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二戰時期日本有多少艘航母?

二戰時期日本有多少艘航母?

參加太平洋戰爭的日本航母按照建造流程大致可以分為三種:常規航母、改裝航母和改裝航母。其中,正規航母從壹開始就是按照標準航母設計建造的,比如“翔鶴”級;改造壹艘航母,是指其他類型的軍艦原本在建造階段就改變了原來的設計,而是以航母的身份出現在聯合艦隊序列中。比如“赤城”級改裝航母,就是把壹些正在服役或者已經完工的戰列艦、巡洋艦甚至商船拆掉,加上壹些原有的結構,航母設備進行操作。

在條約的限制下,日本海軍采取了壹些措施來迅速增加航母的數量。其中,所謂“航母儲備艦”,就是在壹些戰艦的設計中,提前考慮了未來可能改裝成航母的需求,以方便未來的改裝工作。此外,日本軍方還以投資的方式參與商船的設計和建造,戰時大量征用這些商船,並對其進行改裝服役,以增強其航母實力。

由於日本航母建造受《華盛頓公約》限制,早期並沒有像戰列艦那樣受到重視和規劃,所以其譜系相當混亂,但在命名上有壹般規律可循。早期日本航母都是以特種鳥類命名的。其中,正規航空母艦的名字中包含了“龍”或“鶴”的字眼,如“龍”和“翔鶴”。由其他戰艦改造而成的航母名字都有“鳳凰”二字,如“吉祥鳳”、“瑞豐”、“龍鳳”(赤城、加賀除外,直接沿用原戰列艦名字);由民船改造而成的航母名字有“鷹”字,如“大鷹”、“雲鷹”、“沖鷹”等。1943之後,日本航母的命名方式又發生了變化,日本歷史上以諸侯國家或山脈命名:排水量25000噸以上的以國家命名,噸位15000~25000噸的以山脈命名,如“天成”、“葛城”、“葛西”等。從命名方式上可以看出,日本海軍對航母的認可是從早期的懷疑到後期的重視——在最初的命名方式上,每個艦名末尾都有壹個常用的字,類似於日本海軍驅逐艦的命名方式;但後期采用的山名、古國名,顯然是戰列艦慣用的命名方式。戰艦方向是日本人最喜歡的主力艦。

鳳翔號:日本航母的老兵和試驗艦

是日本海軍航母老兵。在該艦開工之前,日本已經改裝了壹艘運輸艦“若宮丸”進行水上飛機搭載試驗。“鳳翔”號在建造之初被列為“間諜艦”,後來成為海軍的第壹艘航母。19210在淺野長晟造船廠開工,1922下水,12完工。試驗排水量9494噸,航速25節,有4門140毫米火炮,2門80毫米高射炮,官兵550人。

由於鳳翔號建造前日本海軍沒有建造特種航母的經驗,很多設計還處於探索階段,所以該艦可以算是日本航母的試驗艦。原設計中,前段起飛甲板向下傾斜5度,為的是方便飛機起飛加速,飛機起飛時右舷的三個煙囪可由垂直變為水平;艦島前有專門為水上飛機回收設計的起重機。直到1923,鳳翔才將這些錯誤的設計壹壹糾正:前飛行甲板被夷平,艦島被拆除,飛行甲板下的艦橋被更改。

在1932年2月5日入侵中國上海事件中,“鳳翔”的艦載攻擊機首次與中國戰鬥機對抗並取得勝利,這也是日本海軍首次用艦載機擊落對手的空戰。1937“七七事變”爆發後,“鳳翔”再次出現在中國青島近海,隨後從事訓練任務。中途島戰役中,鳳翔負責主力反潛警戒任務,搭載6架飛機,不直接參與壹線作戰。1944年,為了搭載新型戰機,鳳翔號飛行甲板加長至180.8米。因為改裝的飛行甲板長度超過艦長太多,航母的耐波性降低,無法在海洋中移動。然而,鳳翔,也是壹個烏雲壓頂的人,因為減少了活動,所以能夠躲過美軍的鋪天蓋地的攻擊。它壹直生存到日本戰敗,並於1946年9月解體。

“赤城號”:山本擔任船長的著名船只。

“赤城”號原本是“天成”級戰鬥巡洋艦的壹艘。“天成”級是日本海軍“第八艦隊”計劃的產物,計劃建造天成和赤城兩艘。“赤城”於1920和65438+2月在武岡海軍造船廠開工建造。到1921,由於華盛頓公約的影響,在建的“天成”級面臨著停工解體的命運。經過壹番考慮,日本海軍決定將兩艘“天成”級戰鬥巡洋艦改裝成航空母艦。1923關東大地震損壞了泊位上天成的龍骨,最後只剩下赤城作為航母出現。因為日本當時只有小型航母鳳翔號的建造經驗,所以煞費苦心設計了這艘排水量比鳳翔號大近三倍的航母。

《赤城》6月重啟1923,11,4月上線1925,3月完成1927。它的三層甲板設計相當特別:頂層甲板是飛機起降甲板;第二層甲板被稱為“炮塔甲板”,因為那裏有壹座艦橋和兩門203毫米口徑的主炮成對安裝。第三層是飛機起飛甲板,長56.7米,可搭載60架戰鬥機(16戰鬥機,16偵察機,28架攻擊機)。試驗排水量34364噸,航速31節。

1938年,“赤城”進行了壹次大的改裝,拆除了原來的炮塔甲板和起飛甲板,將頂層甲板擴建為飛行甲板,艦載機數量增加到91架(16架戰鬥機,51架攻擊機,24架俯沖轟炸機),並配有運送飛機的升降機。試驗排水量增至41.300噸,航速31.2節。

赤城號是日本海軍的著名艦艇之壹。1928~1929期間,日本著名海軍軍官山本五十六擔任該艦艦長,該艦在偷襲珍珠港時也作為機動部隊的旗艦使用。後來,赤城還參加了爪哇海戰爭和中途島戰役。中途島海戰中,赤城被美軍俯沖轟炸機投下的兩枚炸彈擊中,引發大火。大火損毀了彈藥庫,連鎖爆炸迫使赤城號船員棄船。最後日本用自己的“諾芬”號驅逐艦發射魚雷將其擊沈。

“加賀”:關東大地震使其能夠接任該職。

“加賀”號和“赤城”號雖然不是姊妹艦,但兩艘航母從誕生到毀滅的命運卻驚人的相似。隸屬於“土佐”級的“加賀”號原設計也是戰列艦,也是“八八艦隊”計劃的產物。就在它即將在華盛頓公約的影響下解體的時候,“天成”號被關東大地震報銷,“加賀”號被改造成航母取而代之。

“加賀”號於1920年在川崎神戶造船廠開工,次年6月下水,航母改造工程於165438+2093年10月開工,1928年3月完工。其外形與赤城相似,也是三層甲板,排水量33693噸,航速27.5節,可搭載60架飛機。

1934年,“加賀”號也進行了大幅度改裝,並於壹年後完工。主要目的是延長飛行甲板,艦載機增加到90架(15 90戰鬥機,45架89攻擊機,30架94俯沖轟炸機),速度提高到28.3節,排水量提高到42541噸,續航能力提高。

“加賀”號已與“赤城”號配對,編入日本海軍1航空隊。參加了侵華戰爭中的所有大規模軍事行動;偷襲珍珠港是卓有成效的,在進軍南洋的過程中也功不可沒。1942年6月中途島戰役期間,遭到美軍俯沖轟炸機攻擊,被三枚炸彈擊中,引發大火,數小時後沈沒。13年成軍的1航空隊全軍覆沒。

“龍船”:日本海軍後續小型航母的模型

在1924的日本軍艦補給計劃中,計劃建造1 27000噸級航母和3艘10000噸級航母。1925年,為了替換舊的“若公丸”水上飛機航母,有建造“龍舟”的計劃,後來由水上飛機航母改為航空母艦。

“龍讓”號原計劃排水量9800噸,使用“葉青”級重巡洋艦的艦體,航速30節,搭載約24架飛機。1924,11年10月,“龍船”於1931年4月在橫濱三菱造船廠下水,隨後被拖至橫須賀進行舾裝工作。此時軍方要求艦載機增加到36架,工廠不得不更新設計,增加機庫,這樣舷邊高度降低,耐波性變差。1933年5月完工時,測試排水量12732噸,66000馬力,航速29節,續航力10000海裏(14節),飛機48架,官兵924人。

“龍船”的外形成為日後日本小型航母的典範,包括全通飛行甲板、無軍艦島和露天艏甲板,艦橋位於飛行甲板前端正下方。然而,1935年9月,日本海軍歷史上發生了著名的“第4艦隊事件”:“龍船”在演習中遭遇臺風襲擊,由於幹舷過低,橋梁被海浪沖走。這壹事件對日本艦船的設計影響深遠。後來,“龍船”被重新停靠和重建。除了用改進的耐波性重新設計橋梁之外,還增加了壹個新的甲板來增加幹舷高度。改造後排水量達到12575噸,但航速降低到28節。

太平洋戰爭爆發時,龍船裝備了18式96戰鬥機和12式97攻擊機。它與“翔鳳”號航空母艦和被征用的商船“春日丸”號組成第4航空隊,參加了入侵菲律賓和進攻荷屬東印度群島的支援行動。偷襲珍珠港期間,龍船負責進攻阿留申群島。第二次所羅門海戰時,“龍船”裝載了24架“零式”戰鬥機和9架“97”攻擊機。在運輸船隊的護航行動中遭到美軍航母艦載機的攻擊而沈沒。

“黑龍”:第壹艘真正按照航母標準建造的航母。

“黑龍”號是日本第壹艘按照航母標準設計建造的航母。在此之前,大部分航母都是由其他戰艦改裝而成。黑龍的建造也是壹波三折。根據《華盛頓公約》的規定,當時日本還可以建造壹艘總噸位為21000噸的航母,所以最初設計了兩艘總噸位為1050噸的航母。但海軍要求在10500t航母上安裝5門203mm艦炮、20門127mm高射炮和100飛機,這對於10000t航母來說是不合理的要求。進入預算審查階段後,這些要求有所減少,航母的自衛武器數量減少到5門155mm艦炮和16門127mm艦炮。

1934年,日本海軍發生了著名的“友鶴事件”:21號水雷隊的兩艘水雷艦在旗艦“龍田”號輕巡洋艦的帶領下,在日本近海進行夜間訓練。返航時海上風速達15 ~ 20m/s,浪高3 ~ 4m,導致“友誼鶴”水雷。回想起來,“友和”號傾覆的原因是船的重心過高,幾乎所有的日本軍艦都在某種程度上有這個通病。這主要是因為,在《華盛頓公約》的制約下,為了盡可能提高單艦的戰鬥力,過多的武器被盲目堆積在艦上。這壹事件和前面提到的“第4艦隊事件”對日本艦船的設計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軍方對黑龍的設計要求變得更加合理。

黑龍於1934+01年6月在舞鋼海軍造船廠開工,1935年2月下水,1937年2月完工,測試排水量18800噸,150。

服役後,該艦隨“龍飛”號編入第2航空隊,搭載飛機57架(21零式戰鬥機,18 97攻擊機,18 99俯沖轟炸機),曾支援日軍在中國大陸和東南亞的侵略,是偷襲珍珠港的主角之壹。1942六月中途島之戰是黑龍戰鬥生涯的最後壹幕。該艦在美國航空母艦約克城號和企業號俯沖轟炸機的攻擊下沈入海底,艦上1103名官兵只有385人生還。

“龍飛”:魚雷“自殺”,水兵得以逃脫。

“龍飛”號為黑龍級2號艦,1936年7月在橫須賀海軍造船廠開工,1937+01年6月下水,1939年7月完工。試驗排水量20165噸,航速34.6節,續航力7670海裏(18節以下)。可搭載72架飛機,11名官兵。

該艦外形最大的特點是艦島位於左舷中央(航母的艦島壹般布置在右舷前端1/3處),以便為艦載機提供較長的起飛跑道。艦島之所以由右舷改為左舷,是因為右舷的中心在煙囪後面,煙囪冒出的煙會影響航行作業,幹擾飛機降落。同樣采用這種設計的還有改造後的馳程。

“龍飛”自服役以來壹直與“黑龍”共進退。中途島戰役中,該艦在赤城、加賀、黑龍的慘禍中幸存,隨後在第2航空隊隊長山口海軍上將的指揮下,出動艦載機連續兩次攻擊美國航空母艦約克城號,使其損失慘重。出乎意料的是,在襲擊黑龍六小時後,美機又來到了龍飛上空。該船被艦橋右側前方飛行甲板上的四枚炸彈擊中,前部升降舵被炸飛,飛向艦橋上部井道,引發火災。6月6日夜0點宣布棄船,包括山口文多在內的416官兵犧牲。值得壹提的是,日本驅逐艦“卷雲”號奉命向龍飛旋轉兩枚魚雷後,被困在龍飛艙底機艙的70名日本水兵在魚雷擊中並爆炸後奇跡般地從缺口逃出,34人在海上漂流15天後被美國船只救起。

1942年6月4日至6日三天內,日本海軍損失了4艘壹線航母,332架飛機和飛行員。從此日本海軍開始由攻轉守,直到1945戰敗。

“翔鶴”級:全盛時期的寵兒,偷襲珍珠港的領軍人物。

翔鶴級航母包括“翔鶴”號和“瑞和”號。1936年,日本單方面退出倫敦裁軍會議,從此海軍造船項目如脫韁野馬般擴張。“翔鶴”級航母就是在這種背景下誕生的。

翔鶴於1937年2月在橫須賀海軍造船廠開工,1939年6月下水,1941年8月完工。瑞和號由川崎神戶造船廠於1938年5月建造,1939年10月下水,1941年9月完工。試驗排水量29800噸,可搭載84架飛機,1.660名官兵。兩艘航母都屬於1航空隊的第5航空隊。他們曾在日本海軍全盛時期服役,參與偷襲珍珠港、東南亞和印度洋。

“翔鶴”號在珊瑚海海戰中因甲板中彈無法起降,後返回舞鋼檢修,於是第5航空隊避開了中途島戰役,避免了毀滅的命運。到第三次所羅門海戰時,該級艦成為日本唯壹的主力航母,但由於缺乏熟練飛行員,艦載機損失慘重。1942+00年6月南太平洋海戰中,翔鶴號再次受損,不得不返回橫須賀檢修。1944年6月的馬裏亞納海戰中,第5航空隊再次出擊。19,“翔鶴”號遭到美國潛艇“藍魚”號發射的4枚魚雷攻擊,導致彈藥庫爆炸,1263官兵隨艦沈沒。

馬裏亞納海戰中,“瑞和”號被炸彈擊中,隨後返回舞鋼進入幹船塢檢修。1944,10年10月20日,“瑞和”號進入萊特灣戰役,擔任日本北方軍旗艦。25日,“瑞和”號遭到美軍艦載機猛烈攻擊,各中7枚魚雷和7枚炸彈,在恩加諾角沈沒,1700名官兵中只有970人獲救。

“翔鳳”級:名為潛艇支援艦,實際上是航母預備艦。

翔鳳級航母包括翔鳳號和瑞風號,其前身分別是潛艇支援航母“劍崎”號和“高崎”號,在設計之初就被列為“航母預備艦”。“高崎”號1939下水,航母馬上改建。1940年2月竣工,更名為“瑞豐”。“劍崎”比“高崎”更早於1939 1下水,但直到1941才重修,同年1完工,改名為“翔鳳”。

因為是“航母預備艦”,“劍崎”號在充當潛艇支援艦時,設置了機庫和電梯。除了煙囪、桅桿和不成比例的小橋,頂層甲板幾乎是空的。改裝後的“翔鳳”排水量13100噸,航速28節,續航力7800海裏(18節)。該艦可搭載6架零式戰鬥機、12 97攻擊機和10 99俯沖轟炸機。788名官兵。

“翔鳳”第壹次也是最後壹次襲擊是在珊瑚海。戰鬥中,“翔鳳”號被美軍飛機密集攻擊的7枚魚雷和13炸彈擊中,於5月7日1942沈沒。這是日本在太平洋戰爭中損失的第壹艘航空母艦。“瑞豐”號於5438+0944+00年6月在恩加諾角被美軍飛機轟炸,擊中兩枚魚雷和兩枚梅子彈後沈沒。

《龍鳳》:甲板上設煙囪,掩人耳目。

“龍鳳”的前身是潛艇支援母船“巨鯨”號。橫須賀8月開工1933,3月完工1934,排水量13048噸。又被列為“航母預備艦”,所以艙內設施不多;外觀與“劍崎”號相似,頂層甲板平坦,沒有主要建築,除了為迷惑西方軍事觀察家而設置的壹個大而不當的煙囪。

大鯨號是第6艦隊1和第2潛水隊的旗艦。1941年底,“巨鯨”號開始進行其航母的改造。6月完成1942 11,更名為“龍鳳”。排水量15300噸,航速26.5節,續航力8000海裏(18節),官兵989人。龍鳳可以搭載21架戰鬥機和9架攻擊機。

龍鳳號參加了馬裏亞納海戰,輕微受損後返回日本。後來飛行甲板加長了15米,可以搭載新型戰機。1945年3月19日,“龍鳳”號停靠武岡時失去動力,作為浮動防空炮臺使用,直至日本戰敗。戰後,“龍鳳”號用於運送海外日軍戰俘和僑民回國,最終於1946年4月解體。

“鷹”級:只能用於訓練和空運任務。

“鷹”級航母包括“狗鷹”、“雲鷹”、“沖鷹”等。太平洋戰爭之前,日本海軍就有壹個計劃,補貼私人航運公司建造大型郵輪,以防有壹天被征用改造成航母。

1937年4月,日本開始實施上述計劃。凡排水量6000噸以上、航速19節以上的客船、遊船、貨船,在建設期間由政府給予“補助”。1940年,日本海軍迅速擴張時,三菱長崎工廠的遊輪“春日丸”被日軍征用。當時船的建造已經完成了30%左右。1941年5月,該艦轉入佐世保海軍造船廠改建,同年9月完工並編入第5航空兵團,後編入第4航空兵團。試驗排水量20000噸,航速21.1節,續航力8500海裏(18節),飛行甲板長172米,寬23.5米,官兵747人。

因為是商船改裝的航母,性能遠不如正規航母。建成後從未作為航母使用,多用於訓練和飛機運輸任務。只能算是飛機運輸船。1942中途島戰役後,日本聯合艦隊的壹線航母損失慘重,於是“春丸”號於1942年8月更名為“鷹”號,正式編入日本航母的行列。“春日丸”的姊妹船包括“蒲甘丸”和“新田丸”兩艘。偷襲珍珠港前夕,“八卦丸”被軍方征用。1942年初改建,同年5月竣工。改名為“雲英”。新天丸的改造也於同年6月165438+10月完成,更名為重影。

上述三種艦艇速度高,正規航母距離遠。他們只能為運輸車隊護衛、護航或充當運輸機平臺,沒有參加過更著名的戰役。“鷹”號於8月1944日在呂宋島西北海域被美國潛艇擊沈。“雲英”號於9月1944+01日在東沙島以東海域被美軍潛艇擊沈。2月4日,1943+65438,“沖瀛”號在日本八丈島以東海域被美軍潛艇擊沈。

“獵鷹”級:整體性能不亞於正規航母。

“獵鷹”級航母包括“獵鷹”和“飛鷹”,服役背景與“鷹”相似。為了應對1940東京奧運會,日本郵電部決定建造兩個六輪的大型豪華場。日本軍方願意提供60%的補貼,但要求這兩艘郵輪必須滿足長210米、寬25米的規格,航速在24節以上,排水能力在26600至27000噸之間,三個月內可以改裝成航母。

1號下水“津原丸”於1939年3月在三菱長崎工廠開工,第二艘“出雲丸”於同年10月30日在川崎神戶造船廠開工。1940年10月,遊輪決定改造成航母,並在建造工作完成前被軍方收購。“隼鳥”級的改造項目在高度機密的情況下進行。“水原丸”號於5月初1942完工,7月中旬更名為“隼鳥”號。“出雲丸”於同年7月底完工,命名為“鷹”。試驗排水量27500噸,水線長215.3米,寬126.7米,飛行甲板長210.3米,寬27.3米,航速25.5節,續航力12,565,438+0海裏(18)。

隼鳥級艦島設計新穎,煙囪與艦島合二為壹,向外傾斜26度,減少排煙幹擾。其他采用這種設計的日本航空母艦是大鳳和信部。雖然該級艦是由遊輪改造而成,為了防火必須拆除許多木質裝飾艙室,但整體性能足以與常規航母“龍飛”號相抗衡,相當令人驚訝。

1942年7月,獵鷹與飛鷹壹起編入第3艦隊第2航空隊。中途島戰役壹個月後,由於日本海軍艦載航空兵嚴重不足,他們從二線預備部隊調整到壹線作戰;10參加所羅門群島和瓜達爾卡納爾島海戰,攻擊美國企業號和大黃蜂號航母。美軍進攻塞班島時,也有進攻的記錄。

1944年6月20日,馬裏亞納海戰中,“雄鷹”號在他們嵌套的艦載機後方時,被1魚雷擊中。魚雷爆炸後,航空燃料庫被毀,揮發的油氣充斥艦內。兩個小時後,石油和天然氣被引爆,隨後是壹場無法控制的大火。強烈的爆炸聲讓艦上官兵誤以為艦艇被另壹枚魚雷擊中。爆炸後不久,老鷹翻船沈沒。值得註意的是,在這場海戰中,有三艘日本航母在遭到魚雷攻擊和油氣引爆後被擊沈。

當天,獵鷹也被兩枚炸彈擊中,損傷並不嚴重。復辟後直接承擔訓練和空運任務,不參與萊特灣與美軍艦隊的戰鬥,避免了被美軍追殺的命運。1944 65438+2月9日,“獵鷹”號被美軍潛艇發射的魚雷擊中,受損嚴重。但由於布雷時彈藥庫和燃料庫都是空的,幸運的是,爆炸並沒有跟隨姐妹艦的腳步。修復後的“獵鷹之鷹”壹直停泊在佐世保港,戰後1946年8月解體。

禿鷹:由德國商船改裝而成的航空運輸船。

禿鷹也是由商船改裝而成的航空母艦。但更特別的是,它的前身是壹艘德國商船“scharnhorst”。該船於1935年在德國不來梅建造。屬於德國洛德航運公司遠東航線的定期郵輪,排水量18184噸。當第二次預定航程停靠日本時,歐戰爆發。因為大西洋在英國手裏,回不了家,只能待在神戶。

1942被日軍收購,同年9月改裝航母。由於艦艇原始資料難以獲得,改裝工作進展緩慢,直到武岡海軍造船廠1944年春天才完成。試驗排水量20900噸,水線長189.36米,寬25.6米,航速24節,馬力26000,續航力8000海裏(18節),飛行甲板長180米,寬245米,官兵834人。

從速度上可以看出,該艦充其量是壹艘航空運輸船。1944年7月編入1海上警衛隊,擔任艦隊護航任務。1944 165438+10月17日,在壹次從日本到新加坡的護航任務中,在黃海濟州島以西海域被壹艘美國潛艇擊沈,結束了其作為航母的短短5個半月。

海鷹:從客船、袖珍航母到訓練靶艦

“海鷹”的前身是日本大阪海運公司所屬的客船“阿根廷丸”號。1939於5月在三菱長崎工廠完成,也是日本大型商船“贈與”支持的產品。原排水量12577噸,16600馬力,航速21.48節,可載客901人。中途島戰役後,1942 65438+2月由三維長崎工廠改裝,次年完工,改名為“迎海”號。海鷹排水量16700噸,水線159.59米,飛行甲板160米,寬23米。它是鷹式最袖珍的航空母艦。“楊彥”級驅逐艦由於更換了52000馬力的主機,航速提高到23節,續航力7000海裏(18節),可搭載587名官兵。艦速太慢,只從事艦隊護航、飛機運輸等後勤任務,沒有投入線下作戰。

3月1845,19日,“迎海”號在吳軍港外被美軍空襲損壞,被拖回瀨戶內海的貝福灣作為訓練靶艦。同年7月24日,在別胡夫灣遭英國海軍航空兵攻擊後擱淺,直至戰爭結束,於1946年9月解體。

“大鳳”:油氣“窒息”使其靈魂回歸大海。

這是日本海軍最後壹艘大型正宗航母。當時日本海軍急需擴充航母實力,以抗衡美國在太平洋的海軍力量。日本海軍認為,美國有5艘大型航母,還會再建兩艘,而日本只有6艘壹流航母(赤城、加賀、黑龍、龍飛、翔鶴和瑞和),因此需要再建壹艘大鳳與之抗衡。該船由川崎重工建造。是1939預算通過後設計的,1941完成。

該艦的設計吸收了從實戰中獲得的經驗和教訓,但也產生了新的問題。比如考慮到出動後飛機防空能力較弱,強調加強防護裝甲。由於裝甲重量的增加,飛機的數量不得不減少。原設計排水量33900噸,但為了增加消防設備和高射機槍座,增加到34200噸;因為飛行甲板裝甲加厚,重量增加,船重心增加,要拆除壹個機庫,但幹舷高度降低,所以采用了帶飛行甲板的閉首。這在日本航母的設計中是史無前例的。

艦載機61架,其中包括19架狂風戰鬥機,6架蔡赟偵察機,36架流星攻擊機。由於機庫已滿,13飛機必須露天停放在飛行甲板上。該艦航速33.3節,160000馬力,續航力10000海裏(18節),最大試驗排水量34200噸,水線長253米,寬27.5米,飛行甲板長257.5米,寬30米,官兵65438+。

大鳳於1943年4月下水,於1944年3月完工,隸屬於1機動艦隊航空隊。用“翔鶴”和“瑞和”。1機動艦隊擁有9艘航母,450架飛機。當時大鳳號上有27架零式戰鬥機,18架天山攻擊機,27架彗星和99架俯沖轟炸機,3架偵察機,共計75架。

1944年6月,“大鳳”號第壹次出擊,它出現在19年6月的馬裏亞納海戰中。第壹波飛機升空後,美潛艇發射的魚雷擊中艦島底部,導致航空燃料庫開裂,揮發性油氣充斥整個機庫,因此需要暫停第二波飛機的起飛作業,用升降機運送木材填補燃料庫的裂縫。中槍五個小時後,損壞大鳳號的船員犯了壹個致命的錯誤:他們啟動了船上的通風系統,以清除滲透到船上的石油和天然氣。結果動力系統產生的火花瞬間引燃油氣,爆炸沖擊波無法吹穿兩棟樓的裝甲和飛行甲板,而是在艦內造成“悶爆”。驚人的爆炸摧毀了船上所有脆弱的結構,但大鳳在沈沒前仍在海上漂浮了1個多小時。該艦因“窒息”傷亡慘重,死亡官兵超過1000人。

大鳳失守後,日本立即改善了所有航空母艦的通風,但大鳳號的沈沒永遠無法彌補對戰鬥力和士氣的打擊。從建成到沈沒,大鳳只有三個月零12天。

“Nobuka”號:在第壹次航行後不到20小時就沈沒了。

本艦原為第三艘“大和”級超級戰列艦,於1940年5月開工建造。但在橫須賀造船廠建造過程中,由於中途島戰役中航母損失慘重,中途改裝為航母。1944 165438+10月9日完成。

因為“Nobuka”號的船體有戰列艦裝甲。所以日本海

  • 上一篇:金元是哪壹年?
  • 下一篇:為什麽對袁崇煥的爭議這麽大?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