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唐僧的原型是玄奘法師。歷史上的唐道士真的是壹群人嗎?

唐僧的原型是玄奘法師。歷史上的唐道士真的是壹群人嗎?

提起“唐僧”或“唐三藏”,人們的第壹反應往往是西遊記。其實這是對“唐僧”的誤解。因為“唐”是我國當時的國號,所以在現代漢語中,“唐僧”是“中國和尚”,三藏法師是對精通佛經、法律、三藏論著的人的尊稱。而唐三藏是“中國的和尚法師”。到了唐朝,有很多和尚去西方求佛。這次西行的唐高僧中,玄奘法師和易經法師貢獻最大,聲望最高。

對於大家都很熟悉的玄奘法師,就不需要詳細介紹了。據史料記載,“玄奘西行求法,往返十七年,行程五萬裏”,足跡遍及當時的西域和印度壹百三十國,從而留下了壹部不朽的遊記《大唐西域記》。

如今,《大唐西域記》已被翻譯成英、法、德、日、俄等多種語言,被公認為研究七世紀中亞和印度歷史地理最有價值的書籍。埋藏數百年的當時印度最高佛教機構那爛陀寺,根據《大唐西域記》提供的線索進行了發掘。

玄奘還從印度帶回了大量佛經,包括520部大乘佛教經典(《論法》)和657部* *。他壹生翻譯了75本書,共1335卷。他還把老子和大乘信仰翻譯成梵文傳入印度,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前所未有的貢獻。玄奘不僅在中國歷史上永垂不朽,而且被世人,尤其是佛教界人士所崇敬和紀念。

玄奘在印度講學期間,傑日國王為他開了18天的會。玄奘站在獅子星座的高處,陳毅建立了教派。沒有人敢出去和他競爭。所以大乘學者壹致尊他為“大乘天”。因為這個榮譽,玄奘死後壹百多年,日本高僧金剛三味在八、九世紀訪印時,還看到當地所有寺院都畫著玄奘穿的麻鞋和玄奘用的勺子、筷子,畫像被彩雲襯托。僧侶們“不必每天齋戒禮拜。”

易經大師(635- 713)比玄奘晚壹點。唐高宗鹹祥二年(617),乘波斯商船從廣州出發,經海路西行。據史書記載,易經初到番禺,得了幾十個戰友。到了上船的時候,都撤退了,只剩下易經壹個人,準備吃苦。易經最終於第二年二月抵達印度半島東海岸的坦莫瑞本德。

在印度期間,易經刻苦學習,苦苦求法。“所有的聖物都被追尋了,25年來它們在30多個國家。”除了求法,他還做了大量的翻譯工作。正是在那爛陀寺期間,易經翻譯了《佩涅爾頌》和《佛祖頌壹百五十首》。

懸拱元年(685年),易經離開那爛陀寺回國。途中,斯裏蘭卡佛(蘇門答臘)彌留之際,撰寫了《南海歸內法傳》和《西域求法僧傳》,記載了他在海外各國的經歷和海外僧人的事跡。這兩本書也是研究古印度和東南亞歷史的珍貴史料,至今仍為各國歷史學家所珍視。易經還帶回了近400部佛經。回來的時候,武則天皇帝親自在洛陽城東門外迎接,給予了他很高的禮遇。

《易經》之後,他的弟子慧日也在武則天黑聖十九年(702年)前往印度各地求梵書,訪善知識,接受凈土法。十余年後,於開元七年(719)經北印度返回長安。

他在整個周朝生活了70多個國家,帶回了很多佛經,被唐玄宗封為“善心三藏”。後來,有壹個叫悟空的和尚,最初是唐朝派到張桃光的部下佐為的。出家後苦學梵文,遊歷各寺院,南遊中國,頂禮八絕,在那爛陀寺修學三年。終於在貞元五年(789年)回國,回到長安呈獻翻譯的佛經和收藏的佛牙舍利。

唐朝的玄奘、易經、慧日、悟空等高僧,都是在七、八世紀,帶著宗教情懷和傳播佛法的願望,通過陸路或泛舟南海,來到印度各地的。他們為法忘我的精神,堅忍不拔的毅力,萬裏孤征,為後人樹立了光輝的榜樣。他們為中印兩大文明古國的文化交流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 上一篇:蘿蔔燜牛腩的家常做法
  • 下一篇:巴洛克時期的歷史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