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歷史

歷史

盛唐詩人何,三十多歲的時候,還是壹名高中狀元。之後在京都做官,直到86歲退休回鄉,又回到浙江紹興“離鄉別井壹觀”,可謂“走了半輩子又回來當道士”!何張之“十幾歲時就離開了家”,50多年來他從不在家。他回家後,村裏的孩子都以為他是外地人,他的情況很像現代人說的“回不去的老家”。既然如此,他為什麽不呆在更熟悉的京都,退休後回老家呢?

事實上,不僅是何,古代大多數官員退休後都要回鄉。既有“京城貴”等經濟原因,也有“詔令”等政治因素。

現在“北上廣”的房價經常讓人失望。其實古代也是壹樣的。大城市的房價讓人承受不起。即使科舉成功,成為高薪公務員,也沒有深厚的家庭背景。在北京買房很難。更何況當了官,自己都洗不幹凈。當妳出去的時候,妳必須有壹個隨從跟著妳。在古代,沒有鐘點工。這些人當時是“住家保姆”,所以買壹套壹居室顯然不夠!

據說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年輕時是個“京漂”。第壹次在長安拜訪前任顧匡時,老先生就提醒他“京城貴,住的難”。看了白居易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高”,我不禁贊嘆:“懂壹個字,活得輕松。”意思是,如果能寫出這樣的詩,就不怕貴長安了,在這個大城市也能過上好日子。

白居易確實是憑借自己的才華中了科舉,但他並沒有“居易”!29歲考中進士。32歲參加工作。中辦負責校對紅頭文件的工作人員,月薪壹萬六千元,只夠白居易在長安郊區租幾間茅屋。省吃儉用,攢了些錢,白居易在衛星城長安買了房子。但房子離單位太遠,他只能像“候鳥”壹樣生活,平日在單位湊合著住,逢年過節再回渭南老家調劑。

就這樣,我堅持了三年,我做的很好。我升官了,工資也上去了。終於在城裏租得起房了,不用再像“候鳥”壹樣東奔西跑了。後來放了十幾年,工資越來越高。終於,我攢夠了錢,五十歲的時候在長安買了第壹套房子。

有人可能會說,白居易工作小,工資低,買不起房子。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不是小官。他做過首都市長,還兼任過中組部副部長。我覺得他的工資比白居易高了不止壹個層次,所以工作30年後買了個小戶型。有壹首詩為證:“初來京師,帶著壹堆書駐足。我努力了30年才擁有這棟房子。這房子是不是中國的,都是我自己備用的。”"

宋朝官員的薪水在歷代都很豐厚,但在北京還是很難解決壹大家子的住房問題。蘇洵,蘇家有名的父子,做官十幾年都沒能在北京買房。好在當時實行官住制,政府提供住房,但只有居住權沒有所有權。蘇轍和蘇軾去北京投奔父親時,蘇洵讓兒子留在官邸。後來兩個媳婦也帶著孩子來了北京,官邸也住不下去了,才在外面租了房子。

蘇軾26歲開始做公務員,但是家庭壓力太大,又經常做慈善,以至於壹直沒有攢夠買房子的錢。兒子在開封結婚沒有新房,最後借了朋友的房子結婚。年紀大了,想有壹個穩定的住所,但還是沒有足夠的錢。我不得不向我哥哥蘇哲借錢來買我的第壹套房子。

弟弟蘇哲雖然比哥哥強,但還是買不到開封的房子。到了六七十歲,我覺得自己已經活了半輩子,沒有立足之地。“我壹直沒有房子,我兒子也是這麽想的。”甚至我的兒子也總是抱怨。壹狠心,決定蓋房子,開封的房子買不起,就買遠壹點的,於是在開封南邊的許昌蓋了大房子。“我這輩子沒有過三套房子,但我很高興有壹套房子”,但我覺得我為房子耗盡了壹生的積蓄,責怪自己“總是不量力”!

弟弟蘇哲雖然比哥哥強,但還是買不到開封的房子。到了六七十歲,我覺得自己已經活了半輩子,沒有立足之地。“我壹直沒有房子,我兒子也是這麽想的。”甚至我的兒子也總是抱怨。壹狠心,決定蓋房子,開封的房子買不起,就買遠壹點的,於是在開封南邊的許昌蓋了大房子。“我這輩子沒有過三套房子,但我很高興有壹套房子”,但我覺得我為房子耗盡了壹生的積蓄,責怪自己“總是不量力”!

我們知道,古人要想通過科舉考試,得苦讀幾十年,不用生產也能支撐壹個人專心讀書。這是壹個怎樣的家庭!很多人本身就是官二代甚至第三代,比如白居易,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是縣令;杜牧的祖父是宰相;柳宗元出生於河東柳市的壹個貴族家庭,母親是楊帆盧氏人...

壹般這些官僚家族在祖屋買了很多土地,靠莊子的收入生活。田莊的收入非常昂貴。《紅樓夢》中,吳在寧國府經營壹座田莊。據賈珍估算,年收入五千兩,而賈政從五品員外郎得來的俸祿只有八十兩。

即使有些官員出身貧寒,但他們當官的工資足以養家糊口。即使在北京買不起房買不起地,他們依然可以在家鄉輕松地買田。宋代詩人王政曾說:“依我看,官遊歸來的人,很少買田。”

而且為了防止家庭腐敗,官員的父母和成年子女都不允許留在家裏。只有少數功勛大臣年老時需要子女照顧,朝廷才會授權壹個成年的兒子接任。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妳在北京買得起房,但與家人分離也享受不到天倫之樂。壹個人有什麽樂趣?還不如回國!

對於退休官員的去向,歷代都鼓勵他們回原籍,甚至制定法律加以限制。有的官員在某地工作,感覺當地空氣質量好,國民素質高,教育資源強。退休後,他們想繼續在當地生活。然而,這在法律上是不可能的。從南宋開始,就明文規定地方各級政府官員離職後三年內不得在崗位上居住。如果在當地有親戚,三年後不準居住,違反命令判壹年有期徒刑。此舉是為了防止被釋放到國外的官員在當地腐敗,形成自己的影響力網絡,威脅中央政府對當地的控制,因為這對後世王朝效仿是有效的!

明清兩代,朝廷明令禁止所有官員在任職地買房。《明律集》、《萬歷討刑條例》、《在任何地方購買田產房》:“凡有司之官,不得在所遇之地購買田產房。違者五十,革職,田宅為官。”如果妳違反規定買房,不僅會挨壹巴掌,還會被開除公職,甚至連妳買的房子也會被沒收。清朝給旗手各種優待,但也禁止在他工作的地方買房,並命令旗手退休後回旗。

另外,古代有嚴格的戶籍制度。皇室有玉諜,官員有書生身份。當了公務員,戶口就改不了了。東漢名將張桓,正部級掌管北方邊境軍事,監督地方高官。東漢末年叱咤風雲的董卓,當時還只是張桓的弟弟。打敗入侵邊境的遊牧民族後,朝廷賞賜他20萬元,並封他壹家為官。張桓推掉了所有的賞賜,只希望皇帝把戶口從敦煌袁泉遷到弘農。“舊制度不允許邊民內遷,只因為聽其功德,所以開始當農民。”說明遷戶口太難了。

讓退休官員回到原來的地方,主要目的是防止官員卸任後繼續幹預政治事務。宋朝對文人管理松散,從仁宗到宗申,圍繞著兩次變法,形成了支持和反對兩派,每天都在朝廷上交換意見。戰敗後,很多官員沒有回老家,而是聚集在西京洛陽。有壹段時間,洛陽官僚雲集,壹些政見相同的人打著文學圈朋友的旗號組成政治小集團。比如以杜炎為首的“五老社”,李雲組織的“九老社”,溫彥博組織的“童嘉社”,司馬光組織的“坦率社”...

這些人在做官之前,大多身居高位,門生故吏遍布朝野。他們雖然離開了京城,卻聚集在離峰峰不遠的洛陽,密切關註著朝鮮局勢,壹有機會就會逆風翻臉,攪動時局!比如宋神宗死後,以司馬光為首的反對派,很快從洛陽各種“會”上找了壹批人,很快就廢除了王安石新法,其政權之大不得不引起統治者的敬畏!

後來朝廷吸取了教訓。除了少數受皇帝信任的官員外,都被“賜首資”供皇帝商議。其他被“賜”了官位的官員,尤其是失去皇帝信任的官員,可能壹直想挽回面子,讓妳回老家做個有錢人。但如果留在北京,會引起皇帝更深的懷疑,隨時會被翻案。

所以被“做了官”的大臣們也很懂事。比如明代嘉靖年間的內閣記錄楊廷和,就強烈反對嘉靖追贈生父為“皇帝”,引起皇帝的反感。楊廷和忠言逆耳,“又累又累”,皇帝壹看還挺懂事的。“例如,妳給了我壹本保護魚雨郵政的印章”,他被以特殊的優待送到了他的家鄉。

可見古人退休後並不想在北京生活,只是和我們壹樣“活不下去”或者“不敢活下去”。退休後,官邸還給朝廷,他在北京買不起房。就算買得起房,皇帝也時不時想起問壹句“XX怎麽還不走?”它可能有大麻煩了!與其在北京靠當“黑戶”,不如回家享受天倫之樂!

江南很多園林都是古代官員退休後修建的宅邸。比如蘇州留園,是明朝嘉靖年間太仆寺大臣徐士泰修建的。

  • 上一篇:退役回國
  • 下一篇:關於天津民俗或天津歷史的作文(至少400字)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