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世界現代史

世界現代史

世界近代史知識體系從1917年10月社會主義革命至今,世界近代史就是壹部壟斷資本主義進壹步發展的歷史,社會主義曲折前進的歷史,兩種社會制度長期共存的歷史,世界各國人民爭取獨立、民主、和平與發展的歷史。這是現代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發展史。

世界近代史是世界近代史的延續和發展。近代歷史的矛盾依然存在,但也有所發展。它的矛盾包括資本主義國家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社會主義國家和資本主義國家的矛盾,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第三世界發展中國家和帝國主義、殖民地和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社會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民族獨立國家之間的矛盾。這些基本矛盾和鬥爭交織在壹起,是不同時期的主要矛盾,形成了非常復雜的局面。當前,和平與發展是兩大主題。

根據近代世界歷史的發展和主要矛盾的變化,可以分為兩個時期,第壹個時期是從1917到1945,這是戰爭和革命階段;1945到90年代為第二個時期,是革命和戰爭逐漸轉向爭取和平與發展的階段。每個時期可以分為不同的階段。

第壹階段(1917平至20世紀末)以革命高潮和國際關系調整為特征。帝國主義和蘇俄的矛盾是這個階段的主要矛盾。

十月爆發的社會主義革命,使社會主義理論變為現實,建立了新的社會制度。隨著蘇維埃政權的鞏固,它成為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中心。在此影響下,戰後西方國家爆發了無產階級革命高潮;國際* * *資本主義有了新的進展,各國建立了* * *生產黨,誕生了* * *生產國際。

第壹次世界大戰大大削弱了帝國主義,造成了帝國主義新的不平衡。歐洲各國無產階級革命相繼失敗,資產階級統治進壹步穩固。英法被削弱,美日獲得大國地位,美國掌握世界經濟霸權。進入20世紀後,各國處於相對穩定時期,經濟恢復發展,柯立芝在美國蓬勃發展。

民族解放運動出現新高潮,亞非民族民主運動蓬勃發展,沈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統治。民族解放運動已經成為無產階級世界革命的壹部分,從而進入了壹個新階段。

在國際關系中,戰勝國和戰敗國圍繞德國賠款和歐洲安全問題存在矛盾和鬥爭。戰後形成了新的國際關系格局——凡爾賽-華盛頓體系,重新調整了戰後東西方的帝國主義關系。這種調整是暫時的,隱含著許多新的矛盾。英法利用凡爾賽會議和國聯維護歐洲在世界上的霸權。而美國則利用在太平洋的優勢和對西方經濟的控制,挑戰歐洲的霸權。但總的來說,歐洲仍然保持著國際關系的中心地位。

第二階段(1929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爆發至1945年二戰結束)。這壹階段的總特征是資本主義經濟危機、蘇聯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法西斯主義和反法西斯主義是這壹時期的主要矛盾。

蘇聯克服了帝國主義的經濟封鎖和政治包圍,采取了壹系列措施,鞏固了無產階級專政,進行了社會主義建設,基本實現了國家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1936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但也形成了高度集權的政治經濟體制,出現了國民經濟比重失衡等問題。* * *生產國際作為世界無產階級革命鬥爭的中心,在指導各國* * *生產黨的活動,促進各國革命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面對法西斯的威脅,提出了建立反法西斯統壹戰線的戰略,促進了各國的反法西斯鬥爭。但也出現了許多錯誤,對各國革命和國際* * *資本主義運動產生了壹定的影響。

這是資本主義發展史上壹個災難性的時期。20世紀30年代爆發的前所未有的經濟危機和政治危機沈重打擊了資本主義制度,資產階級民主受到嚴重沖擊。為了擺脫危機,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意大利加強法西斯獨裁。羅斯福新政開創了戰後國家幹預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發展的先例。英美法等具有民主傳統的國家采取國家幹預政策。兩者都旨在維護壟斷資本主義的統治。法西斯國家挑起世界大戰後,英、法、美等國被迫參戰,各國進入戰時體制。大戰對資本主義經濟造成了嚴重破壞,摧毀了法西斯主義,沈重打擊了帝國主義。

民族解放運動與世界反法西斯運動相結合,中國、朝鮮、西班牙、埃塞俄比亞等中國人民進行了英勇的反法西斯鬥爭,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戰打擊了帝國主義,促進了民族解放運動的蓬勃發展。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革命力量壯大了,為戰後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由於經濟危機的爆發和戰爭策源地的形成,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在20世紀30年代中期解體。圍繞主要矛盾的變化和法西斯主義的威脅,各國形成了復雜的關系。戰前,美英法奉行綏靖政策;蘇聯為了自保,與英、美、德等國打交道。法西斯國家加快了聯合的步伐。在法西斯主義和反法西斯主義主要矛盾的制約下,法西斯國家形成了軸心國法西斯集團;資本主義和* * *資本主義也暫時放棄了意識形態的對抗,結成聯盟,建立了廣泛的反法西斯聯盟,共同對抗法西斯。二戰期間,通過壹系列國家會議,進壹步協調了反法西斯聯盟之間的關系,為反法西斯戰爭提供了保障,也為二戰後更加復雜的關系埋下了伏筆。

第三階段(20世紀40年代至70年代)。這個階段是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種社會制度處於冷戰、激烈競爭的和平時期。也是當代資本主義和當代社會主義曲折發展的時期;同時,也是民族解放運動深入發展的時期;也是雅爾塔體系下美蘇爭霸格局的形成期。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歐亞出現了壹系列社會主義國家和東方集團,國際社會主義力量空前壯大。所有項目都仿照蘇聯,建成了高度集權的政治經濟體制。這壹制度曾在各國社會主義建設中發揮過積極作用。但後來,其弊端日益暴露,各國開始探索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改革。由於政治經濟體制的制約,各國的改革都經歷了壹個曲折的過程。由於蘇聯推行沙文主義和霸權主義,蘇聯控制與反對控制的鬥爭日益激烈,蘇聯與南斯拉夫的關系惡化,中蘇反目,東方集團分裂。

這壹時期,壟斷資本主義進壹步發展,羅斯福新政奠定的國家幹預經濟的模式被廣泛借鑒,資本主義發展到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階段。戰後經過短暫的恢復,借助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資本主義經濟在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初進入壹個相對穩定的高速發展期,被稱為“黃金時代”。美國憑借其最強的工業實力和貨幣制度的優勢,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頭號強國。20世紀50-70年代,日本和聯邦德國的經濟發展尤為突出。西歐國家加快了合作的步伐,逐漸開始挑戰美國的霸權。

這也是民族解放運動大發展和第三世界崛起的時期。戰後,亞非拉幾十個國家適合獨立,民族獨立運動達到高潮。在此基礎上,面對美蘇爭霸格局的形成,壹大批新獨立國家加強團結統壹,開始了反殖民、反霸權的共同鬥爭。不結盟運動誕生於1961。第三世界崛起後,作為獨立力量進入國際政治舞臺。

在國際關系中,全球性特征更加突出,聯合國已成為國際政治生活中的重要組織。以歐洲為中心的傳統格局被打破,美蘇兩極格局的雅爾塔體系形成。這也是資本主義陣營和社會主義陣營“冷戰”對抗的時期。在兩大陣營內部,也有矛盾和鬥爭。東方集團存在控制與反控制的鬥爭;在帝國主義陣營中,隨著西歐的建立,日本的帽子也形成了與美國抗衡的力量。從更大的範圍來看,是第三世界崛起後,美蘇之間的復雜鬥爭。

第四階段(1970-90年代)是新舊世界格局交替時期。

這個階段是社會主義運動大曲折和新探索的時期。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蘇聯和東歐國家在改革過程中經歷了重大挫折,出現了嚴峻的政治和經濟形勢,導致政治動蕩不斷。各種矛盾的進壹步激化,最終導致蘇東劇變,社會主義制度向資本主義制度轉變,社會主義運動遭受重大挫折。但中國開始探索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道路,社會主義運動的壹元化模式被打破,從而開始探索適應本國國情的模式。

從1973年中東石油危機開始,資本主義國家進入了10年的“滯脹”期。西方國家的右翼勢力占了上風。在新經濟理論的幫助下,他們采取了壹系列措施來發展經濟。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已經走出經濟滯脹階段。20世紀90年代以後,西方國家的經濟發展出現了新的變化,但是除了美國以外,所有國家的經濟增長都不明顯。由於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和新舊政治格局的影響,美國控制的資本主義世界的貨幣體系崩潰,美國的經濟霸權被動搖,從而形成了美日西歐三足鼎立的資本主義發展新格局。同時,經濟區域化加強,北美、西歐、東亞三大工業發達地區成為當今資本主義世界格局的主體。但美國仍有經濟實力維持其超級大國地位,資本主義世界“壹超多強”的局面仍在維持。

民族解放運動進入了壹個新時代。20世紀90年代,帝國主義殖民體系最終崩潰。與此同時,第三世界力量發展並建立了有影響的國際組織,為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而鬥爭,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這壹時期,亞洲新獨立國家和海灣國家的國民經濟迅速發展。

在國際關系中,出現了從美蘇兩極格局向世界多極化發展的趨勢。美蘇爭霸,有攻有守,但總的趨勢是蘇聯處於守勢,處於劣勢。蘇東劇變後,美蘇兩極格局和冷戰結束,雅爾塔體系瓦解。美國成為唯壹的大國,美國、日本、西歐、中國、俄羅斯相互競爭、相互依賴,成為壹個強大的多極國家。經濟上,區域集團化向全球壹體化發展。綜合國力的競爭已成為國際競爭的中心,和平與發展是國際生活中的重大問題。

  • 上一篇:三國中,不乏浙江名將。哪個地區的人口最多?
  • 下一篇:紀錄片結尾的解說詞急需。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