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太震撼了!原來山西還有這麽壹個古老而神奇的美…

太震撼了!原來山西還有這麽壹個古老而神奇的美…

長城古韻

山西有許多長城遺跡。起於興縣西北黃河東岸,沿管涔山、恒山延伸至河北。蜿蜒的古長城和巍峨的烽火臺,依然飽含著歷史的滄桑和歲月的侵蝕,矗立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告訴世人,它已在過去逝去。

山西有當代長城,總長3500多公裏,是長城分布較多的省份之壹。山西長城承載了山西太多的歷史信息和社會人文信息。山西最早的長城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69年三族分晉後。完整的城墻和遺跡有65,438+0,500多公裏。山西長城遺址按朝代可分為戰國長城、東魏長城、北齊長城、北周長城、隋城、宋長城、明長城、清長城,但以明長城最大,前後修建了154年。作為當時保衛京都的屏障,明長城分外長城和內長城,外長城約450公裏。從河北省懷安縣壹直延伸到山西省北部的天鎮縣,然後向西、西南,經過陽高、大同市新榮區、左雲、右玉、平陸、偏關,到達黃河東岸。內長城長約400公裏,從河北淶源縣延伸至靈丘縣,向西至西北,經樊氏、渾源、應縣、殷珊、代縣、原平、寧武、神池、朔州朔城區,最後在白羊嶺(古稱鴨腳山)與外長城匯合。此外,還有從偏關老牛灣到河曲縣石梯子沿黃河修築的長城,從靈丘縣牛榜口經五臺、蔚縣、平定、昔陽、和順、左權到黎城陽城陽關沿太行嶺修築的長城。山西是歷史上兵家必爭之地。壹些長城關隘,如偏關、寧武關關和雁門關都在陜西,而平型關和娘子關更有名。

長城和關隘作為戰爭的遺跡,成為山西這片廣袤土地上獨特的文化遺產,成為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珍貴的戰爭文化實物。

偏關長城

偏關是山西省長城裏程最長的縣,即山西第壹,全國第二(僅次於河北省赤城縣),隸屬於山西省忻州市管轄。明長城有五條路,包括兩側、三側、四側、內側和黃河側,全長約450裏。明朝建立後,為有效防禦北元入侵,舉全國之力大規模修築長城,並沿長城劃分為九個防區,重兵駐守其中,稱為九邊或九鎮。其中太原鎮總兵從宣德四年(公元65,438+0429年)到嘉靖二十二年(公元65,438+0543年)在偏關呆了65,438+065,438+04年。偏關現存明長城長90公裏,約占全省總長度的九分之壹。明長城分為內長城和外長城,外臣修建了許多城堡,其中最重要的有華林城堡、老牛灣城堡、石堅城堡、草多城堡、四眼城堡、水泉城堡、吳燕菁城堡和白羊嶺城堡。內長城在偏關境內60余裏,全部用紫泥砌成,稱為“紫塞”。在內長城上,有內外三關,偏頭關、雁門關和寧武關屬於外關。

它是明代萬裏長城山西段的重要橋頭堡。同時,偏關也是山西省唯壹壹個長城與國內外交匯的縣。外長城從朔州市平陸區向東至偏關境內,在白羊嶺蒿山堡與北至神池境內偏關的內長城匯合,形成壹個“崖”字形的交匯處,因此白羊嶺的交匯處被形象地稱為“崖角山”。鴨腳山不僅是太原鎮和大同鎮這九個重鎮的交界處,也是從北京八達嶺開始,經過北京、河北、山西三省市的內長城的終點。

偏關有五座長城,沿線建有29座城堡,300多座城樓。可以說,城樓眾多,遙遙相對,營寨分散,形成了主輔呼應、縱深應對、臺階照顧的堅固防禦體系,構成了明中葉山西北部壹道固若金湯的人工屏障。其中,三邊、四邊在“隆慶和談”(公元1570年冬)後逐漸失去防禦功能,在明末被破壞。此外,偏關還有兩邊基本重合的北魏長城和內邊基本重合的北齊長城。這兩座長城現在只是壹片廢墟。

老牛灣炮臺位於山西省偏關縣萬家寨鎮。有黃河入晉第壹村、天下長城第壹墩、壹鳴雄雞聞三縣之美譽。黃河之水流出河套,流經此角深山峽谷,古長城蜿蜒東流。老牛灣三面環水,壹面依山,呈牛頭形狀。各種石頭建築依地形而建。石窯和石屋比鄰而居,石墻石院隨形。石磨、石杵、臼隨處可見;石人、石馬、石倉、石櫃,觸手可及。這個用石頭砌成的古村落,正以它最原始、最安靜的壹面等待著世人。

黃河經過,長城來到的老牛灣村,奔騰的河水景色壯麗。也是長城與黃河握手的地方。它是中國十大最美峽谷之壹,是人文歷史和自然遺跡的完美融合。“黃河九曲十八彎,神牛開河側。亮燈壹照,嚇得轉身去犁壹個老牛灣。”這是當地人創作的壹首朗朗上口的打油詩。

長城是人類軍事史上的偉大奇跡。它像壹條巨龍蜿蜒起伏在中國北方的遼闊山川中。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黃河是中華文化的發祥地,被譽為中華民族的搖籃和母親河。黃河和長城歷經千年滄桑,承載了中華民族多少榮辱、沈浮、苦難和驕傲,寄托了多少理想和希望。黃河和長城,兩大古文明的交匯點——老牛灣炮臺,有著許多奧秘和奇跡等待著人們去探索和揭示。

  • 上一篇:論世界電影史的發展
  • 下一篇:鄉村訪史筆記(13)?唐明(8.27)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