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海灣戰爭的起因、過程和結果是什麽?

海灣戰爭的起因、過程和結果是什麽?

海灣,波斯灣的縮寫,位於西亞中部。海灣周邊國家是世界石油主產區,戰略地位突出。1990年8月,這壹地區爆發了戰後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局部戰爭——海灣戰爭。這場戰爭對冷戰後國際新秩序的建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同時,它所表現出的現代高技術作戰的新形勢、新特點,給軍事戰略、戰役戰術和軍隊建設帶來了許多啟示。

海灣戰爭是由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引發的。歷史上,由於各種原因,伊拉克和科威特在主權和邊界問題上存在爭議。20世紀80年代末,隨著兩伊戰爭的結束和世界兩極體系的解體,伊拉克與科威特的爭端再次凸顯。就伊拉克而言,主要原因是希望在新的國際形勢下實現國家的快速發展,具體來說就是解決長期困擾它的出海口問題,免除在兩伊戰爭中欠下的巨額債務,成為海灣地區大國。1990年7月,在向科威特提出的壹系列要求遭到拒絕後,伊拉克下定決心武力吞並科威特。

1990 8月2日上午1時(科威特時間),經過精心準備,伊拉克三個師和國民警衛隊越過伊拉克-科威特邊境,對科威特發動了突襲。與此同時,壹支特別行動部隊從海上對科威特市進行了壹次直升機攻擊。拂曉時,兩支對立的部隊開始攻擊城裏的目標。科威特埃米爾賈比爾·薩巴赫帶著壹些王室成員匆忙逃到附近的壹艘美國軍艦上。阿米爾的兄弟法赫德王子在保衛王宮的戰鬥中陣亡。上午9點,伊軍基本控制了科威特城。下午4點,伊拉克軍隊占領了科威特全部領土。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震驚了全世界。聯合國多次通過決議,反對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對伊拉克實施制裁。反應最強烈的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它們在海灣地區有很大的經濟利益。8月2日和3日,美國總統布什主持召開國家安全委員會全體會議,研究對策。會議最終決定采取大規模軍事部署行動,迫使伊拉克撤軍,並做好必要時實施軍事打擊的準備。根據這壹精神,負責中東防務的美軍中央總部制定了“沙漠之盾”行動計劃。8月7日淩晨2點(東部時間),布什總統正式批準了這項計劃。

“沙漠之盾”行動計劃是分兩個階段向海灣地區部署部隊。第壹階段,在3至4個月內(17周)部署24萬兵力及其組織裝備,使美軍及其他出兵國在該地區的兵力與伊軍大致相當。第二階段,我們將根據形勢發展繼續增兵,使兵力達到足以將伊拉克軍隊趕出科威特的水平。第壹階段部署,根據伊軍可能在短時間內對沙特發動攻擊的情況,先在沙特的朱拜勒和達蘭部署快速反應部隊和空襲部隊,建立機械防禦,采取“以空間換時間”的策略,封鎖伊軍可能的攻擊,確保後續部隊陸續到達部署。

方案確定後,美軍制定了具體的部署方案,最大限度地調度運輸司令部管轄的戰略運輸工具,調動預備役和民用運輸力量,同時招募和組織預備役。其他部隊派遣國也啟動了自己的部署行動。經過緊張的行動,省廳兩個階段分別於6月8日+01結束。當時美軍在海灣地區的總兵力達到43萬人,其中陸軍26萬人,海軍5萬人,空軍4萬人,海軍陸戰隊8萬人。主要武器裝備有:1200坦克,2000輛裝甲車,1300作戰飛機,1500直升機,100多艘戰艦。

其他國家派遣的軍隊總數達到50萬。壹些非部隊派遣國提供了武器裝備、船只、飛機和醫療隊。隨著各國軍隊的部署,越來越需要建立壹個統壹協調的指揮機構。8月中旬,通過協商在多國部隊最高級別成立了壹個協調作戰指揮機構。原則上,戰區內所有部隊由沙特阿拉伯武裝部隊司令中將·哈立德和美軍中央司令部司令施瓦茨科普夫將軍統壹指揮。然而,各國軍隊分別從其最高當局接受命令和指示。

面對美國等國的出兵和國際社會的經濟制裁,伊拉克采取了相應的反制措施。總的戰略指導思想是延緩戰爭爆發,使海灣沖突長期化、復雜化,進而分化以美國為首的軍事陣營,打破對伊拉克的各種制裁,保全既得利益,同時做好軍事防禦作戰的準備。為此,它在外交上打著“聖戰”的旗號,將撤軍問題與以色列從阿拉伯被占領土撤軍掛鉤,以轉移阿拉伯國家的手指;經濟上,采取對內緊縮,對外尋求突破的政策;軍事上,加緊擴軍備戰,恢復建設24個師,使陸軍總兵力達到77個師,65438+20萬人。同時,加強了戰區的兵力部署。按照三道防線部署了43個師,約54萬人,4280輛坦克,2800門火炮,2800輛裝甲運輸車。

美軍在開始實施“沙漠之盾”計劃時,已預估到伊拉克拒絕撤軍,擬定了代號為“沙漠風暴”的軍事打擊行動計劃。65438年2月20日,美國國防部長切尼和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鮑威爾批準了這項計劃。計劃要點是進行進攻作戰,以達到:1。癱瘓伊拉克國家指揮機構;2.將伊拉克軍隊趕出科威特;3.摧毀伊拉克的* * *和國民警衛隊;4.試圖摧毀伊拉克的彈道導彈和核生化武器;5.幫助恢復科威特的合法政府。

基於這壹認定,擬定如下作戰方案:實施多國、多方向、海空、地面協同攻擊,先以空戰摧毀伊拉克重要軍事目標,再逐步轉移空中作戰重心,在科威特戰區實施地面作戰,摧毀伊拉克國民警衛隊,以阿拉伯部隊解放科威特城。整個戰鬥過程分為四個階段,即1。戰略空襲;2.奪取制空權;3.對地面部隊的空襲;4.地面進攻行動。

165438+10月29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678號決議,規定19911 15為伊拉克撤軍的最後期限。1991 1 10月9日,美國國務卿貝克和伊拉克外長阿齊茲在日內瓦舉行了戰前的最後壹次會晤。然而,雙方都認為沒有妥協的余地,會談未能取得成果。65438+10月16美國東部時間上午10: 30,布什總統向美軍中央司令部司令施瓦茨科普夫簽署國家安全指令,命令美軍對伊拉克開戰。

65438+17年10月淩晨,美軍空襲開始。整個空襲包括“沙漠風暴”計劃四個階段的前三個,美軍稱之為空戰。按照計劃,三個階段將同時啟動,攜手推進,逐壹實現既定目標。通常的空襲模式是EF-111、EA-6B、EC-130h等電子戰飛機先開路。F-117,F-111DAEAF,A-6,A-10,AV-8B,F-15E,B-52等。,這是攻擊的原因。每日出動架次為2000至3000。據美軍統計,到地面進攻開始時,科威特戰區54萬伊軍有25%以上傷亡,重型裝備損失達30-45%。

為了實施地面進攻作戰,美軍中央司令部的陸軍還制定了具體的戰役計劃,這就是“沙漠軍刀”計劃。該計劃實際上是“沙漠風暴”計劃的壹部分。該計劃決定由五個軍事小組執行地面作戰任務。美國第18空降軍在全線西部實施攻擊,負責切斷戰區伊軍與後方的聯系。美國第七軍在前線中段承擔主要任務,重點消滅伊拉克和國民警衛隊;第七軍右翼依次是北方聯合部隊、美軍中央司令部海軍陸戰隊和東部聯合部隊。他們將包圍科威特後面和科威特城內的伊拉克部隊,牽制伊拉克戰術和作戰部隊。北部和東部聯合部隊的阿拉伯部隊將負責解放科威特城。方案擬定後,多國部隊從65438年6月+10月17空襲當天至2月24日進行了大規模部署調整。美軍兩軍數十萬人分別從原駐地向新的攻擊起點移動了200多公裏和300多公裏。

1991當地時間2月24日淩晨4點,多國部隊向伊拉克軍隊發起大規模聯合進攻,將海灣戰爭推向最後階段。多國部隊首先在前線中部發起攻擊,以吸引伊軍總部的註意。隨後,東西兩端開始行動,導致西端“關門”,東端“開走”。在這種情況下,負責主攻的美軍第七軍發動了決定性的進攻。先向北,再向東,消滅伊拉克軍隊的主力。伊拉克軍隊面對多國部隊的進攻頑強抵抗,隨後逐漸向北部和西部撤退,並點燃了科威特油田的大量油井。28日上午,科威特城完全被阿拉伯部隊控制,多國部隊大部分完成了各自的任務。鑒於此,布什總統於當地時間當天8時發布臨時停火令。整個地面攻擊持續了100小時。

臨時停火後,伊拉克表示接受美國提出的停火條件,並願意執行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的有關決議。在此基礎上,4月3日,聯合國安理會以12票贊成,1票反對,2票棄權,通過了海灣正式停火決議,即687號決議。海灣戰爭已經結束。據戰後統計,在這場戰爭中,伊拉克境內的43個師* * *中有38個被嚴重破壞或殲滅,6.2萬人被俘,3847輛坦克,1.450輛裝甲運輸車,2917門火炮被摧毀或被俘。107架飛機被擊落、摧毀或俘獲。多國部隊方面,126人死亡(包括74名美國人),300多人受傷,12人失蹤。

海灣戰爭是世界兩極體系崩潰和冷戰結束後的第壹次大規模局部戰爭。深刻反映了世界向新格局過渡中各種矛盾的變化,是這些矛盾局部激化的結果。它體現了人類社會生產力特別是科學技術的發展引起的戰爭特征的革命性變化,主要表現為:在高度密集的技術基礎上裝備武器;攻擊方式不再以大規模殺傷為主,而是在破壞力相對降低的基礎上,突出打擊的精準性;整個戰爭的範圍和過程被視為壹個完整的體系,戰爭的協同性和時效性是空前的。還表現出新的作戰手段和作戰思想應用於戰爭所產生的作戰樣式的許多新特點,包括:空戰成為獨立的作戰樣式;機動作戰是進攻作戰的基本方式;遠程火力戰是主要交戰手段;電子戰是“硬殺”不可或缺的作戰方式;夜戰是壹種新的戰鬥方式。——海灣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參戰國家最多、壹次性出兵最多、武器最先進、空襲規模最大、空前激烈和發展迅速、雙方傷亡懸殊的現代高技術局部戰爭。雖然這場戰鬥只持續了43天,但它提供了許多現代局部戰爭的新鮮經驗和教訓。特別是大量高技術武器系統的作戰運用所展示的“軍事技術革命”,更是引起了世界各國軍事理論界的關註,引發了人們以新的思維方式探索現代局部戰爭的理論、指導規律和作戰方法。海灣戰爭是未來高技術戰爭的窺視孔。

壹、戰爭爆發的原因和背景

任何戰爭的爆發都有其特定的原因和背景。導致海灣戰爭爆發的主要原因和背景是:

(1)伊拉克對科威特的占領

1990 8月2日上午1時(科威特時間),在空軍、海軍、兩棲作戰部隊和特種作戰部隊的密切支援和配合下,伊拉克3個師和國民警衛隊越過科威特邊境,對科威特發動了突然襲擊。由1機械化步兵師和1裝甲師組成的主力沿薩夫萬-阿布達裏-科威特城軸線進攻。在350多輛坦克的引導下,他們首先向南攻占了賈赫拉山口,然後轉向東進攻科威特城。由另外1裝甲師組成的輔助部隊,在主力進攻部隊的西側向南進攻,在賈赫拉山口與主力進攻部隊匯合,繼續南下,在通往沙特邊境的主要通道上建立狙擊陣地。五點半,主攻部隊和特種作戰部隊在科威特城會合。經過大約14小時的城市戰鬥,晚上7點,伊拉克軍隊完全占領了科威特首都。然後進攻繼續發展,後續部隊繼續進入科威特。8月3日中午,伊拉克軍隊占領了科威特全境。到8月6日,大約20萬伊拉克軍隊進入科威特,有2000多輛坦克。8月8日,伊拉克總統薩達姆宣布吞並科威特,並將其定為伊拉克“第19省”,稱其“將永遠是伊拉克不可分割的壹部分”。

科威特孤軍奮戰,對伊拉克軍隊的突然襲擊毫無準備,只進行了微弱的抵抗。在20,000人的KLA中,只有5,000多人被撤到沙特,其余的軍隊被驅散或投降。科威特埃米爾賈比爾·薩巴赫和壹些王室成員乘直升機逃往沙特阿拉伯。

伊拉克占領科威特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奪取科威特來勾銷欠科威特的巨額債務,用這筆“國庫”解決八年兩伊戰爭給國民經濟帶來的嚴重危機;占領科威特可以將其海岸線從50公裏延長到265,438+03公裏,從而大大改善其海軍的活動以及石油出口和其他對外貿易的海上通道;通過吞並科威特,可以解決兩國長期存在的邊界糾紛以及由此引發的邊境地區石油開發糾紛;以科威特為例還可以起到威懾海灣國家和中東其他國家的作用,為他們爭奪阿拉伯世界的領導權,稱霸中東鋪平道路。

伊拉克武裝占領科威特引發海灣危機,成為海灣戰爭的直接導火索。

(B)美國和海灣地區其他國家的利益

海灣地區之所以牽動美國和其他許多國家的神經,主要是因為其極其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截止1990,65438+10月底,海灣地區已探明石油儲量6517億桶,占世界已探明石油儲量(10015億桶)的65%,天然氣24萬億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氣資源總量的13。石油日產量約為1450萬桶,約占世界石油日產量(6360萬桶)的23%;每天出口石油約12萬桶,占世界石油日出口量(2800萬桶)的43%。中東五大產油國(沙特、科威特、伊拉克、伊朗、阿聯酋)都在海灣地區。世界上20個超大型油田中,11在海灣地區。

海灣地區生產的石油主要用於出口。美國、西歐和日本進口的石油有相當壹部分來自海灣地區。據美國能源信息統計,1990年第壹季度,美國石油日凈進口量為761萬桶,其中206.4萬桶來自海灣地區,占比26.9%。西歐日進口石油823.5萬桶,其中海灣地區進口427.6萬桶,占比51.9%;日本每天進口石油548萬桶,其中從海灣地區進口354萬桶,占64.6%。

石油是世界經濟發展的“血液”,也是現代軍隊的動力。如果伊拉克吞並了科威特,然後占領了沙特,就控制了世界壹半以上的石油資源,這就好比堵住了西方主要工業國的咽喉。薩達姆可以利用手中的石油武器操縱西方工業國的經濟發展,然後他就可以對他們指手畫腳。這是美國和其他主要工業國家絕對不能容忍的。

另外,科威特是世界上少有的富國。其海外資產超過6543.8億美元,還在西方重要行業持有數百億美元的股份。如果這些資產被伊拉克拿走,也會給西方經濟造成巨大損失。

(C)美蘇關系緩和,美蘇在地區沖突中對立的陰影消失。

戰後40多年,由於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對立以及霸權的需要,人們幾乎在所有的地區沖突中都可以看到美蘇鬥爭和對立的影子。戈爾巴喬夫上臺後,進行改革和新思維,積極向西方靠攏,在政治、軍事和外交上放棄了與美國對立的立場。伊拉克的行動無形中進壹步促進了蘇美接觸的欲望。雖然伊拉克是蘇聯在中東經營多年的為數不多的親密盟友之壹,但為了避免在伊拉克問題上與美國等西方國家發生對抗,蘇聯寧願犧牲伊拉克這個曾經的盟友。在伊拉克問題上,蘇美合作的態度讓布什總統感到“非常滿意”,並稱之為“戰後美蘇第壹次在地區沖突中結盟”。美蘇在海灣危機基本立場上的壹致,使聯合國安理會成功地通過了壹系列制裁伊拉克的決議。蘇聯雖然沒有直接出兵參與對伊戰爭,但其支持美國組織多國部隊出兵海灣,使得美國可以肆無忌憚地采取各種軍事行動。

(4)國際社會普遍強烈反對侵略。

國際關系壹直是人們感興趣的問題。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第壹天,美國總統布什發表講話,譴責伊拉克的行為是“赤裸裸的侵略”,對美國的國家利益“構成真正的威脅”,並宣布凍結伊拉克和科威特在美國的所有資產。同時做出了強有力的軍事回應,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不到1小時,兩個航母戰鬥群奉命駛往海灣。

蘇聯壹改戰後40年來在世界地區沖突中反對美國的正常立場。8月3日,美蘇達成諒解,發表聯合聲明,要求伊拉克“無條件從科威特撤軍”,“全面恢復科威特的主權、合法政權和領土完整”。這與美國對伊拉克的政策目標完全壹致。同壹天,蘇聯政府停止了對伊拉克的武器供應和軍事援助。

世界上大多數其他國家或國際組織對伊拉克的入侵反應迅速,普遍強烈抵制和譴責伊拉克的侵略。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和會員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幾乎壹致的意見對海灣危機作出了反應。8月2日,聯合國安理會以14票贊成、0票反對、1票棄權通過了譴責伊拉克違反《聯合國憲章》並要求其撤軍的660號決議。從8月2日到10月29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12項譴責和制裁伊拉克的決議。這些決議使伊拉克在政治、經濟、軍事和外交上處於極其孤立的地位。其中,第678號決議規定伊拉克撤軍的最後期限為1991 1 15。如果伊拉克不在最後期限到來前撤軍,決議授權聯合國會員國使用“壹切必要手段”執行聯合國通過的決議,這為以美國為首的38個國家組成聯合部隊出兵海灣,以武力解決危機提供了途徑。

在“最後期限”到來之前,國際社會為解決這場危機付出了巨大努力。多國領導人斡旋,設計了各種斡旋方案。聯合國秘書長也親自到巴格達做伊拉克的工作,希望伊拉克從科威特撤軍。但所有這些努力都未能使伊拉克改變立場。戰爭不可避免。

參考資料:

/blog/item/8082 baa 18506448 b 471064 FD . html

  • 上一篇:芒康旅遊景點介紹
  • 下一篇:領導理論的發展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