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有哪幾種海洋動物?

有哪幾種海洋動物?

海洋動物又稱海洋哺乳動物,主要包括哺乳動物中的鯨類、鰭足類、海牛和食肉目,是重要的水生經濟動物。

人類獵殺海洋動物的歷史悠久,其中捕鯨起源最早(9世紀前),規模最大。翼足類動物的大規模狩獵始於18世紀的北半球。從1786年到1835年,俄羅斯在北太平洋獵殺了約200萬只海狗。1867期間,美國在北太平洋大量捕殺海豹、海狗和海獅,破壞了資源。在南半球,從18世紀下半葉開始,英國和美國在馬爾維納斯群島、南非西海岸、智利海岸和南設得蘭群島捕殺了大量毛皮海獅。在18世紀,南設得蘭群島也有象形海狗煉油工業。到1878,島附近的象形海豹都被抓了。白令海的海象被各國捕殺,資源也急劇減少。但是,南極海域的壹些翼足類目前還沒有被廣泛開發。

分類和形態學除了個體最大、經濟價值最高的鯨類(鯨魚和海豚),還有以下重要物種。

鰭足動物是壹種半水生動物。它們長滿短毛,頭圓,頸不明顯,眼睛比較大而圓,鼻孔在眼前,耳朵在眼後,大部分外耳殼退化,嘴大,周圍有觸毛。上下顎都有牙齒。鰭足類的四肢都進化成了鰭,有蹼趾相連。尾巴小,上下扁平,夾在兩條後肢之間。有海獅、海象、海豹等3科40余種。

海獅種類超過10種,如北方海獅、加州海獅、南美毛皮海獅、海狗等。北方海獅是海獅家族中最大的物種。成年雄性長約3.1米,重約1噸。雌性更小。海獅之吻略顯纖細;帶外耳殼,長達50毫米;雄性動物頸部有鬃毛狀長毛,全身毛發粗糙,呈黃褐色;前肢比後肢長,後肢可從足髁向前彎曲;爪子發達,能在陸地上行走。海狗成年體長雄性約2.5米,雌性約1.5米。海豹的口鼻部很短,外耳比海獅的小。四肢短小,可向前彎曲行走;尾巴很小,全身長滿粗毛和短絨毛;四肢表面幾乎沒有毛,內部光禿禿的;背部黑褐色,腹部淺色,幼蟲黑色。

海象只是海象的壹種。海象身體粗壯,雄性成年體長3.6 ~ 3.8米,雌性成年體長3米左右。海象頭小,口鼻部鈍,上唇毛厚,眼睛小,無外耳殼。它們的身體又矮又粗,年老時脫落,皮膚又厚又皺。背面灰褐色,老年灰褐色。後肢可以向前彎曲用於爬行。海象有34顆乳牙,到成年減少;男性上頜骨有1對大牙,長者可達1米,斜向下延伸;女性的牙齒更小。

海豹科約有10種,我國主要產斑海豹,體長1.5 ~ 2米。海豹頭圓,吻寬而短,毛發稀疏,四肢全毛,爪薄;尾巴短;身體覆蓋著絨毛。成蟲為藍灰色或黑灰色,有許多藍黑色或黑褐色斑點。腹部蒼白。剛出生的動物全身覆蓋著厚厚的白色絨毛,斷奶前乳毛變成成年色。

南方象形海豹是鰭足目中最大的動物。成年雄性可達6.5米,重約3600公斤。雌性成蟲只有3.5米長,身體肥胖,胸部寬闊,但身體柔軟,可以向後彎曲。南方象形印的鰭肢靠近背部,可以支撐身體。雄性動物的鼻子是壹個長長的雞冠,長達40厘米;幼蟲為黑褐色,成蟲為黃褐色和灰色。

海牛很像鯨魚。它們的皮膚很厚,覆蓋著短而稀疏的剛毛。海牛頭小,前端截短,吻短,有許多觸毛。沒有外耳殼;沒有背鰭;前肢呈鰭狀,後肢退化;尾鰭平而寬;沒有陰囊;壹對乳頭位於鰭狀肢的後部。這個順序有3個家庭* * *。其中,海牛最初分布在白令海峽沿岸海域,體長10米。18世紀滅絕,現在只剩2科。海牛的尾鰭是鏟形的。儒艮只有1種,身長可達3米。胸鰭呈橢圓形,尾鰭寬呈月牙形,背部淺灰色,腹部灰色。男性身體的兩顆門牙是尖牙。

海獺食肉目動物是唯壹生活在海裏的物種,也是最小的海洋哺乳動物。雄性成蟲體長可達1.5米,雌性體型較小。形似黃鼠狼,身體細長。他們有小腦袋;帶著小耳殼;上吻部有觸毛。四肢短,後肢呈鰭狀。身體覆蓋著剛毛和濃密的絨毛。身體是淺黃色或深棕色。

海獅海獅因其臉看起來像獅子而得名。海獅生活在海裏,以魚、貽貝、魷魚和水母為食,經常吞食鵝卵石。海獅沒有固定的棲息地,它們每天四處遊蕩尋找食物。直到繁殖季節,它們才選擇壹個固定的地方開始激烈的爭奪配偶。最後,獲勝的雄性應該擁有許多雌性。雌性懷孕壹年,產下壹胎。海獅是動物園和水族館中受歡迎的角色。海獅很聰明。經過訓練,他們可以學到很多高超的技巧,比如頭球、投籃、鉆圈、後腿站立、前肢站立和倒立行走,甚至可以在水面上跳1.5米的繩子。海獅的胡須比耳朵更生動,能分辨幾十海裏外的聲音。

北方海獅是海獅家族中最重要的成員。它也被稱為北太平洋海獅、席勒海獅和海驢。它是最大的海獅,被譽為“海獅之王”。海獅是壹種應用價值很高的動物,在科學和軍事上都有重要作用。但是,海獅也是瀕危物種,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分類海獅和海豹屬於海獅科,有7屬14種。它們和海豹的區別在於,海獅和海豹能在陸地上行走,是因為它們的鰭狀肢能面向前方,而海豹不能;此外,像小手指壹樣的耳朵也是海豹早就缺少的特征。因為海獅的雄性脖子上長著漂亮的鬃毛,所以得名“海獅家族”。海獅容易親近人類,記憶力好,可養可學。海獅的毛又厚又硬又蓬松,可以防潮。皮草只能做防水裝備,沒有價值。海狗和海獅很像,身體毛茸茸的,臉很短。海狗和海獅不壹樣,不會學習技能。然而,由於它們柔軟美麗的皮毛,獵人們經常捕殺它們。目前,在嚴格的國際法律法規的保護下,海狗的數量正在逐漸恢復。

生物學家認為,翼手龍和豺起源於同壹個祖先。大約3000萬年前,海洋中的食物資源大大增加。那時,壹些像狗這樣的食肉動物開始慢慢地向海洋移動尋找食物。為了適應在水中覓食,它們的身體和生理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的四肢進化成鰭,便於在水中遊泳。經過長時間的進化,它們形成了現在的鰭足類。

特點海獅是海洋中的食肉猛獸。海獅的食物來自大海,主要以魚類、魷魚等頭足類動物為食。海獅身體粗壯,食量很大,可以潛到最深270米的海底。在人工飼養下,壹只海獅壹天要吃40公斤魚。壹條1.5斤重的大魚,壹口就能吞下。在自然條件下,海獅的活躍度大大增加,食量會增加2 ~ 3倍。海獅不僅食量大,膽子也大。它敢在漁網裏鉆來鉆去,搶漁民的收成,然後撕開漁網跑掉。所以在漁民眼裏,海獅就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由於人們的大量捕殺,海獅的數量正在下降。目前,壹些國家已經提出了保護海獅的倡議。在中國,海獅屬的鰭足類動物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海獅在地球上分布廣泛,種類繁多。目前,已知的海獅有十四種。大致可分為兩類:壹類體型較大,剛毛稀疏,無或很少絨毛,有北海獅、南海獅等五種;另壹種較小,有剛毛和濃密的絨毛,有9種,如生活在北太平洋的海狗。因為海獅的吼聲像獅子,有些種類的雄性頸毛像獅子,所以總被稱為海獅。

北海獅又名北太平洋海獅、海獅、海驢,是最大的海獅,因其脖子上有長長的鬃毛狀毛發,叫聲類似獅子的吼聲而得名。男性和女性之間有很大的區別。雄性體長310 ~ 350 cm,體重1000 kg以上。雌性動物體長250 ~ 270厘米,體重約300公斤。它的頭略凹,口鼻細長,外耳殼很長,可達5厘米。雄獸在成長過程中,脖子上逐漸長出鬃毛般的長毛,但沒有絨毛。海獅的身體以黃褐色為主,從胸部到腹部顏色較深。雌性的體色比雄性略淺,幼崽呈深棕色。雄性動物有壹個非常小的陰囊。

雄性海獅的鬃毛長而厚,環繞頸肩,體毛為黃褐色,背部毛色淺,胸腹部毛色深。雌性比雄性輕,沒有鬃毛。海獅有短而寬的臉,鈍的鼻子,小眼睛和外耳。它的前肢比後肢更長更寬,第壹趾最長,爪子退化。後肢外側趾比中趾長且寬,中趾有爪。

生活習性北海海獅是群居的,在陸地上有時會形成數千只的大群體,但在海上經常會發現壹只或十只以上的小群體。它們主要聚集在餌料豐富的區域。它們的食物主要是底棲魚和頭足類。海獅分布在中國的渤海和黃海。

除了繁殖季節,壹般沒有固定的棲息地。雄性每月花2-3周時間巡遊尋找食物,而雌性和幼崽花更多時間在陸地上。

北海獅白天在海裏捕食,遊泳和潛水主要靠長長的前肢,偶爾爬到岸上曬曬太陽,晚上睡在岸上。它的食性很廣,包括魷魚、貽貝、水母和魚等。,大多是不經咀嚼就整個吞下。為了幫助消化,海獅不得不吞下壹些鵝卵石。

生長繁殖海獅,壹只雄性動物和10 ~ 15只雌性在每年5 ~ 8月形成多雌群。雌性每胎只產下65,438+0只幼崽。幼崽出生時,身長約100cm,體重約20公斤。它們在3-5歲達到性成熟,壽命可達20年以上。

北方海獅是壹種多雄性動物。強壯的雄性野獸首先到達岸邊的繁殖地,並在海灘或巖礁上切割邊界。之後,成群結隊的雌性蜂擁而至,使得海岸呈現出壹派非常熱鬧的景象。雄獸先站在沙灘上,熱烈歡迎雌獸的到來,然後拼命爭奪配偶。雄獸越強大,他搶的雌獸就越多,最後形成許多由壹雄多雌組成的“獨立王國”,稱為生殖群或多雌群。

但生殖群體形成後,雌性並不立即與雄性交配,因為它們已經懷孕很久,即將分娩,所以要先做好“生孩子”的準備。產下幼崽壹周後,它們將開始與雄性交配。受孕後,它們會在明年生殖期到來時再次出生。雌性壹個繁殖期需要交配1 ~ 3次。壹般來說,越早交配,受精率越高。每只雌性在受孕後立即退出壹夫多妻群體,其他未交配的雌性陸續加入。在5 ~ 6周的繁殖期內,雄性從不出海,不吃不喝,每天交配多達30次,每次交配時間約為65438±05分鐘。雄性依靠體內積累的脂肪來維持這種巨大的消耗,直到繁殖期結束。

雌性每胎只產下1只幼崽,10分鐘左右產下自己的幼崽並不困難。新生兒長約100 cm,重約20 kg,頭發深棕色。當她睜開眼睛時,她可以移動,但她需要女性的耐心照顧。當雌性動物移動時,她總是含著它走路。雌性的乳汁很濃,脂肪含量也很高。因此,每1 ~ 2天哺乳壹次,可以使幼仔獲得足夠的營養,快速成長。雌性開始覓食魚、魷魚等。產後5周,而且每2-3天回來壹次,有時長達9天。雖然繁殖地又大又密,吼聲震耳欲聾,但雌獅和幼獅還是能分辨出彼此。當雌性動物回到她的棲息地時,她首先叫她的幼崽。只要聽到媽媽的呼喚,幼仔也會大聲附和,急切地向母動物呼喚的方向移動,母動物也會加快腳步,向幼仔靠攏。兩人在壹起,除了繼續用語音交流和聯系,還要輔以嗅覺,嗅對方的氣味,甚至鼻對鼻的親吻。當沒有疑問時,雌性開始哺乳。然而,雌性動物對不屬於自己的幼崽很殘忍。她不僅不會給它們餵奶,還會用牙齒把它們叼起來扔掉。如果這碰巧被這只幼崽的母親發現,兩只雌性之間就會發生爭鬥。年輕的不會遊泳,也不敢下水。它們只是在五六月份才開始以小甲殼類和小魚為輔食,然後慢慢學會遊泳和在海裏捕獵。它們在3-5歲達到性成熟,壽命可達20年以上。

海象海象,顧名思義,是海裏的大象。它身體巨大,皮膚厚而皺,體毛稀疏而硬,眼睛小,視力差。長3 ~ 4m,重約1,300kg,有兩顆長牙。與陸地上頭大耳肥、鼻子長、四肢粗壯的大象不同,海象因為適應了水中的生活,四肢已經退化,無法像大象壹樣在陸地上行走,只能通過將後鰭向前彎曲,將尖牙咬入冰中,在冰面上爬行。海象主要生活在北極水域,也可以稱為北極特有動物,但它們可以短距離旅行,因此可以在太平洋和大西洋找到它們。

在高緯度海洋中,海象是除鯨魚之外最大的哺乳動物,有人稱之為北半球的“土著”居民。19世紀,海象被隨意捕殺,動物學界壹度鄭重宣布海象已經從地球上消失。或許是因為躲過大災難的幸存者在五年內繁殖力翻了壹番,海象在過去的百年間再度繁盛。例如,有100萬只海象生活在離舊金山僅3平方公裏的壹個島上。

海象巨大的身體、奇特的外貌和奇特的生活習性不僅讓人們感到驚訝,也讓科學家們感到困惑。它有壹個圓腦袋,壹個短而寬的嘴,壹個厚鼻子,和上犬齒形成40 ~ 90厘米長的長牙,每根長牙超過4公斤。雄性海象可以達到5米長,4噸重。海象的後肢可以向前彎曲,貼在小腹上,這樣它在陸地上就可以向前移動。海象是群居的,成千上萬的頭聚集在壹起。夏天來了,它們成群結隊地遊到大陸和島嶼的岸邊,或者爬到大冰山上曬太陽。

海象的視力很差,眼睛瞇得像個缺乏活力的老人。它們愛睡懶覺,壹生大部分時間都躺在冰上,也可以睡在水裏。平躺睡覺時,海象的半個背露出水面,像壹座漂浮的小山,隨著海浪起伏;他們直著睡的時候,頭和肩膀都露在外面,方便呼吸。海象為什麽能直著睡?原來它的咽部有壹個氣囊。當它充滿空氣時,就像氣球壹樣懸浮在水中。海象有非常靈敏的嗅覺和聽覺。當它們睡覺時,壹只海象在周圍巡邏並保持警惕。遇到任何情況,它都會發出公牛般的叫聲,喚醒熟睡的海象,迅速逃離。海象體積龐大,但非常敏捷。他們可以在粗糙的巖石間遊泳,穿越數百公裏的海峽。海象的皮下有壹層大約3英寸厚的脂肪層,可以禦寒保暖。海象在陸地上的皮膚顏色和在海水中不同,因為在陸地上,血管受熱膨脹,呈棕紅色。在水中,血管冷縮,血液從皮下脂肪層擠出,增強海水的隔熱能力,所以呈白色。

在眾多海洋動物中,海象是最好的潛水專家。海象壹般能在水中遊20分鐘,潛水深度500米。單只海象可以潛入1500米的創紀錄深水層,大大超過普通軍用潛艇的最大下潛深度300米。海象潛入海底後可以在水下呆2個小時。壹旦他們需要新鮮空氣,他們可以在不減壓的情況下在3分鐘內浮出水面。

海象擁有如此驚人的潛水技能,主要得益於其極其豐富的血液。壹只重2 ~ 4噸的海象,血液占整個體重的20%。而人血只占體重的7%,比海象少了近三分之二。因為海象有大量的血液和氧氣,所以它們在海洋中潛水很深很長時間也就不足為奇了。

海象習慣生活在海洋的深水區,陽光無法到達這裏。像蝙蝠和海豚壹樣,海象沒有特殊的視覺功能。它們通過聲音定位來捕獵。海象喜歡群居,很懶。它們有限的壹生中的大部分時間(據記載,海象活45年)都在睡懶覺。因此,經常可以看到數百只海象在冰面或海岸上安詳地睡覺。長期的生存鬥爭經歷讓海象時刻保持警惕。這時,有壹只海象作為守衛。壹旦發現敵情,守衛會大聲叫醒熟睡的夥伴,或者用長牙叫醒同胞,依次傳遞。有時候為了防守更加周到細致,他們還會在水中安排第二個後衛。

海象看起來很重,但它很聰明。當它潛入海底尋找食物時,它巨大的牙齒被巧妙地利用起來,不斷地挖出沈積物。同時,敏感的嘴唇和觸須也被檢測和識別。在接觸食物時,它們用牙齒咬住喜歡吃的蛤蜊和油田螺的殼,然後吃掉它們的身體。

北方海象主要生活在美國西海岸。它有時出現在大陸海岸,有時出現在夏威夷群島。原來它們是來回漫遊的,而且漫遊行程因公因母而異——雄性海象漫遊約210000公裏,雌性海象漫遊約19000公裏。南海象群的漫遊路線是在南美洲和南極洲之間。

海象是個龐然大物,但它害怕北極鯨和北極熊。北極熊可以用無窮的力量打碎自己的頭骨,然後美美地吃壹頓。當海象在水中遇到虎鯨時,雙方已經展開了妳死我活的戰鬥。這時,海象采取集體防禦的策略,奮起自衛。道高於魔,狡猾的虎鯨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

20世紀30年代初,為了獲得海象的油,人們大肆捕殺海象。後來由於美國和墨西哥政府的嚴令禁止,這壹趨勢得到遏制,壹小部分逃離墨西哥太平洋沿岸的海象得以幸免。如今,海象壹度被列為瀕危動物,它的命運正在好轉。沿著美國南部海岸有成群的海象。

習慣長期以來,人們對海象的習性知之甚少,尤其是對大牙的作用,讓科學家們困惑不已。如果說象牙是自衛的武器,那麽在高緯度地區,海象沒有對手,白熊也遠離它們。兇猛的虎鯨可能會追逐它,然而,海象永遠“走為上策”,它們絕不會用尖牙與虎鯨抗衡。那麽方方是想增加海象頭上的負荷,讓它在深水中潛水變得容易嗎?如果是這樣,這種假設不是增加了海象漂浮的難度嗎?海象有時會用它們的獠牙爬上冰山,或者用它們與情敵搏鬥,但這並不能解釋獠牙的主要用途。為了找出這些謎團,外國科學家們走訪了海象的故鄉哈德遜灣。

原來,獠牙正在海底拼命犁地,犁過的地方有兩條深約50厘米的犁溝。當犁過2 ~ 3米時,海象向上遊伸展前肢,它的兩個前腳蹼緊緊合攏,抱著收獲壹邊遊壹邊摩擦,身後拖著壹股黑色的“煙”。遊到水面時,它分散獵物,根據下沈速度不同,轉身捕捉海螺、貝類等肉類。這是多麽巧妙啊!而海象濃密堅硬的胡須也有助於它在光線不佳的情況下(如極端的夜間季節)準確捕捉食物。當然,並不是所有的海象都靠吃軟體動物、甲殼動物或其他動物為生。有壹種性情特別兇猛的海象,吃海豹和海兔的屍體,甚至追船傷人。這種海象的獠牙是黃色的(通常是白色的),愛斯基摩人最怕它撞到船上釀成災難。

每年春天,海象開始遷徙。母海象分娩,然後進入交配期。剛出生的小海象體重可達40公斤,哺乳期壹個月後體重可飆升至近100公斤。到兩歲時可以達到2.5米長,500公斤重,從此開始獨立生活。雄海象對小海象漠不關心。在交配季節,他們只關心嫉妒和妒忌,為了戀人互相殘殺,有的死去,大部分留下許多傷痕。但難能可貴的是,壹旦雄海象與雌海象分開,他以前的情敵的所有恩怨都被拋在腦後,它們很快組成了壹個單獨的、友好的雄性群體。雖然母海象不把兒子當生命,但她還是壹個稱職的母親。母親和兒子住在壹起,互相玩耍。媽媽們用前腳蹼抱著孩子,有時讓寶寶騎在背上,用胳膊摟著孩子的脖子或睡在媽媽身上。如果小海象受傷死了,媽媽會盡壹切可能把它弄進水裏埋葬。有壹次,壹個愛斯基摩人在冰的邊緣殺死了壹只小海象。當他帶著獵物離開時,突然被壹只從後面走出來的母海象襲擊。當他轉身想弄清楚是怎麽回事時,母海象已經帶著小海象的屍體潛入水中。如果母海象被抓,小海象也會哭著找媽媽,在獵到船後舍不得離開。

海象還有其他的習慣。比如在陸地上,他們實行“禁食”,不吃任何東西,顯示了他們獨特的新陳代謝。公海象和母海象的體重也相差懸殊。壹只2.5米長的雌性海象體重約700公斤,是同類雄性海象體重的壹半,這在其他動物中是沒有的。海象習慣回“老家”繁殖,每胎產壹胎。他們年復壹年這樣做,從不迷路。

  • 上一篇:北京北大資源研究所特色專業
  • 下一篇:貝多芬的歷史地位、成就和貢獻是什麽?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