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魏晉南北朝至隋唐時期的民居建築能反映出哪些歷史文化信息?

魏晉南北朝至隋唐時期的民居建築能反映出哪些歷史文化信息?

魏晉以來,人們更加重視山水,願意住在山中,過著閑適世外桃源的理想生活。“名勝古跡”這個詞也是在這個時候產生的。據《北史》?韓傳曰:“朝廷欲在貴處,必以疾言厲色告人:‘廢人可飲酒,刀筆官就名勝,故放舊紙乎?’"

從文字資料中可以看出,當時的住宅不僅是庭院形式,庭院形式也開始細化,主要是裝飾和享受大自然的味道(這可能是私家園林的萌芽)。

鮑照(414 ~ 466)寫梅花,描寫中庭院子的景觀:“中庭雜樹多,多為梅花。問妳為什麽壹個人?我覺得可以是霜中之花,露水中之現實。”

到了隋唐五代,文獻和文學中描寫的房屋更多了。僅舉壹例:李商隱《正月拜宅》;

關鎖蓋青苔,廊深亭閑於此。預言的氣氛在月色中令人眩暈,但還是自露鋒芒。蝙蝠吹簾轉,老鼠翻窗網猜。我不想唱《夜不歸宿》。

雖然這是壹首悼亡詩,詩中描寫的是建築的美景,但卻美如園林建築。

在繪畫上,如晉代畫家詹子謙畫的《遊春圖》,將房屋設置在優美的山水環境中;唐代大畫家、大詩人王維右在《雪溪圖》中描繪了這種生存環境的思想境界。後來的中國山水畫,大部分的題材和主題都是生活環境這壹理念。

追求與自然為伴,還可以說說最典型的東晉陶淵明。他的代表作《桃花源記》、《還鄉詩》等膾炙人口。讀這些作品,似乎有壹個理想的“可觀、可遊、宜居”的生活環境。這種狀態至今仍為人們所推崇:

蓋房子是人情,沒有車馬。問妳能做什麽?心遠非以自我為中心。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越來越好了,鳥也回來了。這話有道理,我都忘了想說什麽了。(“喝酒”)

很少有人不入鄉隨俗,他們的天性是熱愛自然。我溜進了仕途網,已經離開賽場十幾年了。籠中的鳥常常依戀過去的森林,池裏的魚向往過去的深淵。我想在Minamino開荒,保持我對田野的謙卑。房子周圍是十畝左右的土地,茅草屋的茅草屋。柳樹掩映屋檐,桃樹掩映院前李烈曼。鄰村的鄰村隱約可見,村裏飄著裊裊炊煙。巷子裏幾聲狗吠,桑樹被公雞叫了壹聲。家中無塵,虛室有閑。長期被困在沒有自由的籠子裏,我今天終於回到了森林。(《重返田園居》)

這些詩都表明他看破紅塵,願意構建壹個理想的烏托邦式的生活環境。到了唐代,王維、孟浩然等人也表現出了這種精神。

我們只能在壹些畫作中看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民居建築形式。但如果要確認當時的住宅形態更可靠的圖像,還必須尋找當時畫的畫。

到了隋唐五代,還沒有真正的房子。根據劉敦楨的《中國古代建築史》,“當時文獻中所描述的貴族只能從敦煌壁畫和其他繪畫中得到壹些旁證。壹些貴族宅邸的大門采用烏頭門的形式。房間裏有兩間主屋用帶直窗的回廊相連形成四合院,但也有不完全對稱的房子,但回廊形成的院落還是壹致的。”

無論是城市住宅、農村住宅、官僚大宅還是民居,建築結構形式是統壹的,空間的布局形式也是統壹的。直到近代,民居形式依舊,可以說是三千多年不變。這是中國文化內向性的建築表現。

  • 上一篇:國內有哪些音樂節?
  • 下一篇:夏氏名望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