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恩格斯為什麽說文藝復興是需要和產生巨人的時期?

恩格斯為什麽說文藝復興是需要和產生巨人的時期?

文藝復興時期“巨人”三題

戰虎

從13世紀到16世紀,歐洲經歷了人類歷史上最偉大、最進步的變革——文藝復興。是歐洲從中世紀封建社會到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的壹場思想解放運動。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導論》中指出:“這是壹個需要巨人,產生巨人的時代——在思維能力、熱情和個性上,在多才多藝和博學上的巨人。”本文試圖從三個難點來探討有關巨人的壹些問題,這可能會加深我們對文藝復興時期巨人的正確認識。

第壹,對中世紀文化的精神揚棄

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思想家和實幹家的主要貢獻是繼承和發揚古希臘羅馬文化,但我們不能忽視他們對中世紀文化的揚棄精神。我們考察問題,既要看到事物發展的主導因素,也要看到它的各種因素。歷史是壹條連續的河流,歷史發展的每個階段都有其合理性。奴隸社會雖然野蠻,但對於原始社會來說是壹個很大的進步。中世紀是黑暗的,但中世紀也有閃耀的星星。至少,在中世紀的母親子宮裏,誕生了壹個新時代的胎兒。任何事物都是對立互補的。列寧早就提出了“兩種民族文化”的思想,中世紀文化也是如此,它包含了基督教文化和世俗文化。世俗文化無疑具有強烈的人民性,基督教文化也表現出舊觀念掩蓋不了的光輝。

美國學者西德尼·芬克爾斯坦(Sidney Finkelstein)指出:“在討論歐洲中世紀或‘黑暗時代’的藝術之前,重要的是要記住,‘黑暗時代’這個詞本身反映了壹種典型的‘西方文化’的狹隘性。.....當‘黑暗’登陸歐洲時,拜占庭和伊斯蘭教的伊斯蘭世界保存了古希臘的藝術、科學和哲學。”所謂黑暗中世紀,壹般是指其早期,即10世紀以前的階段,基督教思想嚴重統治人民,形成普遍愚昧。11世紀後,由於十字軍的多次十字軍東征和東方商路的逐漸開通,東方文化給歐洲帶來了新鮮的思想。到了13和14世紀的“哥特”時期,文藝已經清晰地揭示了現實主義的線索,埋下了將向文藝復興和後世民族文化敞開的種子。哥特式建築,當然,顯示了壹種宗教神秘。它的塔尖將小世界的目光引向天國,促進了人的靈魂的翺翔,但同時又使人感到崇高和清澈。這些哥特式建築,具有很高的藝術性和工程技術水平,在壹定程度上擺脫了教會思想的控制。哥特式雕塑中除了宗教題材,還有壹些世俗人物、日常生活場景和民間故事,不僅為後來的文藝復興藝術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為後來的藝術家(如羅丹)提供了營養。中世紀流行的哥特式小說成為浪漫主義文學的遺產。中世紀的民謠和舞蹈為意大利、法國和德國歌劇的出現,以及新教音樂和早期器樂組曲和協奏曲的興起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因為基督教文化的傳播深深植根於古典文化,雖然它厭惡古希臘羅馬文化,但也不可避免地受到這種文化的不利影響。中世紀出現在東羅馬帝國的拜占庭藝術,是基督教文化的另壹個體系。因為沒有被外族入侵,所以保存了更多的古文化;因為處於東西方的中介地位,所以受到了東方文化更多的影響,從而呈現出繁榮和活力。1453年,東羅馬帝國在土耳其進攻後崩潰,大批學者帶著古希臘羅馬文化典籍逃往歐洲,拜占庭的藝術成就也傳播到四面八方。手稿中有許多“精美的繪畫”,往往具有尖銳的諷刺性和世俗性,反映了拜占庭藝術的人民性和現實主義精神,正如恩格斯所描述的:“從拜占庭占領的滅亡中搶救出來的手稿和從羅馬廢墟中挖掘出來的古代雕像,在驚訝的西方面前打開了壹個新的世界——古希臘;”在它的光輝形象面前,中世紀的幽靈消失了..."

在對古希臘文化遺產的繼承中,人文主義有壹個顯著的特點,即不得不以宗教為新意識形態的外衣,並註重從基督教文化中吸收合理因素。壹方面,資產階級人文主義者有許多神職人員,其中壹些人甚至是主教、紅衣主教或教皇的秘書。比如洛倫佐·瓦拉(Lorenzo Valla),著名歷史學家、語言學家、翻譯家、哲學家,曾經擔任過“掃清奧吉亞斯牛圈”的宗教改革家教皇尼古拉斯·馬丁·路德(Pope Nicholas V. Martin Luther)的秘書,是威登堡大學的神學教授。科學家和哲學家羅傑·培根是壹名英國僧侶,宗教改革家威克利夫是壹名英國神學教授,自然哲學家布魯諾是壹名牧師。另壹方面,在封建貴族和僧侶階層內部,也有很多人更註重文化底蘊的積累和現實的文藝活動。教皇尼古拉斯五世在15世紀積極支持文化和學術活動,親自派員收集拉丁文和希臘文手稿,並在梵蒂岡建立編纂中心,獎勵意大利學者的學術研究和翻譯工作。據說在尼古拉五世統治的八年間,翻譯的經典著作比過去500年積累的還多。這種時代風尚體現了歷史的進步。

這種時代潮流也影響了人文主義作家和藝術家。開創文藝復興文學的意大利詩人但丁不僅是中世紀基督教文學的批評家,也是其繼承者。他的不朽詩篇《神曲》包含了中世紀幾乎所有的科學成就。在幻想、象征和隱喻的運用上,充滿了基督教的神秘和新人文主義思想的激情。在詩歌作品的形式上,《地獄》《荷蘭》《天堂》三部篇幅相等,每部由33首歌組成,加上序言,共100首。采用“三線連鎖韻法”,體現了基督教“三位壹體”的精神。雖然沒有擺脫中世紀嚴重的形式主義的束縛,但這種嚴謹的結構也得到了許多文學史家的肯定。《神曲》就像守護神雅努斯的兩張臉,讓但丁成為“中世紀的最後壹位詩人,新時代的第壹位詩人。”彼得拉克是繼但丁之後的又壹位偉大詩人,他不僅致力於古希臘羅馬手稿的研究,而且註重向中世紀的民間文學學習。他的詩集在風格上繼承了普羅旺斯的愛情詩傳統和意大利的“溫柔的新詩派”,但也跳出了傳統詩歌中神秘的象征和對人物的偶像化,突破了中世紀神學思想和禁欲主義的牢籠。另壹位人文主義作家薄伽丘寫出了不朽的《十日談》,直接批判和嘲諷了教會的黑暗邪惡,抨擊了宗教禁欲主義。《十日談》取材於中世紀傳說、歷史事件和東方傳說(如《天方夜譚》),卻在古希臘羅馬文學中找不到出處。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遵循中世紀騎士文學的外殼,寫出了反對騎士精神的人文主義巨著《堂吉訶德》。雖然我們認為莎士比亞關於“決定莎士比亞思想習慣的意識特征是基於中世紀思想”的說法是片面的,但莎士比亞的戲劇確實借鑒了中世紀英國民間戲劇。在繪畫和雕塑方面,文藝復興“三傑”達芬奇、拉斐爾和米開朗基羅的作品,如《最後的晚餐》、《西斯廷聖母像》和《悼念基督》都遵循宗教主題,但作品中所表達的人文精神和肯定人的美好品質的內容與宗教本質是不相容的。

因此,僅僅探討人文主義者如何借助古希臘羅馬的死者來服務於新思想和新文化是不夠的。古希臘羅馬文化和中世紀文化的交匯影響了文藝復興,阿佛洛狄忒的金蘋果和亞當夏娃的禁果並沒有阻礙他們的胃口。文藝復興的先驅們采取了克服和保留、否定和肯定中世紀文化的揚棄精神。是他們自覺不自覺地接受了過去的文化遺產,創造了新時代需要的新文化。

第二,“當時的英雄還沒有成為分工的奴隸。”

我們稱文藝復興時期的傑出先驅為“巨人”,是因為除了他們的思維能力、熱情和個性之外,他們還能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各個領域顯示出他們的多才多藝和學識,達到時代的高度。

達芬奇是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概論》中高度贊揚的第壹個巨人。除了在美術領域享有盛名,他還成功地從事了解剖學、生理學、動物學、植物學、地質學、地理學、地形測量、宇宙學、純力學、水力學、液體力學、海洋學、聲學、光學、熱學、天文學、數學以及各種技術研究。恩格斯還提到了畫家、銅雕刻家和建築師丟勒,政治家、歷史學家、詩人和軍事作家馬基雅維利,以及宗教改革家、散文家和音樂家路德。此外,《巨人傳》的作者拉伯雷無疑是個巨人。他的知識涵蓋了許多當代學科:天文、地理、數學、哲學、醫學、植物、音樂、法制、教育、古代經書,他懂得十多種語言。但丁、薄伽丘、塞萬提斯、莎士比亞、哥白尼、弗朗西斯·培根、摩爾等。也是多才多藝、知識淵博的巨人。

恩格斯在分析文藝復興時期巨人的特點時指出:“當時的英雄還沒有成為分工的奴隸,分工的有限的、片面的影響往往被他們的後繼者看到。但他們的特點是,幾乎都是在時代的運動中,在實際的鬥爭中生活和運動,在這樣或那樣的壹方戰鬥,有人用舌和筆,有人用劍,有人兩者並用。因此,有使他們完美的性格的完整性和力量。”恩格斯在這裏特別強調了“生活和運動”。他們打破了分工的局限,隨著時代的洪流應運而生,並積極地與時代的洪流搏鬥,站在了時代的最前沿。

社會分工本身具有雙重性。要理解這種分工的進步性和局限性,首先要講壹下人類本質力量的兩個提升。第壹次是從物種關系上把人從其他動物提升上來,第二次是從社會關系上把人從其他動物提升上來。物種關系的提升是通過壹般的生產實現的,當人有了壹般的生產能力,就從物種關系上脫離了動物界。人類出生時,完成了第壹次提升,但此時人還處於半動物狀態,需要從動物開始第二次提升,即社會關系的提升。因為人類的生產不是個體的行為,而是集體的活動,任何個體都不可能作為人在世界上生存,他必然受到生產關系的制約。馬克思認為,只有消滅私有制,實現共產主義,共同勞動,共同享受,才能完成人的本質力量的第二次提升。

人類本質力量的第壹次提升,伴隨著人類生產的第壹次分工,即原始社會的農業和畜牧業的分工,以及奴隸社會的農業和手工業的第二次分工。這種社會分工對個人來說是壹種限制,但對人類來說是壹種歷史進步。從局限性來說,由於這種分工,個人只能從事較窄範圍的勞動,導致了人類社會物質勞動和精神勞動的分離,限制了人類才能的多向發展。表現在文藝上,“由於分工,藝術天才完全集中在個人身上,所以廣大群眾的藝術天才受到壓制。”在原始社會,人們可以自由地從事藝術創作活動,藝術壹般不再表達全體社會成員的集體意誌和理想。如果說希臘神話和史詩表達的是集體意誌,那麽薩夫抒情詩的出現則標誌著個人意識的覺醒。從進步性來說,這種情況對於藝術的發展也是有其好處的,正如恩格斯所說:“只有奴隸制才使農業和工業在更大範圍內分工成為可能,從而為古代文化,即希臘文化的繁榮創造了條件。”這是因為,“當人類勞動的生產力還很低的時候,除了必要的生活資料以外,只有通過更大的分工,才有可能提高生產力,擴大交換,發展國家和法律,創造藝術和科學……”

文藝復興時期文學藝術的高度繁榮也與分工密切相關。以意大利繪畫為例,馬克思恩格斯指出:“拉斐爾的藝術作品很大程度上與當時在佛羅倫薩影響下形成的羅馬的繁榮有關,而列奧納多的作品則深受佛羅倫薩環境的影響。和其他任何藝術家壹樣,拉斐爾也受到技術成就、社會組織、地方分工以及與當地有聯系的世界各國分工的制約。像拉斐爾這樣的個人能否順利發展他的天才,完全取決於需要,而需要又取決於分工以及分工所產生的人的教育條件。”正是由於這種分工,列奧納多和拉斐爾以其優雅嫻熟的技藝和豐富的藝術產出被列為藝術史上的傑出大師。當然,這種分工必然會壓制普通大眾的藝術天才。就全班而言,在人類本質力量的第二次提升完成之前,人性不可能得到充分發展。

文藝復興的巨人不僅可以利用分工創造的條件,還可以擺脫分工帶來的簡單化趨勢。為什麽這些巨頭沒有成為分工的奴隸?首先,這是時代特征決定的。在中世紀漫長的歲月裏,自然科學的發展幾乎被凍結,而思想科學卻在倒退。文藝復興的到來,壹切又要從頭開始,對中世紀的否定又要被否定。自然科學、哲學、經濟學、文學、藝術,所有領域都在呼喚巨人。這種時代的迫切需要,使得他們的才能沒有在某個領域得到發展。隨著科學研究從收集材料過渡到整理材料,分類使得社會分工的意義更加重要。其次,這也是由“巨人”的特性決定的。他們順應歷史潮流,“幾乎都在時代的運動中”“活躍著”,這種積極熱情的進取精神使他們成為全面發展的人。各個領域的研究總是相互影響的。解剖學的學習提供了人體藝術比例結構的準確性,也增強了人們的理解和肯定。數學和物理的學習促進了繪畫透視學的發展。米開朗基羅不僅自己畫畫,還研究了彼得拉克、薄伽丘和但丁的詩歌。他自己也是壹個詩人。但丁和薄伽丘向畫家喬托學習,豐富了他們的作品。達芬奇壹生致力於各個領域的發明,建立了唯物主義哲學。更重要的是,他們有勇氣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追求和捍衛真理。沒有為真理而戰的勇氣,沒有參與文藝復興運動的實際鬥爭,就不可能培養他們的博學多才。最多只能成為二三流人物,或者是謹小慎微的庸人。

第三,他們“永遠不會受到資產階級的限制”

恩格斯在評價文藝復興時期的巨人時也指出:“為近代資產階級統治奠定基礎的人物,從來不受資產階級的限制。相反,已經成為時代特征的冒險精神或多或少地促進了這些人物。”文藝復興的先驅們作為資產階級傑出的思想家和實幹家,體現了歷史的進步趨勢。

首先,當他們反對封建階級時,資產階級是作為整個社會的代表出現的。馬克思恩格斯對此有過精辟的論述:“每壹個試圖取代舊統治階級的新階級,都不得不把自己的利益說成是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利益,以達到自己的目的。抽象地說,就是把自己的思想賦予壹種普遍的形式,描述為唯壹合理的、普遍的思想。就革命階級而言,它從壹開始就不是作為壹個階級出現的,而是作為整個社會的代表出現的。它似乎以社會全體人民的姿態反對唯壹的統治階級。它之所以能夠這樣做,是因為它的利益在開始時確實與所有其他非統治階級的共同利益有更多的聯系,在當時存在的那些關系的壓力下發展成為特殊階級的特殊利益已經太晚了。”文藝復興的任務是提倡人性,反對神性。崇尚科學,反對愚昧;倡導個性解放,反對禁欲主義,旨在摧毀中世紀封建教會的專制精神統治,維護人的尊嚴、價值和力量,建立中央集權的統壹國家。顯然,這不僅是資產階級的要求,也是廣大群眾的共同願望。比如文藝復興時期作家在文化上的貢獻就體現了這種流行。他們繼承傳統,立足現實,在作品中表達了反暴政、爭取自由的主題。他們用民族語言寫作,註重向民間文學學習。他們的讀者是全體人民,而不僅僅是資產階級,他們提出的許多問題是全體人民共同關心的問題。哈姆雷特想到了誰?思考全人類的“生存還是毀滅”,但丁為誰嘆息?為全人類的苦難歷史嘆息。

其次,這些“為近代資產階級統治奠定基礎的人”既能反抗封建階級,又能批判資產階級自身在發展過程中的缺點。這些人物大多出身於上流社會家庭,卻背叛了自己的貴族或資產階級家庭,將目光投向了人民。托馬斯·摩爾出生在壹個大官僚家庭,他本人就是壹名大法官。他在《烏托邦》壹書中,揭露了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時期“羊吃人”的罪惡,指出資本主義私有制是貧困的普遍根源,提出了消滅私有制的口號,預言了壹個沒有剝削和壓迫、人人自由平等的社會的到來。在《太陽城》中,坎帕內拉描繪了壹個消除了私有制和剝削的大同世界。勞動成為每個人的自覺需求,政治上經濟上人人平等。這是對當時意大利社會制度的有力批判。我們可以看到,這些先行者已經站在了時代的最高點。

第三,這些先進人物在為理想奮鬥的時候,確實做到了無私奉獻,這是後世那些資產階級庸人所不能比的。但丁因維護國家統壹於19年被流放。他拒絕減刑,從不讓步。他把愛國熱情獻給了《神曲》。拉伯雷的《巨人傳》出版時因攻擊教會而被禁。他面對困難,然後寫了第二、第三和第四本書。結果出版商被燒死,拉伯雷壹生顛沛流離。坎帕內拉兩次被宗教裁判所判刑,入獄30年。在獄中,他寫了大量的文學作品和論文,表達他對理想的憧憬和對真理的熱愛。摩爾與英國國王亨利八世鬥爭,被關進倫敦塔,最後被斬首。意大利哲學家布魯諾被宗教裁判所活活燒死。當布魯諾被推到火刑柱上時,他大聲宣布:“火征服不了我,未來的世界會知道我的價值!”這些英雄之所以無所畏懼,是因為他們對未來充滿信心。他們不怕在鬥爭中失去什麽,只怕失去舊世界的精神枷鎖。

總之,文藝復興時期的巨人不受資產階級的限制。歸根結底,這是因為他們堅持唯物主義立場。他們崇尚知識,反對愚昧,大膽探索,實事求是。他們既看到了封建階級的罪惡,又認識到了本階級的弱點,具有為真理而戰、獻身的大無畏精神。

當然,“從來不受論資排輩的限制”並不代表他們就是完美的,即使“完美”也有壹定的歷史局限性。但我們看到的不是他提供給後人的東西是否完美,而是他們是否提供了前人沒有的東西。只有堅持這壹點,才能對文藝復興時期的巨人做出公正的評價。

——中國人民大學外國文學研究,第1990+01號。

  • 上一篇:2013上海歷史卷
  • 下一篇:日本的開國皇帝是誰?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