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古代十大帝王簡介及事跡

古代十大帝王簡介及事跡

1)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孫子。在位34年(1260-1294)。在此期間,中國統壹了。忽必烈完成了中國的統壹,結束了長期的割據局面,在壹定意義上促進了民族融合。

2)後周皇軍統帥趙匡胤在殿前檢查壹切。960年,陳橋(今開封陳橋鎮)發生兵變,史稱陳橋兵變,由此建立了中國歷史上唯壹壹個半封建王朝。(這壹時期,少數民族控制的疆域早在漢唐時期就在中央政府之下,北宋後期以來,包括北京等傳統疆域在內的幽雲十六州也受到威脅。)17年(960~976年)登基。

趙匡胤部分解決了亂世,為以後百年的基本穩定奠定了基礎,也為北宋燦爛的文化贏得了壹定的穩定周邊環境。後世史家對它褒貶不壹,多數學者研究後還是相當肯定的。

3)朱元璋,明朝的開國皇帝,是中國歷史上具有傳奇色彩的皇帝。從壹個貧僧到義軍首領,再到統壹中國,他完成了人生的偉大轉變,但只有秦始皇、漢武帝等極少數人能與中國的君主專制相抗衡。朱元璋在位365,438+0年(65,438+0,368 ~ 65,438+0,398),期間把古代封建帝制發展到了頂峰。

經過改革,朱元璋完成了行政、司法、軍事三權分立,同時強大的監察、特務集團為恐怖統治提供了保障。至此,朱元璋的皇權空前發展,中央皇權達到頂峰。

朱元璋的洪武時期被稱為“重典治亂”,期間四大要案被嚴懲,大部分明朝開國功臣都受到了懲罰。同時,朱元璋還致力於選拔人才和治理國家,在選官時采取“三結合”。但由於後來他提倡的學逐漸成為科舉人才的儲備地,科舉考試的難度不斷增加(參加考試的人太多,內容多為死記硬背,就像高考壹樣,難以體現人才的優劣),隨後他進行改革,形成了“八股文”(是標準的提高)

4)漢高祖劉邦在位8年(公元前202年~公元前65438年+公元前095年),期間初步奠定了國體,官制基本繼承秦制,但同時又分封壹批豪傑和皇族為諸侯,實行封建制和郡縣制並存的行政體制。

劉邦的故事是最早詮釋壹個布衣將軍傳說的開始。秦朝滅亡,全國四分五裂,諸侯眾多,項羽成了西楚霸王。形勢對劉邦非常不利。(當時被項羽封為漢王,遠離關中,當時時尚是壹個寂寞的地方)。與項羽相比,劉邦出身卑微,卻比項羽大度豁達得多。劉邦仁知人善任,盡可能的去接觸對立的勢力,但即便如此,面對項羽的楚軍,劉邦仁還是壹次又壹次的被打敗。

面對極其困難的形勢,劉邦采取了持久戰的策略。這時,Xi楚霸王年輕而焦慮的個性暴露無遺。劉邦避其鋒芒,迂回作戰,最終逐漸掌握了戰略主動權,壹舉殲滅項羽。統壹中國後,劉邦致力於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用老子的無為而治,在西漢初期改善了人民生活,發展了經濟。但是以下兩個政策給後人帶來了很多麻煩。

5)清朝的聖祖葉璇在位62年,(161 ~ 1722)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的孫子甘龍說他不想超越祖父,退位做了太上皇)。在此期間,除了鰲拜,我們還為加爾丹而戰,收復臺灣省,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打敗了俄國。可謂成績斐然。

康熙在位期間,民政領域也出臺了許多惠民措施。康熙之手不僅擋住了圈地之風,還強調“重農抑商”減租減息,給人們壹個更加寬松的生產環境。興修水利,治理黃河,可謂功德無量(後來蔣介石鑿了,期間幾百年很少發洪水)。但康熙開文字獄,無疑是對知識分子的摧殘。當然,作者並不是因為這個才排在這裏的。康熙的關鍵錯誤幾乎可以抵消他所有的政績,那就是“閉關鎖國”的政策。

6)皇帝周澤天,即武則天,自己創造了“昭”字,意為改朝換代。這個人是中國歷史上唯壹的女皇帝(呂後沒有慈禧那麽殘忍)。武則天執政16 (690~705),實際掌權時間更長。武周政權是中國歷史上又壹個爭議頗多、褒貶不壹的朝代。

對武則天的評價,往往糾結於她是歷史上唯壹的女皇帝。其實武則天在治國方面還是有壹定天賦的。由於統治階級從上到下壹貫抵制很多措施,所以沒有得到很好的執行。很多歷史學家在研究武則天的同時,也為這位唯壹的女皇帝感到惋惜。

7)

秦始皇嬴政於12年(公元前221 ~公元前210年)在位,實際上於公元前247年(戰國時期)登基。他壹生致力於中國的統壹,他在公元前221年實現了自己的夙願。從此,中國第壹次統壹了。但嬴政建立的第二個王朝滅亡了,其教訓值得所有封建統治者學習。

嬴政統壹中國之戰是在絕對實力的前提下進行的,後期封建統壹帝國頒布了壹系列政策法令,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

嬴政在秦朝的武功空前絕後,形成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帝國。(那時候西方的羅馬還是壹個共和國,帝國時代還遠沒有到來。)然而,嬴政死後,由於他的過度專制和高壓政策,引發了大規模的武裝叛亂,秦朝很快滅亡了。

8)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淵的次子。唐初封他為秦王,傭兵自重。他是馬莊的壹名精兵,在建國戰爭中立下了汗馬功勞。武九年,公元626年,李世民在長安宮北門玄武門發動兵變,殺死弟弟李和弟弟李元吉,逼高祖禪繼位,次年改貞觀。李世民在位24年(626~649年)。這壹時期,自隋末戰亂以來遭到極大破壞的中國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雖然沒有達到隋朝鼎盛時期的水平,但畢竟呈上升趨勢,政局穩定,國力強盛,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史稱貞觀之治。

李世民曾經有壹個著名的名字,方淩軒杜如晦,和壹個著名的諫官魏徵。其中,魏徵仍是太子舊黨,李世民能夠忘我重用,顯示了他作為國家統治者的胸襟和氣度。同時,他打破地域偏見,廢除前朝不合理的選官制度,啟用山東、江南名士,贏得了廣大文人階層的支持和贊譽。這些都使得李世民王朝人才濟濟,國家井然有序。

當然,李世民不是壹個墨守成規的君主。先後打了東突之戰、吐谷渾爭奪河西走廊之戰,後又開拓西域,以安西為都城,設四鎮,史稱“安息四鎮”。大規模的遠征使唐太宗取得了輝煌的武功。原屬東突的各部落都視李世民為“天可汗”,在中亞享有很高的威望。

然而,在晚年,李世民曾親自率軍征服朝鮮,結果和楊光(楊迪)壹樣徒勞無功。且不說浪費人和錢,可以說他最後的日子岌岌可危。

9)漢武帝劉徹在位55年(公元前65438年+公元前0465438年+公元前0年~公元前87年)。隨著文景的統治奠定了堅實的經濟基礎,劉徹統治時期的西漢政策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簡單地說,就是從“無為”到“有為”。劉徹不僅大力發展國民經濟,而且高度集中皇權。從此,中國被確立為世界上最先進、最強大的封建國家。居住在劉徹王朝的居民自稱“漢人”或“漢人”。漢族人的稱謂沿用了兩千多年,是國家實力和民族自豪感的體現。劉徹在晚年改變了壹些統治政策,但前朝的所有積蓄都已耗盡而死。(武帝晚年最後悔的事,就是把自己最寵愛的兒子劉智逼死,這件事對劉徹影響很大。)

明朝皇帝朱迪在位23年(1402~1424)。朱迪的稱帝之路非常坎坷,許多創造性的舉措讓歷史記住了歷史上唯壹壹個起義成功的皇帝。

後人仍然高度評價朱迪。由於歷史的局限性,在歷史學家為他嘆息的同時,讓我們客觀地看待這段歷史。歷史不是偶然的,更不可能假設。

  • 上一篇:大港油田白水頭的歷史
  • 下一篇:深井燒鵝腿顏色難,味道柴火怎麽辦?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