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作為南征北戰的統帥,左是如何給家人準備家書的?

作為南征北戰的統帥,左是如何給家人準備家書的?

家書是左研究走向深入的獨特途徑。左是有名的。大家都知道他是偉大的愛國者,帶領湘軍收復新疆。但大多數人對他的了解也僅僅止於此。因為他爭議較少,所以研究他的成果很多。家書因其真實性,成為研究歷史人物的第壹手史料,受到歷史學家的重視。以其親民私密的風格,受到讀者的喜歡。家書是左研究走向深入的獨特途徑。近代以來,史學界出現了許多出版物和研究成果,如《清代十大名人家書》、《中國歷代名人家書》、《湘軍四將家書選》等。《左全集》首次收錄了左的全部家書。晚清以來,對湘軍重要將領和湖南名人家書的研究成果頗多,也有研究左家書的專著和博士論文。但大部分成果都是學術性的,不夠普及。左的《壹封家書,抵得上壹噸黃金》是徐誌品關於左書信的最新著作,是壹個半世紀以來第壹部對左書信進行深入解讀和全面評述的著作。除全文收錄左三十余年的全部書信外,還介紹了與之相關的歷史背景、人物和事物,闡述了左的內心世界和思想精髓,釋疑、導讀、開創新面貌。本書以左家書為綱,以家書時間順序為軸,寫了晚清三十二年簡史、左家史、左思想史。讀後,壹個真實、生動、豐富、深刻的左躍然紙上,不僅是對左書信的深入研究,而且對讀者起到了引導和傳播的作用,連接專家與大眾,具有時代氣息。徐誌品雖是青年作者,但他對左的研究已經相當深入,文筆和歷史知識都不錯,思想觀點也常有創新。《家書》滲透著左的骨肉之情和責任感,大體體現了左作為壹個儒家知識分子和傳統士大夫的價值追求和人生信念。家族和宗族自治是社會和國家穩定的基礎,“治家”是治國平天下的起點。自古以來,中國人壹直將家族和宗族關系視為社會秩序和文化觀念的基礎。“養氣治和”是孔孟對士人的基本要求,也是宋明理學所強調的基本理念。士為兩任,在家有持家的責任,出門有治國平天下的義務,是家國的紐帶,是改造的樞紐。左和其他湘軍將領壹樣,深受湖湘理學的熏陶,以治家為己任,內聖外王的理想。湖湘理學是清末在湖南產生的壹種“實學理學”,主張理學的價值觀和信仰,實踐實學的方法。“修身齊家”就是以身作則,帶領全家,使國家和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可以說,這就是左書信所呈現的主題、價值觀和方法論。左的家書充滿了他作為丈夫、父親和父母的責任感和愛心。他用它們來團結家庭,強化他們對家的認同。1852他離家前的情況我們不太了解。人生的最後30年,南征北戰,忙得焦頭爛額,沒和家人在壹起。他怎麽能“在壹起”呢?32年間,他與家人的聯系可以在65438+萬字的家書中找到。那麽多內涵都是通過精煉的文字表達出來的,每壹個字都滲透著他的血肉之情和責任感。家書在同壹個時間、空間、氛圍裏,把壹家人32年的書信串聯起來。既是壹部晚清歷史,也是壹部湘軍戰役史,更是他自己的人生經歷。描寫了他治國平天下的事跡:帶領新建的五千楚軍解決祁門之難,攻下杭州,平定亂局,西征新疆,熱血灑下,驚心動魄,艱苦卓絕,奮起直追。西征的艱難困苦,老弱病殘的掙紮,雖然只是寥寥幾筆,但他的妻兒坐在院子裏,仿佛在場,像壹家人壹樣聽他傾訴。子女知道老父親的舉動和感受,妻子“見字如面”,安慰相思之苦。他提到了很多不需要對家人說的事情,比如打仗、調兵、加薪、用人、皇帝的賞賜、人際交往等等。這既不是邀功,也不是炫耀。那只是平等的分享,只是和親人的交流,讓整個家庭可以存在於同壹個時空和氛圍中,讓孩子們可以認同這個千裏之外的父親,這個相隔遙遠的家。他通過家書,讓兒女和妻子更加了解他,和他壹起馳騁沙場,和他壹起拼搏,和他壹起努力,和他壹起長久思考,從而讓他們成為壹個家。多好的心啊!先把自己的家庭整理好,才是夫妻之道。順便說壹句,大家都知道左是壹個窮書生和女婿。周夫人對他不僅沒有輕視,對大器晚成的丈夫更是盡心盡力,賢惠到胡林翼都誇周夫人是家裏的聖人。除了單獨給周夫人寫信外,左在給兒子的信中不斷要求子女轉達對母親和妻子的問候和關切,這無疑在子女心中建立了對母親的尊重、對父母親密關系的認知、對父親品德的尊重和對家庭的珍惜。周夫人不幸去世時,左58歲。他悲痛萬分,寫了壹封信,親自安排葬禮。讀起來令人心碎。壹個家庭中的夫妻關系對家庭的類型、文明程度、孩子的教育和前途都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合家團圓”是夫妻之道。左和周夫人雖然兩地分居,但卻相親相愛,相守壹生。在男權社會中,男性是主要方面,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左對外自信高傲,連總督都不在乎,但對妻子卻是俠義溫柔。他有自己的夫妻觀念。他在給侄子左奎措的信中說,好的夫妻相處的標準是愛妻如手足,待妻如客,以情相通,以禮待人。只有這樣,夫妻才能長久。他在信中列舉了夫妻之道的基本標準:“夫妻重壹條心”,“不能兩人同床”,意思是兩人要同心同德,而不是陌生的同床異夢。父親的仁慈是孝順的前提,左同樣註重以身作則。中國流行壹句話:以孝治天下。但人們往往忽略了對父親的要求,父親的善良是孝順的前提。家書告訴我們,左家世勝於言傳,言傳與行並重。如果說他的故事和心路歷程是榜樣的話,那麽他對孩子的關心和教導往往是用文字透露出來的。對於孩子,他把做人放在第壹位,要求孩子先做好人。他反復說要做壹個好人。什麽是好男人?他要求孩子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向先賢學習,做“古聖先烈”;什麽是聖人和英雄?他的標準是“報國救國”;應該設定什麽樣的人生目標?他露面了,說:“我當了壹輩子官,也不在乎愛情,也不盼著孩子。”俗話說,富貴怕見花。我是壹個讀書人,從孤獨到輝煌,不過幾年而已,可以說是加速了。華麗,是沒落的標誌,但我總是盡力報效國家,拯救國家,做我這輩子該做的事,給妳留點余地。“讀到這裏,使人想起曾國藩的《尋闕論》,曾認為最佳時機是“花未盛開月未圓”。左與曾國藩心同。”報國救國”,他們視財富為浮雲,人生目標與財富觀不謀而合。如何做壹個好人,左教育子侄:“要小心交友,努力讀書;去浮華吧。“第壹”“好好學習”“壹直好好學習才能學好,不然避免當臟歸”。他在給兒子肖偉的信中說:“妳比較有修養,如果妳比蘇晗的孩子更加努力,更加勤奮,那麽詩詞書法就會更加繁榮,或者妳仍然可以從中吸取教訓,不至於逐漸枯竭”;第二,讀書不僅是為了當官,更是為了用,為了做事。在科舉道路與讀書的關系上,他要求子女做實事,做出實實在在的成績。他為左家廟寫對聯:“縱讀萬卷書不算識字”,並要求後人“學字字”才算善於學習。整天讀書,卻聽不懂壹個農民野夫的話,真是鸚鵡學舌。".否則,“在世界上”有什麽好處?在家的好處是什麽?不僅無用,而且有害。”他從不鼓勵孩子爬死板的科舉臺階。第三,要勤快。同治元年(1862),他寫信給兒子:“我擔心家裏經濟困難,就毫不猶豫地多寄了。但當時情況困難,奇怪的是部隊欠了七個月的錢,我不忍心多發。”二草年輕無能,多經歷些磨難,練練工具也是應該的。情況是寧要貧窮冷漠,不要錢多。“他身居高位後,並不是沒有錢,但為了保持冷峻的家風,他告誡後代,還是‘清苦淡泊’為好。家,人格的搖籃,是人類靈魂無處藏身的神聖殿堂。俗話說,家人眼裏沒有英雄。在家庭中,身體後仰、吸氣、微笑、皺眉是很自然的事。父母在家人面前總是比較真實,但是裝的時間長了。家也是壹個容易出問題的地方。它專制、古怪、溺愛、懶惰、貪婪。每壹個小家庭,每壹個大家庭,往往都充滿矛盾,錯綜復雜,也很難搞清楚。我在北大歷史系讀書的時候,田雨晴先生的夫人、我的經濟學老師李可振教授給我講過壹句話:夫妻生活和家庭生活最能暴露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這句話我記了幾十年。家既是人格的搖籃,也是人性生長的伊甸園,更是人類靈魂無處藏身的神聖殿堂。左作為南征北戰的統帥,用“忙”和“累”都不為過。尤其是後期,作為壹個六七十歲的老人,可以說是身心俱疲。他在信中告訴家人,他不得不拄著拐杖走路,但無論多麽艱難困苦,無論多麽復雜,無論在戰爭中多麽疲憊,他對遠方家人的牽掛從未減少。他的家書像天鵝壹樣飛過千山,飛到他親戚住的房子裏,飛到和他有血緣關系的人的心裏。壹位統帥、壹位英雄、壹位聖人和壹位學者,這些信件譜寫了壹曲對他偉大人格的頌歌,將永遠反映在千千為人夫為人父的人們身上。
  • 上一篇:陳斌的歷史事跡
  • 下一篇:惠德豐的歷史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