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長江中下遊鐵銅(鉬、鈷、金)成礦帶

長江中下遊鐵銅(鉬、鈷、金)成礦帶

長江中下遊是我國重要的鐵、銅、金礦基地,在大地構造上屬於下揚子地臺褶皺帶,位於中朝準地臺和揚子準地臺之間,是壹條向南突出的弧形斷陷帶。矽卡巖型鐵銅礦床壹般沿河分布,西起湖北大冶、陽新,西至江西九江、安徽安慶,東至江蘇銅陵、六合,至上海金山附近,斷續東西延伸600多公裏。本區變質巖的基底為早前寒武紀的大別山群和宿松群,及其相應的中深變質巖系和晚前寒武紀淺變質巖系。礦床圍巖主要為晚古生代和三疊紀碳酸鹽巖建造,中生代火山巖和火山-沈積巖,少數礦床圍巖為奧陶系灰巖、白雲巖灰巖和震旦系白雲巖。

該地區褶皺和斷層發育。褶皺軸主體為東北向,近東西向。燕山早期以來,在原有東西向構造的基礎上發育了壹系列斷裂和斷陷盆地,其中北東向和北東向斷裂是地幔深處的大斷裂,是控制燕山期構造巖漿成礦帶的主要構造。在它與近東西向和西北向構造的交匯處,是巖漿侵入、火山噴發和鐵銅礦化的有利場所。

燕山期鈣堿性系列中與矽卡巖鐵銅礦化有關的巖漿巖主要為堿性至中酸性,包括輝石閃長巖、閃長巖、石英閃長巖、應時二長閃長巖、石英閃長巖和花崗閃長巖等。它們是不同程度混有殼源物質的同熔型巖漿巖,87Sr/86Sr初始值小於0.710,巖石中熔融包裹體的均壹溫度大多高於650。不同時代、不同類型的巖漿巖有不同類型和組合的伴生金屬礦床。鄂東南地區矽卡巖型鐵(銅)礦床形成較早,主要有閃長巖、石英閃長巖、石英二長巖、花崗閃長巖等,大多構成似巖石的復合巖石。根據現有同位素年齡資料,成巖時間為165 ~ 95 Ma,伴生鐵(銅)礦化為140 ~ 90 Ma。巖體侵位深度較大(≥2km)。圍巖主要為石炭系和三疊系碳酸鹽巖。

長江中下遊成礦帶上述不同地段的地質構造演化特征也明顯控制了鐵銅礦的分布,即相對沈降區以鐵為主,相對隆起區以銅為主。寧武、繁昌-南嶺和廬江-樅陽盆地為侏羅紀-白堊紀沈降區。在斷陷盆地,沈降幅度大,巖漿從地表噴出,形成壹套安山巖火山-侵入雜巖,並伴有壹組“斑狀鐵礦”。

安徽銅陵地區、江西九江地區到湖北陽新地區是相對隆起區。在中酸性侵入巖與碳酸鹽巖圍巖的接觸帶中,分布著大量的矽卡巖型銅礦床,如安徽的獅子山、銅官山、銅山、江西的程門山、湖北的巫山、鳳山東山等。在超淺成巖體及其接觸帶中,有銅山口、城門山等矽卡巖、斑巖復合銅礦,碳酸鹽巖圍巖中有熱液銅(鉛、鋅)礦床,形成“三位壹體”的成礦系列。矽卡巖型鐵(銅)礦分布於坳陷與相對隆起的過渡帶(如大冶地區)以及閃長巖、石英二長巖和花崗閃長巖與三疊系碳酸鹽巖的接觸帶。

  • 上一篇:最賺錢的行業也“熄火”了嗎?近3萬億壞賬在頂,為什麽是好事?
  • 下一篇:《活法讀後感》優秀範文精選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