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魯戲是怎麽發明的?

魯戲是怎麽發明的?

魯劇,英文又名《喬裝揚琴》、《鋼琴曲》,是山東省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劇種,中國八大劇種之壹,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魯劇已有近百年的歷史,魯劇藝術的發展演變大體遵循著“魯劇(說唱揚琴)-妝(又名妝揚琴)-名魯劇”的脈搏。

為什麽叫“魯劇”?

關於魯劇名稱的由來,有多種說法,大致如下:

1、1915左右,回民區廣饒縣牛莊石家村(現劃為東營區)的老藝術家石殿元,曾用紙驢變相唱《王曉捉腳》,受到群眾歡迎,所以人們稱之為驢戲。因為不夠優雅,所以被壹些學者音譯。

2.1923年,這種驢戲進入濟南府,主要劇目是“呂洞賓大瑤”。當地人不了解這出戲的來歷,只聽說叫“驢戲”,又因主戲以“魯”字開頭,觀眾稱之為“魯戲”。

3.魯戲中的“魯”字,原是25戶人家的“呂”字。意思是鄰裏劇,家鄉劇。後來在輾轉反側的過程中,“呂”被簡化為“呂”。

4.以前的琴書多是兩對情侶或壹個家庭的伴侶,演唱的內容多反映男女之間的愛情。兩個人都叫“魯”,所以叫魯劇。

5.魯戲原名話劇。原因有二:壹是因為唱歌時主要伴奏樂器是鋼琴,彈鋼琴的手指上下移動,所以叫彈;又因中國音樂十二律中有六種節奏,統稱為“六律”,故將“樂”改名為“陸”。還有壹個傳說是,這種劇起名的時候,有老藝術家說,這種劇唱出來的時候,叫中風。樂與魯諧音,故名魯戲。

魯戲是如何產生的?

魯劇源頭山東秦書,原稱“小曲”,後因其伴奏樂器以揚琴為主(早期稱“揚琴”),被群眾稱為“揚琴”。山東舒勤以其優美的曲調和濃郁的農村生活氣息,深受廣大勞動人民的喜愛。最早流行於山東省西南部,逐漸向北部(濟南、惠民地區)和東部(青島、煙臺)延伸,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在發展過程中,受不同地區語言和風俗習慣的影響,逐漸形成了南路、北路、東路三大流派。

山東秦書在演唱時,兩人配合默契,以唱念為主,表演為輔,唱念結合緊密;演唱時,以揚琴和掛件為主要伴奏樂器。演唱者也是伴奏者,典型地體現了曲藝形式的藝術特征。這種集唱、說、演於壹體的民間曲藝演唱形式,是山東秦書從說唱藝術形式向戲曲藝術發展的基本條件

光緒初年,樂安(今廣饒縣)北部的農民為了生存,經常隨身攜帶彈琴、彈節板等樂器。從唱鋼琴書的小片段開始,或者流暢地編壹些有趣的故事,邊彈邊唱。後來,他們不斷吸收戲曲唱腔和民間曲調,以豐富其表演內容和形式。壹些擅長演唱的藝術家在長期的表演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演唱特色。擅長人物表演的藝術家致力於創造新的表現形式來吸引觀眾。

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冬,以東路秦書法家施殿元為首的班,試圖把《捉腳》改成化妝表演,用竹、紙、布紮成驢的形狀並塗上顏色,還有壹個演員綁上彩色的驢,使之看起來像騎著驢。壹個演員用鞭子趕驢;另壹位藝術家演奏了鋼琴、揚琴、竹板等樂器,演員們在音樂中載歌載舞。這種表演別開生面,熱鬧非凡,第壹次演出就很成功。壹年初春,石殿元等人將許多琴書從坐腔的形式改為化妝表演,帶領同學走遍博興、廣饒、威縣、諸城、葉縣、黃縣等地。他所到之處,深受群眾愛戴。由於“驢”在“王曉趕腳”表演中被用作道具,群眾把樂瞳班稱為“驢劇團”。典元覺得這個名字不雅,就先聲明自己在到處唱“化妝彈揚琴”。

1917(民國六年)由廣饒縣化妝揚琴藝人張鳳翙組成的車班初入濟南。此後,許多戲劇班也進入濟南市演出。壹些班社經常在煙臺、青島甚至大連、長春、哈爾濱等東北城市演出,進壹步擴大了該劇的影響力。當時比較有影響力的隊伍有黃家班、父子班、趣班、清河班、共和班等等。

抗日戰爭爆發後,該劇陷入困境。曾經在濟南市演出的劇團也每況愈下,導致班社萎縮,藝人生活難以為繼。大部分藝人回到了家鄉,剩下的組成了“怡和班”,維持演出,勉強糊口。抗戰勝利後,演出情況不但沒有好轉,反而越來越低迷。“怡和班”也在1946結束解散,藝人被迫轉行另謀出路。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化妝揚琴戲劇獲得了新生。65438-0950,山東省文聯地方戲研究室組織本省地方戲藝術的發掘、整理、實驗和普及工作。省文聯副主席段濤建議將其命名為“魯劇”,但王統照先生不同意。經研究,確定為魯劇。

在此期間,由義和團班蓋組成的濟南化妝揚琴劇團還編創演出了《張大有被騙》、《王秀鸞》等劇目,開啟了魯劇現代劇目的大門。1951第壹家魯劇院公司濟南魯聲琴劇院公司(濟南魯劇院)成立。1953,第壹個省院團——山東魯劇院成立。

此後多部劇陸續上演,社會影響日益擴大。省魯劇團還編創加工了《姐妹易嫁(逼婚)》等傳統劇目,編創了《光明大道》等現代戲。1954《李二嫂改嫁》、《光明大道》、《王的借款》、《蕭谷仙》分別在華東話劇展中獲獎。李二老婆再婚,借年被長春電影制片廠1957拍成黑白電影。《兩個漫長的土地》被上海海燕電影制片廠拍成黑白電影,1965。

  • 上一篇:《白洋澱紀事》有哪些摘抄和賞析?
  • 下一篇:逍遙胡辣湯的歷史淵源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