍到達丹麥。他的遠征軍仍然保持著瑞典軍隊的優良傳統,機動性強,行動迅速。他的遠征軍使丹麥的防禦不堪壹擊。

神聖羅馬帝國也派出軍隊跟隨,企圖從背後攻擊。托斯坦森留下部分兵力牽制丹麥,主力避開神聖羅馬軍,進入德國攻擊那些無人防守的地區。帝國軍不得不返回,帝國軍在厄特堡戰役中被擊敗。托斯坦森的遠征軍進入波希米亞,擄掠捷。

1646年,托斯坦森的遠征軍終於在占考(今捷克西南)遇到了壹個強大的對手,那就是由神聖羅馬帝國和巴伐利亞聯合組建的軍隊,這支軍隊的實力優於瑞典遠征軍。托斯坦森以森林為掩護,靈活運用兵力,對敵軍進行分割,逐個擊破。以能通過戰爭作戰著稱的巴伐利亞精銳騎兵——帝國賴以生存的精銳部隊——被托斯坦森徹底消滅。托斯坦森贏得了他壹生中最輝煌的勝利。

但在勝利之際,托爾斯滕舊病復發,無法擴大戰果延續輝煌,只好回國休養。他的遠征軍太累了,無法繼續戰鬥。

托斯坦森也是30年戰爭中少有的軍事將領。這並不是因為他少年時期就很成功,很受賞識,而是因為古斯塔夫死後,他帶領瑞士軍隊招兵買馬,創造了壹系列軍事紀錄。他在戰爭中幾乎沒有遇到壹個讓他煩惱的對手,軍事成就僅次於古斯塔夫。但與古斯塔夫處於同壹時代的托斯滕森也是壹位傑出的將軍,歷史上既有閃光,也有批判。

他的治軍方式和古斯塔夫有很多矛盾。他壹上臺就停發部下軍餉,縱容士兵搶掠,使搶劫逐漸合法化,幾乎和瓦倫斯坦的“以戰養戰”壹樣,導致古斯塔夫時代的軍風軍紀蕩然無存。軍隊的構成也發生了變化。在瑞典,士兵不再是簡單的自由農民。有的流氓莽夫、阿棍,還有賴等。已經加入他的行列,成為士兵。他們入伍當兵的目的就是為了在戰爭中搶劫他們的家園。他也講“軍紀”,但主要靠體罰、毆打、酷刑、絞殺來維持“軍紀”的“嚴肅性”。他對下屬壹視同仁,無論軍事成就多高,都嚴懲不貸。他的強硬策略使他的下屬討厭他。他和古斯塔夫在戰爭策略上也有很大不同。他對敵人和被征服地區手無寸鐵的居民毫無憐憫之心,全部都是“毫不留情”。在征服了多瑙河南岸的克林希爾後,他向城內居民屠戮沙,其行為令人發指。此時的瑞典軍隊已經改變了性質,變成了純粹為了劫呂滅米而戰的烏合之眾。

古斯塔夫和托斯坦森都是三十年戰爭中的偉大將領,他們的軍事成就是同時代的其他將領無法企及的。而托斯頓遜的軍事成就是建立在滅三、劫傑、殺沙的基礎上的,軍隊在他手裏變成了壹群亡命之徒。他的惡行抵消了他的軍事成就,使他無法像古斯塔夫壹樣出名。

(4)洛克魯之戰——“步兵之花”枯萎了。

1643年,法國國王路易十三去世前,任命恩山公爵為法國東北軍總司令。這位22歲的鮑將軍在法國領土繆斯河畔的洛克魯與西班牙-帝國盟軍進行了壹場歷史性的決戰。當年5月,27000名西帝聯軍(騎兵9000人,步兵65438+8000人),在米洛將軍的指揮下,圍攻洛克魯要塞。恩山帶了23000人(騎兵7000人,步兵65438+6000人)去清場。洛克魯四周都是沼澤和樹林,只有壹條狹窄的小路可以通過。別人都勸阻恩孫不要貿然走這條路,但是恩孫堅持己見,使部隊順利通過了險路,占領了制高點,準備與西班牙帝國聯軍決戰。

米洛的部隊在數量上略占優勢,另外6000名援軍也即將抵達。但是他不打算馬上面對恩善。米羅依然沿用西班牙傳統的步兵戰術,在中心區部署654.38+0萬身經百戰的老兵,在中心區後方部署8000名盟軍作為二線和預備隊,兩翼部署9000名騎兵。

法軍的陣型大體相似,步兵居中,騎兵在兩側。然而,法國步兵單位比西方步兵方陣小得多,西方步兵方陣是模仿瑞典軍隊的建立而形成的,也是已故首相黎塞留的壹大貢獻。黎塞留廢除了雇傭兵制度,任命沒落貴族的子女為軍官,招募年輕農民作為士兵骨幹,消滅了軍隊背後的“拖後腿軍”。經過黎塞留的認真整頓,法國軍隊已今非昔比。它不僅增強了戰鬥力,而且具有凝聚力和愛國主義精神。

恩山指揮法軍先發制人,率領右翼8個騎兵中隊先破西班牙軍隊左翼。這時,他發現法國左翼被西方軍隊打敗了。他沒有迂回增援左翼,而是直接命中西班牙步兵團的側翼,插在西班牙軍隊和盟軍之間。在法軍的突然襲擊下,西線軍隊和盟軍突然潰散。恩孫立即繞過戰場,攻擊西班牙右翼騎兵。這次襲擊太突然了,西方軍隊沒有預料到。騎兵拋棄了步兵,逃離了戰場。法軍三面包圍西班牙中央步兵。西班牙步兵雖然也是精銳之師,並多次擊退法軍進攻,但始終無法突破包圍圈。法軍壹直圍困到天黑。它殺死了7000名被稱為“步兵之花”的西班牙步兵,俘虜了6000人,幾乎所有人都受了傷。法軍付出的代價是4000人的死亡。

洛克魯戰役是三十年戰爭中又壹次具有重大意義的決定性戰役。如果說在布賴頓平原之戰中古斯塔夫的新戰術讓傳統的舊戰術黯然失色,那麽洛克魯之戰中的法軍則最終讓開放已久的西班牙“步兵之花”枯萎了。法軍的勝利是其戰術和軍隊改革的結果,是新戰術對舊的西班牙傳統戰術的勝利,是新步兵系統對舊步兵系統的勝利。瑞典人創造的這套系統在戰爭中再次顯示了它的優越性。三十年戰爭開始以來,西班牙的傳統軍隊戰術多次失敗,但這壹次,西班牙損失慘重,“步兵之花”開始枯萎,西班牙的軍事霸權被動搖,所謂的西班牙軍隊的榮譽最終被摧毀。

⑤著名的圖魯尼

圖盧茲是和恩三同時代的法國將軍。圖盧茲自幼從軍,從列兵升至戰功卓著的上校,後擔任萊茵河地區法軍司令,成為引人註目的將軍。他和恩善有很多不同,他們的戰爭指導思想也大相徑庭。恩孫的目標是贏得戰鬥,不計代價,而圖魯尼只有在有優勢的時候才攻擊敵人,盡量避免傷害王。但結果是,恩孫在戰爭中第壹次擊敗了“步兵之花”,壹戰成名天下,而圖魯尼則在獨立指揮中第壹次輸掉了戰鬥。

恩孫因病離開軍隊後,圖魯尼成了法國軍隊的壹員。他從幾個國家吸收雇傭兵,花了壹年時間重新組織他們。1646年夏,他趁神聖羅馬帝國混亂之機,與瑞典將軍蘭格爾率領的瑞士軍隊會師,合力擊潰三萬巴伐利亞聯軍。

戰爭結束

古斯塔夫、神聖羅馬帝國的斐迪南二世皇帝、黎塞留、法國國王路易十三等三十年戰爭的主要人物相繼而至,戰爭逐漸結束。65438-0648年,神聖羅馬帝國與法國、瑞典等國簽訂《威斯特伐利亞和約》,三十年戰爭正式結束。

三十年戰爭是發生在德國領土上的歐洲戰爭。歐洲軍事強國競相展示自己的軍事實力。這場戰爭最直接的結果就是給德國帶來了荒涼和貧瘠。據說瑞典軍隊攻占了1500個城市和18000個村鎮,平均人口損失70%。這些數字可能有些誇張,但據權威歷史學家統計,三十年戰爭中德國死si的人數高達幾百萬,財產損失無法計算。

三十年戰爭是現代史上的“歐洲戰爭”。這場戰爭重新規劃了歐洲的政治版圖,在整個人類軍事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具有極其重要的特殊意義。

首先,古斯塔夫開創了軍事史上的新紀元。瑞典不是歐洲強國,地域不遼闊,人口也不多,而軍事強國西班牙在歐洲獨樹壹幟,似乎很難給瑞典留下競爭的機會。但古斯塔夫的軍事天才和軍事改革讓歷史選擇了瑞典,讓瑞典成為三十年戰爭中不可或缺的主角。古斯塔夫的軍事改革改變了軍事文明發展的歷史,迎來了壹個新時代,對歐洲乃至整個世界的影響不可低估。所以三十年戰爭不僅給瑞典提供了壹個有用的地方,而且因為戰術新穎、軍紀嚴明、武器更新,改變了軍事文明史的舊趨勢,使歐洲許多國家從模仿西班牙轉向學習瑞典。

第二,西班牙的軍事大國地位從根本上動搖了。就戰略戰術而言,三十年戰爭可以稱得上是“西班牙式”和“瑞典式”的反復較量,自始至終都在進行。瑞典的新戰術壹直占據上風,直到法國讓西班牙的“步兵之花”枯萎,使得西班牙傳統方陣、戰略戰術不可逆轉的衰落。如果我們把古斯塔夫的行動視為新世紀的開始,那麽西班牙壹次次的戰術失利就是舊世紀的喪鐘。

第三,三十年戰爭的三十年是壹個人才輩出的時代。這個時代的戰爭考驗了各國的軍事制度和戰鬥力,也產生了壹大批傑出的將軍,比如古斯塔夫、瓦倫斯坦、蒂莉、托爾斯滕、恩山、圖盧茲等等,都是無所不能的軍事天才。雖然他們各自的命運有著不同的結局,但他們的所作所為卻為人類軍事史增添了濃墨重彩的壹筆,以至於後世的軍事將領和士兵都不止壹次地研究他們的軍事成就,從中汲取有益的經驗。

第四,三十年戰爭的重要性在於,作為壹次軍事實踐,戰爭不僅錘煉了士兵和將領,也為軍事思想、戰略戰術、武器裝備、軍事訓練、軍事科學等軍事文明的各個方面提供了實踐的機會。,從而使許多傳統的、舊的東西被淘汰和取代,軍事文明走上了壹個新的臺階。三十年戰爭的歷史充分證明了這壹點。

  • 上一篇:歷史的北方有長城。
  • 下一篇:歐洲的國王最初是如何產生的?他們的封建時代是怎麽開始的?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