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井陘觀的歷史演變

井陘觀的歷史演變

軍事上承太行山,遠至華北平原,扼山西河北交通咽喉,十分重要。由於井陘的重要性,歷史上這裏經常發生戰爭。

趙武靈王二十年(前306年),趙武靈王攻打中山,直到中山首府靈壽附近的賈寧(今河北鹿北),完全控制了井陘。

秦始皇十五年(前232年),分趙,太原出壹軍,攻占趙的“井陘”,進(今河北靈壽西南),與趙的軍隊相遇,雙方開戰。當時,趙國還是七雄中的強國,無力回天,戰敗後逃往他鄉。歷史記載,戰爭結束後,不敢再攻打趙。三年後,趙國發生災難,秦國大舉入侵趙國。秦國大將王建率軍攻打井陘,趙大敗。於是長驅直入,直取趙國都城邯鄲。趙分兵數路,欲拒,但屢戰屢勝。王建用越軌手段讓趙王奪取了李牧將軍的兵權,趙軍不戰而降。最後,攻打邯鄲,趙死了。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秦始皇駕崩,壹行人從井陘到達九原。

秦二世二年(前208年),趙王陳武派李良略到太原,至石邑,赤軍封鎖井陘,未果。

秦末楚漢戰爭之際,出現了戰爭史上輝煌的壹幕,那就是漢王劉邦的軍隊與趙軍的戰鬥,公元前204年,劉邦在井陘、韓信、(當時趙已經復辟了國家)攻打趙。趙聚兵堵住漢軍的“井陘”口。漢軍暫駐井陘(後娘子關)西口軍事城。當時趙國在數量和質量上都優於漢,地形也對趙國有利。謀士李左車向大將軍陳郁建議說:“韓信的遠征勢不可擋。今天在景星路,汽車不能在方形的軌道上騎行,似乎糧草壹定在後面。若能乘勢攻之,必可大敗韓信、張耳之兵。”不想輕敵,不聽勸告,又不服從井陘,堅決應戰,韓信迅速挑選兩千輕騎,半夜從小路迂回到趙大營的側翼,潛伏起來準備進攻。次日晨,韓信、引主力出井陘口,在綿河東岸布下“背水陣”,誘趙攻之。果然,趙他們壹窩漢軍追擊過來。漢軍趁其不備,奪取了趙軍大營。趙軍看到了這種混亂。漢軍乘勢而上,前後夾擊,大敗趙。殺了陳郁,俘虜了趙王。這場戰役是戰爭史上又壹個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對劉邦從背後牽制項羽的軍隊,最終消滅項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東晉太原十八年(393),慕容垂從中山攻西燕,派慕容贊出井陘攻晉陽。太原二十壹年(396),拓跋燾伐後燕,盜走韓信自晉陽的舊路,出井陘取中山。

北魏興光二年(455年),數千北方少數民族丁玲在井陘山當賊躲藏,陸貞求和。五臺初年(528),起義軍首領榮格決心北上。秀容大臣爾朱榮邀帥部自井陘以北吉口迎擊河南武安郡,吉口以西,依危攻其肘腋。於是兵聚誌守北有馬邑,東有井陘。普泰初年(531),調兵遣將,高歡為都,二從晉陽出井陘,取鄞州,敗於廣安。次年,爾趙主報復高歡於曹真,大敗晉陽,喜尋曹真之兵入關。遂遣入井陘擊兆,趙蓓自走。

北周建德五年(576),北周克北齊都城晉陽。高啟·肖珩,請帶妳去墳墓,帶上賓。

隋仁壽末,漢王楊亮出兵,把劉簡送出井陘,就像趙巖壹樣。李派去信幽州兵打之。

唐武德三年(620),竇建德渡黃河救王出洛陽,召見並州總經理劉世讓,開挖城門,取竇建德之都。刁虜初,突厥投降義軍,寇定州,將軍曹懷順召見井陘,準備討伐。

唐天寶末年,安祿山造反,把幹兒子安仲之送到土門,讓他守在井陘口的秦麗,防止唐軍西進。常山知府顏杲卿揭竿而起,殺了秦麗,聲稱朝廷已派軍到井陘,河北各縣紛紛響應。不久,常山被賊史思明困住。李光弼從井陘出來,回到常山。郭子儀從井陘東返,與廣弼會師,鬧得沸沸揚揚。聽說潼關在陜西陷入嚴重險境,光弼等人回到井陘,留下部隊防守常山。將軍們怕損失兵力,就派宗憲雲去討信,都太服吳承恩了。他們說常山北控延吉,路控河洛,有井陘之危,足以扼住他們的咽喉,於是轉移常山,壹直守著。吳承恩不能使用它。

湯寶英初年,征調回紇兵在洛陽議歷史王朝之義,堯子詔勞往新州回紇,請從土門回南。會昌四年(844年),派眾兵討澤、魯,太原兵乘勢作亂。王命入土門,與王維大軍會合。景福二年(893),李克用兵敗平山集兵鎮,入井陘求還。光華二年(899年),朱溫從葛手中救下,在幽州兵敗,乘機從土門進攻河東,拔出承天軍。廣化五年(902),朱溫侵河東,使葛隨兗州、陀、承德入土門,趨向晉陽。不要把白鳳變成德兵,還要進井陘,拉出天軍。

侯亮開平四年,朱文謀兼並,定居,定居。鎮請李救晉,晉王,命周德威引兵出井陘,又命趙周拒。

唐朝末年,清、太之際,契丹包圍了晉安村,趙德君邀其從土門路西自取。

晉末,契丹入邊支,分兵從土門西至寇河東。契丹歸北,劉知遠稱帝於晉陽。群臣議進,邀將軍出井陘,攻鎮魏,先定河北,然後河南自降。

周顯德六年後,李重進奉命從土門進攻北漢,敗軍漢兵在白靜陽曲縣會師。

宋太平興國,從太原開車去邢常山,經土門路。

北宋末年,宋種子師閔與金將沃在井陘激戰,被金兵擊敗,未能加入天威軍,陷入實城。然後他們向南進軍,攻占了宋京和開封。

元十八年,劉福通先生的黨官等大肆劫掠晉冀魯豫,兵分四路,察罕樂在壹個要隘上重兵布陣,封鎖井陘、杜太行,大敗。

明初,元朝首都也西入井陘,定居平定州。

雖然古老的井陘關經常被戰爭陰雲籠罩,但井陘縣是壹個自然風光秀麗的地方。井陘縣東部有著名的蒼巖山,風景秀麗。石灰巖峰巒起伏,峭壁險峻,林木蔥郁。寺廟的閣樓平臺掩映在山腳的古樹中,透露著寧靜、典雅和莊嚴。從山腳到山下順流而下,壹路上山石嶙峋,樹根錯落有致,宛如盆景。山上有壹座受祝福的寺廟,據說楊迪皇帝的長女南洋公主出家了。石墻路的廟前有360多級的通道。門上掛著壹副禪意的金對聯:“堂中無光照月,山門不鎖為雲封。”門前石墻壁立,飛架三孔石橋,築橋樓。從下面仰望天空,只露出壹絲微光。以前有句詩:“千尺虹橋看細節,天上雲飛。”感嘆為奇。山上還有蒼山書院、藏經樓、公主廟等建築,以及巖關鎖翠、風泉漱玉、銀崖石乳等16個景點。瀑布、清泉、飛珠散玉、古剎、碑碣步步引人入勝,享有“五嶽奇美,太行山只是蒼巖”的美譽。參觀這裏令人耳目壹新。

  • 上一篇:以文明為主題的故事
  • 下一篇:歷史人物解讀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