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書籍的演變

書籍的演變

書籍和字體設計風格的演變屬於形象裝飾的範疇。總的來說,65438+50年代可以看做壹個分界點,前者是古典時期,後者是現代時期。其實早期的形象裝飾只能用在書籍上,海報、傳單等其他類型的形象裝飾載體在當時並不流行。

在古埃及、蘇美爾和希臘,都有壹些與圖像裝飾有關的作品,比如印在紙上的混合文獻,刻在石碑和墻壁上的紀念圖像的說明文字。但這些裝飾在實踐中並沒有得到系統的保存,充其量只是被當作壹種“起源”。從嚴格的譜系來看,現代的圖像裝飾整體上起源於意大利半島。

在帝國時期,意大利半島的文明發展非常迅速,由於對帝國制度的偏好,建造了許多紀念性建築,相應地催生了字體設計的需求——紀念碑等物體要有說明性的文字,這些文字的外觀要看起來像帝國的宏偉。

於是,名為帝都的拉丁字體誕生了,這也是字體和排版設計的開始:帝都的每壹個字母、每壹個字都被設計成壹個獨立完整的單元,所以筆畫內的疏密關系、字母間的距離都安排得非常巧妙。壹篇文章或碑文,首先在視覺上給觀者留下深刻印象,給人以整齊劃壹的感覺,再加上其他經過仔細推敲的細節,在整體上形成壹種更和諧、更有吸引力的印象,大大提高了文字的可讀性。

進入中世紀後,帝國體系崩潰,意大利半島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與埃及的聯系,使得書寫材料面臨短缺——很長壹段時間,與埃及的貿易帶來了可觀的紙莎草紙供應,但這種關系在混亂的局勢中無法繼續。另壹方面,基督教從意大利半島溢出,傳到歐洲內陸地區。這裏潮濕的氣候不適合紙莎草這種脆弱的書寫介質,於是羊皮紙書應運而生。

卷軸的內容主要是解釋宗教原理,而基督教的審美傾向從壹開始就是符號化的,與羅馬希臘的寫實風格不同。所以這些手稿是按照新的美學原則設計的。從圖像裝飾藝術的角度來看,這應該算是壹個比較好的方向,因為圖像裝飾本身不同於繪畫,它的目的不是客觀地呈現事實,而是根據視覺舒適的規律來“排列”壹些元素,以輔助理解信息。基督教象征美學客觀上滿足了裝飾圖像的發展需要。

然而,在具體的寫作中,牧師們面臨著壹些困難。首先是羊皮紙太貴。這直接導致意大利半島傳統的松散排版無法延續,圖文排版需要更加緊湊。其次,對稿件的需求越來越大。“禦體”的逐字書寫雖然莊重美觀,但所需的時間和精力成本太高。所以意大利半島上壹種以“羅馬草書”為基礎的新字體叫做“安色爾”。“設兒”是當時意大利半島通行的壹種計量單位,字體大小剛好適合“設兒”的壹個單位,所以叫固有。“定身”大大提高了書寫速度,雖然在閱讀上不如“禦身”方便。

意大利半島以外的地區可分為歐洲內陸和不列顛島兩部分。當時歐洲內陸文化落後,對文字的需求不大,不需要過多考慮正規出版。於是很自然地沿襲了意大利半島“草書”這種好寫的字體,然後把字體發展成了很多“哥特式”。然而,在英倫三島,書寫規則已經本地化,例如將句子的第壹個字母大寫並用紅墨水點來裝飾。其實英國人有非常成熟的審美傳統,這和德魯伊教有關。他們會將書籍和插圖的邊緣裝飾得奢華而廣泛,大量使用平面圖案——某種程度上是“超前”於此時仍在從寫實風格轉型的意大利半島。英國書籍的每壹頁都是獨立的藝術品,其獨特的審美風格很容易識別。

9世紀意大利半島由民間采用“帝王式”,教會采用“裝置式”。內陸地區采用各種“哥特體”;在英國,采用帶有地方書寫規則的“裝置風格”。這時候三個地區發展起來的文化因為查理大帝的王國而混雜在壹起,相互影響很大。最重要的影響源於查理大帝安排的“加洛林文藝復興”。他以意大利半島帝國為例,吸引歐洲各地的學者,恢復和建立了壹批學校和圖書館,組織專門人員收集和復制基督教書籍,並希望在此過程中統壹手稿的版式標準、字體標準和裝幀標準。

“約克的阿爾庫因”成為這個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人物。來自英國的阿爾庫因受查理曼大帝的邀請,幫助在歐洲大陸建立文化,並負責制定基督教手稿的書寫規則。他的最終方案明顯帶有英國文化的痕跡:確立了以大寫字母作為句首、句號作為句尾的約定俗成,並對字體進行了優化,形成了壹個工整、美觀、易學的“卡羅琳小字”作為規範。就書寫規則而言,它確實影響了以後所有的拉丁字母區。

與意大利半島日益和平的局勢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不列顛島現在正面臨著毀滅性的文化打擊——來自北歐的維京幫派紛紛逃亡,攻占了許多地區,引發了戰爭,許多精美的書籍也在這個過程中被毀。如今僅存的書籍有《達羅之書》、《林迪斯法恩福音書》、《凱爾斯之書》等等,可見英國裝飾的華麗程度。

值得壹提的是,西班牙在這個階段發展出了另壹種獨特的風格,因為早在7世紀就被阿拉伯人占領了。西班牙沒有受到歐洲內陸“統壹”的影響,而是吸收了許多西亞裝飾傳統,甚至在基督教經文書籍中也有所體現。這壹時期比較重要和有代表性的作品有8世紀畢曉普抄寫的《打敗我們》對《聖約翰天啟》的註釋。

11世紀前後,歐洲內部的混亂局面又趨於穩定,但總體上還是落後的,這主要是封建主義的結果,相互之間的紛爭難以緩和,階級固化越來越嚴重。在這種背景下,“十字軍東征”應運而生,它可以全面滿足歐洲內陸所面臨的諸多困難,把耶路撒冷想象中的財富帶給窮人,給無休止戰鬥的封建主在隊友戰死的情況下吞並領地的機會,讓長期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有可能建功立業。

十字軍東征時期歐洲內陸的圖像特點是簡約——線描插圖取代寫實插圖,人物背景的精細繪畫圖案被黃金平面取代,圖像需要不時變形以適應文字段落。之所以這麽簡單粗糙,是因為此時的文字和圖像都是競選宣傳資料,需要批量制作和分發。如果精心制造,會增加很多成本,無法完成供貨。以金色背景的人物為例,既能表現宗教的奢華,又能平鋪填充壹大片背景,是壹個省時省力的選擇。

從藝術的角度來看,這種變化雖然有自己的特點,但也有壹些歷史的遺憾。過去在書籍排版中,圖像總是超過文字部分,文字排版的目的是為了說明圖像。但十字軍時期使用的材料改變了這壹傳統,圖像需要讓位於文字。此後,圖像的表達地位大大下降,手稿開始追求文字傳播的功能。

十字軍東征清理了大量歐洲內陸的小封建主,使貿易和生產活動開始,人民的識字率逐漸提高,插圖和繪畫等藝術創作趨於精細化。12-14世紀,只有意大利半島還保持著“帝國風格”,歐洲內陸的“哥特風格”成為歐洲通用字體。這壹時期的典型作品是《Douce啟示錄》,版面統壹,文字工整,每頁頂端都有插圖,全面體現了繁榮的“哥特風格”。

此時的英國自11世紀以來壹直處於長期和平狀態,審美風格的發展只不過比歐洲大陸多了很多。雖然字體隨大流,采用哥特式風格,但其他裝飾確實體現了中世紀早期多彩華麗的風格。奧姆斯比·詩篇即是這壹時期最傑出的代表。

14年底到15年初,開始了出版物的專業化生產。雖然圖像裝飾的主體是書籍,但它也開始用於日歷,年鑒和其他物品。這項開創性的工作歸功於地下領域的林堡兄弟。他們成立了手稿作坊,設計、復制和整理各種宗教出版物,設計精美的插圖日歷,畫得非常有趣,反映了許多思想和社會內容。它們是極其罕見的珍寶。

即便如此,在當時的生產力下,壹篇200頁的稿子需要4-5個月才能完成,自然使得價格居高不下,難以滿足社會需求。1424年,英國劍橋大學圖書館只有120份手稿,歐洲最大的藏書家也不超過20本,可見書籍的生產情況。在設立出版車間後,壹些商人也嘗試流水線生產書籍,但由於手工抄寫在技術上有不可逾越的界限,產量仍然很低。

15世紀初,兩件大事改變了歐洲的面貌。第壹,拜占庭的滅亡,讓很多掌握了西亞和拜占庭工藝的人逃到了歐洲各地,帶來了先進的造紙技術。其次,印刷機的發明。德國工匠約翰·古騰堡(John Gutenberg)經過十多年的探索,終於研制出金屬活字印刷機和油性油墨,並使這壹發明迅速在歐洲傳播開來。到本世紀末,歐洲已有142個城市建立了印刷廠,出版了35000多種圖書,總印刷量達900萬冊。半個世紀的驚人進步完全可以歸功於古騰堡。

來自拜占庭的思想也引發了文藝復興的時尚。印刷術的發明使歐洲的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進步,也激發了人們對自然科學的興趣,希望探索更多的生產力。人們對書籍的需求日益增加,當然也促進了圖書出版的發展——大量出版的自然科學書籍用插圖來表示動植物的形狀和特征,繪畫透視技術也在此時發明,進壹步使圖像產生逼真的效果,擴大了讀者想象的空間和視野。同時,地理大發現大大增加了對宗教書籍的需求,尤其是插圖書籍。這主要是因為西非和美洲的土著看不懂歐洲文字,所以教會再次重視插圖,以方便教義的傳播。總的來說,圖像的地位在15世紀得到了提高。

  • 上一篇:更震撼的中國歷史。
  • 下一篇:親子閱讀作文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