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雷雲的歷史

雷雲的歷史

1972年7月,廣西百色西林縣八大公社,當時正在建設“普陀糧站”;在挖地基的過程中,工人們偶然發現了壹座古墓,隨後考古隊在這裏出土了4個大型銅鼓。

專家們看到四個銅鼓都很驚訝,連連發出贊嘆的話語,但周圍的工人卻充滿了鄙夷,有的甚至竊竊私語地嘲諷“稀奇古怪”;我以為這些村民是“沒見過世面”,不知道這四個銅鼓是珍貴的文物。

誰知人群中有個聲音說:“這些是什麽?三年前挖出來的銅棺真好看!”

總之,考古學家們面面相覷。“三年前這裏有壹座古墓?”考古學家很快向當地人打聽,由此引出了壹個“不復存在”的國寶故事。

當地人口中的“三年前”準確的說應該是1969 12 15,當時西林縣八達公社普河大隊正在普陀寨附近修路;“普陀村”地理位置特殊。沱娘河順流而下,剛在這裏轉了個大彎,湍急的河水就在普陀村前流過。

年景好的時候,普陀寨土壤肥沃,是壯族人眼中的魚米之鄉。但由於道路狀況不佳,這裏的發展壹直比較滯後。沱娘河發洪水,首先遭殃的是這裏。這條路的建設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

12 15天上下著凍雨,冷風壹吹,讓人感覺更冷了。就說“黃圖大隊”的15隊員在普陀村東南挖路基吧。下雨了,冷風不停地吹,工人們壹邊工作壹邊抱怨“這工作太難做了”。

他們工作的地方是壹個小小的土坡,上面長滿了綠色的竹子,而且竹子的根在Dozza裏面很深,真的很難全部挖出來。工人們已經在這裏工作兩天了,但是竹根還沒有清理幹凈。壹位姓石的村民用壹把鎬挖進土裏,然後發出壹聲悶響。

這位“村民”震驚得手臂發麻,牙關疼痛,以至於沒有扔掉他的鎬頭。大家都以為挖到了壹塊石頭,於是都聚在壹起幫忙開覆土,漸漸地就金黃了。

第壹個反應過來驚呼“黃金!”

大家都比較有活力,廚師太多會在短時間內繼續沿著“黃金”向四周擴張;原來是壹口“黃金棺材”,只有棺材上的蓋板露了出來,然後在眾人的共同努力下,棺材終於露了出來。

當然,這個棺材不是純金的,而是表面鍍金的巨大“銅棺”;目測,這口棺材長約2米,寬半米多,高半米多。上下棺板2指多厚,重量不是1斤,也有7、8斤。

總結壹下,這個“銅棺材”就像壹個長方形的大箱子,坐在地下朝南;奇怪的是,這具棺材被埋在大約65,438+0.5米的朱慶坡腳下,但在坡上沒有發現墓碑或其他跡象來證明墳墓的主人。

雖然這是壹口“不吉利”的棺材,但做工極其精美。它的表面鍍金並刻有雷雲。上蓋板為龜背,兩端有鋸齒圖案。棺壁掛獸首面具,兩側壁掛青銅面具。如此精美的“金棺材”,旁觀者在哪裏見過,自然會聯想到“棺材裏藏著寶貝”。

有人按捺不住激動,揮動手中的鋼鉆就去撬棺蓋,然後大家壹起動手;因為銅蓋板太厚太重,大家半天都沒弄開。是那個叫石的村民,拿起鎬頭,奮力砸向銅棺較薄的壹面。

幾下之後,銅棺的壹側被砸出壹個拳頭大小的洞,壹股青黑色的氣體湧出,濃烈的腐臭味彌漫開來;好在當時銅棺放在空曠的地方,氣味也就消散了。附近聞訊趕來的村民趕到現場,人越聚越多,石姓村民趁著大家竊竊私語的間隙,撿起被砸的銅片。

此時,石姓村民成了現場指揮,大家合力繼續砸銅棺蓋,直到棺蓋砸掉壹半,另壹半被推開;棺中有珍寶,有銅像、銅馬、銅蝴蝶、玉管、玉環、各色瑪瑙、銅刀、金銀器皿,還有壹個綠色大壇子。

1969年,那個時代的人見過那麽多好寶貝,就把手伸進青銅棺裏爭搶,很快就把東西瓜分了;這時“民兵隊長”聞訊趕來,他也制止村民哄搶,並叫來民兵封鎖現場。

當時現場壹片狼藉,銅棺中的寶物早已被搶壹空。破損的棺蓋只剩下壹半被丟棄在墓室的荒地上,上面滿是泥腳印。銅棺內的寶物被洗劫壹空,但六面棺壁都還在,只有上蓋板嚴重受損。

幾個村領導商量後,“民兵隊長”第二天向當時的縣革委會匯報了情況,並派人把青銅棺材運到縣城,然後扔在革委會的院子裏。

當時的青銅棺屬於四舊產品,沒有人意識到是“文物”,也沒有人采取保護措施;更何況畢竟是“棺材”,大院裏的人都覺得不吉利,也沒人管。只有好奇的孩子才會隨意踩踏敲打。

就這樣扔了幾個月,直到3月1970。因為縣農機修理廠制作碎石機需要銅,有人想起了大院裏的“銅棺材”。有人說,如果把銅棺熔化回收,可以算是“古為今用,廢物利用”,不符合革委會的政策。

縣革委會最後決定,將這副銅棺送到鐵廠熔化,然後根據需要制造各種零件;說明壹下,以上內容都是當時在場村民的回憶。這樣的結果讓“三年後”的考古學家傷心不已,新聞被層層報道。

很快,“青銅棺被熔化”的消息就傳到了北京。時任國家博物館館長的王聽了報告後十分震驚;從考古的角度來看,世界上從未出現過如此巨大的銅棺。中國出土的這件不僅填補了世界考古史上的空白,還隱藏了許多歷史秘密。

隨後,向當時的國務院副總理王匯報了這壹情況。“老郭”聽後也同樣震驚。他只嘆息了三聲,“真可惜,真可惜!”

但此時,“普陀銅棺”的調查馬上開始,普陀村周邊的村莊開始大規模回收文物;但遺憾的是,三年過去了,大部分金銀玉器已經難以追回。只發現了當天從銅棺中砸出的銅板、銅面具等少量物品。

這個“銅板”是壹個鄉村教師從村民手裏買來的。長約53厘米,寬23厘米,重11.5公斤。這塊銅板成為“普陀銅棺”真實存在的唯壹證據。經過很多專家鑒定,結果是銅棺應該是2000多年前西漢時期的產物。

20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廣西的“西林縣”屬於巨馬池古國。這個遠離中原,以少數民族為主的小國,史書上的記載並不多,也沒有任何出土文物。

從目前的考古發現來看,國內只出土了兩個青銅棺,壹個是雲南出土的“石寨山銅棺”,壹個是“普陀銅棺”。從村民描述的青銅棺的形制和精致程度來看,比“石寨山銅棺”還要差。

根據村民的描述,如此巨大精美的“青銅棺材”很可能是古鎮國壹位國王的棺材。從考古的角度來說,它甚至和秦始皇陵的兵馬俑、司母戊大方鼎壹樣重要。

除了文物,歷史也很重要。“普陀銅棺”被發現時,裏面有遺體嗎?有墓誌銘之類的詞嗎?三年前村民掠奪的文物去哪了?西林縣的西邊是雲南。普陀銅棺和雲南銅棺有什麽聯系?

這些問題,隨著“普陀銅棺”的消失,被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

  • 上一篇:CSS發展的歷史
  • 下一篇:蒙恬的歷史事跡、評價及簡介。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