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周古城生平簡介

周古城生平簡介

1913、15歲的考入湖南省長沙省立第壹中學,湖南省第壹所省屬中學,以傅為創辦人和首任校長。傅治校嚴謹,以“公道、勇敢、勤儉”為校訓激勵學生。進入省壹中,周古城踏入了壹個全新的世界,對英語、數學、物理、化學都很感興趣,求知欲很強。

他有八年的“周家學”的學習經驗,並發展了良好的古代漢語知識。周古城的作文在班上壹直名列前茅。當時他已經系統地閱讀了《史記》、《漢書》、《國語》、《戰國策》等古籍,作文中喜歡引經據典,講道理。語文老師袁後來說:“我在第壹師範教書的時候,古代漢語學得最好的是;在省壹中教書時,周古城的古文是最好的。"原清代學者袁不僅是湖南第壹師範的教師,還受聘在湖南第壹中學教語文。他在評論壹中作文時,經常引用周古城的文章作為例子。

和有三位老師,另外兩位是楊昌濟和傅。楊昌濟是楊開慧烈士的父親。當時在壹中教修身課。他的學識、道德和優雅的風度給周古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傅是清代前儒生。袁世凱稱帝時,楊度發起成立了“保安院”。傅緊隨其後,出任湖南保安會議主席。但和楊度壹樣,他後來把思想轉向了社會主義。1917周古城畢業於湖南省第壹中學,考入北師大英語系。剛進大學,也就是五四運動,中國近代史上偉大的愛國運動。周古城後來回憶說,正是在那段時間裏,他如饑似渴地閱讀《新青年》和許多原創哲學著作。他非常贊同科學和民主的觀點,他廣泛接觸了各種新思想。他閱讀了大量反映當時社會政治思潮的中外書籍,包括馬克思主義和實用主義。

廣泛涉獵,兼收並蓄,百家爭鳴,推陳出新,這是五四時期知識界和學術界的風氣,也是當時北師大的學術風氣,可以說,影響了他壹生的學術道路。從那以後,周古城的學習方式壹直是解放思想,開闊眼界,廣泛閱讀,不斷求知,學貫中西,學今用今,自立自強。進入壯年後,這位學者在哲學、美學、教育學、邏輯學、社會學等領域都有深入的研究和獨到的見解,除了在歷史學領域,令人印象深刻。1921年,周古城在北師大畢業前半年回到湖南長沙,在第壹師範教英語和邏輯學。那時,毛澤東負責第壹師附屬小學。壹見如故,視為知己。在周古城難忘的那壹天,通常晚飯後,毛澤東去周古城,談論過去和現在。讀過馬克思《資本論》和很多* * *資本主義小編的周古城,和中國最早的* * *資本家毛澤東,有說不完的話題。

8月,毛澤東、何叔衡等人在長沙創辦了湖南自修大學。1922年底,何叔衡出任船山社社長。應毛澤東的邀請,周古城在自修大學和船山社擔任教師,講授心理學。同時,周古城將教學與學術研究結合起來,開始了壹生的寫作生涯。1923年,周古城出版了第壹部譯著《語用學理論》。

1924年,商務印書館出版了周古城的《生活系統》壹書,構建了他自己的學術思想體系。在這本結合了心理學和哲學的書中,他認為知、情、意是相繼的,首先是物我壹體,然後是物我分離,然後是信仰生命。這本書不僅是對結構主義心理學的批評,也是周古城進軍哲學領域的開端,顯示了他早年的創新思維。1942年春,周古城經進步教授陳望道、張誌讓介紹,受聘於遷至重慶北碚的國立復旦大學,任歷史系教授,在陳望道新聞系開設英文報紙分析課程。周古城繼續積極參加抗日民主活動,幫助陶行知創辦社會大學,並被聘為中國民主政團同盟(NLD的前身)顧問。他的學術品格受到學生們的欽佩。1945年春,周古城任系主任,歷史系的學生曾以他的名義寫過壹首詩:“在周古城,春光明媚,鳥語花香,人才輩出。”

周古城也致力於世界歷史的研究。他仔細研究分析了當時流行的世界史著作,認為不足之處多在堆砌歷史事件,都是以歐洲為中心,忽略了亞非拉的古代文明。周古城認為,不能也不應該追隨以歐洲為中心的學術思想。希臘和羅馬不是主宰其他地區的文化中心,中國和印度可以和希臘羅馬相提並論。在這壹思想前提下,周古城著手編纂新的世界通史,試圖將人類社會發展的全局整合為壹個統壹的整體,理清歐洲的古代文明和現代文明。中國、印度等國都有各自獨立的文化體系,東方文明與西方文明相互滲透、相互影響,構成了壹幅波瀾壯闊的世界歷史畫卷。

1949年,周古城的三卷本《世界通史》正式出版。在這部通史中,周古城以埃及、巴比倫、波斯、印度、中國和墨西哥六大文化中心的相互聯系和日益融合為主題,描述了世界文化之間的內在聯系。周古城指出,世界是壹個多元的有機整體。雖然世界上多文化地區、多國家並存,但並不是孤立的活動,而是從壹開始就有互動、交叉、滲透的趨勢,這是不可避免的。除了《世界通史》,周古城還寫了《中國通史》。

1946年,周古城隨復旦大學從重慶回到上海,出任歷史地理系主任。他與張誌讓、潘振亞、簡伯贊等人壹起發起並組織了上海大學民主教授聯合會(以下簡稱“大教會”)。周古城作為“大聯盟”的骨幹,被國民黨列入上海和警備司令部的黑名單。

上海解放後,周古城出任新復旦大學首任教務長,後受郭沫若、翦伯贊、侯外廬委托,創辦上海歷史學會並長期擔任會長。1952高校調整,多達15位全國著名學者和學術權威轉到復旦大學。作為復旦大學的院長,代表陳望道校長,帶著浙江大學的蘇、陳和滬江大學的等15位著名教授組成車隊進入復旦大學。許多年以後,蘇還在感慨:“盼老不易,團結十五個大頭;周谷老也功不可沒。我是周谷老的代表,王老,他把團隊帶到了復旦。”20世紀60年代初,周古城陷入了壹種“鬥爭哲學”之中。這就是圍繞周古城美學思想的大辯論。從1961到1962,周古城發表了三篇論述其美學思想的文章,分別是《光明日報》的《歷史與美學》、《文慧日報》的《禮樂新解》、《藝術創作在新建設中的歷史地位》。在後來關於其美學思想的爭論中,他先後發表了五篇文章。

當時的中國大地經歷了1957的反右鬥爭,1958的“拔白旗插紅旗”,1959的反右鬥爭,1960的反修反補。階級鬥爭的弦越拉越緊。周古城在自己的文章中積少成多,坦誠地表達了對“正確認識矛盾鬥爭的界限”、“正確認識矛盾鬥爭和矛盾統壹的關系”等問題的看法和意見。特別是在《藝術創作的歷史地位》中,周古城表達了壹個主要觀點,即“時代精神趨同論”。他是這樣解釋的:

在原始氏族社會,由於人與自然的鬥爭,部落之間的鬥爭,不同的意識形態往往形成並融合為氏族社會的時代精神。封建時代有各種各樣的意識形態,融合成當時的時代精神。在資本主義時代,有各種意識形態匯聚形成時代精神。每個時代的精神雖然是壹個統壹的整體,但不同的階級,甚至不同的個體,精神是完全不同的。這就是周古城的“時代精神趨同論”。周古城的解釋自然引起軒然大波,成為被圍攻和封鎖的另壹個焦點。壹時間,“討論”文章如雨後春筍。關於時代精神的討論從1963到1964,歷時兩年。各方踴躍捐款。僅《光明日報》在1964的夏秋兩季就討論了近300篇文章,其中大部分批評周古城的觀點,贊同他的只有30余篇。在此期間,壹些人在《光明日報》上多次與周古城發生沖突,以顯示他們革命的徹底性。

毛澤東壹直在密切關註這場討論。他看過和姚在報紙上發表的論戰文章和其他相關文章。至於金為民、李的文章《關於時代精神的幾個問題——與姚同誌商榷》,他在發表前已看過清樣。7月6日,他讀完這篇文章後,立即要求中共宣傳部將這篇文章和姚的文章匯編成冊,印發,並親筆寫了壹個條子作為序言:

這兩篇文章可以看看。壹是姚駁,二是支持駁姚。都和文學理論有關。文藝工作者要懂壹點文學理論,否則就會迷失方向。這兩篇文章不難讀。誰的論點更正確由讀者自己考慮。

從今天看來,毛澤東的序言並不具有攻擊性,但他對這場討論的態度、辯論雙方的觀點以及他對老朋友周古城的態度都在其中。“文化大革命”爆發後不久,“時代精神趨同論”被列為全國重點批判的“黑八理論”之二,周古城畢竟深受其害。粉碎“四人幫”後,周古城迎來了他人生和學術生涯的第二個春天。

1978之後,周古城在學術研究方面著述頻繁,先後發表了《秦漢帝國的統壹運動》、《面向未來的歷史工作》、《論藝術創作的地位》、《註重整體統壹、反對歐洲中心主義》等論文。,提出了壹個新的論點,並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得更強。同時,他還出版了《歷史與美學》壹書,並修訂出版了《中國通史》。1982年,他的《中國通史》、《世界通史》被列為全國高校文科教材。

周古城晚年壹直是復旦大學的歷史教授。80歲進入教學界,講授世界史,培養了文革後第壹批歷史學碩士、博士研究生,撰寫了《中外歷史比較研究》、《所謂意境》、《論古代封建主義》等有影響的專著。65438年至0984年,主持建立中國文化研究館藏,主編《中國文化史叢書》。1986年任《世界文化史叢書》主編。1988年還主持編寫出版了大型學術叢書《民國叢書》。199 0年6月、165438+10月和1992年3月,周古城兩次寫信給NPC和上海市人大,表達對其葬禮的態度:“谷城逝世後,不要舉行告別儀式,不要骨灰,將所有書籍和文物交給NPC科學教育文化委員會。”復旦大學教授周古城是著名的歷史學家。他是復旦大學歷史系主任和教務長。代表作《中國通史》為第壹卷和第二卷,《世界通史》為第壹卷、第二卷和第三卷。這兩段歷史影響了中國幾十年。

有很多著名的歷史學家,但是壹個人寫了《中國通史》和《世界通史》,這在中國史學界不是第二個人。

65438年至0932年,周古城到暨南大學任教授兼歷史地理系主任,開始以歷史學專業講授中國通史。此時他正從事反帝愛國運動,肩負著繁重的教學任務,於是埋頭撰寫《中國通史》第壹、二卷。1939年出版《中國通史》,提出歷史塑造論,指出歷史事件的有機組織和必然規律,試圖用歷史唯物主義論述中國歷史,對廣大進步知識分子產生了巨大影響。由於這本書被當局視為“涉嫌馬克思主義”而被禁止,周古城被勒令停止教授中國歷史,轉而教授世界歷史。從此,周古城進入了世界歷史的視野。從1942年秋到重慶,周古城在復旦大學擔任了半個多世紀的教授。周古城研究了當時流行的世界史著作,認為它們都是由歷史事件堆砌而成,不能給人以大局感或統壹感,而且都是以歐洲為中心,輕視亞非拉的古代文明。他批判“歐洲中心主義”,提出各地區應共存,同時開始以新的格局編寫世界通史,力求將人類社會發展的全局納入統壹的整體,闡明歐洲古代文明和現代文明只是構成世界文明史的壹部分。中國、印度等文化體系各自獨立發展,與西方文化體系相互滲透、相互競爭,構成壹幅生動壯麗的世界畫卷。從65438年到0949年,他出版了世界通史。本書不僅匯集了國外以往的研究成果,而且從系統構成到具體結論都展現了作者鮮明的個性和獨到的見解。與國外同類作品相比,這本書有非常鮮明的特色。獨樹壹幟,打破了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史舊體系,在世界史研究中發揮了積極作用。這兩部由個人撰寫的通史,在中國近現代史學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這兩部傑作奠定了周古城在歷史領域的地位,也使他擺脫了困境。1966年夏天,“文革”開始,周古城被關進“牛棚”,吃了不少苦頭。1968 165438+10月,在八屆十二中全會上,毛澤東說:“周古城的《世界通史》還沒有寫完,書還需要寫。”周古城就這樣解放了。然而,由於張春橋和姚的阻撓,《世界通史》最終未能繼續。

《世界通史》第1-3卷描述了從古代世界到現代世界的歷史。第四卷,壹個描述工業革命開始以來的歷史的計劃,當時還沒有,也沒有寫出來。後來,周古城多次試圖把它寫下來,但不幸的是,他壹生都沒有這樣做。

  • 上一篇:廣元安全教育平臺登錄,廣元學校安全教育平臺網站登錄入口。
  • 下一篇:戰國時期春平君詳細介紹過。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