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誰知道陽西有哪些景點?

誰知道陽西有哪些景點?

廣東省陽西縣向來以寺廟和祠堂聞名:

陽西歷代寺廟:

陽西葉靜寺:

靜宜寺,位於大東山,古稱大東寺。建於明中葉,清康熙十六年大規模重建。寺廟分為三個院落,即前殿、後殿和大雄寶殿。兩側是廂房,廳與廊相連。每個大廳中間都有壹個天井和假山。整個建築氣勢恢宏,環境幽靜。據報道,河南高州原省長戴錫倫辭職,經大東山回家。他被大東山的景色迷住了,於是出家逃入空門,成為了靜宜寺的第三代祖師。其死後葬於山中(即戴太傅墓),至今保存完好。文革期間,寺廟遭到極大破壞,建縣後大部分得以恢復。現在香火很旺,已經成為陽西縣的壹個旅遊景點。

青雲寺:

慶雲寺位於龍山山頂600米高的山溝之南(建於前所未有的年代)。它位於東西兩側,三進朝堂。它相當大。清中葉被廢棄(具體時間不詳),現僅存遺跡。

白雲寺:

白雲寺位於龍山山頂600米高的山溝北部,面向青雲寺南北,建於清朝乾隆年間。據說白雲寺有壹塊滲出米的石頭,每天滲出的米只夠壹個和尚吃。當時,寺廟裏住著三個和尚。有壹天,三個和尚商量,這塊石頭的眼睛太小了,如果切得寬壹點,會出更多的米。當他們睜大眼睛的時候,米沒有再流出來,但是水出來了。從此,秦米石就成了沁水石。廟毀於1956,現在石基、門檻等地下部分還在,沁水石還在,但不是沁水。

會龍寺(或二龍寺):

回龍觀位於湯口鎮朱涇村。建於清康熙三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是壹座三層深的磚樓,中間有假山和天井,四周有回廊。它在清朝道光和光緒年間重建了兩次。解放後,回廊被拆除,其他地方保持原樣。寺廟現在保存著重建時的碑文和古鐘(古鐘是康熙四十三年當地鄉紳羅學儒捐贈的)。

寺院建築

全縣寺廟眾多,重建後香火最高的寺廟是商鞅鎮的河東寺和程村鎮的公山寺。其中,位於龍崗山腳下的商鞅鎮河東寺,始建於唐玄宗天寶八年,現規模建於清康熙三年,民國元年重修,1986重修。占地面積1118平方米,是壹座八角形的寺廟,水平兩個方向有18個房間。這座寺廟供奉著六位偉大的國王。傳說這六個國王曾經是龍山上六大盜的頭。他們搶劫民宅,無惡不作。經觀音菩薩開導,死後化惡為善,成了神。為了紀念他們的善行,當地人在這裏為他們建了壹座寺廟。歷經千年,神廟已達巔峰。

[編輯此段]歷代陽西的寺廟

貞子廟:貞子廟位於商鞅鎮雙嶼市。建於清康熙二十三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貞子廟面積不大,但建築精美,既有寺廟的風格,又有農民田舍的韻味。相傳雙魚古城有個姓財主的孫子,生了個女兒,頭大如鬥,耳朵垂肩。他已經30多歲了,還沒有結婚。她認為結婚沒有好結果,所以決定為尼泊爾剃頭。她的父母無奈為她建了壹座安堂,這就是振宇寺的由來。安堂建成後,竹簡小姐成為貞子廟的創建者,代代相傳。現在振宇寺有壹個阿裏霍士,壹個比丘尼,壹個打雜的。他們早晚背誦功課,潛心拜佛,不斷燒香。

翠竹臨安:翠竹臨安位於溪頭鎮英後村。建於清朝乾隆年間,因周圍竹林茂密而得名。期間多次維修。解放前,古尼姑庵裏有6位西山麗老師。1931年,翠竹臨安主持的壹個妹妹死於搶劫。此後,廟裏的香火逐漸無人問津,至今也沒有僧人在此居住。

[編輯此段]陽西歷代祠堂建築

縣城歷史遺留的祠堂眾多,其中各方面保存較為完整的祠堂有:

湧湧寺:湧湧寺又叫七賢書院。

位於智茂太平小學,是明朝萬歷初年,總指揮張元勛為紀念平定敵軍戰鬥中犧牲的將士而建,後被廢棄。清乾隆三十壹年,當地士紳在鐘勇廟舊址捐資興建七賢書院,供奉李德裕、寇準、蘇軾、蘇轍、秦觀、趙鼎、胡荃等壹批宋代先賢,並重修書院後廢棄的鐘勇廟。光緒十八年,當地劉子學征集紳士捐款重建。

馮祠堂:

石豐祠堂位於溪頭鎮雙水關爽村。它建於明朝。它是清朝乾隆年間馮成秀為秀才後重建的。建築面積約200平方米。是壹個院子,中間隔著壹個院子。現在有清代秀才馮富禮(馮成秀之子)的進士碑。

  • 上一篇:壹件古代家具的形狀像扶手椅的上部,也就是靠背坐在地板上靠著它的部分。
  • 下一篇:《新唐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對大量史料進行了認真考證。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