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抗戰英雄竇來庚:民國武術大師的鮮血灑在山東抗日戰場

?抗戰英雄竇來庚:民國武術大師的鮮血灑在山東抗日戰場

武術體驗

竇來耕,民政部公布的300名抗日英雄之壹,1900,臨朐縣瑛子公社竇家窪人。1913高等小學畢業後,考入臨朐師範學校。1918 19歲考入濟南壹中。那年我沒畢業,去了山東武術學院讀書。

參加首屆全國武術考試。1928 10 6月15日,首屆全國武術考試在首都南京中央體育場正式開考。本次國考的目的主要是選拔武術拔尖人才,充實中央武術博物館,進壹步推動武術發展。參與者是從縣裏壹步壹步選拔出來的,最後由省裏和特別市分配名額加入隊伍。中央武術博物館作為壹個單位,直接選拔代表參加比賽。第壹次國考有400多人報名。

這次國考的內容很全面。刀、槍、劍、棒、拳預賽將於65438年10月6日舉行。預賽合格者才能參加65438年6月5日舉行的比賽,主要有摔跤、散打、長兵器、短兵器。最後壹項是“三民主義”口試。

不分年齡和體重,比賽都是抽簽決定的。如果妳用拳頭打或踢對手,妳會得到壹個分數。如果妳擊倒了對手,妳將獲得全面的勝利。獲勝者將由三局兩勝的淘汰制選出。裁判嚴格規定,比賽中,禁止擊打咽喉、頭部、後腦勺、胯部,打人者違法。

國考由中央國術博物館館長張之江主持。此外,還特別邀請了譚、李烈鈞、、於右任、蔡元培、牛永健、畢渡碧和擔任主席。李副館長還主持了國考。馮玉祥將軍以中央武館館長的名義,為大會最佳優勝者準備了十五份獎品。

10 10月18日,國考結束。竇來庚和、王曲鵬、張、馬毓夫、、楊發武、楊、顧、王、朱國楨、張維同、朱國祿、馬承誌、胡炯壹起獲得了最高獎項。

事業。竇來庚參加第壹次全國武術考試前後,壹直是當老師的。山東武術學院畢業後,他在臨朐縣當了壹名武術老師。後赴鎮江,任江蘇省第九師範大學武術教師。不久到南京市中心保健科當職員。1929,第壹次全國武術考級後,參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杭州武術比賽的發起和組織工作。1931,濟南人民體育場主任。山東省武術博物館副館長。1932年,韓復舉任山東省主席期間,沿襲西北軍遺風,提倡武術,建立山東省武術博物館,並任館長。副館長聘請了竇來耕,他也是韓復榘警衛隊和勇士隊的隊長。“武功救國”與創辦第壹師範班。

1935竇來庚,鑒於“過去的經驗和事實”,“不經過長期的訓練,不能成為壹個好老師,不能成為壹個好老師,也不能在武學上有很大的進步,所以可以不斷自強,救國。”於是,經過幾輪融資,他創建了山東省武館師範班,在山東省各縣市培訓編導和教練。主要學生有劉錫五、賴()、劉洪文(廣賢)、李天際(龍飛)、李(成三)、朱(、)、竇金忠(鮮少)、張祥源(瑞山)。1937年(民國26年)師範班畢業後,竇來耕為《同學錄》作序,鼓勵學生在社會上“提倡和引導習武”,“為國家做貢獻”。正如布所希望的,“壹方面,他以真情、俠義的精神,為當地民眾主張。”另壹方面,提倡技能,加強健身,糾正自己不良邋遢的心態。正所謂“開戰前,我們會吸取教訓,壹旦總動員令下達,我們將與寶澤生死與共,為國家和民族的榮耀而奮鬥。”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中華民族真正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在總動員發出之前,全國上下彌漫著強烈的抗日情緒和高漲的民族熱情。竇來耕帶領有誌抗日的仁人誌士,以尚武的精神和氣魄,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救國運動。

第二,抗日事跡

(1)抗戰爆發,我第壹次來到臨朐(1937年7月-1938年2月)。

1937“七七事變”後,任國民第三軍司令部警衛戰士隊長(以韓復榘為總司令)。1937 10,侵華日軍入侵山東,漢賦大驚,不戰而逃南下,侵華日軍迅速占領濟南。

1938 65438+10月,竇率領武士團護送韓福舉到開封參加軍事會議,韓在會上被扣留。二月,竇率65,438+020吳人到山東曹縣,定制國軍誌願軍番號,任隊長,率部至臨朐。竇率部至臨朐八區寺頭村,時寺頭由楊舊部駐守。不久,楊和竇發生了分歧。竇率部轉戰南島、北島村,積極擴充隊伍,籌措裝備。在他們抗日救國宣傳的鼓舞下,愛國人士紛紛揭竿而起,隊伍很快擴大到300多人。

1938年的臨朐之戰。5438年6月+10月,侵華日軍占領臨朐城,駐守壹個日軍小分隊和壹個偽軍。竇來庚於4月12日率兵攻臨朐城,有攻北關亭之戰。竇來耕派陳佐奎等五十余人,埋伏在益都至臨朐的要道八裏溝子,阻擊益都援軍。竇帶領五十名精兵攻打北關亭。經過兩個小時的激戰,北關亭被攻占。日本侵略者撤退到城裏,並堅守北門。竇命令部隊攻擊城北門。由於敵人火力強大,幾次進攻都被挫敗,幾名誌願軍傷亡。竇又組織了壹次進攻。這時,10多輛滿載日偽軍的汽車從宜都開來。陳作奎率隊阻擊,但寡不敵眾,陣地被敵人沖走。敵人援軍逼近臨朐城。情況十分危急,竇來耕下令撤退,轉戰王家、竇溝壹帶。但城內侵華日軍,恐國軍誌願軍再次攻城,當晚撤離臨朐城,逃回宜都。臨朐縣成了壹座空城。竇接管縣城,同時設防北關、陡溝壹帶,並出兵宿山、瑤山,構成犄角之勢。

侵華日軍不甘失敗,積極準備卷土重來。5月24日,1938,日寇7800人,偽軍3000余人,在翻譯家余鶴亭和漢奸陳光友的帶領下,入侵臨朐城。雙方激戰正酣。侵華日軍過石河時,部隊兵分兩路,形成鉗形。大部分包圍臨朐城西部和南部,另壹部分進攻蘇山和衢山,奪取制高點,進攻南門。竇來耕命令竇中山率領的軍需部門和後勤人員迅速撤出臨朐城,並動員城內居民向外轉移。接著部署戰鬥,讓李和竇德義各帶領兩個班控制住宿山和瞿山制高點,密切註意敵人的動靜。魏長貴率部出城配合陳作奎部駐守王家陡溝,作為外線迎擊敵人。淩高李畔中隊鎮守城西南隅。讓郝的中隊鎮守西北兩面。執法隊隊員徐福舉被派到駐紮在營地的國民黨79師騎兵旅求援,他想加入騎兵旅從東面進攻日軍,牽制敵人的攻城部隊。竇帶領執法隊守衛南門。但由於日偽軍人數眾多,裝備精良,南門失守。誌願者被迫逃出這座城市。中隊長魏長禮以下50余名官兵壯烈犧牲,臨朐淪陷。但這壹仗也打死了1名日軍指揮官,打死了70多名日偽。縣城失陷後,誌願軍對日本侵略者發動了多次突襲,部隊擴充到700多人。

臨朐失陷後,誌願軍在桃花和潘陽住了幾天,然後轉移到黃愚廟和趙家樓。在這期間和之後,我多次遇到敵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戰鬥。主要有“煙冢店之戰”、“黑山攻戰”、“巖頭之戰”。1938年5月中旬的壹天,50多名日寇從臨朐成順公路到達延中鋪村時,被駐守的國軍誌願軍高裏盤中隊的壹個小分隊截住。日寇兩死數傷,日寇倉皇逃回臨朐城。回城後,他們調動偽軍配合,攻擊誌願軍。竇來耕催促高做好戰鬥準備。侵華日軍到燕祖浦嶺時,懷疑有埋伏,停止工作。高隊長見伏擊失敗,於是率領隊伍向日寇進攻。由於人數懸殊,誌願軍損失慘重,1名隊員被打死,數人受傷,被撤至南漳莊玲。10多名戰士被日寇死傷,退守臨朐城。6月1938日,國軍誌願軍第壹中隊(隊長郝)奉命進駐黑山村。天亮前遭到80多名日偽軍的攻擊。郝指揮部隊突圍。突圍時,班長郝喜峰犧牲,3名戰士受傷。突破後,部隊轉移到張家林村休息。7月上旬,1938,高裏盤中隊進駐石河子村,史家。壹支小分隊在機動警戒時,在巖頭村東遭遇日軍20余人,偽軍50余人。雙方激戰,誌願軍充分利用地形,把日偽軍打得壹塌糊塗。

(2)“抗戰是哪壹場?臨朐只有竇來耕。」

第十七旅改編積極抗日(1938年秋——1942年8月)。

1938年秋,國民黨山東省主席沈鴻烈派來的保衛部主任寧春林在夏家莊與竇來庚會面,將誌願軍整編為山東保安第十七旅,竇來庚任旅長。旅下轄兩個團:第壹團團長郎,第二團團長張品三(第二團名義上隸屬十七旅,實際上獨立於竇指揮)。旅部設秘書處,主任高(高超)、副官馬向坡、參謀劉、軍械官竇耀山、政治官梁蘭生。該團由壹個營和11連組成。該旅多次派盛和倪到省府與附近部隊聯系。1939年春,省政府設在沂水東裏店時,十七大隊在東裏店設省辦事處,王敬齋任主任。

當時十七旅向群眾宣傳抗日要點,如“國與國合作”、“槍口對外”、“中國人不打中國人”、“抗日不分東西南北,不分男女老幼”。由於他們的抗日活動,壹些年輕人和人民的愛國熱情被激發起來,特別是教育界人士,紛紛加入十七旅,隊伍迅速擴大到3000多人。駐軍福山、八步頂、劉家莊、顏加和、王家溝、夏家莊、蔡家官莊、郭家溝等10個村,占地面積100多平方英裏。

1938臨朐失陷後,各區區長(或聯莊總裁)爭相招兵買馬,在本區原有兵力的基礎上積極擴充自己的力量。然而,在國家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他們沒有開誠布公,團結救國,而是轉向孟加拉國爭權奪利,互相爭鬥,以示強大。全國人民中間流傳著八句順口溜:“詭計楊希九,不知宮子英是否暗;無聞李之誌,小而安豐;殺人放火的劉同井、狐假虎威、譚菊亭;稱霸壹方的張品三是瘋傻的許怡婷。

哪個是抗戰?臨朐只有竇來耕。"

在此期間,他們擴充隊伍,提高裝備,進行訓練和整頓。與大大小小的敵人戰鬥時。這些戰鬥主要有旅部遭遇戰、南方會戰、伏擊偽軍、趙家莊伏擊、牛山頭反攻、潘陽會戰、破壞鐵路、奇襲偽軍據點、大郝莊會戰、奇襲龍初鋪等。1938期間,位於南流村的旅部受到日寇的嚴重威脅,竇來耕決定搬遷到劉家莊地區。農歷七月下旬的壹天晚上,200多名日偽軍在搬遷途中伏擊了他。第17旅聞訊趕來參戰,全體成員都很勇敢。他們與敵人進行了1小時的肉搏戰,死傷敵人30余人。17旅10多名士兵陣亡,15人受傷。旅部轉移到了至夏古莊。

1938 165438+10月,竇來耕接到情報,500多名日偽軍從臨朐城南進入,襲擊了十七旅旅長部。他當即決定,將旅部雜工調到楊家河村,兵連、特務連、留學警衛隊對敵作戰,特務連壹個排防守南劉北嶺監視敵情,其他部隊部署在南劉村南嶺。65438年6月2日淩晨3時,守衛南流北陵的部隊與敵先頭部隊相遇。激戰半小時後,抵擋不住敵人的炮火,退守南嶺。十七旅的戰士們在竇來庚隊長的帶領下,堅守陣地,奮勇作戰。但仍無力抵抗裝備精良的侵華日軍,前沿陣地被攻破,陣亡將士30余人。為了保存實力,竇下令離開陣地,向楊家河地區轉移。

4月9日,1939,十七旅、五連在祁家廟北公路旁的麥田裏連續伏擊,向路過的偽軍40余人發起突然襲擊,活捉2人,擊傷多人。

9月26日,1939,17旅得到情報,100多名偽軍對上莊吳家進行了騷擾。十七旅五連埋伏在趙家莊以西。到下午3點,果然有100多名偽軍路過,被17旅伏擊。偽軍被打,經黃子山逃到郎家窪。

1940年2月,十七旅三連、五連對包圍牛山頭的日寇30余人、偽軍200余人進行了反擊。五連排長楊萬邦誓死堅守陣地。在三連和五連連長的支援下,他擊退了敵人的進攻。

1939年7月22日,為奪取臨朐東南重鎮潘陽,日寇調集200余名日偽軍分三路包抄潘陽。占領了潘陽。

9月3日,1941,竇來耕命令壹營營長郝、二營營長,率三、五、六連進攻偽軍據點。晚上潛入的時候不小心被敵人發現。雙方激戰了5個小時。最後,營長郝命令部隊用棉球蘸煤油,向敵人的院子射擊。突然,壹場熊熊大火燒毀了敵人的十多棟房屋。第17旅撤出潘陽,回到原來的防禦陣地。

最重要的戰役,應該是1942年8月29日,17旅在浮山-吳家莊與偽軍三千多天的決戰。日寇從張店、淄博、宜都、昌樂、壽光、臨朐、廣饒等十幾個縣調集了3000多名日偽軍。由日寇司令大倉、九機掘、港督楊侑率領,從宜信公路向南分多路,在劉珊、上林、潘陽包圍下,迅速向十七旅防禦區周圍挺進。17旅得知信息後,竇來耕召開旅本部緊急會議。在這次會議上,鑒於當時形勢緊急,敵我力量懸殊,多數人主張迅速向公路以西轉移,以免被包圍。準將竇來庚則主張忠誠反對,慷慨激昂地說:“我們整天說打鬼子,鬼子上門就還給他!”“不成功就死,永遠不轉移。”他命令部隊堅守陣地。經過壹天的部署,敵偽包圍了十七旅的防區,形成了重圍。8月30日淩晨,發動了全面進攻。潘陽的戰鬥尤其激烈。雙方激戰了壹個多小時。十七旅部隊退守八步同、浮山,旅長竇來耕率部阻擊東侵之敵。敵偽四面圍攻,在人數、武器裝備遠不如敵的情況下,十七旅接連潰敗,全線崩潰。壹半以上的官兵傷亡,大部分被俘。竇來耕帶領其余部隊退守吳家莊進行抵抗,但最終寡不敵眾,死傷殆盡。竇也中彈受傷。當他耗盡彈藥和糧食,眼看大勢已去,無法挽回敗局,卻始終沒有拿住俘虜,用最後壹顆子彈打死自己。犧牲在山東省臨朐縣白塔鄉龐家河西南嶺。

1988年2月23日,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復濰坊市人民政府,同意追認竇來庚為革命烈士。壹代英雄的功績終於得到了公正的對待,壹代英雄的抗日精神也受到了動搖。

  • 上一篇:劉徹殘酷的“美女外交”
  • 下一篇:高考作文材料名人例題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