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玉的文化發展

玉的文化發展

舊石器時代

中國先民擇美石磨玉,最早見於2000年前內蒙古察海興隆窪文化遺址的壹對白玉塊,表明約1萬年前舊石器時代晚期中國玉器業的萌芽和確立。

在中國,從舊石器時代開始,玉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它記錄了人類生活和社會的變遷,比金、銀、銅、鐵早很多年。從舊石器時代到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佩戴玉器代表著人們的社會地位。從磨玉到精美的玉雕作品,玉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玉文化也越來越豐富——新石器時代的玉龍和玉璧,商周時期的玉刀和玉兄,春秋時期的劍飾和鉤,漢代的瑞獸,唐宋的花鳥簪,元明清的大型玉雕。特別是在清代,雕刻藝術可以說達到了中國玉雕歷史的頂峰。值得壹提的是,由明末清初工匠陸子岡制作的玉佩,開創了玉佩飾品圖文並茂、構圖新穎、工藝精湛的先河,至今仍被推崇,俗稱“子岡佩”。為玉文化增添了更加絢麗的色彩。

梅雨是我們東方人喜愛的。東方人常用玉來比喻人的德行,儒家則強調“君子必戴玉”,“玉不無故而去”。

中國出土的資料證明,新石器時代早期就有玉器。在浙江河姆渡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中,發現了少量的玉珠、玉管和玉鈞。但玉在中國的起源應該比這更早。玉脫胎於石器的母體,遠遠超越了石器。起初只是小玉塊鉆個孔掛擺件,或者像磨制石器壹樣磨成玉兵器或工具。新石器時代晚期,玉器只有雕花或打磨制品,形狀比較大,比較復雜,可視為手工藝品。新石器時代,以磨制石器為主要標誌,加工玉器石器的技術也是如此。制石技術從敲打到研磨發展了幾千年,制玉技術也經歷了同樣的過程。兩者在工藝和工具上可能完全壹樣,但玉器除了實用性還有其他要求,所以技術要求比制作石器更復雜。玉器不僅對光潔度的要求比石器高,還能雕刻出各種圖案,這是出於人們的審美需求,是壹種非實用性的藝術裝飾。這在石器上很少見。

新石器時代

於夫、玉鏟、玉刀、玉戈等生產工具和兵器在新石器時代玉器中具有實用價值,玉環、玉球、玉鐲、玉黃、玉鈞、玉珠、玉管等作為裝飾品。這壹時期的玉器簡單樸素,粗細不壹,形狀不規則。到了後期,玉器逐漸脫離石器,走上了在技術和藝術上獨立發展的歷程,為後世玉器工藝的發展和完善奠定了社會和技術基礎。

隨著青銅器的使用或石與石的結合,生產工具大大改進,社會生產力提高,物質財富的增值和積累,促進了階級的形成和國家的出現。中國第壹個奴隸制國家夏朝的歷史,人們還沒有完全揭示,需要進壹步研究。所以玉器還不得而知,只好暫付。

商朝奴隸制極其發達,奴隸已經被投入到社會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隨著農業的發展,手工業內部有了精細的分工,制玉工藝從石器制作中分離出來,成為壹個獨立的手工業部門。同時,商朝的奴隸創造了燦爛的青銅文化。青銅工具在制玉技術中的應用極大地改進了制玉技術,制玉工具逐漸用青銅代替了石器。

殷商時期的玉器明顯由原始社會的玉器演變而來。商代早期二裏頭文化生產的玉圪、月、鏟、圭、燕、刀、黃等器形玉器,在造型、雕刻、鉆孔、打磨等方面都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到了殷墟,人物、動物、神、靈等玉雕大大增加,工藝水平提高,有了許多新的突破,創作出許多精美的作品。此時玉器已被用於享受,多作為工藝品。殷墟婦好墓出土的755件玉器中,壹半以上是裝飾性玉器,超過了禮器、儀式、工具和雜項的總和。這說明尚玉的社會功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殷墟

殷墟玉器種類繁多,根據形制和用途的不同,大致可分為七大類:禮器、禮器、工具、器皿、裝飾品、藝術品和雜項。所用的禮器有大蔥、團蔥、圭、璧、環、雋、鈞、圭、盤等。出於禮儀目的,有戈、矛、器、鈸、刀等。有斧子、鑿子、鋤頭、鋸、刀、紡車、鏟子、鐮刀等等。日常用的有臼、杵、梳、耳勺、匕首、絹袋等。裝飾品數量最多,包括佩戴飾品、擺件、戒指、吊墜、佛珠等。藝術品很少,木浩墓的1玉龍、2玉虎、1怪鳥都是很優秀的藝術品。雜器有玉鏈、玉甑等。

玉雕是殷代重要的手工藝品之壹。從殷墟玉器的造型設計、藝術風格等方面來看,其成就不亞於殷代的青銅器。然而,過去由於資料的缺乏,人們關註的重點是青銅文化,對與之平行互動的玉雕藝術研究甚少。殷墟玉器是我國古代文化遺產的組成部分,充分體現了殷代廣大玉雕藝術家的高度智慧和創造能力。這些玉器的發現不僅使我們全面了解了殷代的玉雕藝術,而且對研究中國玉雕史和殷代的社會、經濟、文化問題也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周代

周朝是商朝之後強大的奴隸國家,農業和手工業發達。周朝統治者註重總結商朝亡國的教訓,整頓奴隸社會的各項制度和措施,使之有序規範,以維護和鞏固自己的統治。就玉而言,由於周代重要法律《李周》賦予玉以德性的理想和內涵,周瑜離開了殷代玉器發展的軌跡,向禮玉方向發展,開辟了玉的道德化、宗教化、政治化的新時代,為後世李周古玉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

在周代,重玉之風極為強烈。玉用於祭祀,青銅用於宴會。由於玉的世俗化和道德化,從皇帝開始大家都戴玉。周代玉的範圍、對玉的重視程度、選玉的要求、制玉的技術都比以前有所提高。在周代,玉雕技術和造型設計不斷改進,器皿經過精心修整和拋光,使其更加美麗。在做工上,除了繼承商代的雙鉤線外,還有粗獷的坡線,常做成眼、耳、口、身、尾的外輪廓,使造型清晰、簡潔、有力;細節多采用陰線或平行陰線,更強調突出其厚度和平整度在打磨平面上的對比和變化,減少了形體的起伏。這是西周玉器的特點。

春秋時期

在長達500多年的春秋戰國時期,鐵器被廣泛用於生產,極大地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影響了社會制度的改革。這壹時期,實質上是落後的奴隸制瓦解,先進的封建制度孕育成長的社會大變革時期。幾個政治經濟中心並存,文化學術領域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嶄新局面。秦、晉、燕、齊、楚、吳、越、巴蜀等地方文化相互競爭,共同繁榮,為中華民族大壹統文化的生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出土的玉器也反映了這壹歷史事實。玉器手工業在春秋戰國時期發生了轉折,玉器制作精美非凡,在古代玉器史上寫下了光輝的壹頁。

就其社會形態而言,春秋時期是壹個過渡時期,這也體現在玉器工藝上。它仍然繼承了西周青銅器上的龍鳳或想象中的畸形動物的裝飾圖案,但出現了壹種全新的細致雕刻的風格。到了戰國時期,玉器上動物題材的比例增加,技藝精湛,深刻而生動地表現了食肉動物的兇猛性格和戒備感。

春秋戰國時期提倡“君子貴於玉”、“君子無故,玉不去”的說教,所以當時盛行種類繁多的玉。這種社會習俗對玉器工藝的發展有壹定的影響,即玉飾的簡單化和小型化,以及劍、皮帶等玉器的問世。劍用玉最早出現在春秋時期,盛行於戰國和漢代。春秋戰國時期常見的玉器有琮、黃、璧、鐲、環、劍飾、佩飾等,其中以玉璧和龍形佩飾為最多。此外還有玉帶鉤、玉璽和各種陪葬玉。

秦滅六國,建立了空前強大的中央集權封建帝國。韓繼承秦制,實行各項政策休養生息,發展生產,鞏固和發展了統壹強大的封建國家。這壹時期出土的玉器個頭巨大,雕刻大膽,品種繁多,技藝精湛。此時,統治階級在社交禮儀和日常生活中更廣泛地使用玉,逐漸形成了壹種全新的時代風格。漢代的玉器是以精美著稱的春秋戰國時期玉雕藝術的重大突破,對後世的玉器影響很大。

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

繼承了春秋戰國時期的特點,變化不算太大。東漢時期由於交通便利,新疆的軟玉流入中原,玉雕事業進壹步發展。除了玉璧、玉環、雞心、劍、鉤、玉蟬之外,還有大量的“禮器”和各種容器、觀賞物,以及大量用於辟邪、厭勝的器皿造型。而且各種器皿造型和裝飾都充滿了神話色彩和神秘色彩。

魏晉南北朝

由於亂世薄葬的影響,出土的玉器很少,所以其發展並不清楚。從零星出土的玉甑、玉璧、玉帶鉤等玉器來看,自漢代以來變化不大,幾乎很難鑒別。它的雕工有的精細,有的粗放,玉質不如漢代的光亮。

隋唐時期

經濟繁榮,文化發達,對外交流密切,長安已成為壹座國際化城市。這時候手工藝品極其繁榮,手工藝品也是對外貿易中的重要商品。但隋唐時期出土的玉器很少,只有玉杯、佩飾、帶扣、腰帶、女侍、碑刻等。唐代玉器和器皿的風格不同於漢代、魏晉南北朝時期。大量花鳥人物出現,器皿生活豐富。具有實用價值的杯碗增多,表示官階的新飾品、玉帶飾品出現。

宋元時期

自宋代以來,實用玉器和裝飾玉器在社會中占有重要地位,並廣泛流傳。與禮器文物相比,被稱為“玩物”,其打磨水平也很高。由於南北割據和不同民族文化的影響,玉器上體現出民族和地方特色。宋代的玉器,以龍鳳為吉祥圖案,受工筆畫的影響,非常重視表現。宋代不僅工商業興盛,道教盛行,理學泛濫,對玉雕也產生了影響。以龜、鶴、龍鳳為題材的玉雕,就是當時這些社會思潮的反映。西夏、遼、金、元玉器以花鳥、虎、鹿、魚為主要紋飾,飾品、鑲件較多。實用產品包括杯子、洗滌用品、盤子等。以鳥、魚、動物為題材的手工藝品增多,磨玉融入了民族的生存意識和鄉土情懷。

明朝

明代生產力大發展,城市手工業和商業繁榮,玉器制造業也相當發達。此時玉雕的趨勢是進壹步世俗化。明代理學泛濫,道教和民間信仰深入人心。人們要求社會穩定,祈求神靈保佑,以獲得這個世界的繁榮。這種社會要求體現在技術領域,就是吉祥圖案很受歡迎。明代玉器的吉祥圖案有八仙、三星等神仙,長壽、幸福等人物,桃、靈芝、李、竹、蘭、鹿、鶴、鴛鴦等動植物,龍、鳳、虎、角等飛禽走獸。吉祥圖案時而成為主題圖案,時而被裝飾,顯示出吉祥圖案的廣泛性和深度。

到了明代,由於飲茶飲酒的盛行,玉壺杯出現並日漸增多。這種玉雕是最現代的。同時,繼宋之後,明代的仿古藝術之風逐漸形成,影響了玉器生產中仿古玉的繁榮。仿古玉起源於宋代,盛行於明清。主要由青銅器和古玉轉化而來。

明代的書法和繪畫進壹步影響了工藝美術的發展和提高。此時的玉器工藝也或多或少受到文人畫、磨寫意山水、詩詞的影響。這種體現文人情趣的玉,是上壹代沒有的。玉器與社會文化生活的關系也越來越密切。文人在書房作畫、寫字時,經常使用玉石文具或玉石作為裝飾。

明朝統治者為了鞏固其封建統治,沿襲舊制,用玉來標誌貴族等級。與前代不同的是,系在官服上的玉帶增多,皇帝、王侯、諸侯、駙馬、壹品文武百官的皮腰帶都用玉盤裝飾。

明代玉雕具有時代風格,刀工粗獷有力,雕刻非常精細的“三層透雕法”。北京、蘇州、揚州是當時玉雕的三大中心。宋《天工開物》曰:“雖好工聚京師,巧工推蘇縣。”蘇州的玉雕技術在當時被推至全國之首,為明代玉雕技術的發展和提高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明代中期以後,玉雕技藝發展較快,出現了許多玉雕大師,其中以陸子岡最為著名,他雕刻的玉石被稱為“子岡玉”。但明代的玉琢在最後壹道打磨、細磨工序中,卻出現了“不勞而求形”的現象。

清朝

清朝是中國封建社會的最後壹個朝代,為多民族統壹國家的形成和鞏固做出了巨大貢獻。在這種歷史背景下,玉器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形成了中國古代玉器史上的最高峰,其玉質之美、做工之多、產量之大、用途之廣,是歷史上任何壹個朝代的玉器都無法比擬的。

從清初到乾隆二十四年的百年間,由於玉料難取,清代玉器的生產發展十分緩慢,這壹時期的玉器做工與明末相似。乾隆時期的玉器在此基礎上成長發展,從乾隆二十五年開始進入鼎盛時期。半個世紀後,轉入低潮,甚至衰落。隨著清朝的覆滅,中國古玉的歷史也走到了盡頭。

乾隆時期的玉器是清代玉器的代表,除了仿玉之外,可以歸納為仿古玉和時尚玉兩大主流。仿古玉,壹種是仿古易,即模仿商周青銅器的形制和花紋;另壹種是仿漢玉。在制作玉器時,它們的形狀多種多樣,圖案和做工極其豐富多彩。杜斯坦仿玉的興起,始於新疆地方官員收集杜斯坦玉器,向朝廷進貢,得到乾隆皇帝賞識,並頒布遺囑之後。漢都斯坦玉,在西方也被稱為印度玉和莫臥兒玉,具有阿拉伯風格的形狀和圖案。特點是“水磨”,拋光性強,器皿薄如紙。乾隆皇帝的禦詩中,有幾十篇贊美獨山玉工藝精湛的文章。

乾隆時期玉雕水平達到頂峰,遠超元明時期。這個時代的能工巧匠繼承和運用了歷代玉雕技藝的優秀遺產,並借鑒繪畫、雕塑、工藝等方面的成就和外來影響,創造和發展了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玉器藝術。因為玉的質地在中國的民族歷史上壹直被重視,所以出現了玉有五德、九德甚至十壹德的說法。這些說法雖然出自儒家思想,但實際上是人們觀察玉器的直觀感受,與社會道德聯系在壹起,成為玉器發展的精神支柱和傳統力量。到了乾隆時期,這種傾向有了更大的發展,大塊的玉料被磨成各種能表現玉之美的簡單精致的物件。這種陳設豐富的玉器是前代所沒有的,不能不說是滿族統治者和當代玉器工匠充分發揚傳統玉料觀的成果。總之,乾隆時代的玉器工作者完成了整合歷史遺產、推陳出新的重任,打磨出了多種優秀作品,為中國古代玉器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摘要

縱觀中國古代玉器的演變過程和不同時期所取得的成就,可以看出,中國玉器歷史悠久,用途廣泛,形態多樣,質地輝煌,打磨精美,風格獨特,民族特色鮮明,在世界玉器工藝領域獨樹壹幟,充分展示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作為中國古玉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傳世古玉也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珍貴遺產和藝術瑰寶。它像壹顆珍珠,永遠熠熠生輝,照耀在蓬勃發展的現代玉石工藝品的廣闊遠方。

  • 上一篇:請問廣西崇左有什麽地道的美食嗎?
  • 下一篇:嘻哈知識介紹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