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中國古代國防有什麽特點?

中國古代國防有什麽特點?

壹、先秦時期的國防

國防作為壹種歷史現象,起源於原始部落鬥爭,隨著國家的產生和發展而發展。公元前21世紀夏朝的建立,標誌著國家機器保護私有制的形成,由此產生了中國最初的國防。考古發現的城子崖遺址夏朝城墻與Xi安半坡村遺址母系氏族村的壕溝有著劃時代的區別。夏朝還建立了“兵從農出,地隨兵配”的民軍兵役制度。從夏朝建立到秦朝吞並六俠統壹中國的近兩千年的漫長歲月中,國防主要表現為奴隸主之間的皇位之爭和諸侯國之間的吞並戰爭。在弱肉強食的激烈戰爭中,國不富則無霸,兵不強則無霸。因此,各國都非常提倡軍備,並采取不同的方法來尋求豐富強兵的途徑。這壹時期的國防呈現出獨特的時代特征。其主要表現為:第壹,改良政治,改革國家。在激烈的爭霸和吞並競爭中,為避免在弱肉強食的戰爭中被吞並,諸侯國在強兵積極改革政治,翻新軍備,擴充武力,在海外擴張領土,走改革強國之路。其中,著名的金幫,“莫強於天下”;齊桓公的齊歡政治改革主導了東方;秦孝公的孝道改革主導了西域;楚王也任命吳起變法。特別是秦孝公任命商鞅變法,廢礦田,開樓,賞軍,設縣制,賞耕織。商鞅變法後,秦國成功地廢除了舊貴族的政治特權,使秦國的封建經濟迅速發展,逐漸成為“戰國七雄”中最強大的國家,為秦始皇最終統壹中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二是改革兵制,練武。主要體現在戰爭範圍的擴大,騎兵和舟師相繼問世。戰國時期,各國軍隊已由單壹的戰車發展為擁有戰車、步兵、騎兵、船艇師的多兵種軍隊,實行“文武官員、將軍、士兵的軍制”的獨立國防領導體制,使各級將領和軍事機構各有權責,有更多精力管理軍隊、研究戰爭、指揮作戰。三是重視教戰,中國人尚武。春秋戰國時期,各國都非常重視國民的國防教育,把倡導和培育中華民族的尚武精神作為強國、打勝仗的首要條件。國家興辦學校,通過學校教學從小灌輸武術思想,是春秋戰國時期各國對民眾進行國防教育的主要形式。學校教育非常重視軍訓,軍訓包括劉德、六行、六藝等課程。,從而使以射擊和防禦為主要內容的軍事訓練在社會生活中占據了極其重要的社會地位,成為評判男性貴族和“中國人”能力的標尺和君主選拔人才的標準。以武為業,以武為榮,成為當時普遍的社會風氣。它是春秋戰國時期加強國防建設的重要戰略,也是對全民進行尚武精神教育的有效措施。相應地,在實現豐富多彩的戰爭實踐過程中,春秋戰國時期成為中國古代軍事科學繁榮昌盛的黃金時代。如今天仍廣為流傳的《孫子兵法》、《伍茲》、《劉韜》、《司馬法》、《魏遼子》、《孫臏兵法》,確立了中國古代兵法的基本思想,為後世軍事理論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其中,舉世聞名的《孫子兵法》成為古今中外著名的軍事典籍。

二是秦漢以來的對外擴張和明清邊疆的治理。

秦漢以來的歷代統治者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維護國家統壹,都在壹定程度上開展了擴張疆土、鞏固國防的活動。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第壹個統壹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隨後國防真正擔負起了鞏固和發展統壹政權、抵禦外敵入侵的雙重任務。為了鞏固國防,秦始皇采取了壹系列綜合治理措施:①建立與中央集權政治體制相適應的軍事制度,指揮全國軍隊。(2)修建道路和郵政,建立全國範圍的交通和通訊網絡。(3)烽火臺,及時掌握邊境軍事情報,指揮和調動部隊。(4)公元前215年,蒙恬將軍派30萬大軍北擊匈奴,鎮守北方邊疆,解除匈奴威脅,奪回河套周邊廣大地區。⑤招募50萬民工,大規模修築長城,建成西起臨洮,東至遼東,長達65438+10萬余裏的防護屏障“萬裏長城”,創造了世界軍事工程史上的奇跡,為國家統壹和國防鞏固發揮了重要作用。⑥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兵南下統壹珠江流域的越族,設閩中郡、南海郡、桂林郡、象縣四郡,並遷北方農民與越族雜居,以築邊防。秦始皇不僅重視陸地疆域的鞏固和擴張,而且非常重視沿海地區的鞏固和發展。公元前215年,到渤海北岸碣石,五年後沿山東半島航行壹周,在惠濟嶺、瑯琊山立碑,為“功名,望瑯琊山”。由於采取了上述措施,秦朝的疆域東至大海,南至項峻(今廣西崇左),西至隴西(今甘肅臨洮縣),北至長城。在此基礎上,秦以後中國的疆域向外發展。

劉邦奪取政權建立漢朝後,為了穩定社會,恢復生產,壹方面對匈奴采取“和親”政策,暫時維持邊境地區的和平;另壹方面,中國實行休養生息政策,集中精力發展經濟,出現了“文治風景”的空前繁榮。到漢武帝的時候,漢朝的國力已經比較富強了。至此,武帝集中全國之力,開始大反攻,以除邊患。先後對匈奴發動了大規模的“漠南之戰”、“河西之戰”、“漠北之戰”,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漢武帝為了實現最終征伐匈奴的戰略,於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9年兩次派遣張騫等人出使西域,幫助統壹了西域各民族,打破了匈奴的左右臂膀,使其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公元前51年,匈奴被迫降漢,成為西漢諸侯國。與此同時,漢朝還在公元前110年出兵開發西南,平息了南方的戰亂,使得雲南、貴州、四川等諸多部落歸順漢朝。

漢朝滅亡後,中國歷史經歷了三國兩晉南北朝三百年的分裂,直到公元589年隋文帝滅南朝陳,中國才重新統壹。亂世起家的隋文帝深知強兵這個富國的重要性,采取了壹系列的整頓和改革措施,如修儲糧、備荒、修固長城、開鑿運河等。610年,隋文帝派陳陵、張鎮等壹萬余人到琉球(今臺灣省)。隋文帝對屢次入侵西北和中原的突厥采取政治離間與軍事進攻相結合的策略,最終使其俯首稱臣,平定北疆。隋朝鼎盛時期,全國有190郡,1255郡,865438+萬戶。邊境西至(今新疆),北至五原(今內蒙古杭錦後旗),東南出海口,東西9300裏,南北14815裏,國家富強。後來,由於的放蕩和殘暴,文帝時期積累的財富耗盡,隋最終走向滅亡。目睹隋末農民起義風暴的唐太宗“以隋為鑒”,與隋朝舊制度決裂,制定了富國強兵的方略,特別是對內改革政治、發展經濟、加強國防、睦鄰友好的政策,使社會經濟、文化、科學迅速發展,成功地實現了“中國安全,四夷順從”的戰略防禦構想。唐朝統治中國300年間,疆域進壹步擴大,東至大海,西至威海,東北至黑龍江以北的外興安嶺和庫頁島,南至南海,是中國歷史上國力強盛、疆域遼闊的時代。

在軍閥混戰中崛起的宋太祖和趙匡胤,逐漸消滅了南方割據勢力,采取了“以強淩弱,內弱外守”,以文制武等壹系列措施,但遠非漢唐盛世可比。由於政治權力、軍事權力和財政權力的過度集中,軍事實力被削弱,國防危機加深,統治階級腐敗,成為中國少有的積貧積弱的王朝。因此,隨著遊牧民族的大規模南遷,北宋“小康難”是必然的,南宋不得不退居臨安(今杭州)。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人民群眾自發的抗金鬥爭風起雲湧,以李剛、宗澤、嶽飛、韓世忠為代表的報國壯舉,給後人留下了永久的訣別。

公元1279年,元朝滅南宋,中國重新統壹,結束了五代以來中國300多年幾個政權的割據和分離。元朝以“革新改革,奉萬平方米”為治國方略。它在中央設立樞密院掌管全國軍事,在地方設立行省,將壹些歷來由地方少數民族政權統治的地區如雲南、西藏等收歸中央管轄。還在澎湖設置了巡檢司,管轄澎湖和臺灣省。西沙、南沙群島劃入湖廣行省,帶來了中國前所未有的統壹。與漢唐盛世相比,元朝的疆域更加遼闊,東北至鄂霍次克海,北至西伯利亞,西南至西藏雲南,東至大海,南至印度和印度河流域。這是元朝歷史上記載的“北過肉山,西有流沙,東有遼左,南有海面”的元朝疆域。

公元1368年,出身貧農家庭的朱元璋率領紅巾軍滅元,建立明朝。壹方面,朱元璋著手恢復生產,發展經濟,推行了壹系列休養生息、富國強民的政策;另壹方面,繼續完成統壹大業,加強周邊防禦,控制邊疆。如在西藏和東北地區分別設立了烏斯藏都指揮部和努爾戇徒指揮部,駐軍並設立驛站,實施有效管理;從東邊的鴨綠江到西邊的嘉峪關,修建北方長城用了將近200年的時間。在澎湖設巡檢局,管理臺灣省及澎湖軍務;在漫長的海岸線上建立衛生站和水軍,抵禦日軍的騷擾。這些措施有效地維護了五代以來統壹的遼闊疆域。

清初,由於亡國割據勢力的存在,俄國的東方罪犯和西方殖民者對沿海地區的侵擾,清朝重視軍備,改革軍制,先後平定“三藩”,統壹臺灣省。1683年,清軍進駐臺灣省,設L府三縣,隸屬福建省,從而統壹了與大陸分裂已久的臺灣省。1685年,清政府出兵反擊入侵中國黑龍江流域的沙俄侵略者,收復jaxa。從1690年到1697年,康熙皇帝三次率軍出征西北,打敗了準噶爾貴族的割據勢力,有效控制了漠北蒙古,制止了割據,捍衛了國家的領土主權。與此同時,清政府還派兵鎮壓回民貴族發動的叛亂,並設置駐藏大臣與達賴喇嘛、班禪喇嘛壹起管理西藏。清初,海防也更受重視。順治至乾隆,建立沿海水師,任命水師為提督。簡而言之,清初建立了壹個幅員遼闊、統壹的多民族國家。其疆域西跨青脊,西北跨達巴喀什湖北岸,北跨西伯利亞,東北跨黑。

龍江以北的外興安嶺和庫頁島,東至太平洋,東南至臺灣省及其附屬島嶼釣魚島和赤尾嶼,南至南海諸島,基本奠定了中國的版圖。中華民族反對侵略的鬥爭

中華民族歷來有抵禦外侮、保家衛國的愛國傳統。正是有了這種寶貴的精神,中華民族才能在災難中生存,我們的國家才能在反復的侵略中生存。從秦朝統壹中國到公元1840年第壹次鴉片戰爭的近2000年歷史中,中華民族的反侵略鬥爭從未中斷,湧現出日本著名鬥士戚繼光、收復臺灣省的民族英雄鄭成功等愛國人士。他們為國家和人民奉獻的英雄事跡可歌可泣,永垂不朽。

自古以來邊疆動蕩,中華民族的反侵略鬥爭多在邊疆進行。東南沿海是中國與世界各國溝通的重要水道,也是抵禦外敵入侵的重要戰場。元末明初,日本海盜在中國沿海搶劫商船,殺害沿海居民,進行武裝割據。到16世紀中葉,日本侵略更加猖獗。在江蘇、浙江和福建省,成千上萬的士兵和平民被殺害。日軍的暴行激起了中國軍民的英勇抵抗。在抗日鬥爭中,是民族英雄戚繼光率領的戚家軍給了日軍毀滅性的打擊。1561年4月,戚繼光指揮訓練有素的戚家軍九戰九勝,全殲入侵浙江臺州之敵,升任總司令。1542年8月,戚繼光入閩剿倭,消滅了於恒、恬妞、興化三大倭寇勢力。經過10多年的鬥爭,200年左右基本平息了東南沿海地區的日本瘟疫,使沿海人民安居樂業。工商業繼續發展,貿易日益繁榮。

17世紀初,荷蘭殖民者憑借其強大的軍事實力稱霸海上,進行海盜掠奪。自公元1604年以來,荷蘭殖民者壹直騷擾中國東南沿海,並於1624年占領了中國臺灣省島。1661年4月,明朝並未禁止帝國軍以兩萬五千大軍、數百艘戰船的成功率圍剿鄭。從金門出發,開始了收復臺灣省的壯舉。在殲滅外敵、攻克欽差城(今臺南)、對臺灣進行軍事包圍和外交攻勢後,荷蘭殖民主義者終於被迫投降,被荷蘭占領了38年的臺灣省成功回到了祖國的懷抱。收復臺灣省後,鄭成功著手整頓和建設臺灣省,整頓軍紀,開墾荒地,促進了臺灣省的經濟發展。

“開辟靜鎮驅何益,十年收復第壹根據地;天恒還有三個幹客戶,舍不得走。”鄭成功七言絕句《歸臺》中慷慨激昂的詩句,生動地表達了他的愛國熱情,再現了300多年前這場波瀾壯闊的鬥爭。

清初,中國軍民還對俄羅斯土匪入侵中國黑龍江流域進行了反擊。先後擊退了博亞科夫、哈巴洛夫團夥的入侵,消滅了斯捷潘諾夫團夥。1685和1687年,清軍兩次攻占了jaxa,最終取得了jaxa戰爭的勝利,增長了中國人民的誌氣。中俄經過談判簽訂的《尼布楚條約》,從法律上確認了黑龍江和烏蘇裏江流域的廣大地區是俄羅斯領土,制止了俄羅斯的進壹步侵略,給東北邊疆帶來了壹個半世紀的和平。

  • 上一篇:美麗的故事(227)這份心靈的寧靜——敦煌小畫家劄記
  • 下一篇:寫壹個發生在國慶假期的重要新聞。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