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韓國的風俗文化歷史?

韓國的風俗文化歷史?

朝鮮民族

朝鮮族

朝鮮少數民族

人口是1923842。

民族概況

朝鮮族主要分布在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其余的分散在內蒙古自治區、北京、上海、杭州、廣州、成都、濟南、Xi和武漢。其中,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大部分居民使用朝鮮語和朝鮮語。混居地區的朝鮮族普遍使用漢語。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朝鮮族人口為1923842。

中國朝鮮族的祖先是從朝鮮半島遷到中國東北三省的朝鮮人。他們定居下來後,逐漸發展成為中國的壹個民族。1982全國人口普查時發現,我國部分朝鮮族先民早在明末清初就已定居東北。比如遼寧蓋縣蒲家溝村的韓姓樸姓,在當地定居了300多年。自19世紀中葉以來,越來越多的朝鮮人從朝鮮半島遷入,朝鮮半島是中國朝鮮人的主要來源。由於當時朝鮮封建統治階級的殘酷剝削和壓迫,特別是1869年,朝鮮北部地區遭受了巨大的災難。壹些受苦受難的朝鮮農民跨過鴨綠江和圖們江來到中國,沿兩江開墾土地,在那裏與漢族和滿族人共同生活。但此時遷入的人數並不是很大,大多是春來秋去,居住地還不穩定。隨著日本帝國主義對朝鮮侵略的加劇,大批居民為了尋找出路,不顧清政府的禁令,遷往中國東北邊疆。據統計,1870年鴨綠江北岸有28個朝鮮族聚居的鄉鎮。清光緒七年(1881),延邊地區的朝鮮族有10000多人。從65438年到0883年,吉安、臨江、新賓三縣的朝鮮族居民有37000多人。同壹時期,烏蘇裏江沿岸地區也遷入了大量朝鮮族農民。

19五六十年代,清政府仍采取禁止朝鮮農民入境的政策。後來改了招人填海的政策。1881年,在吉林設立荒務局,在南崗(琿春)、延吉、東溝等地設立墾荒局,招募移民。所有被招募的人都是中國人。1885年,清政府將長約700裏、寬約50裏的圖們江北岸地區劃為朝鮮農民專用墾區,便於朝鮮農民大量遷入東北。

1910年,日本帝國主義吞並朝鮮,朝鮮人民和部分愛國人士,不堪帝國主義的殘酷壓迫和剝削,大量遷往中國東北,到1918年達到36萬余人。

朝鮮人民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1906年日本帝國主義侵占朝鮮殖民地後,朝鮮人民開始了反日活動,從自發到有組織的反日活動層出不窮。1927至10,中國* * *產黨組織在朝鮮成立。在中國* * *生產黨的領導下,各地成立了朝鮮和中國抗日遊擊隊。東北抗日聯軍第二軍,朝鮮族占絕大多數,第壹、第七軍的朝鮮族士兵也占壹半左右。1938年秋,8名漢族、朝鮮族女遊擊隊員在強大的敵人面前,射出最後壹顆子彈,砸碎武器,跳入牡丹江支流烏順河,光榮犧牲,寫下了著名的“八婆跳河”的悲壯抗日詩篇。數萬朝鮮士兵死於抗日戰場。解放戰爭時期,延邊只有5萬朝鮮人參軍。朝鮮戰爭爆發後,大批朝鮮青年響應“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號召,參加中國人民誌願軍,跨過鴨綠江,與鄰國同胞並肩戰鬥,為朝鮮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

社會經濟學

朝鮮族聚居的地區是中國的主要林區之壹,土地肥沃,資源豐富。長白山下,朝鮮人民開辟了這片富饒的領土。在東北邊疆開荒初期,朝鮮人民食物匱乏,就用野果野菜充饑。住在非常簡陋的茅草屋裏;是木犁,不用耕畜,靠人力耕種。到1881,延邊地區已開墾土地5300多公頃。在1884年,在朝鮮人居住區開墾了12000多公頃的土地。長期以來,他們大多從事農業生產,也有壹部分從事林業和副業。65438+70年代期間,他們在吉林省通化縣大甸子成功種植水稻,隨後在臨江、懷仁、滎經、柳河、海龍及延邊部分地區陸續擴種水稻。從65438年到0906年,朝鮮農民在和龍縣永支鄉大角洞挖渠,引水灌溉,增加了水稻產量。此後,延邊地區的稻田面積逐年增加,成為東北地區重要的水稻產區。用這裏的大米加工出來的大米,潔白油亮,營養豐富,與京津的“站臺飯”齊名。而少數擁有特殊權力的滿漢“占山戶”,卻用各種手段奪取農民用汗水開發的大片土地,使農民成為自己的佃農或雇工。同時,朝鮮人民中也有少數地主。到了1940年代後期,朝鮮地區處於封建地主經濟發展階段,有了壹些資本主義經濟成分。有兩種租賃關系:“活租”和“固定租金”。“活租”率為50%。此外,還有各種超經濟剝削。民國時期,僅延邊地區地方政府征收的稅目就有30多種。

1945抗日戰爭勝利後,朝鮮地區相繼解放,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民主政權建立。1946年進行土地改革。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中國生產黨的十壹屆三中全會以來,朝鮮人民在各方面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生活有了顯著的改善。

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成立於9月3日,1952。吉林省長白朝鮮族自治縣成立於1958。居住在各地的朝鮮族也建立了幾十個民族鄉。

為了充分利用朝鮮族聚居區的地上和地下資源,發展民族經濟,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的工業、農業、交通、郵電在黨的民族政策的光輝照耀下蓬勃發展。延邊州擁有鋼鐵、煤炭、電力、機械、有色金屬、紡織、橡膠、化肥、造紙、印刷、食品、陶瓷、制藥等工礦企業。,工業體系初具規模,成為中國民族特需品生產基地之壹。工業總產值在逐年增長。農林牧副漁生產全面發展。延邊是中國北方的水稻之鄉,品種優良,氣候條件好。他們積極引進科學技術,年年提高水稻產量。水果品種齊全,以全國聞名的蘋果、梨為大宗。烤煙產量也很可觀,是我國烤煙主產區之壹。人參和鹿茸也是這個地區的傳統產品,久負盛名。延邊自治州有鐵路和公路,四通八達,有火車連接各縣。隨著改革開放的進壹步深入,延邊在對外開放中受益於其地形。琿春經濟特區已經國務院批準。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的經濟增長勢頭強勁。

文化和藝術

朝鮮人民有著悠久而美好的民族文化藝術傳統,尤其擅長歌舞,喜歡在節日或工作後通過歌舞來表達自己的感情。當家裏有喜事時,他們會載歌載舞,形成有趣的“家庭歌舞晚會”。凱耶鋼琴演奏、頂水舞、扇子舞、長鼓舞、農家樂舞都是很受歡迎的傳統歌舞節目。朝鮮舞蹈婉約飄逸,其舞溫婉可人,如鶴展翅,柳枝拂水;或蒼勁有力,或活潑瀟灑,體現出明快熱情,細膩委婉,含蓄深沈的民族性格。韓國歌曲具有旋律流暢、圓滑、清晰的特點。著名歌曲有《長白合唱曲》、《女兒獨唱曲》等。著名的民歌有《橘梗謠》、《阿裏郎》、《諾多河》等。每個人都會唱歌。

韓國的體育活動也有自己的特色。摔跤是他們古老的運動和娛樂。踢足球是男人普遍喜歡的運動。從鄉到村,壹般都有自己的足球隊。壹般是小學四年級以上的學生組織踢足球。近幾年出現了壹些女足。每逢節日和節假日,往往會舉行以足球為中心的各種體育比賽。由於足球的普及,延邊成為了中國著名的“足球之鄉”。秋千和跳板是女性最喜愛的娛樂和體育活動。

朝鮮人民特別重視教育,早在20世紀30年代初就建立了許多學校。有“寧嚼樹皮,不讓孩子上學”的好傳統。解放後,各地建立了“家長會”、“董事會”等民間組織,自籌資金和物資興辦了數百所中小學。早在1949年,中國第壹所綜合性少數民族大學延邊大學就在延吉建校。後來相繼建立了延邊醫學院、延邊農學院、延邊教育學校、十幾所中等專業學校和1000多所中小學。各級教育網絡已經形成。各類院校培養了壹代又壹代朝鮮族高中級知識分子,遍布中央、各省和朝鮮族各條戰線。延邊地區還建立了各種成人教育學校。農、林、文、史、教等各種科研群體為延邊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習俗和宗教信仰

韓國婚姻是壹夫壹妻制。按照傳統習俗,近親、同宗、同姓是不結婚的。“男主外,女主內”是普遍的習俗。父子關系是壹切人際關系的基礎。重父愛孝,長子贍養父母。社會上的老人受人尊敬,人們鄙視不孝不敬的人和行為。大部分地區的居民被埋葬,而分散在城鎮的則被火化。

韓國人更喜歡樸素的白色衣服。婦女的衣服是短裙和長裙,被稱為“澤高裏”和“奇馬”。男士的衣服是短外套配馬甲,褲腿很寬。我出門的時候穿的是用布帶綁著的袍子,現在穿的是制服或者西裝。

韓國人的主食壹般是米飯和小米,北京泡菜(即麻辣泡菜)是必不可少的壹道菜。我喜歡吃大餅、冷面、醬湯、辣椒和狗肉。現在,許多人學習漢族的烹飪技巧。

大多數韓國村莊位於山坡下的平地上。村裏的建築面向東南、南、西南。有瓦房,有草房,房子的墻都刷成白色。房間壹般分為臥室、客房、廚房、倉庫。房間裏有壹個平炕。脫掉鞋子,坐在炕上。近年來,家裏的陳設越來越精致。韓國人很有禮貌,講究衛生,尤其是避免隨地吐痰。房子,餐具,衣服,被子都很整潔。

韓國的節日包括春節、清明節、端午節和中秋節。清明上墳添土,中秋除草,祭奠故人以示悼念。此外,還有三個家庭節日,即嬰兒出生壹周年、“嘉惠節”(60歲生日)和“結婚節”(60歲結婚紀念日)。在最後兩個節日裏,孩子們、親戚朋友和鄰居都給老人送上生日祝福。

信教的韓國人比較少。壹些信徒信仰佛教,另壹些人信仰基督教或天主教。佛教在韓國人中有著悠久的歷史,佛教的壹些禮儀和習俗早已滲透到韓國人的生活中,成為民族習俗。不過現在佛教對韓國人的影響不大。近年來,受韓國影響,越來越多的韓國人信奉基督教。但是,朝鮮人民沒有統壹的全民宗教。

韓國文化習俗和習慣

韓國人的娛樂

韓國人民非常熱愛運動。摔跤是他們古老的運動和娛樂。踢足球是壹項受男人歡迎的運動。延邊被稱為足球之鄉。秋千和跳板是韓國女性最喜歡的娛樂和體育活動。

跳板:朝鮮族的傳統運動。流行於吉林、黑龍江、遼寧等朝鮮族聚居區。大多數在元宵節、端午節和中秋節舉行。大多數參與者是女性。比賽時,2-4人站在壹個長約5米的蹺蹺板兩端,有“劃線”和“表演”兩種。“畫線”就是在蹺蹺板的兩端放壹團線,把畫出來的線綁在比賽者的腳踝上。在規定的時間內,以比賽者彈跳時所畫的線的長度和高度來判斷勝負。“表演”分自選動作和規定動作兩種,主要根據選手跳躍動作的難度和姿勢進行評分。

秋千:又稱“秋千”,是韓國的傳統運動,尤其受到女性的喜愛,也是經常爭奪的項目。比賽中有幾種方式評價優勝者:壹種是以秋千架前高樹上的葉子或花為靶子,用腳觸碰或咬掉葉子(花)者獲勝;壹種是在踏板下掛壹根長繩,測量秋千的高度。最高的人獲勝。還有壹種是在秋千架前豎起兩根樹桿,桿上橫拉壹根帶鈴鐺的繩子。換妻者根據他們敲鐘的次數來決定結果。

摔跤: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被稱為“摔跤之鄉”,摔跤歷史悠久。每年端午節或中秋節,四個摔跤手聚在壹起爭奪冠軍,人們往往會選擇壹頭肥牛作為獲勝者的獎品。比賽時,雙方都穿上特制的衣服,右腿綁上白色的腰帶,左手伸進對方的腰帶,右手抓住對方的腰帶。裁判壹聲令下,雙方同時起立,經過多輪較量,勝者在鑼鼓聲中牽著牛繞場壹周。

鐵聯基:韓國武術有500多年的歷史。武術套路以器械為主,其中鐵練機是著名器械。鐵煉很像中國傳統武術的大尖。壹根齊肩高的棍子末端有壹個環,環上套著三個徑向排列的短節,長度超過英尺。跳舞的時候可以雙手持棒。風格勇猛,控制範圍廣,有砸、蕩、掃、繞、蓋、擱、烤等技法,極為精彩。

壹項傳統的韓國體育活動。主要流行於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經常在下班後舉行,參加者都是女性。比賽開始前,參賽選手首先頭上頂著10斤水的瓦罐站在起跑線上。裁判發令後,他們進行沖刺,每場比賽持續100米或200米。當妳離開的時候,誰不會摔倒,水不會灑出來,誰先到達終點,誰就是贏家。

韓國服飾

韓國人更喜歡樸素的白色衣服,以示幹凈、整潔、樸實、大方,所以韓國人自古以來就被稱為“白種人”,自稱“白種同胞”。女性穿短裙長裙,這也是韓國女裝的壹大特色。短款上衣在韓語中被稱為“高利”,是壹種斜領無扣用腰帶系住,只遮住胸部的衣服;長裙在韓語中也叫“奇馬”,腰部有細褶,寬松飄逸。這種衣服大多是絲綢做的,顏色鮮艷。韓國男人通常會穿壹件素色的背心夾克,褲腿很寬的褲子上系著絲帶。我出門的時候穿的是用布帶綁著的袍子,現在穿的是制服或者西裝。

朝鮮族飲食

韓國人的主要食物壹般是大米和小米。輔以魚、蛋、乳制品、海鮮制品,基本是素食,與吃肉的人群明顯不同。辣泡菜是飲食中不可或缺的壹道菜。此外,他們還非常喜歡蛋糕、冷面、醬湯、辣椒和狗肉。

做蛋糕:韓國人最喜歡的傳統食物之壹。做蛋糕的歷史比較悠久,在18世紀的朝鮮文獻中就有記載。當時,做蛋糕被稱為“吸引蛋糕”,被稱為傳統食品之壹。現在逢年過節或婚喪嫁娶,家家戶戶都用蛋糕招待親朋好友。顧名思義,蛋糕是做出來的。做蛋糕的原料主要是糯米。不產糯米的地方,用小米或黍;除了小豆,還有大豆、綠豆、松子、栗子、紅棗、芝麻等。也可以作為涼粉的原料。制作時,先將糯米洗凈,蒸熟,放入打餅槽或石板上,用打餅錘將米粒壹起打碎。吃的時候用刀子蘸水切成小塊,和蛋糕面壹起吃。

韓國冷面:韓國傳統食品之壹。朝鮮有悠久的冷面歷史。據日本史料記載,17世紀上半葉,朝鮮高僧天真將制作冷面的方法傳播到日本。韓國人不僅喜歡在炎熱的夏天吃冷面,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喜歡坐在炕上吃冷面。尤其是從每年農歷正月初四的中午開始,韓國人就有全家壹起吃冷面的習俗。據民間傳說,在這壹天吃面條可以“活壹百年”,所以冷面也被稱為“長壽面”。冷面的主要原料是蕎麥粉、小麥粉、澱粉,也可以用玉米粉、高粱粉、榆樹皮粉、土豆澱粉制成。方法是在蕎麥面條中加入澱粉和水,拌成面條,煮熟後用冷水冷卻,加入香油、辣椒、泡菜、牛肉醬和牛肉湯,使其清涼爽口,味道鮮美。

二明酒:喝二明酒是韓國人的習俗。正月十五早晨,我空腹喝二明酒,以祝耳聰目明。這種酒不是特制的。凡是我在正月十五早上喝的酒,都叫“二明酒”。

三伏天和狗肉湯:三伏天是壹年中最熱的季節。但韓國人有三伏天殺狗吃狗肉熱湯的習俗。這個醬湯味道特別,三伏天吃狗肉醬湯可以大大補充。大多數韓國人喜歡吃狗肉。但絕對禁止在節日或婚喪嫁娶時吃狗肉。這是壹種習俗,壹種禮貌。

五谷雜糧飯:韓國人吃五谷雜糧飯由來已久。新羅國家時間;正月十五叫“避日”,五谷掃鴉。在第壹個月的第十五天,農民用糯米、大黃米、小米、高粱米和紅小豆制作五谷米。也放壹些在牛槽裏,看牛先吃哪種食物,表示今年能收獲哪種食物。這種習俗仍在民間流傳。

米酒:韓國人最喜歡的飲料。米酒是他們招待客人的佳品。如果有客人來訪,主人總會帶壹碗自己釀的米酒。這款酒比黃酒白壹點,也微甜。這種米酒後勁十足。長輩壹起喝酒時,要把頭挪到壹邊去喝,千萬不要在長輩面前舉起酒杯喝酒,否則就是對長輩的不尊重。

辣白菜:韓國人民最喜歡的傳統食物之壹。每年冬天,大白菜下來後,他們就開始做辣白菜。這個時候不管是農村還是城鎮,家家都要做,少則幾百斤,多則上千斤,因為要壹直吃到第二年春天。辣白菜,清香爽口,有解悶解酒、幫助消化、增進食欲的功效。不僅是平日家裏的常規菜,也是宴席。所以很受歡迎,已經成為韓國人日常飲食中不可或缺的壹道菜。

朝鮮人的住所

大多數韓國村莊位於山坡下的平地上。農村常見的形式有兩種:草房和瓦房。村裏的建築大多朝南或東南、西南,瓦房、草房,房子的墻壁刷成白色。屋頂由四個斜面組成。主房上蓋呈大人字形,兩翼坡度較小,鋪稻草或灰瓦。打開每棟房子前面的壹個或四個門,同時打開窗戶。後面也有門窗。房間壹般分為臥室、客房、廚房、倉庫。壹些人在主房裏建了廂房作為房屋和倉庫。室內平炕是用土坯或平埋片石鋪成的。脫掉鞋子,坐在炕上。室外房子地基離地60-70 cm,外面有臺階。

韓國人的婚姻和愛情

在婚姻方面,韓國人是壹夫壹妻制,按照傳統習俗,近親、同宗、同姓是不允許結婚的。“男主外,女主內”是普遍的習俗。解放前,婚姻都是父母包辦,早婚現象普遍,也有夫多妻、童養媳等現象。韓國人的婚俗,從做媒到結婚要經過六道儀式,分別是“收禮”、“問名”、“那吉”、“收幣”、“邀約會”、“迎客”。“那才”禮物是新郎家向新娘家求婚時送的禮物。“問名”儀式是壹種占蔔新娘未來運氣並詢問她母親名字的儀式。“納吉”儀式是新郎家通知新娘家壹個吉祥的日子。“收禮”是新郎家送給新娘的藍緞、紅綢等禮物。“邀請”禮是新郎家將選定的婚期以書面形式發給新娘家征求意見,新娘家會根據女孩的具體情況進行回復。“結婚儀式”,即新娘的家人會根據女孩的具體情況進行回復。“結婚儀式”,即新郎迎接新娘,也是最隆重的。韓國婚禮的儀式非常復雜。在延邊,婚禮通常分兩個階段舉行:首先在新娘家,然後在新郎家。在新娘家舉行的稱為“新郎的婚禮”,在新郎家舉行的稱為“新娘的婚禮”。新郎的婚禮壹般按照下鵝儀式、拜鵝儀式、性交儀式、宴會儀式的順序進行。在新娘家住了三天,新郎壹個人回家,然後新娘等待選定的吉日被迎進新郎家。新郎家也為新娘擺了婚宴。第二天,新娘和婆家相認,互贈禮物,並被邀請宴請。至此,婚禮結束。韓國人結婚後壹般不會離婚。他們在婚禮上舉行獻木鵝的儀式,象征著夫妻白頭偕老的願望。

韓國人的葬禮

韓國人大多實行土葬,部分地區也實行火葬。韓國老人去世後,親屬三天不準洗臉、理發、吃幹糧,必須穿喪服。親友前來吊唁時,先在遺體前三天磕頭,再與死者親屬相互磕頭。葬禮必須在同壹天舉行。給死去的人穿上新衣服,燒掉舊衣服。三天後下葬。安葬前,請風水先生選擇墓地。墓地應位於山坡向陽的壹側,頭朝向山頂,腳朝下。埋葬後,墳墓被提供了供品和跪拜。以後要連拜三天,飯前祭祀:第壹天祭祀叫“第壹雲”,第二天叫“拜雲”,第三天帶祭品去墓地叫“第三雲”。以後每逢生辰、忌日、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都會祭祀逝者。

韓國節日

朝鮮族的節日和漢族的節日基本相同。壹年中的主要節日是春節、清明節、端午節和中秋節。此外,還有三個家庭節日,即嬰兒的第壹個生日、“嘉惠節”(60歲生日)和“回婚節”(60歲結婚紀念日)。

韓國春節:能歌善舞的韓國人,節日生活豐富多彩。除夕夜,全家人徹夜未眠,古老的gayageum和東曉的音樂將人們帶入了壹個新的境界。節日期間,男女老少縱情歌舞、壓跳板、拔河等。,而且比賽場很熱鬧,人們都渴望觀看。正月十五晚上舉行傳統的慶祝大會,幾位老人登上木制的“望月架”先看明月,寓意他的兒孫們身體健康,萬事如意。然後,大家圍著燈火通明的“圓月樓”隨著長鼓、笛子、嗩吶的音樂載歌載舞,直到玩得盡興。

上元節:韓國人的傳統中國新年。每年農歷正月十五舉行,節日持續壹天。這壹天,朝鮮會先給祖墳送燈籠,然後在堂屋放燈籠,在院子裏掛天燈,在院門兩邊掛壁燈,在河裏放燈籠。這壹天,我們要吃藥和米飯,五谷雜糧米飯,喝康格酒。藥膳米以糯米和蜂蜜為基本原料。將大棗、栗子、松子等混合。還有做飯。由於藥膳米的原料價格昂貴,不易取齊,壹般用大米、小米、大黃米、糯米、米豆五種“五合壹米”代替。期待那壹年糧食豐收。元宵節有很多遊戲。以前有火把戰,車戰,拔河等等。火炬戰,也就是火拼,看誰的火炬最亮,燃燒的時間最長。車鬥比誰的車強。全村人都參加所有的娛樂活動。圍觀者擊鼓歡呼,熱鬧非凡。勝利者載歌載舞慶祝勝利。晚上,大家舉著火把在東山的高處迎接滿月。無論誰在那壹年受到祝福,都會看到滿月初升。迎月之後,男女老少會在月光下踏上橋。踩橋,又稱跺橋。韓語中“橋”和“腿”是諧音,意思是用橋練腿。踩橋時,每個人都要在橋上來回幾次到幾十次,次數必須與年齡相當,才能祈福消災。

寶寶的生日節:即寶寶的第壹個生日節。在韓國人的生活儀式中,嬰兒的第壹個周年紀念日是最重要的。寶寶壹周年的慶祝活動也很隆重。當寶寶的生日到來時,寶寶的媽媽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然後給孩子穿上壹套精心制作的民族服裝,然後把孩子抱到準備好的生日餐桌上,讓寶寶“看壹看”專門為他安排的“玩水”。桌子上會有壹些象征性的東西,比如蛋糕、糖果、食物、筆、書和小槍。所有的客人都到了之後,嬰兒的媽媽讓孩子從桌子上的各種東西裏拿他喜歡的任何東西。當孩子伸手從桌子上拿東西時,客人們歡呼起來,說了壹些讓他們高興的話。這個過程被稱為寶寶生日餐桌的“儀式”。在壹些地方,還有這樣的習俗,老人在孩子的脖子上套壹根普通的白線,以表示他們希望孩子能像白線壹樣是個白人,像長線壹樣長壽。

洗頭節:農歷六月十五是韓國人的洗頭節。這壹天被認為是吉日。壹大早,男女老少都去河邊洗頭。據說用向東流的溪水洗頭是很吉利的。晚上,人們會在家裏舉行洗頭宴,唱洗頭歌,然後壹家人,老老少少,會愉快地坐在壹起,吃壹頓豐盛的晚餐。

婚禮回禮節:韓國家庭節日中,最隆重的是“婚禮回禮節”,又稱“婚禮回禮節”,是結婚60周年。舉辦婚禮節必須滿足以下三個條件:壹是老兩口健在;第二,親生孩子是活的;第三,沒有孫子去世。如果有死去的子女或孫子女,就不能舉行婚禮節。所以,任何人舉辦結婚節都是莫大的榮幸,親朋好友都要來祝賀。壹對老夫妻穿上了年輕時的婚紗,互相攙扶著坐到了餐桌上。大家頻頻舉杯祝福,比年輕人的婚禮還要熱鬧隆重。

六月節:六月節是壹個國際兒童節,但在延邊演變成了壹個新的全國性節日。在延邊,人們把“六壹”兒童節視為壹項重要的兒童友好活動。在6月1日這壹天,人們經常擁擠不堪,人們穿著節日服裝湧向公園進行遊園活動。

韓國習俗

禮儀:韓國人註重丈夫的孝順,長子贍養父母。人們非常鄙視不孝不敬的人和行為。朝鮮族的晚輩對長輩說話壹定要用敬語,同輩之間的初次見面也要用敬語。吃飯時,長輩先動筷子,其他人才能吃飯。吃飯的時候,勺子要放在湯碗裏,如果放在桌子上,說明已經吃完了。與老人同行時,年輕人壹定要走在後面,如果有急事,壹定要向老人說明原因。

婚宴:每個韓國家庭都非常重視老人的生日。父母60歲生日,子女會為老人舉行“花宴”(也叫花禮)。在花宴上,孩子們和親戚們聚在壹起,老兩口穿上新衣服,坐在中間。穿著戲服的孩子們按年齡順序坐著。生日伊始,從長子老伴到孫子,依次斟酒跪拜祝福老人,感謝老人的辛苦和養育。儀式結束後,孩子們熱情款待了他們的親戚和朋友。

大師的頭腦

鄭律成(1918—1976)是作曲家。原名鄭富恩,祖籍朝鮮,8月1918日出生於朝鮮全羅南道光州楊林鎮壹個貧苦農民家庭。1933年春,鄭律成帶著壹批進步的朝鮮青年來到中國南京,在朝鮮革命組織壹烈團開辦的朝鮮革命幹部學校學習。畢業後留在壹烈團從事秘密抗日工作,在中國人民抗日救國歌唱運動中認識了冼星海。1937年初,鄭律成在上海加入朝鮮民族解放同盟。抗日戰爭爆發後,他投身於抗日宣傳活動,創作了自己的1歌曲《戰鬥婦女之歌》。1937 10鄭律成到達延安後,先後就讀於陜北公學和延安魯迅藝術學院音樂系。在陸毅擔任聲樂教師期間,鄭律成創作了歌曲《延安頌》和未完成的《八路軍大合唱》等壹系列重要作品,其中《八路軍進行曲》(後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和《八路軍軍歌》)成為廣為傳唱的人民軍隊戰歌。此外還有歌曲《延水謠》、《新民歌》、合唱《抗日騎兵》。1942年8月,鄭律成被派往太行山區八路軍總部工作,擔任中國朝鮮革命軍事政治學校教育主任,參加過多次戰鬥。1944 65438+10月回到延安。這壹時期的主要作品有:歌曲《我們的進行曲》、《日本反戰聯盟之歌》。

從1945到1950,鄭律成返回朝鮮工作。在此期間,他寫下了歌頌朝鮮人民鬥爭和中朝友誼的作品。1950年,鄭律成定居北京,成為中國公民。他深入工廠、農村、邊防,為工農兵創作,寫了大量的音樂作品。其中最重要的歌曲有:《中國人民誌願軍進行曲》、《伐木之歌》、《興安嶺雪花》、《海上雄師》、《我們多幸福》、《群星之歌》和歌劇《王富運》(1957)。

鄭律成壹生創作了300多部各種聲樂體裁的音樂作品。他試圖從音樂形象的角度思考創作,尋求準確、生動、形象的音樂語言。其音樂風格直白、簡單、灑脫,充滿激情。他善於吸收民樂素材,融匯外來音樂詞匯,形成自己簡單、流暢、優美、親切的旋律特征。他的歌曲已被收入人民音樂出版社和遼寧人民出版社編輯出版的《鄭律成歌曲選》65438-0978。

趙南起(1926 ——)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吉林省永吉縣。韓國人。1945年9月在永濟加入日本共產黨領導的青年團,19年2月在樺甸加入東北誌願軍第七支隊,參加消滅日偽軍和土匪殘余的鬥爭。後來進入東北軍政大學吉林分校學習。1947年2月加入中國* * *產黨。曾在華中延邊任組織幹事。65438-0949,吉林省委辦公廳政策研究員。1950年任東北軍區司令部信息部參謀。同年參加抗美援朝,在中國人民誌願軍司令部作戰部任參謀。1951年冬,在對美空軍的“絞殺戰”中,參與組織軍事運輸。65438-0955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學院指揮系學習。1957年任誌願軍後勤指揮部組織計劃部計劃科科長。65438-0958年回國,後任吉林軍區延邊軍分區政治部。

  • 上一篇:為什麽抗戰時期中國軍人普遍不配備頭盔?
  • 下一篇:“國培計劃”個人培訓總結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