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金融的歷史

金融的歷史

1.金融發展史上的幾個階段根據企業生命周期理論,企業發展壹般會經歷四個階段: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和可持續發展期(或衰退期)。

1)創業期,企業的組織和流程並不正式,但是大家高度團結,企業的核心人物可以對每個人施加影響,所以效率很高。企業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市場和產品的創新。

2)成長期,企業的業務發展迅速,從單壹產品發展到多條產品線;人員數量大增,跨部門協調變得越來越復雜和困難;企業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組織的均衡增長和跨部門協作。

3)成熟期,由於創新和創業精神的逐漸弱化,企業組織和流程的剛性越來越嚴重,流程運作困難,效率低下;導致大部分企業走向衰落,少數企業經過劇烈的業務變革後進入可持續發展期,實現了對可持續經營的追求(如IBM、GM)。

2.對金融業的理解金融業的定義是指從事金融商品交易的特殊行業,包括銀行、保險、信托、證券和租賃。

金融業的特點金融業具有指數性、壟斷性、高風險性、利益依賴性和高負債經營的特點。指數指標是指金融指標數據從各個角度反映國民經濟整體和個體的狀況,金融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晴雨表。

壟斷壟斷壹方面是指金融業由央行嚴格控制,未經央行批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隨意設立金融機構;另壹方面是指特定金融業務的相對壟斷。信貸業務主要集中在四大商業銀行,證券業務主要集中在國泰、華夏、南方等全國性證券公司,保險業務主要集中在PICC、平安、太保。高風險高風險是指金融業是巨額資金的集散地,涉及國民經濟的各個部門。

單位和個人,其商業決策的任何失誤都可能導致“多米諾骨牌效應”。利益依賴利益依賴是指財政利益依賴於國民經濟的整體利益,受政策影響較大。

高負債經營高負債經營是指自有資金比例低於壹般工商企業。金融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關系到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具有優化資金配置和調節、反映和監督經濟的功能。

金融業的獨特地位和固有特點使得各國都非常重視本國金融業的發展。中國對此有壹個認識和發展的過程。

過去,中國金融業發展緩慢且不規範。經過十多年的改革,金融業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發展。隨著經濟的穩步增長和經濟金融體制改革的深化,金融業的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金融業的產生和發展起源於公元前2000年巴比倫神廟和公元前6世紀希臘神廟的貨幣保管和有息借貸業務。公元前5世紀至公元前3世紀,雅典和羅馬先後出現了貨幣販子和類似銀行的商業機構。

在歐洲,現代銀行是從貨幣兌換和金匠發展而來的。最早的銀行出現在意大利威尼斯(1580)。

1694年,英國成立了第壹家股份制銀行——英格蘭銀行,為現代金融業的發展確立了最基本的組織形式。此後,資本主義國家的金融業迅速發展,極大地促進了資本的積累和生產的集中。

19年末20世紀初,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壟斷資本主義階段。以信用活動為中心的銀行壟斷和產業壟斷資本相互滲透形成金融資本,控制著資本主義經濟的命脈。

中國金融業的起點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56年前的周朝出現的處理信貸業務的機構,在李周被稱為“全福”。到了南齊時期(479~502年),出現了以征集到的實物作為抵押來放貸的機構性“質行”,也就是後來的典當行。當時由寺廟經營,到了唐代由貴族壟斷,到了宋代出現了私人性質的銀行。

明末,錢莊(北方稱銀行)曾是金融業的主體,後來,錢莊、官銀錢莊等其他金融機構相繼出現。由於長期的封建統治,現代銀行在中國出現較晚。

鴉片戰爭後,外資銀行開始進入中國,最早的是英國李如銀行(1845)。隨後,英國麥格理銀行(渣打銀行)和匯豐銀行、德國德華銀行、日本橫濱正金銀銀行、法國瑞士瑞信銀行東方銀行、俄羅斯中俄道生銀行相繼成立。

中國人創辦的第壹家銀行是1897成立的中國商業銀行。辛亥革命後,特別是第壹次世界大戰開始後,中國銀行業開始迅速發展,銀行逐漸成為金融業的主體,而銀行和銀行則退居次要地位,逐漸衰落。

中國銀行業的發展基本上是與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相互促進的。由此可見金融與工商業的密切關系,及其對國民經濟的重要影響。

現代金融業經過漫長的歷史演變,從古代社會相對單壹的形式,逐漸發展成為多種金融機構。在現代金融業中,各類銀行占據著主導地位。

商業銀行是現代銀行最早、最典型的形式。雖然城市銀行、存款銀行、工業銀行、抵押銀行、信托銀行和儲蓄銀行都從事金融業務,但它們的業務性質往往差別很大,金融當局往往限制它們的業務範圍。現代商業銀行壹般經營多種金融業務。

大型商業銀行除了在國內有大量分支機構外,往往在國外也有分支機構,從而成為世界性的跨國銀行。現代大型商業銀行通常是大型壟斷財團的金融中心。

控股公司已經成為當代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金融業的壹種重要組織形式。與商業銀行不同的是專業銀行。

專業銀行壹般由國家出資或監管(* * *)。其業務尤其是信貸業務大多集中在壹個或幾個行業,重點支持某些行業的發展。

中央銀行的成立是金融業發展史上的壹個裏程碑。在現代金融業中,中央銀行處於主導地位。

是貨幣的發行銀行,是* * *的銀行,是銀行的銀行。它負責制定和執行國家金融政策,調節貨幣流通和信貸活動,壹般是金融活動的管理和監督機關。除銀行外,現代金融業還包括各種合作金融組織(如合作銀行、互助銀行、信用合作社或信用組合等。)、財務公司(或商業銀行)、貼現公司、保險公司、證券公司、財務咨詢公司、專業儲匯機構(儲蓄所、郵政儲匯局等)。)、典當行、金銀業、金融交易所(證券交易所、黃金交易所等。

現代金融業的管理手段已經非常現代化,電子計算機和自動化服務已經相當普及。

3.中國金融的由來1921中國在1年7月成立後,立即投入到推翻三座大山的洪流中。經過第壹次國共合作,以及1927年“4.12”蔣介石大屠殺,被迫轉入武裝鬥爭,中國革命進入新階段。以“八壹”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為標誌,我黨有了自己的武裝力量,而毛主席領導的農民上了井岡山,於1928年4月在井岡山與南昌起義軍會師,開辟並建立了革命根據地。

這壹時期,工農武裝暴動風起雲湧,革命鬥爭如火如荼。革命力量每攻克和占領壹個縣,即從縣到區到鄉,就建立了工農革命或蘇維埃。在打破圍剿,與反動武裝反復鬥爭的過程中,紅色領土得到了恢復和擴大,革命武裝力量也得到發展,為紅色政權的執政創造了條件。

我們黨早在革命鬥爭初期就看到了財政的重要性。金融領域最初的鬥爭是降低利率,反對高利貸。紅色政權壹建立,就提出並建立了紅色財政——工農銀行。

1927年8月,* *成員傅在福建上杭鄉成立農民協會,減租減息抗稅,成立農民自衛隊。1927年冬,楊嬌農民銀行成立,並頒發“楊嬌農民銀行流通券”。到1928年6月,楊嬌農民銀行因地方軍閥的圍剿而關閉。這是紅色金融的第壹次實踐。第壹次建立了人民銀行,掌握了貨幣發行權,發行了自己的貨幣。

中央蘇區建立和發展過程中,在閩西、閩東,在湘鄂贛、閩浙贛、鄂豫皖、川陜等革命根據地,隨著紅色政權的建立,建立了壹批工農銀行。當初這些工農銀行是分散獨立的,如湖南平江工農銀行、江西瀏陽工農銀行、修水縣萬載縣工農銀行、宜春縣工農銀行、湖北銅鼓縣生產合作社和銀行、鄂東農民銀行等。後來,隨著根據地的建立和發展,根據地紅色財政的規模、持續時間和統壹程度都發生了新的變化。

4.新中國的金融發展史是怎樣的?新中國的金融業起源於革命根據地。最早的金融機構是第壹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廣東、湖南、江西、湖北等地的農村信用合作社,以及二月由農民協會創辦的湖南衡山柴山洲特區第壹家農民銀行。隨著革命戰爭的發展,各革命根據地紛紛建立農村信用社和銀行。1948 65438+2月1,中國人民銀行在河北石家莊成立。

新中國成立後,革命根據地和解放區的銀行逐漸並入中國人民銀行。* * *沒收* * *官僚資本銀行,對私人金融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在此基礎上,建立高度集中統壹的國家銀行體系。同時,在廣大農村,* * *動員和組織農民建立了大量的農村集體信用合作社,並使其在農村基層機構中發揮國家銀行的作用。高度集中的“壹元化”國家銀行體系與眾多農村信用社的結合,是上世紀五七十年代中國金融業最顯著的特征。

從1979開始,中國開始了金融體制改革。中國人民銀行擺脫了具體的工商信貸業務,開始行使中央銀行的職能;國家專業銀行逐壹成立;保險公司重新組建,大力發展國內外業務;股份制綜合銀行和區域性銀行開始建立;大量信托投資機構發展起來;租賃公司、財務公司、城市信用社、合作銀行、證券公司、證券交易所、信用評級公司、中外合資銀行、外資銀行都有了壹定的發展,形成了以專業銀行為主體、中央銀行為核心、各類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並存的現代金融體系。

金融業是指銀行和相關的資本合作社,以及保險業。除工業經濟活動外,其他所有與經濟相關的活動都是金融業。

金融業是指經營金融商品的特殊行業,包括銀行、保險、信托、證券和租賃。

5.對金融行業的認識公元前2000年巴比倫神廟和公元前6世紀希臘神廟的貨幣保管和計息借貸業務起源於哪些金融行業?

公元前5世紀至公元前3世紀,雅典和羅馬先後出現了貨幣販子和類似銀行的商業機構。在歐洲,現代銀行是從貨幣兌換和金匠發展而來的。

最早的銀行出現在意大利威尼斯(1580)。1694年,英國成立了第壹家股份制銀行——英格蘭銀行,為現代金融業的發展確立了最基本的組織形式。

此後,資本主義國家的金融業迅速發展,極大地促進了資本的積累和生產的集中。19年末20世紀初,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壟斷資本主義階段。

以信用活動為中心的銀行壟斷和產業壟斷資本相互滲透形成金融資本,控制著資本主義經濟的命脈。中國金融業的起點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56年前的周朝出現的組織,這種組織在李周被稱為“全服”。

到了南齊時期(479~502),出現了以收藏實物作抵押來放貸的機構性“質行”,也就是後來的典當行。當時是由寺廟經營,到了唐代被桂系壟斷,到了宋代出現了私人性質的銀行。明末,錢莊(北方稱銀行)曾是金融業的主體,後來,錢莊、官銀錢莊等其他金融機構相繼出現。

由於長期的封建統治,現代銀行在中國出現較晚。瑞文電影戰爭後,外資銀行開始進入中國,最早的是英國李如銀行(1845)。

隨後,英國麥格理銀行(渣打銀行)和匯豐銀行、德國德華銀行、日本橫濱正金銀銀行、法國瑞士瑞信銀行東方銀行、俄羅斯中俄道生銀行相繼成立。中國人創辦的第壹家銀行是中國尚同銀行,成立於1897。

辛亥革命後,特別是第壹次世界大戰開始後,中國銀行業開始迅速發展,銀行逐漸成為金融業的主體,而銀行和銀行則退居次要地位,逐漸衰落。中國銀行業的發展基本上是與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相互促進的。

由此可見金融與工商業的密切關系,及其對國民經濟的重要影響。

6.五六百年前,由於交通和生產技術的限制,人類的金融和貿易活動通常無法突破國界。然而,這種情況在不到壹百年的時間裏迅速改變了。

15年底的地理大發現和18年的工業革命,大大縮短了人與人之間原有的時空距離。跨國貿易往來、債權債務清算、資本轉移等活動不僅演繹了最初的國際金融現象,而且從壹開始就包含了國際金融爭端與協調的起伏。

此後,隨著人類社會分工網絡的擴大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國際金融合作長期處於低水平,但總體進程不斷加快。特別是在20世紀,人類社會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和1929-1933經濟危機的沈重打擊。為了生存和發展,不同國家為了重建國際貨幣金融秩序,展開了金融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規模協調與合作。從1922年4月的熱那亞世界經濟金融會議,到1936年6月的三國金協議,再到1944年7月的布雷頓森林協議,以及隨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成立,都是典型的例子。

更引人註目的是,自1973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以來,國際貨幣金融秩序進入了“無體系”時代。美元等主要國際貨幣的匯率經常大幅波動。便捷的電子交易系統讓大規模的國際熱錢看起來像個幽靈,在世界各地遊蕩。不同國家金融市場之間的傳染效應越來越明顯。金融危機的頻率和破壞性急劇上升,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金融領域的利益沖突越來越明顯...這些問題構成了當前國際金融領域的鮮明特征,也決定了當前和未來。

值得壹提的是,20世紀90年代歐洲中央銀行和單壹貨幣歐元的出現,標誌著20世紀人類社會將國際金融合作推向了壹個全新的階段。

  • 上一篇:組織社會學的社會組織理論
  • 下一篇:工匠精神——中國的工匠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