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如何在歷史教學中加強學生能力的培養

如何在歷史教學中加強學生能力的培養

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靈魂,而思維能力是多種能力的核心,是學生發展的基礎。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真正的學校是積極思維的王國。”因此,啟發思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應該是課堂教學的主旋律。

壹,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要註意教學方法,根據思維的內容和特點,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從而有效地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1.激發對……的興趣

興趣是求知的前提,積極的興趣是壹個人獲取知識、發展能力不可或缺的心理素質。歷史教學要激發學生的興趣,就要結合學科特點和學生年齡特點。青年學生喜歡聽生動的故事,這是中學生尤其是初中生的心理特點之壹。教學中可以采用生動的敘事方法,或者在講課中適當穿插壹些歷史故事,都是激發學生興趣的有效方法。

引導閱讀

目前大部分學生閱讀能力不強,分析概括能力較弱,這就要求教師註意引導學生閱讀,選擇典型內容來闡述重要問題,讓學生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中思考。例如,在世界史教學中,在談到原始社會解體時,考慮到其對今後講授亞非奴隸制國家形成的普遍意義,學生必須清晰牢固地把握原始社會解體過程中所經歷的變化,從而形成清晰的概念。教師讓學生先讀這部分教材,讓學生分析閱讀的內容:由於生產力提高的影響,氏族公社末期發生了什麽變化?它經歷了哪些重大變革才最終解體?在靈感的引導下,學生通過自己的分析和綜合實現了四大轉變,發展了思維能力,激發了求知欲。

巧妙設置壹個難題

“思考源於懷疑”,只有學生對所學問題產生懷疑,才能點燃思考的火花。比如在講授Xi安事件時,要求學生思考:“張學良、楊虎城逮捕蔣介石後,應該怎麽辦?是殺、關還是放?”這類問題能有效激發初中生的積極思維,引導他們展開熱烈的討論。最終,他們不僅幫助學生理解了和平解決Xi事件的重大意義,而且鍛煉了他們的思維敏捷度。

4.垂直和水平鏈接

為了使學生打開思維,學會全面地觀察問題,把握歷史現象之間的相互聯系和分析問題,進而把握其本質,在教學中要註意縱橫聯系。有兩種方法可以做到這壹點。壹種是以壹個國家的歷史為線索,以時間為綱的縱向聯系。比如說抗日戰爭中的“八·壹三事變”,我們可以把“九壹八事變”、“壹壹八事變”、“七七事變”聯系起來,把20世紀30年代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四次事件作為壹個整體來講。二是以問題為線索,比較不同國家之間同壹時間的相似問題或類似問題。比如世界史講公元前594年雅典的梭倫改革,可以聯系同年中國春秋時期魯的初稅畝;再比如中外歷史上從根本上改變社會制度的四次重要改革的對比分析,說明進步的政治改革推動了社會歷史的發展。中國戰國時期,秦國的商鞅變法和日本的現代化使兩國從奴隸社會進入封建社會。1861俄國的改革和日本的明治維新使兩國從封建社會過渡到資本主義社會。類似的縱橫聯系,拓寬了學生的思維,訓練了學生的思維廣度。

5.分析與綜合

分析和綜合是思維的基本過程和方法,它們是相互聯系的。在教學中,只有詳細分析歷史現象的各個方面,進而把握整體,才能深刻理解歷史現象的本質,把握歷史發展的規律。比如在講授世界史《1794-1814的法蘭西》時,首先要基於教材分析拿破侖奪取政權,建立法蘭西第壹帝國的歷史條件,讓學生認識到第壹帝國的建立是當時法國歷史發展的必然。其次,要逐壹分析拿破侖政權采取的各種政治經濟政策的內容,然後綜合強化資產階級國家機器、制定法典建立資本主義社會法制、鼓勵資本主義發展、鎮壓保王黨、加強工農統治等相關政策,分析拿破侖政權資產階級軍事獨裁的實質。再次,分析拿破侖在長期對外戰爭中的對手和目標,讓學生明確其前期對外戰爭的正義性和進步性,以及後期對外戰爭的非正義性和侵略性。最後將國內政策和對外戰爭綜合起來得出結論,對拿破侖的歷史地位做出科學評價。

比較相似和不同之處

比較是壹切理解和思考的基礎。在教學中,我們可以比較相互聯系的歷史現象,確定它們的異同,讓學生了解歷史現象的本質。比較的方法有很多,如同壹歷史時期的相似歷史現象(如帝國主義國家進入帝國階段後的特點),不同歷史時期的相似歷史現象(如日本的明治維新和中國的戊戌變法),壹個歷史事件的不同發展階段(如五四前後的新文化運動),壹個歷史事件的兩個對立面(如。比較的目的是找出異同,透過現象把握本質,使學生對歷史現象有更系統、更深刻的認識。

7.課堂討論

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課堂討論,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在討論過程中,學生不僅談了自己對問題的看法,還通過這種方式闡述了自己理解的理由和依據,起到了活躍思維、拓展思維、相互啟發、集思廣益的作用。比如在講授中國近代史《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時,他組織學生討論。在討論中,他啟發學生把握民族資產階級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工人階級的不同態度,用大量史實引導學生發表意見。最後老師總結了壹下。這樣,學生對民族資產階級為什麽具有革命性和妥協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為理解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的相關問題以及中國共產黨對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政策奠定了基礎。

8.寫作練習

事實證明,開展歷史作文學習和小論文寫作活動,是培養學生辯證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的有效途徑。學生在以歷史為題材的作文中,可以充分調動思維的積極性,經常提出壹些新觀點,闡述壹些新觀點,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和智慧,使思維能力達到壹個新的高度。

第二,重視歷史思維方法的教學。

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壹個重要任務就是教會學生思考。只有讓學生真正掌握歷史科學的思維方法,才能有效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

唯物史觀是科學的世界觀,也是科學的方法論。教思維方法,首先要教學生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壹位老師在分析拿破侖在法國資產階級革命中上臺的原因時說:“當時法國在外國幹預軍隊的壓力下,國內的保皇派也在密切配合。大資產階級迫切要求建立強大的軍事專政,以鎮壓人民反抗,打敗外國幹涉軍隊,防止汪黨復辟。了解了國內局勢,拿破侖認為是時候奪取政權了,於是放棄了遠征計劃,冒險回國。大資產階級熱烈歡迎拿破侖回國,視他為“救世主”,希望他用武力重組腐敗無能的政府;軍火商和金融資產階級給拿破侖提供了幾千萬法郎;巴黎的壹些軍隊也加入了他。就這樣,拿破侖在1799+065438+10月9日發動了‘霧月政變’,奪取了政權,從而開始了拿破侖大資產階級的軍事獨裁。”這壹貫穿歷史唯物主義精神的分析,闡明了拿破侖“霧月政變”成功的歷史背景:壹方面,在外國軍事幹涉的威脅下,大資產階級需要拿破侖打敗外國幹涉軍隊,阻止王黨復辟,鎮壓人民反抗;另壹方面也明確了拿破侖上臺的物質條件,即軍火商和金融資產階級提供了金錢和部分軍隊。這種分析雖然以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但只是傳授歷史知識。因為這裏還沒有明確指出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時勢造英雄”。老師們要繼續總結:“分析任何壹個英雄能做什麽,不能做什麽,為什麽會成功或者失敗,都要從當時的情況或者物質條件來分析。這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壹個原理,時代造就英雄而不是英雄。”這樣就把分析歷史現象和歷史人物的方法給了學生,讓他們在再次遇到類似問題時能夠正確分析和解釋。

其次,在日常教學活動中,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向學生傳授歷史思維的壹些具體方法,如分析、綜合、比較、概括、分類等,並結合相關知識的教學。這些方法壹旦被學生掌握,將大大增強思維的科學性,使他們能夠更有效地理解、掌握和運用所學知識,提高主動學習的水平。

第三,在教學中,不僅要教給學生歷史的基本知識,還要向學生展示自己的思維過程,講解自己分析歷史問題的思維方法,使他們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掌握科學的方法論。比如在講授“太平天國運動、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和辛亥革命的特點及其給後人留下的歷史教訓”這個問題時,我們只需要找出它們各自的特點是什麽。這裏的“特色”壹詞含義模糊,乍壹看很難把握其具體內容。如果用分析的方法,從這四次歷史事件的性質、目的、作用、影響等等,至於它們的相似性的歷史教訓,就要從它們的最終結果和它們所說明的什麽問題來思考和理解:“上述四次鬥爭都失敗了,都沒有能夠推翻外國帝國主義和國內封建主義的統治,都沒有能夠改變中國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命運。這說明,在近代中國,無論是農民、資產階級改良派還是資產階級革命派,都不可能領導反帝反封建的鬥爭走向勝利。中國民主革命的領導責任,只能由無產階級承擔。”

三、應註意的幾個問題

為了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歷史思維品質,課堂教學還應註意以下問題。

1.適時適度

培養思維能力的壹個重要方面是打開學生的思維。子曰:“不怒則不怒。”因此,只有當學生處於“憤怒、沮喪”的狀態,即“用心想通卻得不到”、“嘴上說著卻得不到”時,才是學生“敞開心扉、成就話語”的最佳時機,教師要準確把握這壹點。此外,啟發思維的難度要適中,度量要恰當,適當激發學生積極思考,讓學生“跳起來摘桃子”。

第二步:按人點菜

教師在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時要註意每個學生(或每個班級的學生)的差異,因為他們的個性特征、知識結構、思維類型都是不同的,必須因人而異(因班而異)。另外,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循序漸進。學生思維的發展總是從具體到抽象,從個別到壹般,從簡單到復雜,教師要遵循它的“順序”並加以引導。

3.反饋強化

教師在教學中啟發學生思維時,要註意接收學生的反饋,及時做出相應的控制和調整。這就要求大家在課堂上“眼觀八方,耳聽八方”,認真傾聽學生的回答和提問,及時準確地捕捉反饋信息。教師要及時對學生的回答和問題進行評價,加強學生的思維操作,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教師適當的表揚或贊美會積極加強學生的思維活動;教師適當的批評或否定,會使學生在思考過程中及時糾正錯誤。

4.尊重主題

多布羅柳波夫(俄羅斯民主黨人)曾批評老師越權的行為:“如果壹個老師把科學材料嚼得那麽細,以至於學生不用嚼,只要把老師說的咽下去就行了。這樣就有可能培養出從學生那裏理解知識的類人猿,而不是能獨立思考的人。”因此,要真正落實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教師必須給學生更多的思維主動權,給學生創造自主發現問題、自主提問的機會。教師不應該在教學中刻意壓制學生的獨立思考,不講教學民主,這樣會從根本上剝奪學生獨立思考的權利。相反,只有發展教學民主,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才能成為課堂思維活動的真正主人。

創新是壹個民族生存、發展和進步的靈魂,是國家發展的不竭動力。創新是新時代教育發展的方向。思維能力是創新能力的前提和基礎。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將義無反顧地肩負起培養創新人才的神聖使命,努力打造壹個充滿思維活力的歷史課堂。

  • 上一篇:歷史上的這壹天:65438+10月27日——紅襪,世界大賽,星條旗。
  • 下一篇:機器人的發展歷史和未來發展前景如何?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