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口述歷史松潘古城

口述歷史松潘古城

潘古城分兩城,內城跨崇山,依山勢略呈三角形。東面崇山下的山谷呈長方形,外城與內城南面的山谷下壩相鄰。有城門與內城相連,平面呈長方形。

城墻總長6.2公裏。墻體采用當地燒制的青磚,土石方均可。高12.5米,厚12米。它是用糯米、石灰、桐油熬成的灰漿接合而成,堅如銅墻鐵壁。

大門只是由大的規則的長方形石頭券做成拱形。

松潘古城規模宏偉,氣勢非凡。其墻體的長度、高度、厚度和精美的浮雕石刻在民族地區首屈壹指。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唐朝時,吐蕃首領松贊幹布派使者到長安求婚。

使者路過松州,被州官扣留。松贊幹布大怒,率二十萬兵進犯。唐太宗統帥漢獻帝戰敗,唐太宗命吏部尚書抵達松州。川主寺之戰後,唐軍大獲全勝。

松贊幹布回藏後,又派使臣送金,進行通婚和解。唐太宗蕭憑著正義感娶了文成公主和松贊幹布,這是千古佳話。

進入松潘縣城,方圓十裏的城門和城墻高大古老,保存完好。

據《松潘縣誌》記載,明洪武十二年(1379),平羌將軍在平定衛與毛的士官董鐵力反叛,北移。他遷到松州後,上書明太祖朱元璋,建議在松州設立軍衛。

在松州駐軍後,丁於調寧州駐軍負責建城。花了五年時間在西邊的山麓小丘和東邊的河邊上面建了壹堵墻。

古墻磚長50厘米,寬25厘米,厚12.5厘米。用的臼是糯米、石灰、桐油做成的。每塊青磚重30公斤,建成10多米高、6200多米長的城墻。這項工程是艱巨的。

在松潘的“窯溝”和“窯壩”山上,有為建城燒制青磚而建的古窖遺跡。

明英宗正統年間(1436-1449),松潘發生叛亂。

住在西山山頂上的嘩變的人們可以觀察到城裏的保護情況。

平定叛亂後,掌管松潘軍事準備的欽差大臣關塵從山麓到山頂修築了西城墻。

嘉靖五年(1526),松潘諸將軍修築外城1000余米,歷時60年,松潘城制初具規模。

松潘古城有七個城門:東稱“晉陽”,南稱“延潯”,西稱“威遠”,北稱“鎮強”。西南山麓稱為“小西門”,外城東西向稱為“臨江”,南北向稱為“福清”。

每座城門都用壹大塊平行的六面石拱起,使頂部呈半圓形,門基的石頭上有各種雕刻圖案,別具壹格,耐人尋味。

臨江門旁邊的石墻上,刻著壹張關於崇禎十六年(1643)減苛的告示。

古城墻的門樓建於明太祖洪武十二年,當時松州衛和盤州衛合並為松潘衛。

門口有15英尺厚,結構堅固。歷經數百年風雨,也不會被腐蝕損壞。

爬上城墻可以欣賞周圍壯麗的景色。

松潘城內,小橋流水,景觀獨特。壹條湍急清澈的河流從松潘古城的東端穿過環城路向西流淌,穿過中央大街後向南流淌,從南門左側流出松潘古城,使整個松潘古城生動活潑。

特別是河兩岸的人們,在河堤邊的河面上搭起了古老的竹樓,遠山近水,其樂融融。

松潘是壹個重要的歷史遺跡。

清朝鹹豐年間,賦稅沈重,引發了藏羌人民轟轟烈烈的反清起義。

起義持續了六年,領導起義的是松潘羌族的女英雄努能佐。

起義軍攻占九關、六堡,占領松潘古城(今松潘縣)兩年,多次擊退清軍圍攻,殲滅清軍數千人。

松潘還是重要的革命歷史紀念地。

* * *中央在長征途中召開了五次重要會議,其中兩次(沙窩會議和毛爾蓋會議)是在松潘召開的。

為紀念紅軍長征的偉大壯舉,弘揚長征精神,中央、中央軍委決定在松潘川主寺鎮修建紅軍長征紀念碑園。

紀念紅軍長征的主碑已經高高地矗立在川主寺鎮元寶山山頂,背靠雪山森林,面向草原。主碑高度為41.3米,頂部紅軍戰士銅像為14.8米。銅像壹手捧花,壹手拿槍,雙臂高舉成“V”字形,象征長征的偉大勝利。

石碑外覆450塊銅合金,呈三角形,象征紅軍壹、二、四方面軍三大主力北上抗日所向披靡的勝利。

紀念碑上覆蓋著壹圈漢白玉,紀念碑四周鋪著綠色草坪,寓意“雪山草地樹碑”。

目前,公園內設立了中國現代藝術最大的群體雕塑,通過對其藝術形象的刻畫,展現了紅軍長征的艱辛歷程。

群雕長72米,寬8米,最高點12.5米。由1160立方米和1440塊紅色花崗巖組成。它融合了光榮的革命歷史和現代藝術的魅力,規模宏大,氣勢磅礴,令人嘆為觀止。

  • 上一篇:社交和口才技巧
  • 下一篇:如何在1942寫作文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