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肇慶蒸餃有多少年歷史了?

肇慶蒸餃有多少年歷史了?

又到端午節了,粽子香。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在端午節吃粽子紀念屈原的習俗。中國幅員遼闊,自然資源豐富,各地節日和民俗差異很大。以粽子為例。粽子有很多種,東西南北都有。尤其是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種“新潮粽子”層出不窮。本文介紹了廣東肇慶的蒸餃。

蒸粽子是廣東肇慶最著名的傳統小吃,也是自古以來最受歡迎的地方特色之壹。蒸餃的主要原料和其他粽子差不多,主要是糯米、花肉、綠豆、鹹蛋黃、香菇、蝦米、扇貝、栗子、花生等。然而,蒸餃與其他粽子不同,主要是因為粽子的葉子包裹著柊葉和水生植物,而且蒸餃相對較大。

蒸餃的歷史源遠流長。據說秦代時,當時的農民為了勞動方便,用竹葉或荷葉把大米包起來,煮熟後帶到地裏作為幹糧供勞動。後來經過不斷的改進和演變,形成了今天的蒸餃。肇慶人喜歡吃蒸餃,做這種小吃也很有講究。

在肇慶采風時,我們去了劉壹在廣東肇慶市端州區木崗街道夏瑤村的家,詳細了解了當地典型的家庭作坊裏蒸餃的制作工藝。

肇慶人包粽子。粽子的葉子必須由綠色閃亮的柊葉子、上等的糯米和綠豆以及肥瘦相間的新鮮五花肉制成。準備好原料後,他們要先把糯米和綠豆泡好,綠豆去皮,再加入五香和酒曲腌制豬肉。基本原料都處理好了,就可以包粽子了。

在三角模具裏鋪幾片柊葉,放兩勺糯米,中間放壹勺綠豆和兩片豬肉,最後放幾勺糯米蓋住,最後包好包好,壹個粽子就包好了。然而,煮蒸餃需要很長時間。通常要在明火上烤近8個小時才能完全煮熟。所以,煮壹鍋粽子壹般需要壹整夜才能完成。

在劉壹的車間裏,熟悉的劉壹可以在不到壹分鐘的時間裏包好壹個粽子。每年端午節,她家的粽子訂單突然多了起來,平均每天400多包,比平時多了4倍。這完全是劉壹和她的丈夫徒手完成的。與工廠流水線生產的蒸餃相比,這種隱藏在城市居民小巷裏的手工粽子作坊並不十分引人註目。不過粽子的香味不怕巷子深。劉壹說,許多當地餐館和街區更喜歡家庭作坊生產的手工粽子,而不是工廠批量生產的蒸粽子。

這是街坊對傳統飲食文化和口味習慣的迷戀,也是壹種難忘的味道和情感記憶。劉壹和她的丈夫說,他們不想擴大業務,只是為了包好每壹個粽子,確保產品質量,根據自己的能力賺足夠的錢生活。

蒸餃很大,呈金字塔形,是普通粽子的3-5倍,每個重0.5斤左右。壹個煮好的粽子足夠2-3個人吃。更有意思的是,肇慶蒸餃的傳承和制作與傳統餃子有很多不同之處,所以肇慶在申報蒸制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時,當地專家提出了“蒸餃不是餃子”的觀點。明明長得像粽子,當地人卻說“蒸的不是粽子”!對此,歡迎了解粽子文化的朋友們留言,和大家壹起“科普”。

  • 上一篇:耐克的品牌管理理念
  • 下一篇:南陽西夏有什麽好玩的?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